芷江:定格抗戰歷史的「勝利之城」

2020-12-12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9月3日報導(文/劉芳洲 周勉) 75年前,中國人民經過14年浴血奮戰,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抗戰勝利75周年到來之際,本網推出紀念專題,重回日軍受降之地小城芷江,重溫延安慶祝勝利歡樂場景……回望過去,向抗戰英烈致敬;銘記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9月3日,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楠木坪鄉大禾衝村的抗戰老兵譚義才,將去縣城參加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慶祝活動。79年前,17歲的譚義才在芷江加入了抗戰隊伍,成為一名炮兵。與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一起,將日軍擊潰於雪峰山下,取得了中國抗日正面戰場最後一次會戰的勝利。

擁有抗戰時期遠東協軍第二大機場的芷江,是中美空軍聯隊和飛虎隊的大本營,但它更為人銘記的是作為勝利之城,見證了日寇低下罪惡頭顱的歷史時刻。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記者重訪這座湘西小城,在「勝利之地」感受和平的力量。

受降之地

1945年8月21日,日軍乞降使節今井武夫一行在中美空軍混合編隊的六架戰鬥機押送下飛抵湖南芷江,向中國軍民投降。

「我記得那天,街上全都是慶祝的人群和鞭炮的歡響,我們幾個小夥子抬著收音機在大街上遊行,來回穿了幾條街巷,一點都不覺得累。」94歲的老兵劉道民說。

75年前,劉道民在空軍第九總站擔任無線電通訊員。日方代表來芷江乞降那天,他和幾名戰士把站裡最大的收音機抬到縣城大街上,反覆播放日本裕仁天皇宣告無條件投降的錄音。芷江大街上貼滿了慶祝勝利的對聯和橫幅,老百姓們歡慶勝利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芷江受降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在中國戰場的徹底失敗。

芷江小且偏遠,但正因為如此,建有當時的遠東第二大軍用機場,是保衛重慶的軍事重鎮,同時也是抗日戰爭取得轉折性勝利的湘西會戰的戰略總部。

「作為戰敗國使節,我們等於銬著雙手來中國投降。」今井武夫在回憶錄中寫道。

劉道民回憶,聽到日軍代表要來芷江乞降,當地軍民提前好幾天就從不同方向朝城東一裡多外的機場湧去,「我們擠在人海裡,每個人都把脖子伸得很長,看見今井武夫三人從機場口低著頭走出,鑽進了一輛美式吉普車」。

在位於七裡橋村的中國戰區受降儀式會場,今井武夫交出日本侵華兵力分布圖,並籤字接受關於日本投降詳細命令備忘錄。

一段原始視頻顯示,日本投降代表在中國士兵的武裝押送下脫帽進入會場,並向中美受降代表鞠躬。受降儀式開始後,坐在今井武夫一側的日軍參謀橋島芳雄神情沮喪地不停用手巾擦拭額頭上的汗。

位於芷江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中,籤字受降時使用的桌椅依然按原樣擺放著;縣城內「和平街」「和平大橋」「和平廣場」……仍記錄著當年勝利的喜悅。

這是勝利的見證,也是歷史的迴響。

資料圖片:在芷江受降儀式上,日方獻交侵華日軍兵力部署圖。(資料圖片)

並肩抗敵

「飛虎隊」,是抗戰時期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的別稱。因在昆明進行的第一次對日空戰中取得輝煌戰果,中國軍民盛讚他們是插上翅膀的老虎。「飛虎」形象,成為航空隊隊徽。

在芷江飛虎隊紀念館左側,佇立著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將軍的雕像。他凝視遠方,守護著這個盟軍並肩奮戰的機場。

1937年,陳納德作為美國空軍退役軍官來到中國,接受宋美齡的邀請,出任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總顧問。也是在他的建議下,芷江機場開始修建。參與建設的有來自芷江、麻陽、會同等周邊11個縣的1.9萬多名軍民。

「那時候我天天在街上看到大人們去修機場。飛機的跑道都是靠人拉著石碾軋出來的。」劉道民說。

每一個參與修建機場的人,心中或許都懷著這樣的期望:這個機場將在未來扭轉戰局的發展方向。

1938年,陳納德在芷江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美式航校,培育了一批空軍骨幹,並且在中美兩國招募飛行員成立了一支驍勇善戰的隊伍。空援常德、血戰衡陽……一次次重大戰役中,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飛虎隊屢創日軍。

榮光背後有萬千百姓的支撐。每名飛虎隊員的身上都配有一張「救命符」,當戰機被擊中,跳傘落地的美方飛行員能憑它得到當地百姓的救助,並安全返回飛虎隊基地。

「最後一戰」

抗戰後期,隨著芷江機場的作用日益凸顯,日軍旨在摧毀機場的行動愈發瘋狂。

「那時日本飛機經常來芷江轟炸。飛機來了我們就要『跑警報』,有時一晚上要跑兩三次。」劉道民說,為了方便百姓躲逃,縣城的城牆都被拆了一段,河邊停放隨時準備運送百姓過河躲至防空洞的船隻。

1945年4月,儘管日本本土已經被盟軍轟炸機大面積轟炸,並且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但日軍依然負隅頑抗,妄圖在中國戰場挑起最後決戰。

4月9日,歷時近兩個月的湘西會戰拉開序幕,雙方參戰兵力達28萬餘人。這次會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最後一場大規模會戰,以日軍完敗告終。因日軍此戰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基地,湘西會戰又名「芷江保衛戰」。

日軍集結8萬餘人的兵力,向湖南西部發起進攻,企圖合圍芷江機場,摧毀中美空軍的戰略基地,並一舉佔領湘西,威脅重慶,挽救其行將滅亡的命運。中國方面調集約20萬人的兵力,在雪峰山東麓與日軍展開會戰。當時是迫擊炮連炮兵戰士的譚義才親歷了這場決戰。他回憶道:「日軍想要翻過雪峰山,我們拼死也要抵擋。」

湘西會戰中國軍隊以傷亡2萬人的代價,殲敵2.8萬餘人。這場戰爭再次證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戰場。此後,日軍在中國戰場基本停止進攻作戰,直至戰敗投降。

夏末秋初,許多父母帶著孩子來到芷江,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舊址和受降紀念館。歷史,仍在這個見證了炮火與勝利的小城中無聲流淌……

相關焦點

  • 芷江:一座見證抗戰受降的勝利之城
    原標題:芷江:一座見證抗戰受降的勝利之城 美麗的湘西,舞水河畔,坐落著一個侗族小城。小城山清水秀,風光優雅,舞水河四季清澈見底,河邊古樸的吊腳樓倒映在水中,時不時有小巧的烏篷船划過,帶起層層波紋。清晨時分,婦人們來到河邊洗汰,傍晚時分,伴著彩霞,漁民們撐船打魚,一派安寧祥和。小城是侗族人民世代居住地,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抗戰歷史名城。
  • 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歷史的守護者
    中新社芷江8月29日電 題: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歷史的守護者  中新社記者 唐小晴  「一個抗戰紀念館如果沒有豐富的文物,那麼,弘揚和平文化就沒有了基石。」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如是說。  這位即將邁入五十歲的館長有個樸素的心願——把紀念館建設好,讓更多人了解抗戰歷史,並一直為此努力。
  • 正義的勝利:一紙降書落芷江
    75年前那場正義的勝利,讓芷江——這個武陵山南麓的小城永遠銘刻在抗戰史冊上,也讓吳建宏開啟了一段歷時二十多年的千裡追尋之路。 芷江戰役:抗日戰爭最後一次會戰 1987年,吳建宏被調到芷江受降紀念館工作。他當過勤雜工、講解員、副館長,直至館長。
  • 走進芷江受降聖地 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八年烽火起盧溝,一紙降書落芷江。」12月6日,懷化市第四人民醫院第四黨支部走進勝利之城懷化芷江,走進芷江受降紀念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感懷中國軍民共同奮勇抗戰的革命歲月。芷江受降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座紀念抗戰勝利的標誌性建築,這裡是中華民族第一個接受日本投降之地,也是中國抗戰勝利總受降地和指揮全國16個分降區受降的總指揮中心。紀念館完好地保存了中國戰區受降典禮會場舊址,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舊址與紀念館合一、是極具影響力的專題性紀念館。
  • 日本芷江投降照公布 《最後一戰》高度還原歷史
    演員高雲翔飾演的張懷濱,就是中美混合空軍「飛虎隊」中的一員,可謂是見證了日本芷江受降這一歷史事件發生的始末。高雲翔塑「飛虎隊」原型團結一致譜寫抗戰傳奇著名演員高雲翔此次在電視劇《最後一戰》中飾演中美混合空軍少校張懷濱,也是中美空軍「飛虎隊」中的一員,可以說他親身感受了當年中美盟友的空軍飛行員們在芷江之戰中所經歷的真實事件。
  • 文旅專家建議「和平芷江」融入「神韻雪峰」 建設「決戰·受降...
    」獻計獻策,芷江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領導參加座談交流。專家教授參觀考察了芷江和平城、抗戰受降紀念坊、三道坑、和平村、富王山莊、黃沙侗寨和芷江城夜景等景區景點並聽取了情況介紹,專家教授們一致認為芷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可以把芷江打造成一座馳名中外的和平名城、特色侗城、美麗邊城、幸福小城。
  • 吳建宏與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30年的不解情緣
    吳建宏與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30年的不解情緣  【解說】八年烽火起盧溝,一紙降書落芷江。1945年8月,日軍降使今井武夫代表日本政府在湖南芷江向中國無條件投降,歷時8年的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就此劃上句號。為了紀念這場正義之戰,1985年,芷江在受降原址修建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也是從那時起,一位小夥子與紀念館結下了30年的不解之緣。
  • 血寫的歷史銘刻在此——一覽湖南國家級抗戰遺址和紀念設施
    常德會戰中,負責保衛常德城的國民黨陸軍第74軍57師與地方政府合作,動員並強制城內外居民全部疏散。 無險可憑的情況下,57師以8千之師,對付裝備精良的4萬之寇。師長餘程萬率部死守常德,孤軍奮戰16個晝夜,最後陣亡將士五千餘人。 為了紀念這些將士,時任74軍軍長王耀武和常德縣長戴九峰主持修建了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公墓。
  • 【震古鑠今】★中國凱旋門——芷江受降紀念坊
     提示:點擊上方"天下芷江1945"↑免費訂閱本刊芷江最權威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報你咯
  • 血寫的歷史銘刻在此——「新湖南」帶你一覽省內國家級抗戰遺址和...
    3、衡陽抗戰紀念城(衡陽市雁峰區嶽屏公園)血火鑄就唯一「抗戰紀念城」衡陽地處粵漢鐵路和湘桂黔鐵路的交會點,是中國西南的門戶和軍事咽喉。1944年6月18日,經過幾次大會戰之後的長沙陷落,日寇鐵蹄直指衡陽。
  • 吳建宏: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將公布更多日軍侵華罪證
    吳建宏: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將公布更多日軍侵華罪證  【解說】位於湖南芷江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5月6日首次對外公布了一段二戰時期蘇聯援華空軍在華作戰視頻。  吳建宏: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將公布更多日軍侵華罪證  【解說】位於湖南芷江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5月6日首次對外公布了一段二戰時期蘇聯援華空軍在華作戰視頻
  • 28年的堅守——記芷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
    芷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 走進他的辦公室,地上整齊擺放的一排鏽跡斑斑的迫擊炮,格外顯眼。 「這些炮彈是我前不久剛從民間一個個收回來的。」18個炮彈,他自掏腰包共花費4500元。 「紮根在這裡的第一天,我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 每次出遠門,他都習慣去舊貨市場淘些「寶貝」。 吳建宏,是芷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
  • 紀念抗戰勝利 紅網《最後的勝利》大型全媒體報導團出徵
    8月3日上午,紅網「《最後的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型全媒體報導」舉行出徵儀式,8組記者將分赴陝西、上海、江蘇、雲南、山西、河北以及湖南的長沙、衡陽、常德、芷江等10餘個抗戰名城,找尋抗日戰爭的湖南記憶,挖掘湘人抗戰的歷史細節。  湖南省委副秘書長、省委網宣辦、省網信辦主任卿立新為報導團授旗。
  • 報導日本投降日文報紙內容在芷江首次公開
    懷化新聞網訊「這是日本正式承認自己在芷江向中國投降的力證。」7月31日上午10時許,位於芷江侗族自治縣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裡,館長吳建宏拿出一份已經泛黃且多處破損的日文報紙,興奮地告訴記者:「這是目前國內唯一一份記載日本投降的日文報紙,我們又多了一個鎮館之寶。」
  • 【最後的勝利】92歲老兵王楚英的鄉愁:芷江機場還在嗎?
    1呈現受降場景   【最後的勝利】南京光華門堡壘遺址尚存湘籍老兵曾在此浴血守城   【最後的勝利】92歲老兵王楚英的鄉愁:芷江機場還在嗎?  【最後的勝利】揭秘老兵王楚英四度入湘抗戰日軍   【最後的勝利】記者手記:每一個參觀者都是嚴肅的   【最後的勝利】淞滬會戰:粉碎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企圖 湘軍做出重大貢獻   【最後的勝利】四行倉庫成上海唯一戰爭遺址類教育基地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喻向陽 鄭濤 南京報導
  • 日本投降|一紙降書出芷江
    芷江緣何成為受降地點在日本投降當日,我國將芷江確定為接受日本投降的地點,如今,芷江城郊七裡橋舞水河畔,矗立著一座大理石雕砌的牌坊,這是華夏大地上唯一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的建築物——受降紀念坊,被人稱作中國的「凱旋門」,在它不遠處,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
  • 湖南懷化: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公布31件新增藏品和文物
    12月12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七裡橋)12日公布了31件新增藏品和文物,日軍侵華再添新證。此批文物和藏品來源於戰場遺址以及戰勝繳獲物品,如七七事變紀念章及日軍作戰用品和部分生活用品等,其中包括日方芷江作戰地圖,日本原中國派遣軍森金千秋撰寫芷江作戰回憶史料《死之反轉》《華中戰線最後的敗走》。尤其是日本原中國派遣軍森金千秋撰寫芷江作戰回憶史料《死之反轉》《華中戰線最後的敗走》中,森金千秋全面回憶了中日最後一戰日軍為爭奪芷江機場進行的計劃、部署直至日軍最終戰敗的整個過程!
  • 《最後一戰》芷江開拍
    《最後一戰》芷江開拍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 編輯:王娉娉 2014-05-29 12:19:17
  • 75年,銘記歷史!靠十萬人力修建的抗戰機場,曾駐紮著「飛虎隊」
    > 我們 回望歷史 緬懷先烈 警醒未來 為了銘記抗戰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多彩貴州網組織本網記者赴桐梓海軍學校、鎮遠和平村、獨山深河橋、晴隆二十四道拐、黃平舊州機場等地深入採訪,即日起陸續推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系列報導【銘記歷史】。 一起回顧那段可歌可泣的歲月,重溫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將紅色血脈代代相傳。
  • 2018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多少周年 2018年9月3日抗戰勝利多少年
    今天是9月3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每個人都要銘記。2018年9月3日抗戰勝利多少年?抗戰勝利日是一個紀念日,初設於1946年4月,時間定在每年9月3日。是為了讓大家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那2018年9月3日抗戰勝利多少年呢?》》》推薦閱讀:2018年是抗戰勝利多少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