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額頭出汗:肝陽上亢
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中醫認為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建議你去醫院檢查一下甲狀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因為這很可能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剩造成的。醫師建議:平時儘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氣,女人尤其要每天睡飽,否則容易陰虛、肝陽上亢。每天衝泡枸杞茶,有平肝功效。
2、鼻子出汗:肺氣不足
如果平時鼻子愛出汗,說明你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從西醫理論看,你的免疫力也多半很低,需要提升免疫力。
3、頸部出汗:內分泌失調
頸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頸部會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與你全身內分泌失調有關。
4、胸口出汗:脾胃功能失調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醫說是你的體內脾胃失和。西醫覺得這種情況下,你體內的血液循環多半很慢,氧氣運輸不順暢。醫師建議:平時不要過度焦慮,也不要看恐怖片,以免驚嚇過度更傷心脾。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平時用黃芪、大棗泡水喝,可以緩解症狀。
5、腋下出汗:汗腺過大或飲食過重
腋下分布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過旺盛,多半是你的汗腺直徑過大。如果汗液氣味很大,是因為你的飲食過重,吃了太多蔥、蒜、洋蔥等食品。醫師建議:汗腺過大時,可以去醫院做簡便有效的雷射治療。飲食也要清淡,少鹽少香料,多吃水果、蔬菜。
6、手心、腳心出汗:脾失運化、脾胃溼熱、血虛
如果你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時,手心或腳心容易出汗,中醫覺得你多半是脾失運化、脾胃溼熱,而且血虛。醫師建議:每天餐後按摩腹部,先順時針按摩30圈,再逆時針按摩30圈。而且要少吃,最好儘量不吃冷食,比如冰淇淋、冷飲等。
7、背部出汗:陰陽虛弱、極度疲勞
背部汗腺分布很少,所以背部愛出汗說明你的身體陰陽虛弱,已經極度疲勞。醫師建議:保證充足睡眠,飲食要豐富、有營養,以滋陰補陽為主,女人還可以早晚做15分鐘瑜伽冥想。多多注意自己身上出汗的部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
總之:異常出汗是「虛症」信號!
中醫上也有「動汗」和「靜汗」之分。由於天氣環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屬於靜汗,相當於被動出汗。不少異常的靜汗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盜汗等。有些人不熱、不運動時前心後背會出汗,且容易疲勞、感冒、心慌,特別怕風怕冷,這叫自汗,是氣虛的表現。夜晚一睡著就出汗,叫盜汗,是陰虛的表現。出汗部位的不同,能反映一個人的身體狀況。額頭面部出汗過多,是積滯、內熱壅盛的表現,容易煩躁、口苦、尿黃;前心後背出汗,是心氣虛,容易心悸心慌、失眠多夢、恍惚健忘。此外,還有些出汗方式,屬於疾病來臨前的徵兆,比如有些老人半身出汗,半身無汗,這時一定要小心中風。
因多汗症病人的年齡、性別、體質、累及臟腑不同,臨床表現差異很大,並且出汗多與心、腎、肝、脾、肺有直接關係,與心腦血管、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呼吸系統,血液系統,內分泌系統都息息相關。北京唐仁堂中醫李豔波主任本著「但願世上少病人,何愁架上藥生塵」的國醫精神,以祖國傳統醫學療法為根本。對於多汗症這一難題並未就此退縮,運用著中醫的四診八綱、望聞問切和辯證論治,了解到病人的各個情況,經治療多汗症患者恢復好後總結得出經驗方劑,幫助多數人恢復了身體健康。
又因隨著治療的進展及症狀的變化,北京唐仁堂中醫李豔波主任在診斷過程中,對病人的病情完成初步掌握;通過"望、聞、問、切」的中醫傳統診療技術,對病人進行病因及病原性的定性,通過辨證理論對病人進行個性化分析,做到因人施治、一人一方。對病人初次問診,探求病因、病型、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得出病因,歸納證型,以中醫理論為基礎,從調和營衛,化溼和營,益氣歸脾、疏肝解鬱、內外兼治,宣肺斂陰等多角度治療多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