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大塊頭」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第一次在舞臺上唱起歡快的蘇格蘭民歌《音樂,愛情與醇酒》。在此之前,很少有人知道,這是「樂聖」貝多芬改編的作品。
人人都知道貝多芬,人人都知道《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悲愴奏鳴曲》,人人都知道「扼住命運的喉嚨」的名言。但少有人了解,1809年至1820年,在出版商和民歌收藏家喬治·湯姆森的委約下,貝多芬曾先後改編179首民歌。
沈洋喜歡這些歌很久了,7月23日晚,在上海夏季音樂節(MISA)的舞臺上,他才第一次公開演唱了其中的7首歌,包括愛爾蘭民歌《戰士的夢》,蘇格蘭民歌《日落》《甜蜜的時光》等。舞臺上的他,有時是和你出生入死過的戰友,有時是遠方的情人,有時是勸你今宵有酒今宵醉的夥伴。
音樂會名叫「遙遠的貝多芬」,19時、21時,沈洋連唱兩場。在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全球許多紀念活動因疫情停擺之時,這場音樂會顯得格外珍貴。
上海交響樂團東海岸四重奏演繹貝多芬《c小調第四弦樂四重奏》
不被看見的星星
貝多芬為什麼會改編這些民歌?為了錢嗎?喬治·湯姆森給的報酬的確很豐厚。他還要求,改編的作品要考慮業餘音樂愛好者的演奏水平,有人因此而輕視這些作品。再加上,考慮到市場因素,那些最著名的、重量級代表作總是演得最多,也讓這些「小而美」的作品,漸漸被封存。
沈洋說:「在這些被忽視的作品中,仍然展現了貝多芬深厚的功力,賦予了貝多芬的理念和創意,這些東西只有用心聆聽才知道。一個偉大的作曲家,用一生去聆聽都不夠。在貝多芬的宇宙中有浩瀚的星海,我希望觀眾能因為這場音樂會,看見一顆不被看見的星星。它閃亮與否,觀眾自會評判。」
《遠方的貝多芬》演出現場
貝多芬改編的這179首民歌,都在唱些什麼呢?在沈洋看來,國外的民歌和中國民歌一樣,就像是情感的「放大鏡」,展現了普通人的「喜怒哀思悲恐驚」。「這裡面有淳樸的愛情和友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飽受戰爭之苦的悲哀……」
舞臺上的沈洋
除了邀請著名作曲家改編民歌,喬治·湯姆森還邀請著名詩人為作品重新填詞,委約作者包括拜倫和司各特等。「有首叫《日落》的愛爾蘭民歌,歌詞寫得非常美,你可以聽到,這些歌曲和普通民歌有點不一樣,有著深厚的意境和文學性。」
藝術能給你「兌換券」
近年來,沈洋在世界舞臺聲名鵲起,繼去年與丹尼爾·哈丁指揮的柏林愛樂合作後,今年年初,沈洋又與維也納愛樂合作演繹了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走遍世界的他,仍對上海樂迷讚不絕口。
沈洋與維也納愛樂合作
「他們太專業了,我經常發現,我唱的許多作品,臺下的觀眾也會唱。有時候他們來聽音樂會,都是帶著總譜來的,會給你挑刺,讓你覺得毛骨悚然,但也是你不斷進步的動力。」經典曲目已經無法滿足上海樂迷的期待了,沈洋希望,能給他們聽點不一樣的。
這次演出,沈洋只唱了7首貝多芬改編民歌,他希望有一天,能和其他歌唱家一起,把179首歌都唱給觀眾聽。「上海的舞臺願意接受這些相對冷門的作品,我也希望能將它們樸實無華地、忠實地展現給觀眾。」
疫情中沒有演出,很多人忙著找出路,沈洋更願意沉下心來思考:「音樂工作者第一要務不是求生。無論社會有多大變化,無論有多大困難,無論你有多強烈的求生欲望,但也不應該為此放棄初心。」
沈洋也希望,藝術能在特殊時期,給觀眾特殊的力量。「娛樂也許會讓你獲得短暫的快樂。但藝術可以給你『兌換券』,藝術帶來的靈感和創意,可以兌換成工作和生活中的能力值,在方方面面持續幫助你和影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