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上海版分餐標準」發布 分四種分餐模式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五五購物節|首個「上海版分餐標準」發布,分四種分餐模式

上海有了分餐標準。

4月29日下午,「尋味魔都」美食節暨「分餐行動」在K11購物藝術中心啟動。上海首個《餐飲服務單位分餐制管理規範》地方標準同時發布。

上海市商務委透露,目前,全市約30%餐飲企業已經提供分餐服務,部分家庭也積極參與,推廣使用「公筷公勺」。

活動當天,上海市商務委、市市場監管局制定的《餐飲服務單位分餐制管理規範》地方標準發布,提煉、固化上海市健康餐飲的經驗和做法,規範分餐位上、分派式、自助餐式和公筷公勺自取式四種分餐模式,引導廣大市民形成健康的用餐方式。

《餐飲服務單位分餐制管理規範》簡單明了,可操作性極強。比如,規定洗好的碗筷在顧客到之前15分鐘上桌,以減少細菌汙染風險。

上海同時制定「分餐行動」實施方案,明確「一個工作目標」,即建立長效推進機制,通過1-2年的努力,實現四個全覆蓋,即分餐健康知識宣傳進社區全覆蓋,分餐健康教育進學校全覆蓋,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供餐、公務接待分餐服務全覆蓋,餐飲行業分餐制服務全覆蓋。

2020年4月29日下午,「尋味魔都」美食節暨「分餐行動」啟動儀式現場。 「上海市場監管」微信公眾號 圖

提出「三大推進原則」,即政府倡導、標準引領,企業示範、市場推動,機關帶頭、全民參與。

確定「五大工作任務」,即轉變餐飲業經營模式,逐步形成餐飲行業分餐制度體系和操作規程;推廣執行地方標準,引導廣大市民形成健康的用餐方式;開展分餐行動,推廣餐飲行業分餐制服務,倡導家庭使用公勺公筷;加強分餐制宣傳教育,堅持分餐從娃娃抓起,增強市民「保障健康衛生、分餐勢在必行」的意識;開展創建與示範活動,通過示範引領,使分餐制服務固化為餐飲行業的規範經營行為。

五五購物節期間,上海將推出一系列以「尋味魔都」為主題的餐飲優惠促銷營銷活動,包括:

4月底至5月中旬,舉辦美食嘉年華活動。

5月1日至5月21日,舉辦55魔都吃貨節。

5月中旬至6月中旬,舉辦上海小吃節。

5月底至6月底,舉辦環球美食節。

6月中旬至6月底,舉辦廚藝大比拼。

4月底至6月底,開展邊吃邊逛邊打卡活動。

相關焦點

  • 廈門版分餐制管理標準出臺 四種分餐模式供選擇
    25日,廈門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餐飲業分餐制管理規範》,這是廈門餐飲業首個針對分餐制管理的團體標準。  《規範》由廈門市食安辦委託市食品安全工作聯合會聯合市標準化研究院、市餐飲協會、市商業聯合會餐飲同業公會及部分餐飲企業共同起草制定,從基本要求、分餐模式、分餐服務、分餐管理以及突發衛生公共事件應對等方面對餐飲服務單位的分餐操作進行了指導。
  • 廈門版分餐制管理標準出臺 四種分餐模式可按需選擇
    昨日,廈門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我市餐飲業首個針對分餐制管理的團體標準——《餐飲業分餐制管理規範》團體標準(以下簡稱《規範》)。《規範》中提出了分派式、自助式、位上式和套餐式四種分餐模式,餐飲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
  • 分餐好習慣,請理直氣壯保持!
    分餐好習慣,請理直氣壯保持!「分分合合看場合」 所以即便元旦到了,還是主張分餐:在家就餐時,根據家庭成員身體活動和強度並結合個人口味,定餐定量,營養合理,搭配均衡,實行分餐制。在外就餐更應主動分餐,推行「光碟行動」,如有剩餘飯菜,打包帶走。
  • 美味不打折 分餐不分愛 讓分餐為你的健康助力
    2016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發布,明確提出不浪費和分餐制。2019年,健康中國行動啟動,再一次強調在集體用餐中採取分餐制。        為什麼要倡導分餐制?分餐會不會令家人彼此疏遠、影響親朋好友間的感情?分餐制又能夠解決哪些問題呢?新華網特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健康所教授楊月欣為您一一解讀。
  • 泉州石獅:分餐不分愛 讓「分餐制」成為「新食尚」
    「如果酒店直接分餐的話,既能保證衛生,還能避免浪費,確實應該提倡。」楊先生說。採訪中,對於「分餐制」,也有一部分市民認為,應該分情況,如果是自己一家人用餐,就沒必要實行分餐。「一家人吃飯,一分餐總感覺很生分,而且有的人吃得多有的人吃得少,分餐了也不一定吃得完。」洪女士認為,和朋友、同事用餐,考慮到每個人用餐習慣不一樣,分餐確實可以避免一些尷尬情況。
  • 藍海集團首倡新式分餐,引領餐飲健康新潮流
    」藍海集團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引導客人健康分餐,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餐飲分餐制服務規範》的相關要求,從菜品設計優化、分餐器具配置、設備設施改進、服務流程重構、員工培訓學習、安全衛生保障、知識理念宣傳、公告宣傳氛圍營造等八個方面,完善分餐工作流程。
  • 醫者名片|分餐不減氛圍,你可以的!
    分餐制,即分盤而食,人各一份,獨立用餐,自主選擇。此前是西方人較多採用的進餐形式。 到底分餐好還是合餐好?有人說,這簡單!「分分合合看場合」。在家吃飯,也建議首選帶公筷公勺的「過渡版」分餐制。 使用公筷公勺選取各自想吃的食物,這個小小的環節體現了分餐制的本質。跟我們平常吃飯相比,只不過是多了一個用公筷夾菜、用公勺舀湯的步驟。
  • 馬上評丨讓分餐公筷的新風尚,早日落地為新日常
    「推廣分餐公筷」,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推廣開來、堅持下去的五件健康文明做法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今年全國兩會上,上海代表團聯名人數最多的建議。這份36名代表聯名提交的《關於加大力度推行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倡導健康生活新時尚的建議》,反映出上海代表及上海市民對健康生活新時尚共同的推崇和支持態度。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疫情發生以來,在做好聯防聯控的同時,全社會也在思索什麼是更健康生活的方式,如何從改變自身、形成好習慣做起。
  • 「健康撫州」分餐不減氛圍,你可以的!
    推薦閱讀↓↓↓(點擊查看詳情)分餐好習慣,請理直氣壯保持!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分餐一再成為公眾熱議的關鍵詞。特別是年節將近,很多人開始心裡打鼓:分餐還能保持住一家團圓、喜氣洋洋的氛圍嗎?「分分合合看場合」公筷公勺「過渡一下」分餐不意味著「生分」公共場所分餐,堅決一點作者: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營養科主任 顧萍來源:健康中國監製單位:撫州市健康教育所推薦閱讀編輯:章皓馨責編:周蓓監製:洪蓓商務合作:13707047850
  • 規範分餐「標配」工具,棗莊2家餐飲酒店被省裡表揚
    會上宣讀了《踐行分餐制國家和地方標準、提升餐桌安全與文明水平的倡議書》,倡議全省餐飲行業同仁立即行動起來,以分餐制國家標準、地方標準為指針,積極打造餐飲行業「按位分餐」「公共餐具分餐」和「自取分餐」的新流程、新模式,引領餐飲新風尚,構築時代新文明。會議通過了《山東省首批「分餐制」示範單位示範單位公約》。
  • 為什麼繼鍾南山,張宏文之後,中國營養學會也來喊你分餐?
    其實中國營養學會早就喊我們分餐了,在2016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就明確建議中國人能分餐,咱就別共餐。而在今年由於有了疫情長期存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情況,分餐的好處被額外的放大。
  • 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公共場所分餐五點建議
    在外就餐更應主動分餐,推行「光碟行動」,如有剩餘飯菜,打包帶走。另外,中國菜講究「色、香、味」俱佳,如果機械地將每道中國菜都分成小份,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意境和美感,比如整雞整魚的做菜方式就不很適合分餐。特別是一家人在家就餐,實行分餐就難上加難。如果真的難以實現分餐,那儘量使用公筷公勺吧。相對來說成本更低,操作起來也相對簡單。
  • 北青報:讓公筷公勺分餐進食成為文明標配
    原標題:讓公筷公勺分餐進食成為文明標配   使用公筷公勺、分餐進食,這些安全用餐舉措不是小事,而是降低公共衛生安全風險、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的必要手段。餐飲企業、單位食堂等各類經營主體均守土有責,應積極響應有關部門的倡議,當好排頭兵,讓公筷、公勺成為餐桌標配。
  • 深晚報導|公筷分餐引熱議,多數市民持贊成態度,你怎麼看?
    今日,深圳晚報 5 版整版刊發《公筷!讓你遠離幽門螺旋桿菌》的報導,邀請專家解讀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染途徑及預防措施,引發市民熱議。市民對公筷分餐持有什麼樣的態度?他們實行分餐或暫未實行分餐的原因又是什麼?
  • 推進分餐制度,助力疫情防控,「智慧食堂」能否推動「餐桌革命」
    不像國外吃飯前都把飯分好,中餐的特點決定了大家更願意一起吃飯。中餐的各大菜系中,最經典、最受歡迎的菜品幾乎都是熱菜,整份端上來才好吃。酸菜魚和毛血旺,最誘人的就是剛出鍋時熱辣滾燙的感覺,分開盛不光涼得快,口感也變差了。如今,因為新冠肺炎在世界肆意傳播,分餐制重新走進大眾視野。
  • 分餐不分愛,公勺公筷總關情!
    在家在外聚餐時,主動使用公筷公勺,主動分餐, 「光碟行動」。改變就餐方式,就是改變不文明、不時尚、不健康的個人行為。實行分餐制,不只是人們生活習慣的簡單轉變和接受,在後疫情時代受公眾道德、公眾輿論等諸多因素的約束。但是,中國烹飪大菜系講究「色、香、形」俱佳,如果機械地分餐,全、福、滿等大席就失去美好寓意,全羊、整雞、整魚的做菜方式就不適合分餐後上席。
  • 讓公筷分餐成為「時尚」
    近日,深圳晚報刊發關於公筷分餐制系列報導引發社會熱議,不少讀者紛紛留言,表達自己對公筷分餐的支持。但是如何堅持公筷分餐,讓這一文明用餐習慣成為社會主流共識,依然面臨很大的阻力。深晚記者採訪多名行業代表,共同探討公筷分餐的社會推廣路徑。公筷分餐實現健康和感情雙贏張先生是某小學的一名後勤負責人。
  • 分餐與合餐,飲食文化是如何演變的?
    分餐與合餐,飲食文化這樣演變    記者 彭薇 整理  2月23日,上海市文明辦等單位向市民發出倡議,讓每一張餐桌上的公筷公勺成為健康上海的新時尚。  分餐「以禮而食」見階層  在市文明辦寫給上海市民的《關於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議書》裡提到,合餐制易帶來疾病傳播,筷來箸往為病菌擴散打開方便之門,不少人幽門螺桿菌陽性就是最好的實證,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更是新冠肺炎傳播的主要渠道
  • 想不到中國式合餐文化,竟然是由分餐文化衍變而來
    分餐制的確比合餐有很多益處,分餐飲食清潔衛生,大大降低人與人之間疾病傳播,營養膳食均衡獲取,還能杜絕食物的浪費。雖然有這麼多好處,但國人更喜歡熱鬧,在乎他人的看法,做個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人畢竟不容易。而我國早在先秦時便已經流行分餐而食了。《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孟嘗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飯不等,輟食辭去。孟嘗君起,自持其飯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