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是一種很好的鍛鍊方式,但近幾年有一種說法,走得快的人更容易長壽,是真的嗎?對70歲左右的老年人來說,每天走多少步有利於健康?走路有沒有什麼注意事項?
1、走路快慢會影響壽命
研究表明,走路的快慢會影響壽命,尤其是老年人。那些走路速度在0.8m/s的人,往往壽命比預期要長,走路速度超過1m/s的人,壽命會更長。
20歲出頭的年輕人體質較好,日行萬步不難達到。但對70歲的老年人來說,每天走6000步就可以,這樣既不太會損傷關節,也能鍛鍊身體。
2、長期走路對身體有很多好處
世衛組織認為,走路是最好的運動方式,長期走路有很多好處,特別是中老年朋友。
1)強健心臟
身體會隨年齡增長而衰老,不僅會出現皺紋、白髮,內臟器官也在衰老,特別是心臟,走路恰恰能強健心臟。在走路過程中,心臟無需高負荷供血,反而能促進全身血液回流,讓心肌保持正常供血,提升心臟自身泵血能力。
2)保護關節
中老年人多半伴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不宜進行劇烈運動,特別是肥胖的中老年人,劇烈運動會對關節造成更大壓力。而走路恰恰是溫和的有氧運動,既能消耗脂肪,還能夠減輕關節壓力。
3)強健大腦
世衛組織研究證實,長期走路鍛鍊能預防老年痴呆。因為在走路過程中,大腦供血量相對充足,能增強大腦運轉,促進腦細胞修復,提升記憶和注意力。
4)控制三高
三高患者不僅要常年服藥,還要搭配合理的鍛鍊,幫助穩定血糖和血脂。同時,鍛鍊還能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對穩定血壓也有幫助。
5)預防骨質疏鬆
人到中老年之後,骨質疏鬆是最常見的問題。數據調查顯示,經常走路鍛鍊既能增加骨密度,還能鍛鍊關節與韌帶,延緩骨質疏鬆的到來。
3、走路鍛鍊也有講究
走路鍛鍊好處雖多,但也有講究,走得過多反而傷身。走路看似每天都要進行的活動,但走路鍛鍊追求的,並不是步數多少,而是要結合走路時間和鍛鍊程度。
如果長期盲目暴走,日行幾萬步,可以起到減肥效果,但卻容易造成關節損傷,特別是膝關節磨損明顯,再加上自身關節老化,容易出現關節病變、半月板損傷、滑膜炎等問題。
既然如此,每天走多少步才不傷身,又能起到鍛鍊效果?根據中老年人體質情況不同,對步數沒有硬性要求。通常情況下,建議每天6000步左右,相當於三到四千米的距離。
但是,每天6000步不是全天步數,而是一次性勻速走完,大概30~40分鐘左右。
4、老人走路要注意幾點
1)走路不是越快越好
對老年人來說,走路不需要太過追求速度,因為老年人關節不好,只顧追求步數會給關節帶來更大壓力,造成膝關節軟骨磨損。
2)走路要注意姿勢
走路時不要彎腰駝背,脖子和身體保持一條直線,這樣膝蓋壓力會減少很多。
3)要穿合適的鞋子
不要穿皮鞋、薄底鞋,這樣的鞋子防滑度、彈力較差。建議穿合腳的運動鞋,鞋底稍微厚一些,還要防滑,這樣走路會更輕鬆,養生效果也更好。
除了每天堅持適量的走路步數,中老年人睡前用熱水泡腳,能夠刺激腳部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疲勞、快速入眠。一般建議晚上九點左右泡腳,水溫控制在40℃左右,泡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