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頓喊你起來聽音樂
今天我要介紹兩首海頓的作品。其中有一首大家應該已經猜到了,就是《驚愕交響曲》。這首曲子之所以著名,就是因為流傳著一個故事:海頓為了嚇醒那些在音樂會上睡覺的人,特意在非常輕,沒有什麼變化,催眠似的音樂中突然加大音量,嚇觀眾一跳。
-
莫扎特《g小調第四十號交響曲》賞析丨聆聽百部偉大交響曲(17)
勃拉姆斯在《c小調第一交響曲》Op.68中的精神表達丨聆聽百部偉大交響曲①;透過《命運交響曲》看貝多芬偉大的一生丨聆聽百部偉大交響曲②;舒伯特《未完成交響曲》中音樂形象的塑造丨聆聽百部偉大交響曲③;貝多芬交響曲中的「英雄」情結丨聆聽百部偉大交響曲
-
古典主義音樂代表人物——海頓先生
1.人物生平海頓從5歲開始便於以為叔父住在一起並跟隨叔父學習音樂,兩年以後,海頓成為維也納聖史蒂芬大教堂的唱詩班男童,在那兒獲得了大量的實踐經驗,但卻沒有接受系統的音樂理論的訓練。由於隨著年齡的增長,海頓開始出現變聲,從這時開始就被教堂除名了。
-
海頓:「我的語言,全世界都能聽懂」
但拿破崙景仰海頓,因此在硝煙瀰漫之外,他派遣了一支衛隊駐守在海頓家門口,確保這位在彌留之際的大師不受戰火紛擾。 儘管晚年受到如此推崇,但回顧海頓的一生,其實並不平坦。他出生於賀勞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父親馬蒂亞斯·海頓是一名工匠,有著一副不錯的嗓子,可謂「農民音樂家」,母親安娜·瑪利亞·科勒則是貴族家的一名廚娘。
-
海頓創作特點及作品
海頓從小家境貧寒,他五歲的時候就跟叔父生活在一起,跟著叔父學習音樂,學到了很多音樂基礎知識,以及管樂器、弦樂器的演奏。7-17歲的時候,海頓作為唱詩班的一名男童,在維也納聖史蒂芬大教堂獲得了大量的實踐經驗。17歲之後,由於變聲,海頓被維也納聖史蒂芬大教堂除名,從此開始勤奮自學。
-
父親節|古典音樂裡的「超級爸爸」
西方音樂之父 —— 巴赫 作為17世紀巴洛克時代的德國作曲家,巴赫(1685-1750)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奠基人,他打下了整個西方音樂的基礎,被公認為「 西方音樂之父 」。作曲家當然用作品說話,巴赫的音樂作品數量之多,水平之高,是絕大部分音樂家無法企及的。
-
古典音樂發燒友必聽的10部交響樂
其《幻想交響曲》就是一部被人們稱道的「標題交響樂」,五彩斑斕的音樂織體、光怪陸離的大膽想像,總是讓筆者想起唐代詩人李賀:一位帶著病態苦悶的夢想去燃燒生命熱情的鬼才。RR唱片公司錄製的柏遼茲《幻想交響曲》在發燒友中赫赫有名,冠以「Hi-Fi斷頭臺」之稱號,動態龐大,音效驚人,充分表現了這部作品的藝術張力,絕對值得一聽!
-
古典音樂作品曲目你了解多少
古典音樂是歷經歲月考驗,久盛不衰,為眾人喜愛的音樂。古典音樂是一個獨立的流派,藝術手法講求洗鍊,追求理性地表達情感。 在古典音樂時期,最重要的三位代表人物是海頓、莫扎特、貝多芬。
-
海頓的這部歌劇,教你怎麼哄未來的老丈人開心?
在一片人聲鼎沸中,外太空的探索之旅與愛情的歡樂融為了一體,並以一場三重婚禮結束了全劇。©Richard Hubert Smith鑑於這個科幻題材的吸引力,很多藝術家都趨之若鶩。當1777年海頓拜讀完後,也意識到它蘊含的巨大潛力——為之譜曲,並在尼古拉斯·埃斯特哈齊伯爵與瑪麗亞-安娜-維森沃爾夫伯爵夫人的婚禮上演奏。
-
古典音樂常識,要考的!
有三個人不得不提:海頓,莫扎特,貝多芬。海頓:巴洛克末期-古典中前期,爺爺太能活了,莫扎特小他幾十歲都被丫耗死了。音樂特色就是千層餅,主題一遍遍不厭其煩地重複,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演奏。莫扎特:唯一一個一生都處於古典音樂時期的知名音樂家。死時候才36歲不到。音樂清澈,把快樂當作信仰,他的音樂,永遠充滿了希望。
-
交響曲中的《愚人頌》丨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闡釋
這是何等的情不自禁,簡直令聽者不知不覺中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且銅管與溫柔敦厚的弦樂呼應得那麼心心相印。 切利比達克說到第七交響曲時稱:「滲透我們聽覺和情感的一切美好感受是出發點。但音樂並不是美——美只是線索。音樂是真。與其說音樂是一種有魅力的東西,不如說音樂是通往永恆的獨一無二的道路。在音樂中,物質材料不復存在。終點即是起點,萌芽即是直截了當的結果。」 因此,任何「完美的結尾」都將成為有限的存在物,從而使第七交響曲成為一個自我封閉的系統。
-
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
音樂之友此後會陸續推出介紹貝多芬相關的內容,敬請關注哦~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不需要做過多的介紹,每當大家談到古典音樂時多半都會想到貝多芬,只要提及名字都會虎軀一震、心生敬畏。各大古典音樂的普及讀物也大都以貝多芬爺爺的畫像作為封面,可以說是一位家喻戶曉的音樂家了。
-
貝多芬交響曲簡介
其實在「邊聽邊入門」系列中的那篇《輝煌交響之路的第一步——解析貝多芬第一交響曲》一文中,我們已經對這部作品作了比較詳盡的介紹,——這是一部「充滿了海頓和莫扎特一輩所特有的音調,在很多方面繼承了海頓交響曲傳統」的作品。那麼我們就從這一點入手,來看看貝多芬與兩位交響曲創作領域的前輩——莫扎特以及海頓,有著怎樣的聯繫,因為我覺得這是《第一交響曲》藝術風格背後隱藏的故事。
-
貝多芬誕辰250年丨貝多芬的維也納:黃金時代的音樂之都
儘管如今維也納被冠以「音樂之都」的美名,但這座城市並非一直傲立於音樂世界的中心。縱觀維也納歷史,有兩段時期可堪稱其藝術的黃金時代:約1780-1830年的維也納樂派時期與19、20世紀之交的「世紀末的維也納」。
-
「有海頓的地方就不會有不幸」
2020年3月31日是奧地利音樂大師海頓誕辰138周年。「有海頓的地方就不會有不幸!」是1809年5月10日,海頓面對著拿破崙大軍隆隆的攻城炮聲留下的遺言,在四面的槍炮聲中,海頓對著驚慌失措的僕人如是說。說的是音樂即人類守護神。
-
埃爾加親自指揮《威風凜凜進行曲》丨《西方音樂400年》課程導賞
其妻卡羅琳·艾麗絲·羅伯茨對他幫助極大,其成功之作幾乎全是在婚後創作的,著名的有:大合唱《傑龍修斯之夢》、《b小調小提琴協奏》、《第一交響曲》、《第二交響曲》、《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合唱曲《黑色騎士》、《奧拉夫國王》、《Salut d 'Amour 》(愛的贊禮)等,他的藝術毫不偏狹,思維極為寬廣,曾受德國浪漫主義的影響,風格莊嚴而淳樸,英國人民把他看作是英國的貝多芬。
-
「你終將從海頓手中得到莫扎特的精神」
在近幾周的《947愛樂廳·歐洲現場》節目中,無論是交響曲還是弦樂四重奏,都可看出貝多芬在音樂傳承上的巨大貢獻,怎奈才華卓絕的莫扎特英年早逝,於是海頓對貝多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因此曾有人如此語重心長地勉勵貝多芬:「通過不斷勤奮,你將從海頓手中得到莫扎特的精神」。
-
鋼琴家海頓在18世紀80年代創作的作品分析
自從海頓受僱於埃斯特哈齊宮廷,到18世紀80年代,作曲家創作了約三十首奏鳴曲——最初是九首獨立作品;此後是較為明確的三套作品,每套包括六首樂曲;最後是三首獨立作品。雖然這些作品中的大部分繼續保持著華麗風格的傳統,但另外一些卻給人孤立之感。我們發現,他部分地受到C.P.E.巴赫表情風格的激勵。
-
100首必聽的古典音樂曲目清單,樂迷的大福利!
交響曲1、海頓 《G大調第九十四號交響曲「驚愕」》2、莫扎特 《G小調第四十號交響曲》3、貝多芬 《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4、貝多芬 《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合唱」》5、舒伯特 《B小調第八號交響曲「未完成」》6、舒曼 《降B大調第一號交響曲「春天」》7、柴科夫斯基 《B小調第六號交響曲「悲愴」》8、德沃夏克 《E小調第九號交響曲「自新大陸」》9、柏遼茲 《幻想交響曲》10、馬勒 《D大調第一號交響曲》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年,響徹樂壇的不止《命運交響曲》
今年是音樂史上一個重要的年份,全世界共同迎來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貝多芬是古典主義音樂的集大成者,他的榮耀之光環延續至今,遍及全球。為什麼時至今日,他仍然擁有如此重要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