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發燒友必聽的10部交響樂

2020-12-15 HiFi大家談

1、貝多芬《第五命運交響曲》——堅韌不拔的意志力

「扼住命運的喉嚨」,是對這部作品最簡潔有力的概括。「貝五」震撼了億萬人的心靈,不僅僅在於其波瀾壯闊的音樂旋律中,更在於貝多芬堅韌不拔的人格魅力!小克萊伯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演繹的「貝五」版本,1975年以來就被全世界愛樂人奉為最有格的偉大演奏,有著一氣呵成的速度感和純出自然,不事雕琢的平衡感。

2、柏遼茲《幻想交響曲》——夢想家的狂放不羈

法國浪漫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柏遼茲直接繼承了貝多芬交響樂的傳統,又力圖將文學中所描寫的生動而具體的形象,用音樂語言表達出來,使器樂表現更具感染力。其《幻想交響曲》就是一部被人們稱道的「標題交響樂」,五彩斑斕的音樂織體、光怪陸離的大膽想像,總是讓筆者想起唐代詩人李賀:一位帶著病態苦悶的夢想去燃燒生命熱情的鬼才。

RR唱片公司錄製的柏遼茲《幻想交響曲》在發燒友中赫赫有名,冠以「Hi-Fi斷頭臺」之稱號,動態龐大,音效驚人,充分表現了這部作品的藝術張力,絕對值得一聽!

3、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包羅天地的胸襟

有人說,李白和貝多芬有著一定的神似之處。最主要在於其作品都有著包羅天地般的宇宙境界和讓人醍醐灌頂般的精神升華。如果你邊聽《貝九》邊看李白《日出入行》,你就會領悟到這種異曲同工之妙。你可以感受到創作者灑脫宏偉的胸襟,沒了此等胸懷,不可能湧現出「飄若浮雲,矯如驚龍」般的創作靈感。

4、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德沃夏克是捷克民族樂派的重要人物,是一位富有強烈民族感和熱愛祖國民族藝術的音樂家。《e小調第九「自新大陸」交響曲》作為其傳世之作,構思宏大,氣韻流動,有著生生不息、積極向上的音樂美感,催人奮進。

萊納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的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是公認名版,黃金時代的Lewis Layton的錄音水準更是不容小覷。此外,卡拉揚指揮維也納愛樂版也值得推薦。

5、莫扎特《第40交響曲》——天真無邪的質樸情感

莫扎特的音樂精緻純淨,充滿了歡樂和友愛,流露著人類最天真無邪的那種質樸情感。《第40交響曲》就是典型,相信很多人知道這部交響曲還是通過SHE的那首《我不想長大》(改編自本交響曲第一樂章)。

有人推崇《第40交響曲》的卡爾伯姆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的版本,雍容典雅,但也有人認為富特文格勒版別有意境,有一種愁世歡歌的悲憫意味。無奈這兩個版本的下載源都不好找,大家不妨先聽一下比較好找的伯恩斯坦版。

6、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隱忍感恩的責任心

勃拉姆斯是西方音樂史上比肩巴赫和貝多芬的音樂巨匠(合稱「3B」)。讓很多樂評家費解的是,勃拉姆斯所處的生活可以說比較安逸平淡,但是音樂中滲透的悲天憫人的史詩性和悲劇性,竟然比命運多舛的貝多芬還要深厚複雜。

勃拉姆斯苦戀自己師母克拉拉(音樂家舒曼的遺孀)並且終身未婚的經歷總給人一種「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的感覺。很難想像就是這樣一位生活上甚至有些懦弱的人完成了音樂史上舉足輕重的4部交響曲,其中《第一交響曲》甚至被譽為「貝多芬第十交響曲」。

用心體會這部交響曲中糾錯壓抑的痛苦感情,我們不難挖掘到他隱忍而又深沉的責任心。勃拉姆斯最終用理智克制了對克拉拉的感情,他用空間隔絕的方式把自己的愛埋葬在絕望的思念裡,這是一種更加偉大的感情,源自一顆感恩的心。

20世紀上半葉的指揮大師富特文格勒是公認的勃拉姆斯交響曲的權威演繹者,所錄的《第一交響曲》版本非常多,1951年指揮北德廣播電臺管弦樂團版尤其著名。

7、貝多芬《第六田園交響曲》——恬淡自然的生活心態

在西方音樂史上,不少音樂家都創作過描繪自然或是表現人與自然融合的音樂。貝多芬交響樂中唯一的標題音樂《田園》就是最佳代表。聆聽《田園》是一段非常愉悅的精神之旅,宛如品味一首首古代的山水田園詩:

第一樂章「初到鄉村時的愉快感受」,有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的恬淡超逸;第二樂章「在溪邊」,音樂舒緩宜人,有著「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般的素淨空靈;第三樂章「鄉民歡樂的集會」,生活氣息濃重,有著「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般的質樸親切;第四樂章「暴風雨」描寫夏日突如其來的暴雨,有著東坡「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般的明快豪放;第五樂章「暴風雨後的愉快和感激情緒」刻畫雨後初晴的喜悅心情,用「暑雨初收體為輕,遠山盡出眼偏明」形容最恰當不過了。

田園是貝多芬交響曲中最溫情舒緩的作品,溫和派指揮家布魯諾·瓦爾特指揮哥倫比亞交響樂團版被美國TAS評為發燒名片,為此曲最佳版本之一。

8、柴可夫斯基《悲愴交響曲》——在劫難逃的宿命感

西方美學家常用「優美」和「崇高」這兩個範疇歸納藝術作品,這和中國古典美學對舉的「陰柔」和「陽剛」之美其實是一致的,以音樂為例:莫扎特、孟德爾頌、亨德爾、維瓦爾第、羅西尼等人的弦樂作品多給人行雲流水、委婉含蓄的優美感;反之,貝多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的交響樂則充斥著無盡的掙扎和衝突,有著撼人心魄的悲劇性力量,這種內在的音樂張力已經超出了作曲家的個體局限,直探人類心靈深處共通的一種恐懼感。

《悲愴交響曲》就是「崇高」作品的典型,描寫了人生的恐怖、絕望、陰鬱、壓抑,悲觀,當時(1893年)精神瀕臨崩潰的老柴已經感覺到死神一直在追隨著他,這種深深的無望已經融入到了這部作品當中,現在聽來仍然有「獨愴然而涕下」的感染力。

這部偉大作品的「最佳版本」眾說紛紜,富特文格勒版、Fricsay版、伯恩斯坦版、梅紐因版等等都有過人之處,考慮到入門者的接受程度,特別推薦穆拉文斯基1961年和列寧格勒愛樂樂團合作的版本。

9、馬勒《大地之歌》——靈心善感的詩人氣質

馬勒是最具東方詩性特質的西方音樂家,不僅僅是因為那部採用了七首中國唐詩德文版(包括了李白、王維、孟浩然的作品)為歌詞寫作的聲樂套曲《大地之歌》,更在於他拓寬了交響曲的表現形式和表現內容,轉而探索人類的「內宇宙」:無涯無際、撲朔迷離的心靈深處。

馬勒的音樂有著非邏輯的感性跳躍、多義性的隱晦意境、朦朧窈渺的獨特美感和中國古代詩人靈心善感的氣質非常的吻合:如果說李白和貝多芬有著某種神似之處,那麼馬勒和李商隱簡直可以跨時空對話!兩人作品中的那種憂鬱和神經質都來自於內心深處一股鬱結很深的沉潛之氣,因為兩人都經歷了太多生命的不幸。

布魯諾·瓦爾特是馬勒的學生和摯友,也是馬勒作品公認的權威演繹者,他先後錄製過多次《大地之歌》,有興趣的燒友不妨對比看看。

10、海頓《第九十四交響曲:驚愕》——難以預料的生命旅程

在西方作曲家中,海頓就是一位性格淳樸開朗、親切幽默、生活氣息濃鬱的大師級人物。他有著驚人的創作力(其作品數量沒有一個確定的數字),被譽為「交響樂之父」和「弦樂四重奏之父」。初聽《第九十四交響曲:驚愕》,肯定會被第二樂章中間突然奏出的有力和弦嚇一跳(據說,「驚愕」這一標題就來源於此)。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前方或許是妙趣橫生、或許是艱難險阻,生命旅程上會發生什麼誰都難以預料!

相關焦點

  • 回顧經典,世界發燒友公認的10張古典發燒名盤
    02 專輯名稱:The Four Seasons 中文名稱:4季 評鑑:《企鵝》評價三星帶花,四季必聽必搜的版本
  • 又到一年開學季,獻給兒童的20首必聽古典音樂
    在浩瀚的古典音樂中,交響樂對孩子音樂素養的培養,絕非是其他音樂形式可比的。交響樂隊中樂器繁多,音響色彩豐富,作品極具吸引力,細細品味,每首交響樂中都藏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文章來源:中國少兒音樂培訓 | 圖:BAIDU轉載編輯 | 田藝苗的田開學季,給孩子們一份開學禮,二十首世界著名交響樂作品,旋律性強,情感積極向上,祝大朋友小朋友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 入門必聽的古典音樂之舞劇音樂/舞曲
    從《古典音樂大百科》中可知, 古典音樂的千年發展史分為: 早期音樂、巴洛克時期、 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 民族樂派和現代音樂時期。
  • 暑假進入倒計時,聽著古典音樂,讓耳朵暢遊歐美!
    《義大利狂想曲》應運而生,成為了老柴的創作中十分特別的一首,作品聽起來似乎摒棄了俄羅斯音樂一貫的憂鬱與深沉,取而代之的是義大利的熱情奔放!作曲家試圖通過音樂來表現西班牙民間的歡快、熱烈的節日氣氛。 樂章中,採用了西班牙阿斯圖裡亞斯地區用來迎接日出的傳統舞曲以及阿斯圖裡亞斯風格的方登戈舞,它是西班牙北部阿斯圖裡亞斯地區一種富有活力的舞曲。不僅如此,作曲家精彩的管弦樂配器更為整部作品增色了不少。
  • 晨起慢跑最適合聽的10首古典樂
    晨起慢跑最適合聽的10首古典樂 2020-10-19 11: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為什麼今天我們要聽古典音樂
    從音樂的角度,寫音樂、了解音樂、談論音樂,再把文學這個人類文明意義上的重大角度勾連進來,最佳人選就是劉雪楓,非他莫屬。從文學寫作的角度,蘇童說格非第一部跟音樂有關的作品《隱身衣》是一個傑作,全中國沒有第二個人能寫。格非前年年底的中篇《月落荒寺》,就是從他跟劉雪楓參加一次音樂會開始說的。所以坐在我身邊的這兩個傢伙,就是在音樂和文學之間最重要的建構者和見證者,同時又是生產者。
  • 「我在B站聽古典」
    文 | 張木子編輯 | 董露茜排版 | 阿元設計 | 詩宇在B站看鬼畜、看紀錄片、看電競以及看綜藝之外,你試過在B站聽古典樂,比如貝多芬的交響曲嗎?此外,相較於2017年,2020年古典樂類投稿UP主的人數及播放量,也都增長了5倍以上。顯然,這屆年輕人不僅「愛在B站學習」,還喜歡在B站聽古典。01「更易懂」的古典樂眾所周知,古典樂之所以小眾,是因為其有著不低的欣賞門檻。
  • 聽哪些古典音樂可以培養紳士風度?
    文章 / 田藝苗 圖 / 網絡編輯 / 田藝苗的田人們聽不聽古典音樂,世界大概並不會因此不同。但是,古典音樂對一個人可能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為什麼300多年來,我們一直認為:古典音樂是最「高大上」的音樂?甚至有人認為,古典音樂是人類文明的最高結晶?
  • 10首古典樂慢跑歌曲推薦,流行歌聽膩了快收藏!
    然而你有想過邊聽古典樂做運動嗎?或是想聽古典樂卻不知道該從哪些曲子下手?別擔心,看完這篇推薦就能輕鬆入門囉! 聽古典音樂的好處 國外不少研究顯示,聽古典樂能提升大腦活躍性、幫助治療失智症,甚至能減輕病痛感或焦慮感,英國知名廣播人,也是小提琴手的克萊門西·伯頓-希爾(Clemency Burton-Hill)就曾在網絡上表示,自己開始每天 抽出時間聽古典音樂之後,身體真的變比較輕鬆,情緒也更加穩定。難怪胎教音樂以古典音樂居多,醫院診所也能聽到古典樂或輕音樂當背景。
  • 20201226「古典-交響樂」瑞典室內樂團&託馬斯·道斯加德...
    20201226【古典-交響樂】Thomas Dausgaard - Brahms Symphony No.4, etc (24-96)https://www.highresaudio.com/en/album/view/mtozsg/swedish-chamber-orchestra-thomas-dausgaard-brahms-orchestral-works
  • 「古典音樂頻道」終結CD機 囊括世界著名音樂
    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將於12月26日正式上線,網絡域名為www.ncpa-classic.com。該頻道堅持「高品質、權威性、高附加值」的頻道特色,傾力打造四檔欄目: NCPA音樂廳——展現高清晰度全場演出實況;排練現場——提供最新的演出動態、臺前幕後及排練現場視頻;音樂蟲聊天室——以曲目鑑賞為核心,提供專業級的賞聽指導;古典音樂賞析——聯合EMI古典唱片公司,精選多張CD單曲,極大地滿足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的點播需求。
  • 久違了,交響樂的現場魅力
    「太久沒有近距離聆聽交響樂了,無比懷念這氣勢恢宏的聲音!」一位在現場的樂迷激動地表示。經過謹慎考慮和周全安排,前晚100位樂迷得以在現場感受交響樂豐富的表現力。「古典音樂有獨奏、幾人重奏,也有幾十人乃至上百人的合奏,我們了解到廣大樂迷渴望現場聆聽交響樂的迫切心情,在確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大前提下,終於讓一部分聽眾如願以償。」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說。
  • 發燒源於愛好,用來聽交響樂的交響一號音箱
    那個時候剛剛興起「劇院熱」,我跟朋友在一個休息日去體驗這種音樂,第一次走進劇院,給我一種很嚴肅的感覺,而第一次聽交響樂時我整個人都沸騰了,音樂居然可以這麼磅礴,這麼壯大,它帶給我一種跟流行音樂完全不同的感覺,讓我仿佛開啟了新世界。
  • 《雪楓文學音樂課:古典音樂中的文學名著》:文學與音樂的天作之合
    中新網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 高凱)多部殿堂級中外文學經典,從西方經典戲劇、小說,到中國古典詩詞曲賦,配以改編自以上文學經典的「有故事的音樂」——《雪楓文學音樂課:古典音樂中的文學名著》日前新書發布。
  • 郎朗、李健、譚盾的音樂摯友:他讓古典音樂飛入尋常百姓家
    >譚盾、李健、梁文道的音樂摯友;白巖松眼中最好的古典音樂傳教士;他給胡歌、董卿列古典音樂聽單,胡歌更是直言:「是他,讓我和古典音樂成為朋友。憑著這股音樂熱情,他最終投身古典音樂推廣工作,從此人生像開了掛:他是收藏家,珍藏名版唱片10萬餘張。
  • 音樂百科|維也納古典樂派(Viennese Classical School)簡介
    維也納古典樂派:是指1730年-1820年間的歐洲主流音樂流派。以海音樂很少有過度的描寫性的成分,樂曲多以奏鳴曲、交響曲、協奏、重奏等題材的名稱存在。8、承襲了德奧音樂文化傳統,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高超的作曲技法,使古典主義音樂達到頂峰,對後世音樂產生了深遠影響。弗朗茲·約瑟夫·海頓(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著名的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最早期代表。
  • 聽一次,愛一世!這才是無數發燒友夢寐以求的觸碰心靈的天籟之音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幾張平時你聽得耳熟能詳的CD試音碟,熟悉得你能一聽就知道這段音樂音應該在幾分幾秒出現,交響樂中小提琴聲在左邊還是右邊?銅管樂在哪裡出聲?定音鼓和三角鐵在那個位置出聲?人聲在中間還是在偏左偏右,口型大小,人發聲的高度,大動態來臨時聲音的震撼程度?低頻的下潛和彈性如何?
  • 音樂 古典音樂高冷?其實沒有那麼難懂
    而通過對比播放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對相同主題的描述,會員們也對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的特點迅速掌握。一堂課下來,大家感嘆時間過得好快,收穫滿滿,而對於「青睞會員」對古典音樂的理解力,段召旭老師也大加讚賞,「估計這裡面有很多發燒友吧,非常專業。」
  • 【音樂百科】維也納古典樂派(Viennese Classical School)簡介
    以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為傑出代表,由於他們都是在維也納度過自己的創作成熟時期,因此被人們稱作「維也納古典樂派」。其音樂作品被稱為古典主義音樂。 8、承襲了德奧音樂文化傳統,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高超的作曲技法,使古典主義音樂達到頂峰,對後世音樂產生了深遠影響。弗朗茲·約瑟夫·海頓(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 海頓,著名的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最早期代表。
  • 父親節|古典音樂裡的「超級爸爸」
    今天,我們一起跟隨音樂的腳步,走進古典音樂王國中那些「無所不能」的「爸爸」,共同欣賞他們留給世界最美好的遺產!,維也納古典樂派奠基人。他的長子與其同名,通常被稱為小約翰·施特勞斯,1825年10月25日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老約翰·施特勞斯是一位自學成才的音樂家,他在維也納建立了一個音樂王朝,創作了華爾茲、伽洛普斯、波爾卡和四重奏,出版了250多部作品。為區別起見,人們在它們的名字前面分別加上「老」、「小」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