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9課所選的3節冰心的詩歌——
繁星(七十一)這些事——\是永不漫滅的回憶\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繁星(一三一)大海呵!\那一顆星沒有光\那一朵花沒有香\那一次我的思潮裡\沒有你波濤的清響繁星(一五九)母親呵!\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他的巢裡\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裡
這是選自冰心現代詩集《繁星》裡的三節。體裁是白話詩,今天我們又叫現代詩,新詩。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謝婉瑩。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繁星》是冰心受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寫出的一些短詩。用她自己的話講,就是「零碎的思想」合集。
《飛鳥集》中的詩歌,基本是格言似的,是詩人對自然、心靈的一些「片段」的頓悟似的句子。人們將之歸為「散文詩」的行列(其形式是散文分段的形式,但本質是詩歌)。
從古體詩詞,到白話詩(現代詩、新詩),再到借鑑外國詩的寫作方式,到後來的散文詩。中國詩歌的發展,只是形式上(從古代民間歌謠,到講求格律平仄的句式整齊的格律詩,到詞、曲、賦的演變)有了變化,其詩的本質沒有變。
課本中,這一單元的人文主題是:「詩歌,讓我們用美麗的眼睛看世界」;這一句告訴我們,詩歌,其實是我們心靈對外部世界的「美」的發現。這些被心靈發現的「美」用分行的文字寫出來,就是現代詩(新詩)。這一單元要求學生掌握的語文要素有「初步了解現代詩的一些特點,體會詩歌的情感」。
現在我們就以冰心《繁星》中的這三節現代詩(單從這三節)來悟一悟現代詩的一些特點——
特點一:形式上分行
這個好理解,相對於散文分段而言,現代詩是分行。並且分行也比較自由。不受字數長短,詞語發音及格律的影響。甚至句末可以不要標點。
特點二:畫面感很強
詩歌是文學體裁中最為簡練的體裁。而文學作品的一大共性就是「具體」。詩歌的字數有限,它必須在有限的詩行裡,向讀者呈現幾個被自己「裁剪」了的畫面(這個與古體詩中的意境,今天詩人們說的「現場感」是一回事)。
這三節詩歌中,詩人就向讀者呈現了這幾個畫面: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大海;星;花;天上的風雨;鳥兒歸巢;母親的懷抱。
特點三:看得見思考
冰心的這幾節詩歌能夠被作為經典選入部編版語文教材,或許編者就是看中了這點。它(詩歌)能夠代表現代詩的這個特點——看得見思考。
我們再來回顧這一單元的人文主題概括:「詩歌,讓我們用美麗的眼睛看世界」。還有冰心她老人家對詩集《繁星》「零碎的思想」合集的概括。我們不難發現,她的這些短詩,是自己思考痕跡的「靈光閃現」。我們從詩行之間可以讀出她對「美」的發現,對「美」和「自然」「母愛」等的思考。
第七十一節,詩人從兩個美好畫面的描摹(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一下子轉到「母親的膝上」這個畫面上來。像詩經中的比興一樣,作者寫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其目的是要對「母親的膝上」這一溫馨畫面進行「美好」的詮釋。
第一百三十一節,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詩人,面對大海,滿腦子想的是對人間那些美好現象的「發問與思考」。
第一百五十九節,仍然有詩經比興的味道,從自然界的風雨到來,鳥兒躲回巢裡這一自然現象,來寫自己有心事了依偎在母親懷裡訴說的溫馨。
特點四:給人想像
詩歌是高度提煉了的語言分行,它必須達到以少勝多的效果。她要給人浸染了詩人情感、哲思的「現場」,它還要蘊含「詩在言外」的無限張力,以期激發讀者的想像。
就這幾節詩歌而言,我們讀它時先要調動我們的生活積累,去想像詩人給我們呈現的幾個美好畫面。然後我們還要發揮我們的想像,去理解詩句背後的意思。
詩歌之美,就美在能激發讀者的想像,調動他們的思考,然後給人以愉快、滿足的精神享受!
其實,綜合以上四點,除了「特點一」說是現代詩的形式外;其餘三個特點,應該是詩歌(無論古體詩、現代詩,還是散文詩)的本質屬性,那就是:意境、思考想像和意在言外的語言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