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北京師範大學系統設計教師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堅持將課程學習與教學能力實訓有機結合,構建了三個層次的教師教育實踐教學體系,配合不斷深化的實踐活動,激發師範生的從教熱情,進而形成教師職業能力發展進階,引導師範類專業人才在實踐訓練中體驗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內化有效的教學策略,形成過硬的教學能力。
關鍵詞:教師教育;實踐教學體系
教育教學實踐是師範生培養的重要環節。為提高學生教育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北京師範大學(以下簡稱學校)在師範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突出實踐育人導向,設置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研習、教學技能實訓、教學實驗和科研訓練等實踐類必修課程;在教學計劃外,開展類型多樣的實踐活動,形成了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教師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全面提升師範生的教育教學能力、教學研究能力與實踐創新能力。
構建教學能力實訓體系,促進教育理念向實踐教學能力轉化
學校設計與實施師範類專業人才(即師範生)培養方案,使師範生課程學習與教學能力實訓有機結合,構建了三個層次的教學能力實訓體系:
大學一年級、大學二年級師範生開展滲透性教學觀摩與教育見習。教育見習包括課堂教學觀摩、案例分析講解、小組討論、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觀摩課程均為由優質中學教學團隊精心打造的獲獎課程或參賽課程。課程配有主講教師課程設計思路介紹,幫助師範生加深對中學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實踐的理解。
大學三年級師範生系統學習學科教學論基礎理論課程和教育類、心理類課程;各專業結合自身學科教學特點,設置本專業的教師教育核心課程作為必修課;開設專門的教學技能實訓課程,要求師範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掌握基本的教學技能。理論課程與教學技能實訓課程在內容上相互關聯、相互支撐,師範生通過持續不斷地學習與訓練,逐步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融會貫通。
大學四年級師範生開展教育實習、教育研習,並修讀教師教育提升課程。師範生通過進入中學教育實習,了解基礎教育一線的實際情況,把握教育教學理論與實際之間的差異,磨練教學能力。同時,鼓勵師範生在教育實習中發現問題,收集數據和資料,開展教育研究。在課程設置方面,面向高年級師範生開設項目制學習、研究方法、教育前沿、比較教育等高階教師教育選修課程,對師範生教育實習、教育研習起到理論支撐和知識拓展的作用。
配合三個層次的課內教學能力實踐訓練,在課外,組織開展類型豐富、逐級深化的教學技能競賽活動:大學一年級和大學二年級,以院系學生會、學生社團為主體,組織教學技能比賽活動,如粉筆字大賽、演講比賽等;大學三年級,由學校組織全校範圍內的「未來教育家·師範生教學技能創新實踐大賽」;大學四年級,開展學院、學校兩個層面的教育實習成果匯報、優秀課程比賽、優秀教學研究論文評選等活動。學校通過緊密結合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競賽活動,促進師範生形成教師職業能力發展進階,讓師範生體驗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內化有效的教學策略,形成過硬的教學能力。
強化實踐教學課內環節,提升教師教育實踐能力
1.教學技能訓練。學校創建遠程觀摩、視頻觀摩與入校見習相結合的教育見習形式。應用視頻會議系統實現了中學課堂面向在校師範生的「現場直播」。觀摩環節結束後,師生就見習課堂中的教學問題開展研討。通過研討,學生學習課堂教學評價方法,發現與分析課堂教學不足,加深對教學過程的理解。建立「2+11+3」的教育實習模式,即「2周動員培訓+11周入校實習+3周總結反思」。為師範生配備大學和實習學校雙導師,分別從理論和實踐方面對師範生加以指導。實習過程中,創建「變指導為督導」的實習指導與管理模式,遴選實踐基地學校的優秀指導教師,對師範生進行手把手指導;大學教師通過遠程的方式對師範生開展指導。學校定期派出督導教師到實踐基地學校進行走訪與巡視,了解師範生的實習情況,開展現場指導,並為實踐基地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諮詢和幫助。
2.科學研究能力訓練。學校鼓勵師範生開展科學研究,為培養研究型教師奠定基礎。在學校層面,每年組織實施六百餘項大學生科研項目,本科生參與課題研究比例達40%以上,單獨設立師範生科研項目,保證師範生參與科研訓練的規模。在學院層面,新生導師組織大一年級師範生與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共同交流、研討,引導師範生進入科研的門檻;大二年級之後,許多師範生按照自己的興趣進入導師課題組,或者申報大學生科研項目,正式踏上科研之路。科研訓練使師範生了解和熟悉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形成紮實的科研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3.理科實驗技能訓練。學校加強對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等專業師範生實驗技能的訓練。國家級、北京市級、學校級三級實驗教學中心,為師範生開展實驗技能訓練提供了條件保障與技術支持。各實驗教學中心依據師範類專業人才培養要求開展面向中學物理、中學化學和中學生物實驗教學的專項建設工作,並對師範生進行中學實驗教學技能訓練,開展適應中學科學實踐活動的創新實驗設計競賽。
開展豐富的教師教育課外活動,全面提升師範生綜合素質
1.師德養成教育活動。學校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師德養成教育課外活動,有效補充了課內教師教育課程。通過教學技能競賽、專題講座、參觀學習、教育調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形勢與政策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方式,全方位營造熱愛教育事業、做教師光榮、爭做研究型教師的校園文化氛圍。
2.職業素養提升活動。學校舉辦「未來教育家·師範生教學技能創新實踐大賽」活動,推動師範生教學技能提升;圍繞教育實習主題開展系列活動,包括師範生教育實習徵文活動、教育實習課例展示大賽和教育實習經驗分享會,促進師範生凝練實習成果。學校將教師教育課外實踐活動納入教學計劃管理,進行學分認定,形成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多元化、全過程的育人體系。
推進教育教學實踐基地和教學資源建設,搭建高水平實踐平臺
學校建設了校外教育實踐創新平臺、校內教學技能實訓平臺、校內綜合實踐創新平臺三大平臺,保證師範生開展教師教育實踐與創新活動。
1.校外教育實踐創新平臺。校外教育教學實踐基地是師範生開展教育實習的重要平臺。針對師範生培養特點,學校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模式,在遵循互利互惠、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地域、層次和特色,形成了以北京為主體、多模式並舉的師範生教育教學實踐基地布局。學校在全國近二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師範生教育教學實踐基地共一百餘所。
2.校內教學技能實訓平臺。由微格教室、討論教室、遠程視頻教室、普通話測試與研究中心等構成的校內教學技能實訓平臺是師範生在校內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的條件保障。學校建設數位化的公共微格教室8間,並為師範類專業配備移動微格教學設備,用於課程教學以及師範生自主的教學技能訓練;建設討論教室6間,方便師範生開展小組教學研討;建設遠程視頻教室6間,並資助北京、西藏、廣西等地的實踐基地建設具有遠程視頻會議功能的錄播教室,實現了大學與中學的遠程連接,使師範生在大學校園實時觀摩中學課堂教學;學校面向師範生開放普通話測試與研究中心,提供普通話智能學習條件,促進師範生提高普通話水平。此外,學校開展教師教育數位化教學資源建設工作,建成了包括中小學課程、教師職業素養、各學科教學論等內容的數字資源庫,供師範生自主學習與研究。
3. 校內綜合實踐創新平臺。學校現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校級實驗教學中心20個,為師範生開展實驗技能訓練和實踐創新活動提供有力支撐。學校要求各級各類實驗室均面向本科生開放,將實驗教學中心開放學時數作為考核實驗室的重要指標,引導實驗教學中心加大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投入。在實驗內容設計上,強調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開設率,鼓勵師範生結合中學教學內容進行創新性實驗設計,結合科研訓練項目開展實驗探究活動。
形成系統合力,建立多部門協同的人才培養機制和完備的保障制度
1.構建人才培養協同機制。學校建立了由教師教育學院統籌、多層次協同的工作機制。學校成立教師教育學院,由主管教學工作的校領導擔任院長,統籌全校師範生培養工作,包括相關院系及其下屬各學科教育研究所、教務部、學工部、團委。教師教育學院突破本—研培養、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工作的部門邊界,建立順暢的管理平臺,形成多部門合作的協同育人機制。在教師教育學院統籌下,通識教育、學科基礎教育和教師職業素養教育三個維度課程整體規劃、協同建設;「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同建設,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提供各類課外實踐活動,形成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多元化、全過程的育人體系;校內人才培養團隊與地方政府、中小學實踐基地、校外兼職導師協同建設,秉持「責權明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共同發展。上述三個層面的協同工作,遵循師範生培養的教育規律,實現了課程育人、實踐育人、科研育人與文化育人、組織育人、服務育人相結合,全面提高了人才培養和現代教師教育體系構建的能力。
2.完善教師教育政策保障。學校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高、保障教學質量的規章制度,為師範生培養工作系統配套,形成了拓展優質教育資源的保障制度和系統合力。實施教學督導、校領導巡視聽課、學生評教和教學評估等舉措,保障穩定的教學質量;建立培養機制,實行新教師培訓、在崗培訓、助教制度、本科導師制、講座教授制度、教學團隊建設、觀摩教學和教學研討等,保障教學質量持續提高;建立激勵機制,從教學改革支持、教學獎勵、崗位聘任、職務晉升等方面激勵教師教學科研相長,積極開展教學模式創新、內容更新、方法革新;設置實踐創新學分、設立創新獎學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創新。針對師範生教育教學實踐管理,制定了系列文件,包括《北京師範大學公費師範生教師教育實踐課程建設綱要》《北京師範大學公費師範生教育見習管理辦法》《北京師範大學公費師範生教育實習與教育研習管理辦法》等,對師範生教育教學實踐課程建設、實踐的內容要求、組織方式、考核形式、經費標準等進行了系統設計與科學規範。
北京師範大學作為中國師範教育的先行者和探索者,以培養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綜合素質優良、專業基礎厚實、有較強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和拓展潛力、富有創新精神、樂教適教的研究型教師和未來教育家為人才培養目標。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突出理論聯繫實際,注重實踐育人,建立了課內外結合的教學能力實訓體系,全面提升師範生綜合素質。同時,學校不斷加強實踐平臺建設、協同管理機制建設和政策制度建設,為實現師範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提供保障。(作者:杜春光 李豔玲,單位:北京師範大學教務部)
《北京教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