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戰役中的騎兵輓歌,第18波拉美尼亞槍騎兵團的悲壯一戰

2021-02-13 千歷共嬋娟

如果提起波蘭戰役中的波蘭騎兵,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騎兵們舉著馬刀去砍坦克。這是一個從二戰的波蘭戰役就流傳的故事,被德國和波蘭雙方所默認。報導此事的義大利記者描繪了波蘭騎兵衝向坦克的場面,而在《第三帝國的興亡》這一本書裡,更是將這個故事放大了,以至於這個故事似乎變成了一種既定事實。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之中,波蘭騎兵究竟做了什麼?他們真的揮舞馬刀衝向坦克嗎?

答案是沒有,勇敢的波蘭騎兵們並沒有這樣做,相反,他們做出了用生命做出了偉大的犧牲,也證明了自己對國家的忠誠和自己的勇氣…………

一、糟糕的戰局

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了進攻,這場進攻來的兇猛而突然,波蘭方面並沒有完全做好準備。相比於德軍動員了7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4個摩託化師和29個步兵師,總兵力高達88.7萬人,並且擁有1939架各式作戰飛機和2800輛坦克而言的龐大軍隊,波蘭的力量薄弱的可怕。雖然波蘭擁有一百萬大軍,但是卻只有二十六個步兵師、三個山地步兵師、外還有三個摩託化旅和14個大型的騎兵旅,可作戰飛機卻僅有900架,坦克和裝甲車也僅有870輛。

雙方的力量一眼看去就知道,波蘭軍隊已經沒有了優勢,單純從技術裝備而言,波軍已經失去了抵抗的能力。而在戰略上波蘭也犯了錯誤,波蘭人判斷德軍會從西部進攻,而不是從北部和南部發動進攻。因為北部有太多的溼地,導致了進攻路線十分狹窄,而南部則是喀爾巴阡山,道路曲折不適合部隊展開。於是波蘭人理所當然的認為德國人會從西部來,於是將主要防禦方向放在了西部。

可結果德國人恰恰是從北部和南部來的,波蘭人一切的準備錯了,再加上德軍裝甲部隊的進攻,防線迅速被撕開了巨大的缺口,德軍各步兵師和摩託化步兵師蜂擁而入,戰線岌岌可危。位於但澤走廊部署的波軍波莫瑞集團軍更是處於危險境地之中,幾乎是開戰第一天他們就陷入了德國北部集團軍群的第四集團軍和第三集團軍的夾擊之中,如果不出現什麼意外的話,波莫瑞集團軍就會成為第一個被德軍合圍殲滅的集團軍。

波莫瑞集團軍如果要擺脫這樣的困境,就必須立刻脫離和德軍的接觸,向後方的防線進行轉移。然而在戰爭中撤退是最複雜的戰爭形式,更別提現在防線已經千瘡百孔,德軍已經深入波蘭境內的情況下了。如果沒有部隊做出犧牲,為整個集團軍進行斷後的話,恐怕波莫瑞集團軍只會被趕上來的德國人打散,到時候撤退就會變成潰退了。當然,如果留下斷後的部隊,那麼這支部隊也一定會損失慘重,甚至是全軍覆沒。

但沒有辦法,這就是戰爭,必須有人做出犧牲…………

二、騎兵的悲壯逆襲

做出犧牲的是波蘭陸軍第18'波拉美尼亞'槍騎兵團,這個騎兵團部署在波美拉尼亞的克羅加提附近,該團得到的命令是去遲滯德國第四集團軍的第19裝甲軍的左翼的第20摩託化步兵師發動進攻,力求能夠遲滯對方的行動。第18'波拉美尼亞'槍騎兵團的指揮官卡昔米爾茲·馬斯塔爾基上校是個久經沙場的老騎兵了,他自波蘭獨立開始就打過很多戰役了。他知道自己部隊的實力,千多名騎兵和幾輛TKS輕型坦克,這次進攻註定會失敗。

"年輕人,我知道執行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在他的部下詢問馬斯塔爾基上校對於這個命令的看法時,馬斯塔爾基上校如此說道。他也只能這樣說,因為這確實是一場註定失敗的進攻。換言之,他們是為了讓主力部隊能夠轉移的'棄子',用來儘可能的為主力部隊的撤退爭取時間。無論怎麼看,這都是一道殘忍的命令,只不過必須有人去做出這個犧牲。

馬斯塔爾基執行了這道命令,他命令自己的第18'波拉美尼亞'槍騎兵團開始行動,第一騎兵分隊的指揮官尤尼茲·斯維希阿卡少校將領導這次進攻,率領兩個騎兵分隊和幾輛TSK輕型坦克發動進攻。剩下的兩個騎兵分隊與剩下的TKS輕型坦克將則作為預備隊使用,以防出現什麼意外情況。進攻時間將在晚上19點左右,這是因為馬斯塔爾基上校認為德軍可能會因此鬆懈下來,對於騎兵的進攻和撤退都會有幫助。

晚上19點左右,第18'波拉美尼亞'槍騎兵團的250餘名騎兵在斯維希阿卡少校的領導下,對正在突丘拉森林休息的德軍第20摩託化步兵師下屬的第76步兵團發動了進攻。德軍步兵們認為自己已經戰勝了波蘭人,全然沒有料到會遭到波軍的逆襲。德軍步兵們有關於騎兵的恐懼心理被喚醒了,第76步兵團的前鋒部隊徹底被波蘭騎兵們衝散,德軍步兵們拋下武器一鬨而散,生怕自己成為波軍的俘虜。

坦言將說,這次騎兵進攻是成功的,它出其不意的擊潰了德軍的步兵們,突丘拉森林的路口已經歸屬於第18'波拉美尼亞'槍騎兵團了。但還不等他們在這裡布置防線,德軍第20摩託化步兵師下屬的裝甲偵察營一部就從森林的另一側殺了出來,裝備了裝甲偵察車的德軍立刻用MG34通用機槍和20毫米機關炮掃射波蘭騎兵。波蘭騎兵只能向另一側的山丘後方轉移,在這個過程裡勇敢的斯維希阿卡少校不幸被德國人的機槍擊中落馬,同樣勇敢的馬斯塔爾基上校策馬回身試圖營救他,卻也不幸被德軍的機炮殺死。

三、被掩蓋的真相

第18'波拉美尼亞'槍騎兵團失敗了,可他們也獲得了成功。因為摸不清波軍的真實意圖和實力,古德裡安的第四集團軍被迫停下進攻步伐,這讓正在丘涅希戰役裡苦戰的波軍第1步槍營和基瑟斯克國防營得以撤出戰場。而這並非是唯一的一次騎兵攻擊,古德裡安曾回憶他的部隊當時出現了巨大的混亂,似乎到處都可能有波蘭騎兵出現,他的幕僚們甚至戴起了鋼盔,部隊也因此停滯了一段時間,以防止再次遭到波蘭騎兵的逆襲。

至於為何這場英勇的逆襲之戰,會變成一個刀砍坦克的荒唐故事,這就要從義大利的戰地記者印德羅·蒙特列裡說起了。他在9月2日抵達了克羅加提,看到了倒斃在地的戰馬和那些英勇的波軍騎兵的遺體,以及那些正從旁邊經過的德國二號輕型坦克。蒙特列裡想當然的認為波軍騎兵進攻了的德國裝甲部隊,於是在拍照後寫了這麼一篇報導——勇敢的波蘭騎兵英勇無畏的進攻了德國裝甲部隊,試圖以生命為代價阻擋這些鋼鐵造物,但因為雙方實力相差懸殊,波蘭騎兵最終只能飲恨而終。

蒙特列裡這篇報導在發表之後,德國宣傳刊物《國防軍》將其又添油加醋的修改了一番,然後於9月13日發表了出來。文中極盡所能的污衊波蘭騎兵是用長矛和馬刀攻擊坦克,以證明波蘭人都愚昧無知,是落後野蠻的存在。但實際上波蘭騎兵擁有包括反坦克炮和反坦克步槍在內的武器,具備在防禦戰裡對抗坦克的能力,波蘭騎兵本身也是作為翻版的'摩託化步兵'使用的,絕非是什麼愚昧無知的存在。

結語

在波蘭戰役裡,有明確記錄的波蘭騎兵部隊的進攻是16支,他們都是用生命在為戰友們爭取時間。只可惜因為德國人的虛假報導,再加上許多斷章取義的'證據'和見解,導致了真相幾乎被徹底的掩埋了,英勇的波蘭騎兵們也成為了愚昧無知的代言詞,這不由得讓人為之扼腕。但真相不會永遠被掩埋,這些勇敢的騎兵們的故事也不會永遠的被掩埋,他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功績終將被人認可。

參考文獻:《一個士兵的回憶》

《波蘭戰役》

《波蘭軍隊1939—1945》

相關焦點

  • 被顛倒的「騎兵砍坦克」真相:波蘭騎兵團帶著坦克,德軍反而沒有
    開戰第一天,英勇衝鋒的波蘭第18騎兵團關於「騎兵砍坦克」的說法,源自於1939年9月1日的著名戰鬥——「克羅詹蒂衝鋒」。在這場戰鬥中,波蘭騎兵進行了一次勇敢的騎馬突擊,但遭到嚴重損失。參加這場戰鬥的波蘭騎兵,屬於第18「波美拉尼亞-烏蘭」騎兵團(隸屬「波美拉尼亞」騎兵旅,即《古德裡安回憶錄》中提到的「波莫斯卡」騎兵旅)。
  • 老照片;波蘭騎兵、德國騎兵、蘇聯騎兵及美國騎兵
    二戰中美國、蘇聯、德國等幾個大國均保留了騎兵部隊,其中以波蘭騎兵部隊最有特點。1,波蘭騎兵。二戰前夕波蘭裝備了幾十萬騎兵,但不是配長毛與馬刀的騎兵,而是配置有WZ35反坦克槍等武器的現代騎兵。(裝備WZ35反坦克槍的波蘭「槍騎士」)
  • 波蘭騎兵刀砍德軍坦克,原來是德國人請義大利人編的段子
    圖片:1919年斯魯茨克戰役(白俄羅斯)中的近衛第一槍騎兵團。因此,即使到了20世紀騎兵部隊也仍然是波蘭陸軍的重要組成部隊,甚至像中世紀的騎士一樣成為社會精英爭相加入的隊伍,是榮譽和勇氣的象徵。圖片:波蘭騎兵與德軍坦克的悲壯搏殺。
  • 驍勇善戰的波蘭騎兵
    數百年來,波蘭騎兵一直在軍隊體系中居於絕對主力的位置,著名的「翼騎兵」身後背著兩片巨大的裝飾用「翅膀」,非常漂亮,幾乎成為波蘭民族的象徵。在多次戰役中,波蘭騎兵扮演了扭轉乾坤的角色,1683年,波蘭國王索別斯基率領的騎兵粉碎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維也納的圍攻,被譽為拯救西方基督教世界的關鍵之戰。
  • 德國入侵波蘭首日 波蘭騎兵向德軍發起的悲壯衝鋒
    就在德軍入侵的當天,波蘭波美拉尼亞槍騎兵第18團就面對德軍第20摩託化師發動了波蘭最為著名的騎兵衝鋒。德國入侵波蘭時,波美拉尼亞槍騎兵第18團正駐紮在波蘭北部的霍伊尼採附近,屬于波蘭「切爾斯克」集團軍的一部分,負責德國邊境地區的防禦任務。這支部隊有4個騎兵中隊,並配備有37毫米反坦克炮,共有士兵800人。
  • 毀滅卡斯特騎兵團的第一款連珠槍:斯潘塞步槍傳奇
    來自肯塔基第12騎兵團的威爾森上尉,遇到7個南軍圍攻,他用亨利槍8發打倒了全部7個敵人;63年7月,威爾森上尉與裝備了亨利槍的67名部下,遭遇近400名南軍騎兵的攻擊,戰鬥持續了兩個半小時,結果以傷亡6人的代價,打死南軍31人,打傷40人。
  • 1241年裡格尼茨,最後的波蘭騎兵與西徵蒙古騎兵之間的終極對決
    波蘭步兵中的僱傭軍只佔很小的比例戰役第一階段人馬嘶喊聲中,雙方正面相對。亨利二世把部隊按照歸屬分為四個部分,西裡西亞騎兵們在正中最前排,後面是奧波萊和克拉科夫的騎兵,最後是聖殿騎士和傭兵團以及亨利自己的西裡西亞騎士,兩翼就交給巴伐利亞礦工和農民來掩護。對面的蒙古軍就要簡單直白許多,他們仿照波蘭聯軍的布置,把部隊也分作四部呈T字隊形。左中右都由輕裝騎兵和弓騎兵構成,後方則留有數量不多的重騎兵和預備隊。各部隊之間留出了充分間距,以便隨時機動。
  • IEM與翼騎兵:波蘭的當下與往昔
    一戰與二戰中的波蘭在波蘭滅亡時期,俄羅斯和普魯士都在各自佔領的波蘭領土上推行自己的語言文化,而波蘭人的起義與抗爭則從未停止,他們一次次地用血肉之軀奮起反抗,為「波蘭」之名而拋灑熱血。到了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戰中同盟國中的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協約國中的俄羅斯帝國,恰好就是瓜分波蘭的三國,這三國在一戰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0萬波蘭人被三國強徵入伍,約45萬波蘭士兵陣亡。1918年一戰結束後,波蘭得以復國。一位在1919年1月拜訪華沙的英國外交官曾用這樣的話形容當時百廢待興的波蘭:不論我在那裡,我看到的都是極度的,一生中只能看到一次的貧窮和悽慘。
  • 帕爾梅託農場戰役:美內的最後一戰,南軍德克薩斯騎兵的絕唱
    邦聯軍約翰· 薩爾蒙·福特上校幾支地方部隊加入了德克薩斯第2團,邦聯軍擁有近400名騎兵,還有1個由6門輕型野戰炮組成的機動炮兵連。巴雷特最終下令並犧牲第62黑人部隊的一部來掩護他的逃跑。戰鬥結束時,聯邦軍隊有4人陣亡,12人受傷,102人被俘,2人失蹤。除了失敗之外,聯邦軍還丟了2面印第安納第34團的軍旗。
  • 以肉搏贏騎兵戰,印第安蘇族騎兵咋做到的?美軍:只怪我們太廢柴
    編者按:在帝國時代3酋長劇情戰役中,玩家得以領略蘇族人在小巨角河戰役中痛殲美國南北戰爭名將卡斯特所部的光榮事跡。基於歷史,帝國時代3中的蘇族是一個強大的騎兵民族,本文就來講講蘇族步槍騎士和小巨角河戰役。
  • 二戰蘇軍女狙擊手、波蘭騎兵及二戰中的德裔美國人
    (1924年4月3日--1945年1月28日,花季少女為保家衛國勇上戰場,最後英勇犧牲) 二,騎兵的輓歌-二戰中最後一支強大的騎兵「波蘭騎兵
  • 驕傲的胸甲騎兵 拿破崙的前鋒
    而且還伴隨著初級手持火器的興起,騎兵長槍已經顯示出頹廢狀態。取代槍騎兵地位的胸甲騎兵從此時開始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兵種。胸甲騎兵在戰鬥中主要採用半迴旋式戰術,即「衝鋒—射擊—迴轉—裝填—再衝鋒」,如此不斷循環。隨著步兵火器技術的提升,尤其是前裝滑膛槍的出現,使重型盔甲對騎兵的保護作用被大大的削弱了。
  • 蒙古國軍諾門坎戰役的騎兵英雄,擊斃日軍中佐東八百藏
    1938年決定蘇日關係的一戰,諾門坎戰役中,表現出很多英雄人物,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蘇軍外,作為聯軍的蒙古國軍隊也在這場戰役中表現出色,其中最出彩的是蒙古國騎兵,讓日軍也心驚膽寒。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下面的這位蒙古國軍的騎兵師長丹達爾。
  • 【巴洛克時代】波蘭翼騎兵馬踏莫斯科—1610克魯希諾戰役
    波蘭騎士的長槍把條頓騎士撕裂為齏粉,翼騎兵的馬足將奧斯曼帝國的星月旗踐落塵埃;甚至當古老的留裡克王朝陷入致命的爭亂,波蘭人竟一度在莫斯科的城頭插上了白鷹王旗。1610年六月的克魯希諾戰役,6500名波蘭戰士粉碎了3萬沙皇俄國軍隊和他們的5000瑞典盟軍,隨後幾乎將整個俄國納入波立聯邦的權力巨掌之內;這也是有史以來波蘭榮耀的頂點。
  • 實力相差懸殊,八路軍騎兵團巧布口袋陣,痛殲日軍精銳騎兵旅團
    而在1938年7月的張鼓峰戰役和1939年5月的諾門罕戰役中,日本的騎兵部隊,在蘇聯的裝甲部隊面前碰得頭破血流,一敗塗地。從那以後,日本在戰鬥中再也沒有使用騎兵對付裝甲部隊的戰例。並開始有計劃的削減騎兵部隊的規模。
  • 二戰時波蘭騎兵真是拿馬刀和長槍,迎戰德軍坦克嗎
    由此,「馬刀長槍打坦克」遂成為二戰史中一個永恆的笑柄。以至於只要提起「閃擊戰」,大家腦海裡總會想起波蘭騎兵這般勇猛但無知的一幕。  不過,細細分析起來,這則故事裡其實有一個很明顯的漏洞:到二戰爆發時,坦克已經誕生超過20年,波軍真的不知坦克為何物?
  • 冷兵問答|波蘭翼騎兵真的世界最強?平獨鎮露成色如何?
    在這一戰中,波蘭翼騎兵取得了極為輝煌的成績,他們以少勝多,一舉擊敗了莫斯科—瑞典聯軍,緊接著佔領莫斯科,並將臭名昭著的「波耶」沙皇瓦西裡·舒伊斯基作為戰利品帶回了華沙。可因為宗教問題,傭兵團中信仰天主教的蘇格蘭和法國士兵,偷偷向波蘭軍隊提出議和,並以不會受到波蘭軍隊攻擊離開為條件,發動譁變,迫使指揮官雅各布·德拉加迪伯爵率領整個傭兵團退出戰場。莫斯科軍隊在看到瑞典軍隊撤出戰場後,也立刻主動潰逃,波蘭人就此獲得最終的勝利。
  • 美騎兵第1師差點被我軍團滅,美軍士兵:這簡直是一場中國式葬禮
    下午13時,第115師第343團首先攻佔龍山洞陣地,向雲山戰役打響了第一槍。也許敵人已經注意到危險的降臨。15時30分,我方觀察員報告說,發現雲山外圍的坦克、汽車和步兵正在向南移動,似乎有撤退的跡象。115師長王陽立即向郡長吳信川提出了要求。不能白白放走運山賊,建議提前發起總攻!吳信川下達命令後,115師帶頭抄下敵人的後路,準備一舉圍殲敵人。
  • 哥薩克民族的傳統兵器——哥薩克騎兵軍刀
    在1812---1814年的抗法國戰爭中,他在決定戰爭勝負的莫斯科近郊博洛迪諾戰役和進軍巴黎的作戰行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軍事才能,令拿破崙這位打遍西歐無敵手的天才統帥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如果我的軍隊有這些哥薩克,必橫行於天下!」
  • 二戰全面爆發的第一仗 波蘭戰役(1939.9.1至10.6)上集
    1939年9月1日凌晨4時45分,停泊在但澤港內的德軍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戰列艦開始炮擊位於但澤自由市西盤半島的波軍中轉站,8分鐘後德軍從地面向西盤半島發起攻擊,打響了波蘭戰役的第一槍在德軍的宣傳中,1939年9月1日德軍踏入波蘭領土的標誌性照片是從這處位於索波特(但澤和格丁尼亞之間)的德波邊境公路開始的,但實際上這幅照片是在德軍入侵波蘭數日後補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