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風證券:風格階段性偏向藍籌是科技風格的重要機會

2020-12-23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來源:天風證券

天風策略

推薦科技的心路歷程

——當我們談論風格時,本質上在討論什麼?

經過對過去一年推薦科技板塊的復盤,我們總結了一些經驗與教訓,並對未來的中長期風格做出展望。我們的核心結論包括:

1、過去一年推薦科技的經驗與教訓:

(1)在「信用周期——估值」框架中,信用擴張的初期,往往貨幣擴張先行,是市場全面估值抬升的最優時間,對應科技股的估值彈性往往最大。反之,信用收縮的初期,市場整體殺估值,科技股也大概率下跌最多。

(2)在一季報分水嶺效應中,4月底一季報披露後,業績連續兩個季度加速的公司或者行業,在未來3-6個月左右表現最佳,超額收益明顯。

(3)當一類風格趨勢性走弱的過程中,其能否出現階段性佔優,取決於幾個因素:①業績的短期波動和關鍵的業績披露節點;②流動性、利率和風險偏好;③風格演繹的剪刀差到達的程度。

(4)當一類風格的產業趨勢或者景氣度趨勢已經非常確定的時候,任何做波段和做交易的想法可能都是錯誤的。同時,估值的短期貴賤,也並不是核心因素。

(5)在挖掘底部板塊時,估值或股價位置低是必要條件,代表預期低且機構持倉少,但更重要的是未來景氣度趨勢的研判。在挑選到這些板塊的過程中,與市場的充分交流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2、關於市場風格的展望:

(1)當我們從自上而下角度討論風格的時候,其本質是對不同板塊景氣度趨勢的判斷,背後則是對科技板塊和傳統經濟產業周期的理解。

(2)階段性風格波動的判斷:如果屆時逆周期政策全面發力,地產、基建刺激加碼,利率底部反彈,疊加Q1已經比較大的風格剪刀差裂口,的確不排除藍籌風格,出現一個階段的表現,就類似於16-18年,科技風格在趨勢性落後的過程中,出現的階段性佔優。把握起來難度較大,買點、幅度、持續度都不好確定,同時,如果不參與,全年來看也不會造成太大損失。

(3)中長期風格趨勢的判斷:在內生動力不足且刺激政策無法長期化的背景下,傳統經濟產業周期大概率在Q2、Q3短暫反彈後,繼續回到中長期不斷「L型」下臺階的趨勢中。相反,四大全球科技產業周期的確定性趨勢,疊加「內部擴散化」的邏輯,會使得科技風格的景氣度趨勢更加確定。於是,一個簡單邏輯鏈條,被建立起來:科技產業周期的趨勢更確定,導致科技風格的景氣度趨勢更佔優,決定了長期風格趨勢站在科技風格一邊。

因此,全年來看,後續由於科技股短期漲的多、或者風格階段性偏向藍籌,導致的調整,都可能是科技風格的重要機會。

風險提示:貿易戰爭端再起、科技產業發展趨勢不及預期、科技公司業績不及預期等。

天風宏觀

近期海外市場的避險情緒上升有三個原因:第一,2月以來公布的美日歐部分經濟數據出現超預期下滑或走勢分化,並未出現強勁復甦的跡象;第二,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海外市場對今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擔憂逐漸發酵;第三,近期日本韓國的COVID-19病例數上升較快,加重了病毒全球性擴散的尾部風險。

相比2003年非典時期,此次新冠疫情對全球的外溢效應更大,而海外經濟的下滑可能對國內經濟形成二次衝擊。如果疫情在日韓擴散,將對全球產業鏈形成二次打擊,並影響到中國的產業鏈下遊企業,但也可能加速部分領域的國產替代。

金融市場方面,短期人民幣小幅走貶的概率較大,可能影響到海外資產管理機構對新興市場特別是港股的配置;美股高位回調可能帶來全球波動率釋放。

風險提示:新冠疫情擴散超預期;貨幣、財政政策超預期。

固定收益

近期市場關注疫情對通脹的影響,本篇報告重點討論疫情對CPI的影響並對全年CPI走勢進行測算。

1、自下而上視角:

對CPI分項而言,短期面臨漲價壓力的主要是食品飲料、社會服務、商貿零售、醫療保健以及部分家電、輕工產品。而服裝、娛樂等由於需求消失,面臨價格下行壓力。

食品項:高頻數據顯示,食品價格繼續上行。豬肉價格或持續高位運行,下半年可能趨於回落。鮮菜生長周期短,疫情之後大概率回落。禽蛋類或面臨價格上漲壓力。關注疫情對湖北農業生產及物價的影響。

非食品項:疫情增加了醫療保健和部分日用品需求,價格整體面臨上漲壓力;疫情對季節性明顯的服務類項目構成幹擾,延遲了價格季節性調整的時間;疫情之後油價大跌,通過能源價格傳導至交通工具燃料、水電燃料分項。

2、自上而下視角:

從產出條件來看,假設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同比5.0%,二季度反彈至6.0%,下半年回到5.5%,則產出缺口趨勢上也是負向變動,CPI也很難持續大幅上行。

從貨幣條件來看,如果近期穩增長力度加大,M2、社融增速明顯上行,滯後期維持一年附近,貨幣條件改善傳導至CPI至少要等到明年年初。當然,如果在逆周期調節過程中央行能夠保持定力,M2、社融增速與GDP名義增速相匹配,那麼CPI在未來不會有太大的內生壓力。

這裡面一定要強調貨幣條件向通脹轉化的信用狀況,一般而言,貨幣超發會導致通脹壓力,但是貨幣到通脹的傳導路徑中需要考慮金融機構的信用擴張能力,如果貨幣條件無法通過信用狀態向下傳導,則整體通脹仍然處在可控的區間內。

3、總結與展望

目前來看,疫情大概率只是一次性衝擊。不過,目前疫情在國外的發展值得警惕,關注疫情的全球蔓延及其對全球經濟的衝擊。

從歷史上來看,重大災害等突發事件對CPI的衝擊是短暫的,並不會改變CPI的中長期走勢。無論是1998年洪水、2003年非典、2008年南方雪災以及汶川地震,均未改變當時的CPI變化趨勢。

綜合上述討論,我們對2020年全年CPI進行了初步預測。如果在4月底能夠結束疫情,那麼5月以後的物價變化預計能夠回歸季節性;當前復工復產進度加快,預計3月開始經濟開始會有明顯恢復,4月可能基本恢復正常,那麼疫情對物價的影響主要集中在2、3兩月。

從測算結果來看,1月仍然是全年CPI高點,2月雖然基數較高但還是存在破5的可能性,3月如果生產和物流恢復順利可能繼續下行。不過由於豬肉供給偏緊,上半年價格大概率仍然處於高位,CPI有可能在上半年都處於4.0%以上。下半年隨著豬肉供給改善以及去年高基數,CPI預計會快速回落,全年CPI平均水平預計在3%-3.5%。

金融工程

量化周觀點:由結構型上行趨勢進入全面上行趨勢

上周周報明確指出:「周末最重要的事件當屬再融資條件的放鬆,邊際上將更有利於之前負債和業績條件較弱的科技類上市公司,仍然維持我們之前的判斷,當前位置更為重要的是持倉板塊的選擇,我們之前一直看好的以科技股為代表的中小盤指數仍是首選。」最終wind全A上漲5.73%,創業板指上漲7.61%,上證50上漲2.52%。上周推薦的基金富國工業4.0(161031)上漲9.78%,華安創業板50(159949)上漲7.67%,建議繼續持有。

回顧一下過去26個月的擇時觀點,17年11月23日模型觸發趨勢暫時結束信號,並於26日我們的周報中明確提出「白馬股告一段落」,12月17日周報「準備迎接反彈」,重點參與上證50;18年1月22日周報「推薦基金漲幅已超10%,逢高兌現」,對上證50指數的預判結論是衝高回落,並將基金推薦調整為短債型基金,全面迴避權益資產。2月7日我們判斷中小創迎來短期加倉機會,風格上建議重視創業板的短期超額收益,3月下旬判斷有一個階段性調整,並判斷反彈至6月初後進入調整,6月下旬開始我們判斷創業板開啟超跌反彈,7月底提示市場有風險,並將風格調整為均衡,10月中判斷市場將迎來一次反彈,建議增加倉位配置,11月中建議兌現收益,12月底建議布局反彈。2019年2月1日觸發下行趨勢結束信號,隨後倉位迅速提升至90%,2019年4月26日觸發風控信號,模型建議倉位從90%降低至60%,8月6日建議wind全A指數調整至3800點增加股票配置。

從擇時體系來看,我們定義的用來區別市場環境的wind全A長期均線(120日)和短期均線(20日)的距離保持高位,20日線收於4320點,120日線收於4188,短期均線繼續位於長線均線之上,兩線距離由上期的3.67%降低為3.15%,均線距離超過3%的閾值,同時上周一市場賺錢效應指標開始轉正,賺錢效應的轉正將意味著由於疫情暫停的全面牛市重新開啟,從之前的科技股結構性牛市擴散到全面型的上行趨勢,事實上上周券商股作為大盤股的先鋒已經開始表現,證券板塊上漲11.53%,在所有行業中,僅次於電子行業的表現。

市場進入上行趨勢以後,核心的觀測指標是市場的賺錢效應,賺錢效應的存在就會驅動趨勢的前行,也就是只要市場沒有回調至市場平均成本線以下,就繼續保持樂觀,目前wind全A的市場成本線在4338點,創業板指市場成本線位於2090點,只要沒有跌破,建議保持積極,順大勢逆小勢。

從估值指標來看,我們跟蹤的PE和PB指標,滬深300與中證500等寬基成分股PE、PB中位數目前都處於相對自身的估值40-60分位點附近,屬於正常估值區域,因此考慮長期配置角度,結合趨勢判斷,根據我們的倉位管理模型,絕對收益產品建議為80%。

從擇時體系來看,短期均線繼續位於長線均線之上,均線距離超過3%的閾值,同時上周一市場賺錢效應指標開始轉正,從之前的科技股結構性牛市擴散到全面型的上行趨勢,事實上上周券商股作為大盤股的先鋒已經開始表現,證券板塊上漲11.53%,在所有行業中,僅次於電子行業的表現。市場進入上行趨勢以後,核心的觀測指標是市場的賺錢效應,賺錢效應的存在就會驅動趨勢的前行,也就是只要市場沒有回調至市場平均成本線以下,就繼續保持樂觀,順大勢逆小勢。持倉板塊的選擇,我們之前一直看好的以科技股為代表的中小盤指仍是首選。

風險提示:市場環境變動風險,模型基於歷史數據。

海外

3月金股:英偉達

英偉達Q4業績隨著遊戲業務在低基數下恢復正常,數據中心業務大幅回暖,帶動毛利率顯著改善至65%,市場反應積極。我們認為英偉達過去3年耀眼的高成長「黃金時代」暫已過去,但隨著遊戲業務進入「重啟之年」,數據中心挖掘推理端的滲透提升,在AI時代構建長期的增長壁壘,無人駕駛領域厚積薄發,仍有機會重新引領全球AI計算進步。

遊戲業務恢復高水平,立足中高端遊戲市場,長期卡位雲遊戲

我們認為遊戲在19年低基數和之前挖礦的負面影響基本消除,Q4遊戲業務收入14.9億美元,同比大漲56%,近兩個季度恢復到17-18年平均水平,光線追蹤技術的市場滲透和遊戲適配在加速,英偉達在高端遊戲顯卡目前相對仍領先尚未推出光追技術的AMD。雲遊戲方面,英偉達上線GeForce Now平臺,但不建立自己的雲遊戲庫。我們對雲遊戲市場的看法是,長期發展可能蠶食以英偉達為主力的高端PC遊戲顯卡需求,因此積極適配雲遊戲技術,與全球最大遊戲商騰訊合作落地,是英偉達尋求市場平衡的策略。但國內雲遊戲目前以手遊為主,PC+主機遊戲的生態比較早期。在歐美國家英偉達的策略則是通過與電信運營商合作推進市場滲透。此外任天堂Switch累計銷量近5千萬臺,但今年會否有新產品上市還不確定,而Switch銷售的季節性可能會對英偉達遊戲業務產生季節性波動。

數據中心業務回暖,英偉達能否在推理端複製輝煌?

我們一直強調數據中心業務是公司業績彈性關鍵,此前受全球雲計算投入放緩影響,19Q1-Q3同比轉負,而Q4隨全球雲計算巨頭建設需求回暖,數據中心收入9.68億美元,同比漲43%,環比漲33%,好於預期的9.25億美元。全球AI晶片市場主要分為雲端的訓練和推理,及邊緣計算。英偉達在雲端訓練仍保持壟斷地位,也締造了公司過去3年的高增長輝煌;在雲端推理市場,英偉達從19年開始進行「從零到一」加速滲透;而在邊緣計算端,GPU架構先天並不適應於場景需求。英偉達正通過晶片小型化、ASIC 化來順應需求發展,包括發布Jetson產品和EGX邊緣計算平臺,但能否適應愈發激烈的競爭,則是一個長期技術發展和客戶選擇的過程。

2016年以來,雲端訓練需求雖已達到更新迭代的周期,但新AI應用才是需求放量的關鍵。未來AI將應用於醫藥、金融和無人駕駛等方面,需求正在爬坡。在訓練端新應用青黃不接之際,英偉達能否在推理端複製輝煌?我們認為英偉達主攻的數據中心伺服器AI晶片(包括訓練+推理)市場,會從17年的約45億美元增長至23年的近140億美元。英偉達在訓練端佔壟斷地位,有賴於自身強勁的計算能力。而推理端則更重視低功耗和低延遲,對算力的要求較低,但GPU的高適應性則體現在它的通用性和可編程性。在市場蛋糕變大的同時,逐步形成GPU向推理端滲透,與ASIC和FPGA共同繁榮發展的格局。

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時點,自動駕駛3-5年長期驅動

Q4汽車業務1.63億美元,同比環比均無增長,不及預期的1.68億美元。無人駕駛是我們長期看好的AI發展賽道,對英偉達行業領先的計算性能價值量能夠逐步體現,但傳統車企目前在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時點,我們認為與車企的適配和真正放量起來要下半年到21年。英偉達19年底發布進一步優化集成的Orin平臺,英偉達在硬體層面算力和研發節奏上成為當仁不讓的「先行軍」,但仍需解決車載電腦算力與功耗的平衡瓶頸。目前需要做的是降低身段,軟硬兼顧,加速合作夥伴適配。

公司初步預計疫情或對Q1帶來1億美元負面影響。我們調整財務預測,預計21年營收和EPS分別為159億美元和9.30美元,給予35x PE,目標價從190美元上調至325美元,上調至「買入」。我們認為疫情海外擴散和民主黨初選選情或增加美股短期的不確定性,但長期在低利率、低稅率的環境下,美股大調的概率應該不大。

風險提示:GPU市場需求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等。

計算機

3月金股:捷順科技

雲託管——線下停車場的SaaS化升級

雲託管是由捷停車向停車場運營方提供的一種智慧停車場景建設及託管服務。捷停車通過業界領先的「硬體+平臺+服務」一站式服務以打造無人值守智慧車場,助力車場運營方實現運營降本、提效、增收。主要包括前端管控系統、自助繳費服務、雲端坐席服務、自主開票服務、商業運營服務、金牌服務保障和天啟管家服務。

降本增效,為線下停車場全面賦能

雲託管模式能夠幫助線下停車場實現「多、快、好、省」,降本增效,提升收入的同時降低運營與建設成本。根據我們的測算,針對典型停車場,五年合同期內節省的成本在30萬元以上。雲託管實現了全國多個示範項目落地,正在快速推廣中,我們預計隨著捷停車業務的進展,雲託管模式將逐步走向主流。

預計2019年公司雲託管業務新增貢獻收入6000萬以上

預計19年雲託管對收入規模新增貢獻6000萬以上,新籤訂單6億+規模。捷停車2018年末累計籤約車道26000條,至2019年12月披露累計籤約車道40000條,年度增長約14000條。我們假設其中有約1/2的比例為雲託管形式,悲觀/樂觀區間預計40%-60%,對應單年新增約5600條至8400條車道。收入口徑來看,按每條車道1500元/月*12月=1.8萬元來看,對應1.01-1.51億元。假設全年均勻籤單確認收入,預計19年可確認收入在5040萬-7560萬元之間,中性預計6300萬元。訂單口徑來看,按每條車道1500元/月*12月*5年=9萬元來看,對應19年新籤訂單規模在5.04億-7.56億之間,中性預計6.3億元,有望在未來幾年顯著增厚公司業績。

盈利預測:看好公司雲託管為代表的新業務模式帶動業績快速增長,預計公司2019/2020/2021年實現淨利潤1.55/2.26/3.17億元,對應EPS為0.24/0.35/0.49元,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停車IT行業競爭加劇;雲託管業務推廣不及預期;新模式對公司傳統業務造成衝擊。

電子

3月金股:聞泰科技

1、長期安世半導體業務被低估,華潤微上市有望快速提升聞泰估值。華潤微近期將上市,不考慮綠鞋,發行後總股本11.72億股,發行價格12.80元,有15%股本綠鞋機制。發行後市值為150.13億元。參考臺積電、士蘭微等同業估值,我們預計華潤微2021年淨資產有望達到100億元,給予2021年5倍市淨率估值,上市後有望超過500億。但是2018年聞泰體內安世半導體利潤體量超過華潤微的3倍,收入體量超過70%,盈利質量更好。安世半導體100%IDM業務,華潤微2018年功率半導體IDM收入佔比為43%,其餘業務為晶圓代工及封測,IDM業務估值高於代工封測(長電、華天在3.5-5倍),在可比的情況下,預計安世PB將提升至士蘭微的7倍左右,市值達到1700億左右(對應2020年250億淨資產)。

2、三星韓國廠疫情影響,去年以來承接大量訂單轉移,ODM有望加速帶來聞泰手機業務估值提升。在確認一名員工感染冠狀病毒後,三星關閉了龜尾市的智慧型手機工廠,該廠生產三星中高階手機。公司ODM業務去年以來高速成長,我們維持今年22億ODM利潤預期,同時一季度疫情有望加速三星向ODM轉移速度,公司嘉興、印度、無錫過年期間生產未受到影響,預計開工情況好於行業平均水平,基於高增長給予ODM業務2020年30倍估值,對應660億市值。

3、智能汽車創新戰略發布,重申我們此前判斷,公司產業布局從手機開拓汽車,成長空間打開。日前,發改委、國家網信辦、工信部等11個國家部委聯合下發「關於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通知」,明確我國發展智能汽車戰略願景和主要任務。到2025年,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智能交通系統和智慧城市相關設施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車用無線通信網絡(LTE-V2X)等實現區域覆蓋,新一代車用無線通信網絡(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開展應用,高精度時空基準服務網絡實現全覆蓋。公司通過收購安世成功承接全球高端汽車電子客戶,目前汽車業務佔比達到42%,華為等通信客戶佔比達到20%,通信模塊等已經開始導入智能物聯網、汽車電子產品,5G產品今年開始上量,成長空間也有望打開估值空間。

投資建議:基於市場可比估值,暫時維持19-21年淨利潤14.20/42.07/55.04億元(不考慮收購新增財務費用,安世半導體2020年起業績以100%計算),公司兩部分分部估值市值合計預計2360億,對應上調目標價至210元。

風險提示:產能利用率不及預期、汽車業務不及預期。

傳媒

3月金股:中視傳媒

19Q3單季度業績平淡,前三季度營收穩步增長,淨利潤有所下降。

中視傳媒2019Q1-Q3實現營收5.32億元,同比增長8.52%,歸母淨利潤7579.44萬元,同比減少2.12%,扣非後淨利潤6584.07萬元,同比減少10.7%。其中19Q3實現營收1.50億元,同比下降9.60%,歸母淨利潤1222.58萬元,同比下降48.17%,扣非後淨利潤730.37萬元,同比下降66.45%。

19Q1-Q3毛利率30.4%,同比下降5.76pct;廣告影響使得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減少。

費用方面,2019年Q1-Q3公司銷售費用2180.62萬元,同比下降5.2%,銷售費用率4.1%,同比下降0.6pct;管理費用4390.44萬元,同比增加15.8%,管理費用率8.3%,同比上升0.5pct;財務費用-473.50萬元,絕對數額同比減少9.7%。現金流方面,2019年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3495.46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02億元,主要原因是廣告業務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較上年同期減少。

今年以來國有融媒體推進政策引擎不斷,中視傳媒為央視旗下平臺,旗下中視北方深耕超高清業務,並設立融媒體基金,契合政策發展方向。

7月17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總經理室成立,提出「建設國際一流新型主流媒體」,」產業經營思路要進一步創新開拓「,「構建總臺經營體系,實現大文化、大資本、大經營的戰略藍圖「,「加強資源整合配置,充分利用市場化手段,做大做優總臺產業「,」培育資本運作能力,探索混合經營和股權激勵改革工作,以「文化+金融」補足發展短板「等發展思路。8月19日廣電總局發布《關於推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再次強化加快高畫質電視和4K/8K超高清領域建設,同時特別提出支持已上市企業做強做大,鼓勵上市企業發揮積極穩妥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併購重組,鼓勵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旗艦企業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積極參與市場併購重組。

投資建議:中視傳媒以影視、廣告、旅遊三駕馬車驅動發展,公司在18年體現業績回升,19年上半年廣告業務繼續回暖,營收實現30%以上增長,但Q3單季度收入和利潤表現平淡,關注Q4表現。我們暫維持公司2019-2021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57億/1.89億/2.18億元,同比增長36.9%/20.6%/15.4%,對應PE分別為33.7x/28.0x/24.2x,其中公司與春秋時代(10月公告法院判決被告春秋時代償還中視投資款1500萬元,並支付相關違約金)、盟將威仲裁在進行中,對後期利潤會有所影響。我們繼續維持從年初以來對於融媒體方向的看好,重點關注政策節奏,中視作為央視旗下傳媒上市平臺,在媒體融合浪潮下有望再獲發展契機,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公司與股東資源協同不達預期,宏觀經濟對廣告投放影響,新媒體新技術競爭影響,影視項目製作及銷售不達預期。

通信

3月金股:星網銳捷

事件:公司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19年歸母淨利潤為5.8億—6.39億元,同比增長0—10%。

業績低於市場預期,不改長期成長趨勢

公司預計2019年歸母淨利潤為5.8-6.39億元,中值為6.1億元,保持穩定增長,低於市場預期。主要源於非經常收益減少,18年公司非經常收益為1.25億元,19年前三季度非經常收益4600萬元,並且預計19Q4政府補助減少。同時,跟公司Q4計提獎金費用增加、春節提前運營商關帳早等因素也相關。假設19年非經常收益5000萬,則19年扣非淨利潤中值為5.5億元,同比增長約24%,仍保持快速增長。

重點看結構,公司兩大塊核心資產,銳捷網絡的企業網設備和升騰資訊的雲桌面符合預期,而且預計未來幾年成長性會更好。公司持續成長的核心邏輯在於雲計算+信創。首先,公司為雲計算優質賽道裡的優質公司,數據中心交換機白盒化滲透率提升+運營商高端市場突破,產業和公司向上趨勢不變;其次,雲桌面業務符合預期的好,隨著雲桌面滲透率提升+信創加持+公司份額提升,看點依舊!

產品結構優化,盈利能力提升

從19年中報看,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公司毛利率為34.6%,同比大幅提升7.42個百分點),源於:一方面公司相對高毛利的業務收入快速增長,同時毛利持續改善;另一方面,低毛利的業務佔比降低,但其毛利率獲得大幅提升。具體分業務看19H1毛利率均有顯著改善,其中:企業級網絡設備毛利率44.07%,同比略微提升;網絡終端毛利率27.57%,同比提升3.45個百分點;通訊產品毛利率20.05%,同比大幅提升6.28個百分點;其他業務毛利率26.58%,大幅提升11.62個百分點;視頻信息應用毛利率57.6%,同比大幅提升12.24個百分點。

雲計算+國產替代打開長期廣闊成長空間

公司是國內領先的ICT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商,企業網設備龍頭之一,其實際控制人為福建省國資委。公司經營風格一向穩健,過去十一年收入和利潤一直保持增長,2007-2018年收入複合增速19.8%;2007-2018年歸母淨利潤複合增速達22.8%。

1)公司國產替代產品在幾年之前已開始布局,19年6月變更為純內資國有控股企業,聯合龍芯、華為鯤鵬、兆芯、北大眾志、中標軟體、統信軟體等中國「芯」和「OS魂」,不斷領先市場推出國產化雲桌面產品,並相繼完成產品兼容互認證,桌面雲國產化不僅布局早,從前端到後端產品覆蓋全,而且市場地位領先,未來有望充分受益國產替代。

2)雲計算強受益阿里/中移動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和運營商巨頭持續加碼,公司作為其核心供應商顯著受益,成長空間廣闊。

3)公司高份額中標中國移動高端交換機,屬於運營商高端市場裡程碑式中標,有望改變市場對公司中低端形象的固有認知,從中低端步入高端市場,打開公司未來更大成長空間,提振公司估值。

盈利預測和投資建議:

公司是企業網絡設備龍頭之一,所處的雲計算賽道天花板高,信創雲桌面業務也將迎來發展機會,中長期業務看點和成長邏輯不變,屬於雲管端ICT競爭力強勁的雲計算+信創標的,看好公司中長期投資價值。因非經常收益等因素導致19年業績預告低於預期,我們調整公司2019-2021年歸母淨利潤為6.2億、8.15億和10.64億元(原值為7.3億、9.3億和11.5億元),對應2020年25倍PE,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貿易戰導致出口產品銷量下降,新業務擴張不及預期等風險。

交運

3月金股:順豐控股

事件

順豐披露2019年業績快報: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121.93億,同比增23.37%;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57.97億,同比增27.24%;公司2019年扣非淨利潤42.08億,同比增20.78%。

同時公司披露1月快遞經營數據:業務量增長40.45%至5.66億件,但受單價下滑21.23%至19.70元/票影響,公司1月實現營收111.50億,同比增10.64%。另外1月公司供應鏈板塊實現營收4.78億。

四季度業績增長略慢於去年前三季度。去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計實現35.11億扣非淨利潤,按照本次公司業績快報披露的數字,去年Q4公司扣非淨利潤達6.97億,單季度增長5.1%,受益於前三季度的高速增長,公司全年扣非淨利潤增速超過20%。我們認為公司去年四季度增速較為一般的主要原因來自於規模增長帶來的成本投入,去年前三季度公司日均業務量大約1200萬票,但隨著業務量快速攀升,四季度則接近1800萬票,此時公司與唯品會合作落地疊加雙十一旺季,需求大幅增長提升對產能要求。

規模與收入趨勢向好,下半年增速加快。2019是順豐業務量與市佔率快速修復的一年,公司全年實現快遞業務量達48.41億件,同比增長25.1%。逐月來看,公司19年3月增速僅7%,隨著公司在5月推出針對大額發貨客戶的特惠專配,公司下半年的業務量增長開始逐月攀升,2019年12月的業務量增速升至55%,從而帶動公司市佔率從3月的7.2%提升至12月的8.7%。另外,根據公司去年高頻數據,我們預計2019全年供應鏈收入在49-50億之間。

一季度復工率較高預計將表現突出,2020年或將繼續延續市佔率提升。公司1月業務量增長40.45%,高增長依然來自於特惠件的帶動,但低於去年12月的同比增速,主因為今年春節為1月底,與去年2月春節存在錯峰效應,特惠件同樣是公司單價下滑的主因,1月單價19.7元/票,較去年12月的19.3元/票平穩略增。

當前快遞行業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較大,順豐歷年習慣以及直營體系,使得公司春節期間值班率高於同行,節後的復工情況也先於行業競爭對手,今年春節時間在1月,公司的1月數據也可側面印證假期時的開工率。根據交通運輸部,目前,中國郵政、順豐和京東基本全部復工,其他的主要快遞企業整體的復工率也達到66.7%。我們預計2月公司高復工率將為公司今年的客戶挖掘奠定優勢基礎,成為市佔率提升的新一起點,同時,2月及一季度增速將會顯著超越行業,我們預計2月公司時效件佔比將會高於去年全年水平,業務單價環比1月有所回升。

投資建議:由於公司資本開支及疫情演繹可能帶來成本增加,我們將公司2019-2021年淨利潤預測從62.1、69.4、85.7億調下調至58.0、66.1與78.3億,但從長期角度,我們認為2020年順豐的趨勢依舊向好,2020年公司的市佔率水平有望繼續提升,隨著業務量增加,我們認為規模效應將繼續發揮,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市佔率擴張低於預期;時效件需求低於預期;宏觀經濟大幅度波動。

建築工程

3月金股:金螳螂

公司近期公告2019年業績快報,實現營收308.54億元,同增22.98%;實現歸母淨利潤23.7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75%。點評如下:

公司業績實現穩健增長,細分行業龍頭優勢愈發明顯

公司2019年業績實現穩健增長,我們在《行業業績預告匯總分析即將到來的年報披露季我們怎麼看?》(2020-2-19)匯總數據中看到,在已披露業績預告的公司中「業績為負或業績下滑」的公司中超過半數集中在園林和裝飾行業,2019年公司仍取得雙位數增長實屬不易,進一步凸顯自身細分行業龍頭優勢。基於業績快報數據,公司2019年四個季度單季收入增速分別為20%、33%、17%、24%;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為9%、16%、8%、15%,第四季度增速均維持高位。收入結構方面,預計公裝和B端家裝增速有所提升,C端家裝增速較去年同期有所收斂。基於2019年快報,當年淨利率(歸母淨利潤口徑)為7.7%,低於2018年的8.5%,基於之前財報信息,預估主要受毛利率下滑影響。

公司訂單增速仍處高位,充足訂單儲備提供較好業績保障性

公司在收入端和訂單端都體現出較強的龍頭優勢。訂單方面,2019年新籤訂單442.3億,同增12.7%,在同行業間較為突出。其中公裝249.6億,同增17%,住宅裝修165.0億,增長5.86%。各項訂單增速較上半年有所下滑,或因公司通過加強項目甄選來提升回款質量。近三年公司公裝與家裝訂單比例趨向均衡,公裝家裝所處投資鏈條有所不同,該業務組合將進一步增強公司未來業績的穩定性。公司2019年年底在手訂單493.1億,為2019年收入的1.6倍,中期內公司業績具有較好保障性。

公司規模成長有望形成良性正反饋,逆周期調節預期下公司或迎新發展機遇

中觀層面,我們在《一季度可能是今年建築行業的黃金配置時期》(2020-1-12)中提到龍頭市場集中度提升的跡象越來越明顯,區域龍頭和部分細分子行業龍頭也出現了強者恆強。金螳螂作為之前行業上市公司中唯一營收超過200億的公司,2019年完成向300億以上規模的逆勢跨越,充分印證了其作為細分行業龍頭的競爭優勢。我們認為在合理擴充規模後,公司有望在產業鏈上具有更強的話語權,從而進一步增強公司的規模擴充動能。

宏觀方面,公司公裝對應基建與商業建築投資鏈,住宅裝修對應地產投資鏈,在目前疫情影響下,逆周期政策有超預期可能,上述相關投資鏈未來都有望迎來提升,尤其是與逆周期調節政策關聯較為緊密的基建產業鏈,因此2020年公司仍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投資建議

在行業整體有所收縮的背景下,公司業績和訂單增速均處於高位,進一步凸顯自身龍頭優勢。此外公司通過多種渠道保障自身在手現金充足,未來業績具有較好保障。作為細分行業龍頭,公司在設計端、供應鏈、施工管控等優勢或將愈發顯著,在未來逆周期調節政策逐步落地的情況下,公司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此外,公司目前估值仍接近五年低位,具有較好的風險回報比。預計公司2019-2021年EPS為0.88/1.07/1.20元/股(根據業績快報進行調整,原預測值為0.94、1.08、1.21元/股),對應PE為10、8、7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快速下滑;業務推進不及預期。

石油化工

3月金股:中海油服

中海油服發布《2020年戰略指引》

指引指出,2020年全球上遊勘探開發資本支出基本持平,未來幾年將呈現小幅上漲的趨勢;全球上遊海上勘探開發資本支出持續增加,預計19-21年分別達到1160/1330/1480億美元。

公司在2020年將繼續提升技術板塊收入佔比,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同時靈活調配國內外資源,國內抓住增儲上產的機遇,靈活調整裝備產能,國外將注重老客戶合作與新客戶開發。

公司預計2020年運營54座鑽井平臺,船舶使用率保持穩定,物探船作業量持續飽和。

回顧19年,中海油服因何大漲?

1)中海油資本開支超預期。2019年初,中海油披露全年資本支出700-800億,同比增長12%-28%,而實際最終資本支出預計802億,超出了預期的上限。資本開支的超預期為中海油服的業績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2)探井數量超預期。2019年公司預算打勘探井173口,而實際打井預計239口,表明中海油在勘探上的投資超出了年初的預算,作為中海油旗下的油服公司,中海油服或因此受益。

3)中海油服自身技術服務超預期。19年公司實現了自有技術和海外市場突破,技術板塊貢獻不斷提升,是公司業績提升最大的板塊(19中報提升95%)。

展望20年,什麼值得期待?

1)日費上漲值得期待。2019年雖然全球鑽井平臺的日費仍在底部徘徊,但是公司由於日費較高的半潛式平臺作業量不斷提升,日費結構性上漲。2020年隨著全球海上資本支出的提高,日費的整體性上漲可期。

2)技術服務和海上風電值得期待。隨著公司在隨鑽鑽井和旋轉導向的技術不斷提升、物探成套裝備產品化應用等成果的不斷突破,公司技術板塊收入佔比有望不斷提升,逐步向70%邁進。此外,隨著中海油在海上風電上的探索逐步擴大,公司在此項業務領域有望獲得更多訂單。

預計中海油服2019-2021年淨利潤為25/38/47億,EPS為0.52/0.79/0.99元/股,對應PE為36/24/19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中海油資本開支不達預期,公司訂單拓展不達預期。

基礎化工

3月金股:華魯恆升

事件

公司發布三季報,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06億,同比降2%,歸母淨利19.1億,同比降25%;對應三季度實現營收35.4億,同比降8%,環比持平,歸母淨利6.0億,同比降30%,環比降10%。整體符合市場預期。

尿素、己二酸、辛醇價差收窄,三季度業績環比略有下滑

三季度公司業績同比下降,主要是化工行業整體景氣回落,公司產品價格下跌導致,雖然公司通過產品調整結構有所對衝,但營收整體下降8%,導致利潤有所下降;營業成本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主要是公司採購的煤炭、苯、丙烯的量和價變化不大。環比來看,公司三季報主要是尿素價格、價差收窄100元/噸,三聚氰胺、己二酸和辛醇價差各自收窄250-300元/噸,導致業績略有下滑;產銷量整體保持平穩,剔除檢修影響,各產品裝置均維持在長周期穩定運行的狀態。

未來公司維持較高盈利水平

短期看,預計四季度各產品價格仍有望維持相對平穩態勢。從中長期的角度,目前公司產品盈利整體處於低於周期中樞的位置,針對最近市場比較關心的華魯所在行業景氣度問題,我們認為即便宏觀經濟下行,行業也很難回到2014-2016的狀態,對於華魯的盈利水平也是如此。原因有三個:1)本輪景氣起來後,有機胺、醋酸、己二酸、丁辛醇、尿素已經沒有中小企業再次擴產,而對於重資產特徵明顯的化工品,行業低迷一般是在全社會大上產能之後的第一個下行周期容易看得到。2)各產品景氣度會有對衝效應,且公司產品線目前已經足夠多元化,隨著整體規模的提升,各產品間接調節開工的餘地也明顯擴大,即階段性把盈利最好的產品開滿,同時降低利潤率低產品的負荷。3)隨著規模提升和公司持續的技改降成本效應,公司單位成本顯著下降。

盈利預測與估值

預計2019-2021年歸母淨利25.1億、25.9億、28.4億,對應PE10.6倍、10.2倍、9.3倍。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新產能衝擊產品價格、宏觀經濟下行。

建築材料

3月金股:冀東水泥

事件:公司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19年全年淨利潤為26.8億元-27.8億元,比上年同期(重組後)增長41.03%-46.29%。報告期,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影響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減少約2.36億元。

點評

銷量方面,根據公告,公司水泥+熟料綜合銷量約9640萬噸,同口徑下同比減少100萬噸,第四季度銷量2226萬噸,同比下滑16%。我們認為四季度銷量下降主要因為錯峰生產以及京津冀地區重汙染天氣Ⅱ級應急響應帶來的停產停工的影響,我們觀察到公司主打的華北區域今年10月水泥產量北京地區同比下滑47.44%,河北地區同比下滑26.16%。價格方面,根據中國水泥網統計,河北地區2019年1-12月水泥均價435元/噸,同比提高29元/噸,其中12月水泥均價458元/噸,同比提高28元/噸。

2019年京張高鐵、北京新機場、延崇高速河北段等重點工程順利竣工,廊涿城際、石雄城際等項目2020年有望陸續開工,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相關項目處於如火如荼的建設高峰期。雄安新區入選第一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新區進入到大規模發展建設階段,「四縱兩橫」區域軌道交通網和「四縱三橫」區域高速公路網正在加快實施。2019年雄安新區對外骨幹交通路網建設7個項目,分別為津石高速及京雄、榮烏新線、京德高速一期工程等4條段高速公路和容易線、安大線、國道G230京冀界至碼頭鎮段等3條普通幹線公路,總裡程545公裡,總投資約995億元。京津冀水泥長期需求較強,公司作為京津冀水泥龍頭,未來估值提升空間與業績增長空間兼具。

生態環保部等部門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主要目標:穩中求進,推進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全面完成2019年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協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秋冬季期間(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同比減少6%。河北省多次發布重汙染天氣Ⅱ級應急響應,要求工業企業按照應急減排清單和「一廠一策」實施方案要求,嚴格落實各項應急減排措施,除應急搶險外,施工工地應禁止土石方作業、建築拆除,噴塗粉刷、護坡噴漿、混凝土攪拌等。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環保政策的持續性不會發生較大反轉,尤其在生態環境更為脆弱的華北地區。因此在水泥需求增加的預期下,華北水泥價格有望穩中有升。

盈利預測:由於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影響,我們將2019-2020年歸母淨利從32.50億、37.21億元調整為27.39億、35.32億元,EPS分別為2.03、2.62元,維持「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房地產需求大幅下滑;新開工項目不及預期。

鋼鐵

3月金股:三鋼閩光

事件

2月25日,公司發布2019年度業績快報:2019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36.76億元,同比下降43.51%;四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8.51億元,環比增長30.52%。年內實現基本每股收益1.50元/股,上年調整後為2.65元/股。

下遊需求整體較為穩健四季度業績環比上漲

2019年四季度單季,公司實現營收136.82億元,環比增長6.06%;實現歸母淨利潤8.51億元,環比增長30.52%。2019年四季度,下遊建材需求整體較為穩健,需求端韌性使得螺紋鋼利潤水平環比明顯提升,當年1-4季度螺紋鋼平均毛利分別為741元/噸、728元/噸、400元/噸和703元/噸。公司作為以建材產品為主的區域龍頭企業,盈利能力優於其他品種為主的鋼鐵企業;縱向比較來看,2019年四季度歸母淨利潤較三季度也出現明顯改善。

全年業績下滑符合預期,產量增加及雲商項目支撐收入

2019年,公司實現營收455.01億元,同比上升25.53%,實現歸母淨利潤36.76億元,同比減少43.51%。其中營收上漲主要歸因於公司鋼鐵產量的增加以及子公司福建閩光雲商收入的提升。但2019年以來,供給釋放導致行業過剩程度增加,全年全國粗鋼、鋼材產量分別達到99634萬噸、12047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8.3%、9.8%,鋼價承壓。疊加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鋼鐵行業盈利水平壓縮,公司業績下滑符合預期。

疫情或將影響一季度,但基本面邊際已在改善

受春節疫情爆發,全國實施停工停產,鋼材實際需求停滯。截至上周,全國鋼材庫存總量為3428.27萬噸,創歷史新高。其中鋼廠庫存1285.02萬噸,同樣為歷史新高。但受高庫存以及現金流影響,長流程已經開始連續減產,節後三周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7.29%、75.12%、73.59%,螺紋鋼周產量分別為300.37萬噸、281.59萬噸、264.15萬噸。減產效果已經開始顯現,庫存增速開始下降。同時隨著下遊需求開始重啟,需求也在邊際向好。我們認為,福建省是全國疫情較輕的省份之一,同時從氣溫上看也是最具備建築行業復工的省份之一,下遊需求進度有望領先其他地區啟動。

投資建議

我們認為公司2020-2021年EPS分別為1.60元/股、1.78元/股,對應PE分別為5.04、4.53,公司整體經營穩健,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上遊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疫情導致需求出現大幅下降、及公司自身經營風險等。

有色金屬

3月金股:寒銳鈷業

嘉能可:激進的全球大宗商品巨頭

嘉能可貿易出身,對市場供需狀況變化具有較強的敏感性,當行業進入緊平衡時,通過縮減供應等方式臨門一腳,從而影響行業供需,將其推向供需錯配,並在供需錯配帶來的價格大幅變化中獲利。

2015年曾對鋅精準「狙擊」,帶來鋅的兩年牛市

2015年MMG(century)、Vedanda(Lisheen)等礦山因資源枯竭關停,合計減產46.2萬噸,考慮其他礦山增產情況,2016年預計減產33.74萬噸,佔全球2015年鋅礦總產量(1280萬噸)的2.64%,全球供給開始出現收縮。嘉能可精準判斷行業拐點即將來臨,順勢主動減產35萬噸,影響全球產量2.74%。從而使2016年全球供給減少近70萬噸,約佔全球2015年總供應的5.38%,供給大幅收縮,鋅開始由過剩向短缺扭轉。自此鋅的牛市開啟,自2016年1月鋅價由1467美元/噸,上漲至2018年2月的3586美元/噸,最高漲幅達144%。

鈷:嘉能可的新目標

2018-2019年下半年,因鈷需求不及預期,同時供給大幅增加,鈷價大幅下跌,整個產業鏈處於去庫存狀態,到2019年下半年鈷價跌至歷史相對底部,產業鏈庫存相對較低,預期的高供給並未出現,而隨著3C換機以及海外電動需求開始出現,供需平衡開始出現好轉。

2019年四季度,嘉能可主動關停Mutanda,全球鈷供應減少2.5萬噸以上,約佔2018年全球總供給的20%,同時聯合剛果金政府出臺一系列措施打擊手抓礦,限制手採礦在高價情況下的增產能力,從而使鈷供需平衡表有望在2020年再次出現扭轉,預計2020-2021年全球鈷缺口將達到0.40和0.86萬噸。

目前國際鈷市場是以MB定價,是現貨定價機制,並無期貨市場,但MB的定價機制天然具有槓桿效應。嘉能可通過與下遊企業籤訂長單協議(目前已與三星SDI、SK創新、格林美、優美科四家鎖定年均2.14萬噸以上長單,佔其自產約70%以上,鎖量不鎖價),減少其可流通鈷供應,在槓桿效應下,細小的擾動都有可能帶來鈷價的大幅波動,牛市有望開啟。

投資建議

隨著行業供需平衡的扭轉,供需的缺口會在2020年一季度末二季度逐步拉大,鈷價或將再次啟航,迎來新徵程。建議關注:華友鈷業、寒銳鈷業、盛屯礦業等標的。

風險提示:行業供給過快的風險,需求增速不及預期的風險,嘉能可鈷供應超市場預期的風險。

汽車

3月金股:常熟汽飾

投資要點:

特斯拉在華產能加速擴張,國內優質供應商迎來新定點機會。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從奠基到預備生產歷時僅10個月,國產Model3於2020年1月正式對外交付,進度持續超預期。據特斯拉規劃,上海工廠將生產Model3和ModelY兩款車型,2020年產能有望達到15萬輛(遠期規劃50萬輛),零部件國產化率計劃從2020年初的30%提升至2020年末的100%。伴隨特斯拉產銷規模持續擴大及國產化率快速提升,新一輪供應商遴選或開啟,國內優質零部件供應商有望迎來新一輪配套機會。

蔚來獲百億融資,欲五年內打造千億產值龍頭企業。據經濟觀察網報導,2月25日,蔚來汽車宣布與合肥市政府籤署蔚來中國總部落戶合肥的框架協議。根據協議,蔚來有望獲得超百億元融資,並在5年內力爭成為千億產值的龍頭車企。蔚來19Q4交付新車8224輛(其中ES8交付1400輛、ES6交付6824輛),創下單季度交付量新高;2019全年交付新車20565輛,同比增長81.2%。隨後續融資到位、EC6新車上市,蔚來產銷規模及交付量仍較大提升空間,將對其上遊核心零部件配套需求產生較強拉動作用。

電動智能浪潮下,核心零部件企業迎來新一輪增業績、提估值機遇。常熟汽飾主要配套客戶為一汽大眾(奧迪)、北京奔馳、華晨寶馬、奇瑞捷豹路虎等國內豪華品牌,單車配套價值量較高(測算得到2019H1公司門內護板、儀錶板、衣帽架單套價格分別約870/280/150元),同時也是蔚來汽車ES8及ES6「智能座艙」核心供應商,具備優秀的內飾一體化設計能力。考慮到內飾為Model3較為薄弱的一環,國產替代需求較為迫切,公司有望憑藉配套豪華車內飾及造車新勢力智能座艙的雙重經驗,成為特斯拉潛在內飾供應商之一。長期看,公司正加速切入長三角地區優質電動智能汽車產業鏈(包括上汽大眾MEB、長城寶馬項目等),有望享受電動智能趨勢下長期業績增量及估值溢價。

投資建議:智能電動浪潮來襲,以配套蔚來智能座艙為契機,未來公司有望加速切入電動智能產業鏈,中長期成長空間廣闊。我們將公司2019年-2021年EPS預測上調至0.96元、1.29元和1.63元(原值為0.96元、1.28元和1.61元),對應PE分別為16.9倍、12.6倍和9.9倍。維持此前目標價25.6元(對應2020年PE為20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下行導致國內車市復甦不及預期;下遊客戶汽車銷量增長不及預期;新客戶拓展不及預期。

機械

3月金股1:恆立液壓

恆立液壓2019年預告歸母淨利潤12.3億-12.8億,同比增加47.02%-52.99%,扣非歸母淨利潤11.3億-11.95億,同比增加51.32%-60.02%。

公司業績符合我們的預期,超出市場悲觀預期(可能的原因是泵閥盈利彈性超預期)。展望2020年,公司挖機油缸需求旺盛、非標油缸盈利提升以及泵閥國產替代加速進行的邏輯依然堅挺,同時泵閥外資客戶陸續突破以及臂式高空作業平臺貢獻增量,長期看好公司投資價值。

挖機油缸排產旺盛,非標油缸盈利回升,泵閥盈利彈性釋放

挖機油缸方面,2019Q4以來公司挖機油缸排產旺盛,環比增加明顯,伴隨Q1開工旺季來臨,我們對公司Q1業績保持樂觀。非標油缸方面,伴隨訂單價值量增大,收入和盈利有望加速,預計全年收入增速15%-20%,結構上高空作業平臺等表現亮眼,有望帶動毛利率提升。液壓泵閥方面,根據我們測算,伴隨中大挖泵閥放量,預計Q4單季度收入和毛利率都有較大提升。

2020年外資客戶有望突破,泵閥市佔率繼續提升,臂式AWP貢獻增量

此輪工程機械復甦以來,公司牢牢把握市場增量機遇,實現在小挖液壓件的高份額,中大挖液壓件全面批量配套於各大主機廠的主力機型。考慮到主機廠競爭日益激烈而外資液壓件採購成本居高不下,產業端逼空效應有望顯現,國產泵閥採購比例有望提升,公司深度受益。

國產替代方面,根據我們測算,公司小挖泵閥市佔率約40%,中挖泵閥整體市佔率不足15%,大挖泵閥市佔率5%左右。經過近兩三年的試用,產品可靠性和穩定性逐步得到客戶認可,預計2020年中大挖泵閥收入有望保持高速增長。

高空作業平臺方面,現有外資客戶以供應油缸為主,內資客戶有望供應油缸+馬達+泵,從而有望帶動產品價值量實現提升。2020年國內的臂式高空作業平臺產能集中投放,帶來重要增量需求,支撐公司非標油缸和非標泵閥銷量,長期看將有效增強公司熨平周期波動的能力。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根據公司2019年業績預告以及2020年行業需求預期,上調公司盈利預測,預計2019-2021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2.53億(前值12.45億)、16.19億(前值14.75億)和19.87億(前值17億),對應2020年PE為27倍,持續重點推薦,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基建和地產投資不及預期,工程機械銷量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原材料價格波動等。

3月金股2:中環股份

公司公告最新再融資方案

公司擬投資「集成電路用8-12英寸半導體矽片之生產線項目」,投資額57億元、擬募資45億元,用於月產75萬片8英寸拋光片和月產15萬片12英寸拋光片生產線,建設期為3年。另外募資5億元補充流動性。

半導體擴產在即

公司(2019上半年)半導體材料收入5.02億元,同比增長21.13%,去年新擴產的8寸片開始貢獻收入。毛利率26.82%,比去年略降0.34%,主要是因為上半年價格略降。公司目前已經具備8英寸矽片30萬片/月的產能,預計下半年還將投產1條8英寸產線,2022年實現105萬片/月產能。12英寸試驗線已經在進行認證工作,預計2020年實現新產能投放,2022年實現總產能60萬片/月。2019年上半年公司產品在國際一流客戶銷售佔比同比提升2倍以上,市場口碑和知名度不斷提升。公司依託成熟的功率半導體產品技術經驗,已實現了生產8英寸滿足65nm,12英寸滿足45nm的COPFree產品。

光伏大矽片是未來亮點

公司新能源材料收入70.05億元,YOY21.62%,目前已經達到30GW的產能。毛利率14.90%,同比下降3.62%。主要是受531影響,價格承壓,同時今年固定資產比去年大幅增加60億元,導致折舊變大。公司最新的M12大矽片將降低度電成本6%以上,對應組件功率可達到600W,將加速光伏平價上網進程,預計明年開始形成產能。

盈利預測:我們繼續看好公司在光伏矽片和半導體矽片領域的競爭力,強烈推薦!預計2019-2021年淨利潤分別為13.13億元,19.57億元,32.97億元。PE25.5X、17.1X、10.2X。

風險提示:半導體擴產進度不及預期,全球光伏裝機量不及預期。

國防軍工

3月金股:和而泰

國內智能控制器行業龍頭企業,汽車電子智能控制器望成下一增長點

公司是國內智能控制器行業具有領導地位的龍頭企業,是伊萊克斯、西門子、TTI、松下等全球著名跨國公司在國內少數合作夥伴,專業從事智能控制器研發設計、軟體服務與產品製造,產品包括家用電器、健康與護理產品、電動工具、汽車電子、智能建築與家居等領域的智能控制器。

公司持續保持高速增長,2019年12月25日博西家用電器標確定公司為BSH中低負載機型的中標單位,屬於ODM,總金額約15億元人民幣交付期為4年。年均約3.75億元,為2018年全年收入的14%。

2019年公司設立子公司和而泰汽車電子科技,開展汽車電子產品及其控制器的開發與銷售,未來公司將進一步擴大汽車電子智能控制器營收佔比與盈利貢獻能力,目前公司已與博格華納等全球高端知名汽車零部件公司合作,主要產品涉及汽車冷卻液加熱器等,目標進入主流的汽車電子零部件供應市場。

鋮昌:聚焦衛星微波毫米波射頻晶片,或有望受益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發展

子公司鋮昌科技產品為微波毫米波射頻晶片。據公司2019年7月公告,鋮昌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承擔國家航天航空大型裝備型號任務射頻晶片供應的民營企業,其產品主要應用於高分重大專項、二代中繼、北鬥二代導航、通信衛星等重大項目領域。微波毫米波射頻晶片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和武器裝備等軍用領域,同時其技術在5G通訊、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上也有廣闊的前景,在軍品、民品等領域均有廣泛的應用需求。2019上半年,鋮昌營收1.02億元,同比+69.65%,淨利潤0.55億元,同比+71.92%。

全球網際網路接入水平存在巨大鴻溝,近半數人口處於3G以下階段或無網際網路覆蓋,衛星網際網路或成全球進入高速互聯時代的核心基礎設施。馬斯克SpaceX公司Starlink計劃初步發射1.2萬顆低軌衛星,後續總發射量4.2萬顆,今年1月已發射120顆;該項目或將倒逼我國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發展。根據我們測算,我國或需入軌1.1萬顆左右衛星,出現誕生1-2個超級星座,衛星製造端2021年或達22.5億美元\2027年或將達58.1億美元,若相控陣晶片佔比9.0%(對標2021年手機射頻價值佔比),2021年衛星網際網路星載射頻晶片採購額或達9.0%*22.5*7=14.18億RMB,公司有望受益。

盈利預測與評級:公司汽車電子業務有望成為未來2-3年新的業績貢獻,由於鋮昌所生產微波毫米波晶片主要用於航天衛星領域,中長期有望受益衛星網際網路行業新產業趨勢。19-21年短期營收增速從35.23%/34.61%/32.72%上調至35.25%/35.29%/33.65%,營收從36.1/48.6/64.5億元上調至36.1/48.9/65.3億元,歸母淨利潤從3.01/4.12/5.53億元上調至3.09/4.51/6.08億元,EPS為0.34/0.5/0.67元,PE為43.5/29.8/22.2x,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公司汽車電子業務拓展不及預期,軍品訂單交付不均勻。

商貿零售

3月金股:凱撒旅業

事件:公司公告,控股股東凱撒世嘉一致行動人世嘉弘奇與世嘉元冠將所持1330萬股公司股票(佔比1.66%)通過大宗交易方式轉讓給建投華文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同時籤署一致行動人協議,建投華文與控股股東成為一致行動人關係,股權轉讓前後控股股東凱撒世嘉及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保持為28.98%。

建投華文:國資多領域專業戰投平臺。建投華文由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股92.5%,由建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股7.5%,最終控制人為國務院,為文化傳媒、消費品及服務、醫療健康等領域專業投資和運營平臺,已投項目包括建投書店、芒果TV、華策影視、順豐速運、達利食品、光明全球、PTS等。

建投華文資本實力&;產業整合能力賦能合作夥伴。建投華文為國資背景,以往通過地區產業基金等合作模式與當地政府建立良好合作關係;資金實力雄厚,旗下資產管理平臺建投文遠發起的私募基金募資能力較強,對文投控股投資金額達23億元,對芒果TV投資金額15億元;投資經驗豐富,曾參與建投書店、芒果TV、華策影視、順豐速運、達利食品、光明全球等優質項目投資。

建投華文&;凱撒旅業攜手,整合雙方資金、資源優勢,在免稅、旅遊金融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建投華文後續擬通過包括但不限於參股、共同投資等形式與公司在免稅、旅遊金融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拓展深化公司旅遊產業鏈布局。根據建投華文以往投資經驗,主要合作模式可能有:①股權財務型投資②聯合併購、產業整合③產業信息資源共享④商業網絡資源協同。凱撒正處於多元化戰略轉型關鍵時期,免稅等業務為近期發展重點,有望藉助建投華文的資金、產業優勢,迅速實現國內外免稅項目落地。

投資建議:受中美貿易摩擦、新冠疫情等事件影響,公司出境遊業務短期承壓,實控人變更背景下,公司在出境遊主業方面積極發力產品多元化與上遊資源整合,分散單一目的地風險、構築資源壁壘,同時將免稅業務作為近期重要發展戰略,「旅遊+零售」格局漸成。建議關注疫情結束後,出境遊與免稅行業高彈性。我們預計公司20-21年淨利潤為3.4/3.9億元,對應PE為18X/15X,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疫情防控不及預期、居民情緒擴散、行業復甦不及預期、項目落地不及預期。

醫藥生物

3月金股:邁瑞醫療

邁瑞大力支持疫情相關設備,大批儀器進駐雷神山火神山等醫院

此次湖北新冠病毒疫情牽動人心,邁瑞作為國內器械龍頭積極行動,在火神山項目中,邁瑞前線工程師們48小時裝機,按時完成約1800臺設備的交付,涵蓋生命信息與支持產線大部分產品、體外診斷產線幾乎全線產品以及醫學影像產線的放射產品,具體包括監護儀、呼吸機、輸注泵、除顫儀、血球分析儀及血球流水線、生化免疫流水線、化學發光分析儀、凝血儀、尿液流水線以及移動DR。

此外在雷神山醫院中,邁瑞交付超過1200臺設備,其中主要是監護儀、呼吸機、除顫儀、輸注泵、體外診斷和便攜彩超等設備。除火神山、雷神山之外,邁瑞團隊及時趕往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市普愛醫院、武漢市漢口醫院等定點救治醫療機構,支援安裝數千臺醫療設備。

增量目前來看可能大於減少,對一季度業績會有積極影響

邁瑞作為國內龍頭,第一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同時具備產品質量的可靠性和性能匹配性,能夠快速反應,滿足短期且大量的臨床需求,在此次疫情中配合及時。疫情對於邁瑞業務上同時具有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增量目前來看可能大於減少,對一季度業績會有積極影響。

正面影響:生命線中監護儀、呼吸機、輸注泵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目前的訂單量遠超去年同期;IVD線血常規和CRP作為疫情檢測的必備項,疫情對血球(包括CRP)的新增裝機將會產生積極的正面影響;醫學影像線移動DR和便攜超聲都有所促進。

2003年SARS後,ICU成為醫院評級的重要指標,迎來其高速發展期,但是目前來看中國人均佔有的ICU病床數,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顯然是不夠的。中國每10萬人擁有的ICU床位數平均為3.19張,而德國、加拿大每10萬人擁有的ICU床位數分別高達24.6和13.5張。

目標價上調至291.6元/股,維持「買入」評級

長期看,疫情有望推動國家加強基礎衛生建設,同時邁瑞品牌進一步深入民心,將為公司帶來持續性發展契機。

參考公司最新的2019年業績預告,同時結合疫情期間的影響,我們預計邁瑞19-21年歸母淨利潤由原來的46.6億、57.6億、69.5億上調至48.0億、59.0億、72.2億,對應EPS由原來的3.83、4.73、5.72元/股上調至3.95、4.86、5.94元/股。創新當前,稀缺龍頭的估值溢價都比以前有所提升,我們給予2020年60X估值,目標價上調至291.6元/股,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財政政策風險;匯率風險;進口企業調整競爭策略超預期風險;經濟情況超預期變化風險等。

食品飲料

3月金股1:桃李麵包

我們以日本麵包行業及其龍頭山崎麵包的發展為參照,深刻分析了麵包行業不同發展時期的特徵及驅動因素,山崎麵包順應行業趨勢所做的正確決定,在行業快速擴張的黃金期,山崎能在不斷擴充銷售範圍和深度的同時保障產品配送頻率,擁有強大的物流體系,最終成為其拓品類及全球發展的制勝關鍵,以鄰為鏡,能以更加長遠的視角分析,桃李目前仍然處於快速擴張的發展階段,空間廣闊。

中國臺灣模式和日本模式在中國可以彼此兼容,日本模式有助於理解桃李的核心價值

從1543年麵包由葡萄牙人傳入日本,到二戰後由於美國的麵粉援助而使麵包成為重要主食,日本麵包行業經歷了發展初期(16世紀中期-1950s)、發展黃金期(1960s-1980s)、發展平穩期(1980s至今),如今日本已經發展成為世界重要的麵包製作地,同時也是亞洲最為成熟的烘焙市場。日本模式的梳理對於桃李的研究具備參考價值。

日本麵包行業最終沉澱出絕對龍頭

2019年山崎麵包在日本麵包行業市佔率達到23.7%,位列行業第一。山崎從構築區域大本營到布局全國工廠,再到海外擴張、全球化布局歷經三個階段,同時其發展側重點也從物流、渠道建設,產品拓品類,逐漸轉向品牌建設和渠道深耕,並從「中央工廠+批發」模式轉變為「中央工廠+渠道」模式。其成功的關鍵點在於,在擴張期能在不斷擴充銷售範圍和深度的同時保障產品配送頻率,擁有強大的物流體系,奠定基礎,在成熟期發展品牌、拓展其他領域業務、從產品轉向服務。

桃李麵包當前仍處快速發展的早期階段,中國市場數倍於日本

經過對比研究發現,桃李麵包無論從產品結構還是終端渠道布局的特徵上看,和山崎麵包的早期發展頗有幾分相似之處,桃李麵包目前處於產品品類和渠道快速增長的初期階段,產品結構在不斷豐富,渠道逐步發力全國化,重道遠但同樣空間廣闊。在短保麵包這個領域,桃李緊抓物流體系,不斷擴充銷售範圍和深度的同時保障產品配送頻率,是未來支撐其穩步擴張的中堅力量。

盈利預測:公司2020年員工持股計劃已順利完成,原董事長吳志剛在股價低點減持總股本的2%支持持股計劃順利完成,公司的管理層頗有遠見,致力於實現「桃李滿天下」的發展目標,為公司長遠發展賦能。預計19-21年公司營收56.44、67.40、81.59億元,同比增速16.77%/19.43%/21.05%,淨利潤6.83、8.63、10.09億元,同比增速6.37%/26.28%/17.01%,每股收益1.04、1.31、1.53元。給予2020年40估值,對應目標價52.4元,較2020年2月21日收盤價上漲空間28%,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市場拓展、產能投放不及預期,成本大幅上升風險,行業競爭惡化,食品安全問題等等。

3月金股2:中國飛鶴

我們利用「百年消費時鐘」點明目前奶粉行業在下線市場處於品牌化階段,上線市場處於消費升級階段,未來消費升級特徵將強化,「外資向下、國產向上」趨勢確立。飛鶴作為國產奶粉品牌中高端化轉型的成功典範,未來將繼續收割下線雜牌出清遺留的市場,並在進一步的品牌營銷中進軍上線市場。飛鶴的核心優勢,從前在產品,當下在渠道,未來在營銷。

奶粉行業量降價增,競爭格局「外資向下、國產向上」

奶粉行業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出生人數逐年下降,量降價升,行業未來將保持低速增長狀態,高端化和本土化是行業的發展趨勢。競爭格局方面,國外品牌在上線城市市佔率較高,但未來下線城市將逐漸步入消費升級階段,外資品牌需要藉助品牌優勢迅速下沉,降維打擊;國產品牌經過這五年在下線市場的沉澱,有了反攻上線的底氣,「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中品牌不斷拉升是當務之急。未來五年,「外資向下,國產向上」是行業發展的主旋律,我們看好國產奶粉的全面崛起。

飛鶴乘行業改革之風,奠定行業龍頭地位

飛鶴成為營收首個突破百億的中國奶粉企業,且在超高端市場以24.7%的市佔率位列品牌第一(零售價格口徑)。飛鶴近年來在產品、渠道上的種種舉措順應行業高端化、本土化趨勢。在產品上,公司深耕嬰配粉領域,產品質量穩紮穩打,歷經了市場的考驗,贏得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公司的經銷網絡快速擴張,截至2019H1終端零售網點達到10.9萬個,為產品推廣保駕護航。飛鶴的成功是乘行業改革之風,08年前用心打造產品品質,2010年提前布局高端化,收割下線市場,進軍上線市場。

除此之外,公司產能建設持續推進,預計2023年可達23萬噸(截至2019H1產能10萬噸),且產能利用率不斷提升;管理團隊經驗豐富,一路陪伴公司成長。

「三環理論」指明品牌的沉澱是飛鶴不斷騰飛的基礎

三環理論指明在奶粉行業品牌化和消費升級的階段,渠道+產品+營銷,是逐級加速的過程,缺一不可。三因素中產品需要持續發力,國產品牌需要不斷營銷建立起消費者的品牌心智,一個奶粉的品牌凝結了太多品質的象徵。飛鶴當前在產品與渠道端均已獲得階段性成功,未來不斷提高研發投入確保產品品質不斷升級,上線市場渠道的擴張伴隨著營銷端高端奶粉形象的塑造,是保障公司在未來的「消費升級」浪潮中不斷取得突破的核心驅動力。

盈利預測:預計19-21年公司營收142.30、185.58、241.55億元,同比增速36.77%/30.41%/30.16%,淨利潤37.07、49.31、62.19億元,同比增速65.32%/33.03%/26.11%,每股收益0.41、0.55、0.70元。根據可比公司PEG水平,對應20年27X估值,目標價14.85元(根據2020年1月22日匯率為16.74港元),股價上漲空間67%,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奶粉安全問題,上線市場拓展、營銷效果不及預期,等等。

紡織服裝

3月金股:南極電商

1、公司前三季度業績持續高增長,主業業績符合我們此前預期。

公司公布2019前三季度業績,實現營收26.47億元(+29.45%),實現歸母淨利潤6.02億元(+33.96%),扣非淨利潤5.66億元(+33.08%),公司前三季度業績基本符合我們此前預期。

2019Q3單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0.13億元(+24.89%),實現歸母淨利潤2.16億元(+36.89%),扣非淨利潤2.04億元(+34.92%),整體來看,公司19年前三季度業績持續保持較快速增長。

2、收入端拆分:

1)本部:

19年前三季度,公司本部(除時間互聯外)實現營收6.8億元(+30.58%),Q3單季度實現營收2.55億元(+33.13%),公司主營業務持續高增長,符合我們此前預期。

①授權業務:19年前三季度公司品牌綜合服務收入及經銷商品牌授權服務收入合計為6.14億元(+35.57%)19Q3單季度實現2.32億元(+42.53%),仍保持持續快速增長,但增長率略低於同期GMV增長率,主要系:1)新品類的擴充使得公司綜合服務收費率較低;2)來自社交電商平臺的GMV實現快速增長,但綜合服務費率較低;3)公司對於生產競爭激烈類目產品的供應商提供了一定的優惠政策。

②保理業務+其他業務收入:19年前三季度公司本部保理和其他業務合計實現營收6673萬元(-14%),19Q3單季度保理+其他業務為2251萬元(-37%);其中公司保理業務應收帳款同比減少30.97%,公司保理業務規模進一步收縮。

2)時間互聯:

19年前三季度公司時間互聯實現營收19.67億元(+29.06%),19Q3單季度實現營收7.58億元(+22.35%)。在廣告客戶方面,19Q3單季度公司新拓展客戶135家,在維繫原有電商、網服、金融、教育工具等行業APP客戶的同時,拓展H5類型客戶,獲取新的業績增長點;在流量平臺方面,在鞏固原有合作媒體的同時,成為了今日頭條抖音系媒體的核心代理商,開始發力短視頻信息流媒體的拓展。

3、利潤端拆分:

1)本部: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本部實現歸母淨利潤5.11億元(+40.47%),其中19Q3單季度實現1.82億元(+42.13%),業績保持高速增長,符合我們此前預期。

風險提示:服務費率下降,平臺規則變化,應收帳款風險。

家用電器

3月金股:海信視像

過去半年以來,海信視像動作不斷,引人矚目

2019年7月,青島市國資委在官網公布了102戶混改企業目錄,海信集團位列首位;從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海信電子控股累計增持股份佔公司總股本2%;2019年12月,公司將名稱「海信電器」正式更名為「海信視像」,海信電子控股成為公司控股股東。19年彩電行業低迷的情況下,20年是否有回暖跡象?此次混改會給公司帶來哪些方面的改善與制度放鬆?

內銷:外部環境邊際改善,多品牌化運營最大化恢復利潤。隨著地產竣工數據逐步回暖,2020年東京奧運會有望刺激部分更新需求,面板價格溫和上漲有望使得價格戰降溫,行業邊際出現改善的跡象。2019年,公司在社交電視、雷射、超高清、疊屏等領域高端新品引人矚目,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同時,多品牌戰略進可攻(高端產品提升毛利率)、退可守(高性價比產品應對價格戰,守住市場份額)。

外銷:TVS整合陣痛減去,海外市場份額不斷提升。TVS渠道整合完成後,其原有渠道逐漸切換為自建渠道,省去了大量代理費。1月14日,海信集團副總工程師王志剛透露,2019年東芝在日本市場佔有率名列前茅,已經開始盈利。1H19,海信及東芝牌電視合計在日本市場的銷售量佔有率達20.9%,超過索尼和松下;在北美市場電視業務銷售額同比增長達到34.26%,其中美國市場同比增長達65.08%。

主業拓展:商業顯示、網際網路運營市場空間廣闊。公司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已從單一的電視產品製造企業逐漸發展成為集視像技術研發應用,全場景雲平臺運營為一體的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目前公司已經在智慧教育、會議平板、網際網路電視領域有所布局。

混改大幕已經拉開。改名完成後,控股股東轉為海信電子。混改後公司將改善治理,增大激勵。

我們認為,2020年外部邊際改善,內生增長穩健,公司將迎來困境反轉。

投資建議:調整19-21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4.30、6.62、9.22億元,當前股價對應19-21年分別38.0x、24.7x、17.7xPE,當前PB為1.15X。給予公司1.4-1.6X的合理估值,引入19年三季報BPS10.89元,對應目標價15.2-17.4元,較當前股價有23%-41%上升空間。考慮公司高比例在手現金和TVS扭虧帶來的業績彈性,將公司評級由「增持」上調至「買入」。

風險提示:面板價格漲幅過高壓縮利潤;中美貿易戰影響外銷市場;公司渠道整合進度未能完成;TVS扭虧為盈進度不及預期。

輕工製造

3月金股:麒盛科技

麒盛科技是智能家居行業龍頭企業

1)2016-2018年公司營收複合增長率為37.46%,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18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2.92億元,同比增長160.15%,實現快速增長。2)智能電動床是公司核心產品,2018年佔公司營業收入的89.56%,近年來佔比逐步提升。3)銷售區域以外銷為主,公司境外主營業務收入佔比始終在94%以上,主要為美國市場。4)經營模式以ODM為主,ODM模式營收佔比保持在70%以上。5)公司境外市場銷售形成床墊廠商合作+零售商合作+網絡銷售三種模式,床墊廠商合作模式的收入佔比保持在80%左右。6)公司主要客戶為舒達席夢思(SSB)、泰普爾絲漣(TSI),好市多(COSTCO),客戶集中度較高,2019Q1公司前五大客戶營業收入佔總營業收入為82.46%。公司與核心客戶關係穩固,合同以長期為主。7)除美國外,公司積極開拓全球境外市場。8)產業鏈整合能力強,智能電動床上遊電器設備垂直整合。

9)同業競爭優勢明顯,公司毛利率、淨利率等都處於行業領先水平。10)產能擴張,搶佔市場。2019年麒盛科技公開發行上市籌集資金,最終募集資金淨額15.96億元,用於投資年產400萬張智能床總部項目(一期)、品牌及營銷網絡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達產後預計可形成每年200萬張的電動床產能。

智能電動床行業發展快速,小而美的藍海市場

1)智能電動床主要消費市場集中在歐美發達市場。2)市場規模不大,但增速強勁。美國地區僅通過床墊企業間接實現銷售的智能電動床銷售額從2011年的2.04億美元增長至2017年的6.16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0.25%。2018年通過床墊企業+直接向零售商銷售智能電動床數量為324.28萬張,同比增長52.83%,共實現銷售額11.34億美元,同比增長32.16%。3)智能電動床滲透率逐步提升。2018年智能電動床銷量佔全部床型比例為13.74%,較去年同期增加3.41pct。4)國內認知度較低,消費者教育尚需時間。國內尚處於床墊替代硬床板階段,智能床的普及尚需時間。

市場競爭:智能電動床專業生產商規模較小,大型軟體家具企業推進布局1)海外市場:智能電動床率先出現在歐美市場,美國市場主要製造商包括禮恩派和幻知曲,智能電動床品類非其核心品類。2)國內市場:專業生產商規模較小,大型軟體廠商拓品類布局智能電動床。專業生產商龍頭為麒盛科技,其餘專業生產商收入規模普遍在3億元以下。大型軟體廠商亦拓品類進入智能電動床領域,夢百合發行可轉債募資投入功能家具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新增零壓功能床年產能40萬張以及零壓功能椅年產能15萬張。隨著眾多專業型廠商、軟體綜合類廠商對智能床類的布局,國內智能床市場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

我們預計公司19年-21年營業收入為25.56、30.37、39.78億元,增速分別為6.90%、18.80%、30.99%,歸母淨利為3.49、4.31、5.74億元,增速分別為19.27%、23.35%、33.35%,對應PE分別為21.31、17.27、12.95。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對應目標價75.8元。

風險提示:客戶集中度較高風險;貿易戰加劇;行業競爭加劇風險;公司經營風險。

銀行

3月金股:光大銀行

營收靚麗,ROE同比改善。19年營收增速達20.5%,為16年以來最好的年度營收增速,亦居已披露業績快報上市銀行較高水平。19年盈利增速11.0%,較3Q19有所下降,預計是主動加大撥備計提力度,夯實資產質量。得益於較好的盈利增速,19年加權平均ROE為11.77%,同比上升0.22個百分點。

負債成本率平穩,淨息差預計保持高位。受益於市場利率維持低位,計息負債成本率保持平穩,3Q19負債成本率2.61%。淨息差預計保持高位。3Q19淨息差2.29%,較1H19微升1BP。

信貸結構調整優化,資產質量保持較好水平。自13年以來,製造業、批發零售業等對公不良高發行業貸款持續壓降,由13年末的36.9%降至1H19的15.7%,使得資產質量大為改觀。19年末不良貸款率1.56%,較年初下降3BP,較3Q19微升2BP,預計為夯實資產質量所致。

低估值且基本面改善,ROE進入上升通道。光大銀行理財子公司已在青島開業,朝著「打造一流財富管理銀行」戰略穩步前行。此外,光大銀行信用卡業務具有優勢。

考慮到資產質量進一步夯實,營收增長較快,理財業務貢獻有望逐步體現。光大銀行作為我們低估值且基本面改善的銀行股首選標的,維持目標價6.14元/股,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經濟超預期下行導致資產質量大幅惡化;貸款利率大幅下行等。

非銀行金融

3月金股:華泰證券

淨資本擴張是華泰證券走向頂尖投行的基礎。

證監會提出要打造中國的航母級券商,而航母級券商的核心在於資產規模足夠大。華泰證券通過18年的定增和19年的GDR發行成功募集近300億元,雄厚的淨資本使得華泰證券能夠站在一個相對有利的競爭地位,有效支撐公司未來戰略轉型。作為首家A+H+G的上市公司,公司擁有完備的融資渠道,能夠適時在不同市場實現資本補充。

市場化的組織機制有助於華泰證券夯實機構業務基礎。

2019年華泰證券在體制機制改革上邁出歷史性一步,奠定長期競爭優勢基礎。相對於零售業務,華泰證券的機構業務是短板,而機構業務對於人的依賴度相對較高,通過市場化的機制吸納優秀人才,而高質量的人才將帶動華泰證券投行、衍生品、FICC等業務做大做強。

領先於市場的科技投入將極大提升公司合規風控水平以及經營效率。

證券行業將進入市場化競爭+科技化疊加的階段,競爭將更為激烈,但運用科技賦能的空間可能也非常大。現階段零售業務與網際網路技術結合更為緊密,未來風險管理、合規體系等都將與科技深度融合,公司是行業的技術先鋒機構之一,研發投入佔公司營收比重不斷提升,2018年達到3.0%。

財富管理業務優勢已確立,未來將重點發展機構業務。

1)依託全市場第一的經紀業務市佔率(7.5%),1278萬客戶和3.1萬億的客戶資產,公司持續優化組織和業務架構,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財富管理體系。平臺化打法+券商特色的金融產品體系+專業化的投顧體系是未來轉型的重點。2)公司未來將大規模涉獵投行資本化和場外衍生品等,雄厚的資本金、市場化的機制和先進的科技工具將為之保駕護航。3)投資管理業務將承載公司資產管理和產品供應方的雙重戰略角色,肩負著打造有競爭力的金融產品線,助力財富管理轉型。華泰資管主動管理能力逐步提升,旗下兩大公募基金規模領先。4)華泰證券已經搭建起中國內地、香港和美國三地聯通、戰略協同的國際化發展新格局,未來國際業務將是拓展發展空間和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的關鍵。

投資建議:我們預計20E/21E的歸母淨利潤為101/117億元,YOY+17%/+15%,BVPS分別為13.81/14.20元。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推進以及國家著力於打造航母級券商,龍頭券商的估值有望持續提升。而華泰證券具有資本金雄厚+戰略清晰+科技賦能+管理效率提升預期+財富管理和機構業務雙輪驅動+國際化戰略清晰等提升估值的積極因素,我們給予公司1.7XPB的估值,23.48元/股的目標價,將評級從「增持」上調至「買入」。

風險提示:市場波動造成公司業績及估值下滑;資本市場改革進展不及預期;股票質押約為違約風險;國際化進展不及預期。

房地產

3月金股:金地集團

事件:

金地集團發布2020年1月份經營情況公告,2020年1月公司實現籤約面積61.4萬平方米,同比上升32.72%;實現籤約金額122.4億元,同比上升15.23%。

點評:

銷售逆勢穩增、處於行業較高水平,預計2020年可售貨值4000億。2020年1月公司實現合同銷售面積61.4萬平方米,銷售金額122.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7%、15.2%;增速較上月分別上升9.7個PCT、下降14.6個PCT;單月銷售均價為1.99萬元/平米,同比下降13.2%、環比增長2.8%,主要受推盤結構影響。推盤力度方面,公司公告2-3月計劃新推或加推項目共22個,近期受到疫情及推盤的影響,公司近期推盤項目多位於北京、青島、杭州等一二線城市,需求後續有望回補。

拿地積極,19年新增土儲積極,堅持布局一二線城市。2020年1月公司單月新增項目3例,其中哈爾濱新增項目2例,青島新增項目1例,土地建面合計38.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7.7%,主要受19年低基數因素影響;新增土地總價31.09億元,同比增長296.6%;新增土儲樓面地價7995元/平,同比增長66.9%,地售比0.40。公司2019全年累計拿地1162.5萬平,同比增加32.37%,拿地積極,預計2020年公司貨值或將保持充裕。從新增土儲的區域來看,公司繼續堅持布局核心一二線城市群為主,土儲結構優良。

投資建議:

公司2019年拿地積極,貨值儲備主要位於核心一二線城市群需求穩定,後續銷售有望保持穩定,預計2020年全年銷售額超過2400億元(對應增速14%)。公司財務穩健,在手貨幣資金充裕,2019Q3現金短債覆蓋倍數為121%。公司當前估值仍然處於歷史中低位水平。基於此,我們預計公司19/20/21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97.21億元、113.90億元、131.40億元,對應EPS分別為2.15元、2.52元、2.91元,對應PE分別為6.49X、5.54X、4.80X,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地產政策大幅收緊、房屋價格大幅下跌、疫情防控不及預期。

中小市值

3月金股:中煙香港

一、公司的護城河壁壘有哪些?

制度優勢:菸草專賣制度確立中國菸草集團是我國從事菸草專賣品生產、銷售、進出口的唯一實體,國家菸草專賣局、中國菸草總公司對全國菸草行業進行集中統一管理。2018年我國捲菸銷量近23700億支,全球佔比達44.5%;2018年我國捲菸銷售規模近2263億美金,全球佔比達31.7%,是全球最大捲菸消費國和生產國。

稀缺優勢:中煙香港擁有相關菸草國際業務獨家經營權。根據中國菸草總公司60號文,中煙香港是中國菸草總公司指定的從事國際業務拓展平臺及相關貿易業務的獨家營運實體。我們認為該「獨家地位」較為罕見,未來或將持續受益於中煙進行海外拓展及股權併購整合事宜。

經營模式優勢:現金流穩健,議價能力強。公司背靠中煙集團,近年來收入穩中有增;同時因現有定價政策,各項業務毛利率波幅較小,抗風險能力較高;業務模式及牌照優勢決定公司議價能力較強且現金流較好;未來或將收購海外菸草品牌及渠道以提升競爭力。

二、中煙「走出去」的必要性—國際市場機遇在哪?

我國菸草產量與貿易量不對等,菸草國際貿易仍有較大潛在空間。根據Frost&;Sullivan數據,我國雖是第一大捲菸生產國及消費國,但我國菸葉製品及捲菸在全球菸草貿易中的市場份額分別僅為5.8%和5.4%,與我國作為菸草生產大國的地位不相匹配。以「一帶一路」為契機,加快菸草國際業務發展。2015年4月,我國開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沿線國家共有65個,沿線人口數量達到44億,是全球跨度最長、發展潛力極大的經濟合作帶,也為我國的菸草國際貿易帶來潛力可觀的發展機遇。

三、他山之石:日本菸草(JT)的國際化發展之路

縱覽全球跨國菸草公司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通過併購、重組來實現品牌、市場份額提升是四大菸草公司共有的發展特徵。1)上世紀80年代後,日本菸草(JT)在國內需求疲軟和海外巨頭施壓的雙重壓力下,開始了大規模的跨國收併購歷史,從而打破原有貿易及政策限制,同時獲得當地的供應鏈及銷售網絡等。2019年海外市場已成為JT的核心業績來源,海外菸草板塊營收佔比高達60%。2)加快新型菸草布局:日本菸草2019年加熱不燃燒製品Ploom煙彈銷售量為33億支,約合6.6萬大箱,同比增17.86%。

四、借力新型菸草,中煙香港或將開啟發展新篇章

國際菸草巨頭已經開始將研發重點傾斜於新型菸草領域,近年來市場規模快速上升。菲莫國際(PMI)2019年新型菸草板塊收入56.93億美元,營收佔比18.7%;IQOS煙彈出貨量已達596.52億支(約合119萬大箱),同比增長44.2%。我國目前的加熱不燃燒製品產品種類相對較少,且國內市場還未開放,但發展勢頭強勁,目前各大中煙公司加速布局技術研發工作,產品只供海外出口;同時,獨有「中式烤菸」風味調製技術也將為滿足國內外消費者特有偏好打下良好基礎。

盈利預測與估值

我們認為,公司背靠中煙集團、壁壘優勢顯著,為目前中煙旗下唯一的國際業務平臺,具有稀缺性,有望成為中國菸草行業發展與變革的直接受益者。我們預計公司20/21/22年營收為108.2/125.5/139.1億港元,淨利潤為4.34/5.36/6.30億港元,公司是中煙體系唯一的國際業務平臺,我們給予公司2021年35倍市盈率,對應市值188億港元,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政策變動風險,銷售不及預期,新型菸草發展不及預期,併購整合風險。

相關焦點

  • 券商交鋒:牛市逼人還是階段性補漲?疾行入市還是繼續觀察?
    支持風格切換的一方認為,當前價值風格跑贏之前已經達到極致的成長風格,金融、地產等低估值板塊的崛起正是市場風格切換的重要信號;反方認為,上述低估值板塊上漲只是階段性的估值修復過程,風格難以發生系統性切換;也有部分券商認為,目前尚不具備判斷風格的基礎,行業判斷比風格判斷更重要。
  • 天風證券研判明年一季度將有非常好的投資機會!三維度布局科技板塊
    展望2021年,哪些方向將有投資機會? 12月22日,天風證券研究所主辦的天風證券展望2021資本市場年度策略會在武漢舉行。策略會上,來自天風證券的分析人士從宏觀政策、經濟走勢、大類資產及A股市場配置等方面為投資者帶來了滿滿的乾貨。
  • 天風證券300頁PPT詳解疫情經濟影響:三個月後氣象一新!
    由於12月以來的反彈隱含了經濟企穩的預期,那麼中期指數層面的機會就有賴於疫情緩和後,經濟企穩預期的重新確立。2、經濟層面能否企穩,直接取決於貨幣與信用政策的部署。逆周期調節政策的最重要作用是修復市場對於經濟過渡悲觀的預期,防止上證指數出現系統性風險,這是保障科技板塊取得絕對收益,同時各類科技主題能夠持續活躍的必要條件。
  • 天風策略:下半年2個關鍵詞波動率放大&風格再平衡
    其它業績不錯的科技板塊在消化了中美關係的影響後,也會有表現(具體方向詳見正文)。因此市場的結構性機會依然存在。02、下半年關鍵詞之二:風格再平衡2.1 7月市場已經在預演更加均衡的風格7月全月來看,市場仍然是少部分公司的牛市,在天風策略行業分類下的117個細分板塊中分化極大,70%的行業跑輸
  • 天風證券趙曉光:對資本市場不用太悲觀 明年一季度預計是個好機會
    原標題:天風證券趙曉光:對資本市場不用太悲觀,明年一季度預計是個好機會   2021年A股市場投資機會在哪裡?應如何理解和把握?證券研究行業前路何在?
  • 京東方A、天風證券、奧海科技,要減倉嗎?後續怎麼看?
    京東方A天風證券1、天風證券在2017年的淨資產、淨資本、營業收入、淨利潤在行業的排名分別為第49、43、34、40位。2、天風證券從年中高點8.55元見頂回落走出沿30日均線震蕩下跌行情,隨後在跌破250日均線後橫盤震蕩。3、短期可以關注250日均線壓制情況,後期如果放量突破的話那麼有可能走出一波上漲行情,短期操作建議觀望為主,等後期突破再考慮參與,不建議在方向沒有明確的時候過早參與。
  • 國泰金鵬藍籌價值基金最新淨值漲幅達1.81%
    來源:金融界基金作者:機器君金融界基金09月14日訊 國泰金鵬藍籌價值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簡稱:國泰金鵬藍籌價值,代碼020009)09月11日淨值上漲1.81%,引起投資者關注。從結構上來看,全球經濟體整體還處於2008年以來的後危機時代,社會割裂趨於嚴重,鮮有國家願意主動選擇痛苦的結構改革重新分配蛋糕,而是寄希望於科技創新做大蛋糕,因此結構上體現為科技股領漲,在A股由於貿易戰擾動帶來的避險需求,呈現出內需消費、TMT普漲的格局。相應,由於經濟轉型升級勢在必然,代表傳統經濟的採掘、銀行、交通運輸、鋼鐵、房地產等大幅跑輸。
  • 天風證券王琳晶:股票沒有明顯情緒過熱 未來仍以結構性機會為主
    中證網訊(記者 郭夢迪)12月22日,天風證券研究所主辦的「國祚綿長」天風證券展望2021資本市場年度策略會在武漢舉行,天風證券總裁王琳晶在策略會主論壇上表示,展望2021年,預計中國國內經濟將進一步回歸常態,股票市場仍然以尋找結構性的機會為主。具體到公司層面,天風證券未來將繼續圍繞大投行大財富,大機構的戰略進行布局。
  • 基金裕隆封轉開前風格變臉 持有人質疑調倉節奏
    一位基金分析師則稱,「基金裕隆"封轉開"停牌之前,更換過基金經理,這或是其多年投資風格大變的主要原因,基金經理更換後調倉換股也在情理之中。不過在創業板走低之際,這樣的調倉換股效果如何,仍待觀察。」  重倉股大變臉  基金裕隆一季報顯示,與前一季度相比,在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僅有華策影視依舊保留,而自2010年下半年起,其長期「鍾愛」的萬科A、中國平安則從重倉股中消失,另外,其持有的長安汽車、中信證券、中國太保、中國鐵建、海螺水泥等個股也全部替換,取而代之的是環保類個股,如碧水源、津膜科技被大幅加倉;網際網路金融概念股恒生電子;智慧城市主題的銀江股份等
  • 天風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趙曉光:未來科技投資兩大主線 移動...
    原標題:天風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趙曉光:未來科技投資兩大主線,移動網際網路紅利和精準數據   2020年非同尋常,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發展按下了暫停鍵,
  • 天風證券趙曉光:未來科技投資兩大主線是移動網際網路和精準數據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天風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趙曉光:未來科技投資兩大主線 移動網際網路紅利和精準數據在消費電子領域,最值得關注的是智能終端的「五化」,分別是:手機的5G化、耳機的智能化、手錶的服務化、電視的社交化和AR的加速化。
  • 還有什麼是低估機會
    買成長還是低估值,這應該是近期市場的一個熱點話題,從今年的科技牛到這一波大金融、周期等低估值板塊強勢上漲,大藍籌明顯領先成長股。一方面說明牛市的輪轉特點,另一方面說明牛市的普漲和起步都是從大藍籌和低估值開始的,相對而言上半年的醫藥、消費、科技等板塊漲幅則漲幅較低。
  • 中信保誠基金:市場風格分化,價值投資老將吳昊來支招!
    市場行情如此震蕩,接下來投資機會何處尋?本期「基金經理觀市」系列邀請到中信保誠研究部總監吳昊,深度解析市場機遇。基金經理 吳昊吳昊是一名價值投資老將,證券、基金從業經驗超過14年,加入中信保誠基金已有十年之久,目前擔任研究總監。
  • 天風證券:估值進入低位 等待積極信號
    上周海外龍頭業績頻頻低於預期,對於騰訊等公司,人口紅利消退已在16、17年體現,今年業績低於預期也在於內容創新階段性匱乏,需等待下一波內容驅動帶來的行業修復,以及更多尋找細分領域賽道下成長機會。關注領域及個股1)網際網路獨角獸,中長線繼續堅定推薦【東方財富】,Q2證券經紀及兩融市佔提升大幅抵消市場下行壓力,基金代銷繼續釋放業績,線下網絡擴張為後續增長蓄力;2)營銷板塊,持續推薦龍頭【分眾傳媒】,上周消費白馬股風格調整有大幅下跌
  • 但別對藍籌有誤會
    從更高層面來看,A股市場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試行註冊制,向市場化挺入;入「摩」、入「富」、入「標」,國際性地位大幅提升;券商等金融機構加大開放力度;外部環境冷暖變化……或許對於投資者而言,「從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的機會」的想法始終如一。 2020年,A股行情到底怎麼走?白馬板塊估值真的到頂了嗎?除了「價值投資」,外資還有哪些投資風格,會對A股有什麼影響?
  • 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系列)
    證券代碼:601162 證券簡稱:天風證券 公告編號:2021-001號  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屆董事會第四十一次會議決議公告  本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並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
  • 華夏藍籌 : 關於旗下基金投資關聯方承銷證券
    華夏藍籌 : 關於旗下基金投資關聯方承銷證券 時間:2020年12月06日 16:25:57&nbsp中財網 原標題:華夏藍籌華夏永福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舒華體育 738 5,365.26 華夏線上經濟主題精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舒華體育 738 5,365.26 華夏中證AH經濟藍籌股票指數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 舒華體育 738 5,365.26 華夏滬深
  • 繼晶方科技、誠邁科技後 兩市又誕生一隻10倍股
    繼晶方科技、誠邁科技後,兩市又誕生一隻10倍股,不同的是,這隻10倍股堪稱「造富機器」,股東人均持股市值達874萬元。更不同的是,他是一隻「冷門股」,一直以來被劃分到體育板塊,提及「A股潛水第一股」,才會有人想到它——中潛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