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憂?唯有修行

2021-02-19 十點讀書

一個人問佛:人生為何會有那麼多不如意之事?

佛說:不如意的不是人生,而是你的心。

馮小剛說過,活著,是一種修行。

只不過這種修行,不在名山古剎、禪宗寺廟。

沒有暮鼓晨鐘,亦沒有經書古卷,所有的渡劫苦修與超脫頓悟,都在觸不可及的內心而已。

在柴米油鹽、市井煙火中摸爬滾打、沐風櫛雨、百鍊成鋼。

終於明白,滾滾紅塵才是最大的修行道場;百味雜陳才是人生至美滋味。

讓心靈跳脫於凡塵之上,保持自在輕盈、從容純粹的美好,才是修行的至高境界。

常減

林清玄說:「一個人活在今天,只要把今天的地掃乾淨,把今天的心掃乾淨就行了,因為明天有明天的心和明天的落葉。」

掃除落葉的過程,就是清理垃圾、丟掉負累,為心作減法的過程。

減去心靈的沉重枷鎖,減去無用的身外之物,一身輕鬆、滿心愉悅,才能整理行囊,繼續跋山涉水。

這幾年很流行的一種生活方式叫斷舍離。

日子一天天的累積重複,家裡的東西越來越多,卻有多少都是閒置吃灰的。

衣櫃的衣服也越買越多,但是常穿的僅僅就是那幾件罷了。

心也被塞得滿滿當當的,連呼吸的時間都是急促倉皇的。

欲望被無限放大撐滿,孜孜以求的獲取得到,卻不回頭看看有多少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欲望纏繞太多,讓人身心俱疲,不堪重負。


有句話說得很好:「人重累人,心重累心。」

孔子的弟子顏回物質生活簡單、心靈純粹,注重內心修為。

孔子讚揚顏回時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一碗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房子裡,別人都無法忍受這種清貧,顏回卻不改變其樂趣。真是賢德之人啊。

顏回雖學富五車,卻一生不出去做官。

孔子問他為什麼不去做官。

顏回回答:「我有城外的五十畝土地,足夠供給稠粥;城內的十畝土地,足夠穿絲麻;彈琴足以自娛;向先生所學的道理足以自樂。我不願意做官。」

孔子感嘆不已:「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於內者,無位而不作。」

知足的人,不以功名利祿自累。明白自得其樂的人,有所失也不憂懼。注重內心修行的人,沒有官位也不慚愧。

佛說:「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為生活作減法,及時清理掉不用的物品,窗明几淨、心曠神怡。

為心靈作減法,及時清理掉無謂的枷鎖和包袱,身心自在,神清氣爽。

正如郭德綱在他的相聲中所說:

依山傍水房樹間,行也安然,坐也安然;

一條耕牛半頃田,收也憑天,荒也憑天;

雨過天晴駕小船,魚在一邊,酒在一邊;

日上三竿猶在眠,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擦拭歲月灰塵、清空無用垃圾,空間大了,呼吸順暢了,自然輕盈暢快。

為自己內心的空間留白,簡單愜意,舒服自在。

生活原本可以很簡單。而簡單,才是快樂之源。

雅好

羅素說:「惟有對外界事物抱有愛好才能保持精神上的健康。」

褒有自己的一份興趣愛好,就是褒有對生活的一份熱愛和激情。

不僅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品位。它還是你迷茫困頓、沮喪無助時的精神慰藉和力量支撐。

邱吉爾說過:「為了得到真正的快樂,避免煩惱和腦力的過度緊張,我們都應該有一些嗜好。」

蘇東坡好吃。一生雖受排擠陷害,仕途升遷起落、際遇跌宕起伏,始終樂此不疲。

為飽口腹之慾,不論漂泊何地,都利用當地食材孜孜不倦研究美食,發明出了「東坡肉」、「東坡餅」、「東坡羹」、「東坡魚」,為自己的生活增添意趣滋味的同時,也為我們留下了垂涎欲滴的美味佳餚。

林逋好梅花和仙鶴。其生性淡泊、不事名利,長年隱居於杭州西湖孤山。一生無妻無子,卻只酷愛種梅養鶴,每日與梅、鶴為伍,怡然自得。被世人稱為「梅妻鶴子」,傳為佳話。

劉伶好酒。只在家中喝尚不過癮,每次出門都在車上裝滿美酒,並讓侍從帶上鐵釺,告訴他們,自己如果在哪裡醉死了,就挖坑埋在哪裡,不必葉落歸根。這就是「荷鍤任埋」的典故。

「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好琴,尤其擅長《廣陵散》。因嵇康仗義執言,觸怒司馬昭,被投入監獄並判死刑。行刑前,嵇康面不改色、神色如常,向兄長要來自己心愛之琴,於刑場之上,撫了一曲《廣陵散》。餘音繞梁,在場之人無不動容。而後從容就戮。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深入骨髓的嗜好,是心靈最好的滋補養分,可以帶給你力量、快樂和溫暖。

熱愛生活、懂得生活之人,則必有自己獲取快樂、療愈身心的方式。

如卡耐基所言:「人人都應有一種濃厚的興趣或嗜好,以豐富心靈,為生活添加滋味。」

慎獨

帕斯捷爾納克在《日瓦戈醫生》中說過:「團體總是庸才們的庇護所。只有獨自探索的個人才可能求得真理,否則無法摒棄那些並不真正熱愛真理的人。」

學會獨處,學會享受孤獨。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劉宗周說:「獨之外別無本體,慎獨之外別無功夫。」

美國作家梭羅被譽為美國環境運動的思想先驅。

他曾經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遠離紅塵喧囂,獨自隱居在瓦爾登湖畔的小木屋裡,春耕秋食,自給自足。

在這裡,他與自己對話,與森林和飛鳥為伴,享受孤獨時光,關注靈魂的成長,觀察花草魚蟲、樹木花草。

並將自己的思想和生活進行整理升華,寫成了長篇散文《瓦爾登湖》一書。

他在書中寫道:每個人都是自己王國的國王,與這個王國相比,沙皇帝國也不過是卑微小國。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享受孤獨、品位孤獨是一種極致純粹的生活哲學。

蔣勳說:「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孤獨是一種沉澱,而孤獨沉澱後的思維是清明。」

學習擁抱孤獨,抖落一身的喧囂,於無聲處洞見更真實的自己。

影星奧黛麗·赫本喜歡獨處,喜歡和自己的狗一起散步,一起欣賞樹木、花朵、天空,她說,如果給我機會,從周六晚上獨自一人待到周一早晨,我會很開心。

隱居生活的鼻祖陶淵明,孜孜以求精神的世外桃源: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享受與自己相處,與靈魂對話,安靜地審視自己、淡定地觀察世界。

學會獨處,做自己的國王,邂逅更美好的自己。


曾國藩在《誡子書》中說道:「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

經歷過孤獨的內省和積澱,更加清明的認識本我、沉澱浮躁、升華靈魂、成就自己。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身體要跨越多少溝壑險灘、荊棘曠野,心靈要經歷幾多痛苦磨礪、涅槃重生,才能修成正果,到達生命的彼岸。

你我能做的,唯有浸淫其中,小火慢燉、百鍊千錘,細細品味萬千滋味、冷眼看盡百態人生。

卸下負累,輕車簡從,讓身更輕盈;

醉心雅好,怡情養性,讓心更快樂;

享受孤獨,沉澱靈魂,讓靈更清明。

與君共勉。

相關焦點

  • 何以解憂,唯有跳繩!
    何以解憂,唯有跳繩!
  •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招財紋身速來圍觀!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招財紋身你想要了解一下嗎?俗話說得好「錢不是萬能,但是沒有卻萬萬不能」。何以解憂唯有暴富,很多人都希望能在自己的人生中賺一筆大錢,有車有樓養貓狗,世界之大到處遊走,這乃是人生贏家啊~正是這種需求,具有招財寓意的紋身應運而生,客官,招財紋身了解一下咯。錦鯉紋身錦鯉在中國被稱為好運魚、水中活寶、風水魚等。
  •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不想奮鬥了想找個富婆表情包走一波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不想奮鬥了想找個富婆表情包走一波時間:2020-09-17 17:48   來源:咖綠茵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不想奮鬥了想找個富婆表情包走一波 在網上一直都有一個不想奮鬥了想找個富婆的梗,這個梗的表情包也非常之多,在網上聊天鬥圖也是常常看見。
  •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試論陶淵明詩歌中「酒」的意涵
    在紛亂的世局之中,文士既無力改變當前混亂的現況,亦無法維護己身生命的安全,對於生命無常的感受,唯有藉飲酒的引導,「使人人自遠」與「引人著勝地」,而暫時從感官的經驗世界解脫出來。縱觀陶淵明的作品,和酒相關的不少,下面從「藉酒避世」、「酒以解憂」、「酒以養真」這三方面談談陶淵明和酒的不解之緣,從而了解詩人如何借酒之助,開創田園派詩歌的生命,以及與魏晉文士飲酒之差別。
  • 何以解憂,唯有燒烤…新一波福利發放!
    天剛擦黑,城市中的吃貨開始覓食。廣記也開始忙碌起來。碳爐上場,屬於夜間吃貨界的好戲正式上演。人生何必憂愁,若要解憂,就出來擼串烤肉吧!
  • 炎炎夏日,不思飲食,何以解憂?看憨豆先生奶茶繽紛來襲
    炎炎夏日,不思飲食;懶散頹廢,不思進取;何以解憂,唯有奶茶。每當夏日的時候,總是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惟願與空調常伴左右,與奶茶共沉浮。只是隨著茶飲競爭越來越激烈,市面上的茶飲品牌越來越多,種類也讓我們挑花了眼,喝奶茶好像成為了一件很隨機的事。
  • 酒,既可解憂,又可添愁
    酒,既可解憂,又可添愁。俗話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何以添愁唯有借酒。有首打遊詩這樣寫道:酒阿!裝在瓶子裡是水,喝下肚子裡鬧鬼,走起路來撒腿,說起話來走嘴,半夜起來找水,天亮起來喝水,午後端起酒懷更美。能夠說是對喝酒的最真實寫照。
  • 何以解憂,唯有奶茶!
  • 何以解憂,唯有職業聯盟
  • 文學巨匠何以成,唯有人生不幸?
    高概率事件不由讓人納悶:文學巨匠何以成,唯有人生不幸?
  • 五本娛樂圈錦鯉小說,錦鯉在手,唯有暴富解憂!
    後來……一條鹹魚(餘魚):#打工路上,日常缺錢,唯有暴富解憂。全是錢星宇娛樂總裁辦公室(孟啟舟):@一條鹹魚#不用暴富解憂,把戒指帶上,隨便花。
  • 何以解憂?除了杜康,還有它!
    天熱,送上一道涼拌小菜,爽口解憂!▼在炎炎夏日來一盤簡簡單單的涼拌黃花菜吧清新爽口,養心解憂!
  • 【悅讀】何以解憂?惟有跑步
    何以解憂?惟有跑步!(來源:大家)
  • 解憂公主為國解憂
    解憂的家境比細君公主好不了哪去,但是作為皇族,還是受到良好的教育並出落成美女,解憂生長於楚都彭城,也就是現今徐州,從地域上說,彭城歷來兵家必爭之地,戰爭多發,文化多元,所以劉解憂性格中一定存在不屈、好爭、敢做敢為的豪爽,這不同於江南長大溫文爾雅的劉細君,我們倒推解憂的出生,大概是公元前121年。
  • 鄔居士往生記:病苦無力修行,唯有賭一把念佛
    她白天上班,下班後繞塔修行。她對香客服務熱情周到,善於引導大家信佛,經常給人答疑解惑,很多佛友都曾專程到觀音殿感謝她。2016年,我和同學到八大處拜佛,在觀音殿點蓮花燈的時候認識了鄔居士。我的同學每次都要點大如車輪的蓮花燈,或者點粗如柱子的高香,鄔居士不建議這種點燈燃香的方式。
  • 解憂公主
    太初四年(前101年),劉細君去世,漢武帝再以劉解憂為公主,嫁給軍須靡為妻。軍須靡與胡人妻子所生之子泥靡年幼,軍須靡臨死前,把國事託付給堂弟翁歸靡,說:「泥靡長大後,便把政權歸還給他。」翁歸靡繼位後,號稱肥王,仍與劉解憂通婚,生有三子二女:長子元貴靡;次子萬年,為莎車國王;三子大樂,為烏孫左大將;長女弟史是龜茲國王絳賓之妻;小女兒素光是烏孫若呼翕侯之妻。
  • 磨 是最好的修行
    這種修行會使人沉著冷靜,臨危不懼,最終進入「不動心」境界。為人擔不起大事,經不起磨鍊,也就無法成為一個敢擔當,有能力的人。正如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變化氣質,居常無所見,惟當利害、經變故、遭屈辱,平時憤怒者,到此能不憤怒;憂惶失措者,到此能不憂惶失措,始是能有著力處,亦便是用力處。
  • 老樹畫畫:天氣忒冷,棉衣不夠,何以禦寒?唯有長肉
    天氣特麼真冷,什麼也不想幹。可是年前事多,還得親自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