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人們常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來形容國內的高考,高考報名人數也呈現逐年上漲趨勢,幾乎每個家庭的父母和孩子都將好好學習、考入名校作為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性目標。然而,這自然不是說說那麼容易。
不過,隨著我國收入水平的提高,有錢人越來越多,不少富人有了一定的實力後便選擇移民,或優先促成家人尤其子女移民。近年來,這一現象逐年增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子女以「國際學生」的身份報讀我國高等院校,無需考試、申請即可,由此可以躲過國內高考這道最難的坎。
一、教育部最新通知
不過,近日教育部出臺了最新政策,專門針對這一現象提出了新的資格要求,事關所有有意申請我國高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國際學生,也事關我國高校招生公平。
6月10日,教育部在官網發布了《教育部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對內地高校接受國際學生申請進入本專科階段學習作出了補充規定。
通知要求:自2021年開始,作為國際學生申請進入我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應持有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文件4年(含)以上,並且近4年內須有2年以上在國外實際居住的記錄(一年中居住滿9個月按一年計算)。通知還特別強調,從內地及港澳臺地區移民到外國的國際學生,申請時同樣需要滿足以上要求。
根據這項通知,從2021年開始,有一類國際學生將無法以此身份申請國內高校的本專科專業,那就是為了就讀國內更好的大學,在4年內才臨時辦理移民的學生。有的在移民後,甚至繼續在國內就讀高中,只是臨近畢業時才轉而以「國際學生」的身份申請大學,從而跳過參加高考。
二、網友拍手叫好
通知公布後,網友們拍手叫好,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很多與己無關的網友更多的是從公平的角度來看待這一現象,認為有錢人通過移民的方式避開了高考競爭,以「外國學生」的身份只需申請便有機會獲得名牌大學的錄取,反而內地那些學習成績優異的同學不得不面對高考的慘烈競爭,有的遺憾錯失了就讀更好的大學的機會,從而造成了不公平的現象,即有錢人實則為子女「購買」了就讀名牌大學的機會。
三、內地學生:早該如此
不少內地的高三學生同樣直呼過癮,表示早該如此。尤其是一些身邊就有實際案例的高三或已經進入大學的學生,看到成績不如自己但家境比自己好的同學,最後通過「國際學生」申請渠道進入或更有機會進入到更好的大學,心裡不免有些發酸和抱怨。
如果這種現象增多,會給學生的心態和人生觀造成非常負面的暗示,即「一切向錢看齊」。一是認為個人努力、勤奮、成績優異,都不及有個有錢的爹媽,以至於開始抱怨父母、怨天尤人;二是將金錢視為人生最大或唯一的奮鬥目標,在未來的人生道路選擇上,把金錢、收入、待遇視為唯一的目標,而忽略了個人的興趣、能力和使命感等。
總的來說,這項措施非常及時,也很有必要。在維護教育公平,優化教育資源分配等方面,將起到積極和正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