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江口之戰:中日史上首次交戰,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

2020-12-18 斯萌說娛樂

提起我國和日本的海戰,相信多數人想到的,還是1894年那恥辱的一戰——甲午中日戰爭。但是,其實早在唐朝的時候,我國的軍隊就已經與日本的軍隊進行過一場戰役;而且,在這場戰爭中,日本軍隊的人數是我軍的四倍之多,更何況,日本的軍隊常年在海上作戰,而我國的軍隊的大多數的主戰場是在陸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唐軍幾乎是將日軍壓著打,日軍全軍覆沒,我軍十分輕鬆地便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這便是我國和日本在歷史上的首次交戰,也是軍事史上一場典型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白江口之戰!

準確的說,其實這一場戰役的交戰雙方本應該是新羅和日本才對;但是,當時朝鮮半島的三股勢力中,唐政府是支持新羅國。於是,當新羅意識到自己打不過日本的時候,馬上就向唐政府上書求救,在進行討論之後,大唐毫不猶豫就向新羅發兵了。可以說,日本的敏達天皇是完全錯估了朝鮮半島的局勢,賠了夫人又折兵。不過,老狼認為,即使是再來一次,日本還是會再次與百濟合作,對新羅用兵,因為當時日本的社會狀況,讓敏達天皇不得不作出這個選擇。

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日本的國力一直落後於亞洲的其他國家,在隋朝隋煬帝的時候,日本曾四派遣隋使前往隋朝學習。不過,在當時,自大的日本天皇只看到大隋經濟上的繁榮,卻小瞧了大隋的政治體制和軍事實力,即使派遣了4次的遣隋使,也不過是數量極少、質量中等的官員而已,與唐時的遣唐使不可同日而語。

敏達天皇雖然算不得銳意進取,卻也想要改變日本的這種現狀。然而,政教合一的日本很難得到根本上的改變;於是,敏達天皇把目光投向了朝鮮半島的任那。相傳在古時候,任那是日本在朝鮮半島的政治機構,它的所屬人是日本,但是,後來任那被新羅國收編,成了新羅的一部分。敏達天皇就是想利用「收復任那」這個藉口,吞併新羅,在朝鮮半島複雜的局勢中,分一杯羹。

有趣的是,敏達天皇還沒開始開展行動,百濟國的使者倒是來到了日本,勸說敏達天皇與他們一同出兵,攻打的新羅國。這種狀況,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瞌睡送個枕頭」——正是時候。

說到這裡,敏達天皇應該慶幸的,是朝鮮半島當時複雜的局勢。在唐時,朝鮮半島分為三股勢力:實力最強大的高句麗、與大唐交好的新羅國、整天想著搞事的百濟國。高句麗和我國的複雜關係暫且按下不表。究其源頭,白江口之戰會發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百濟國和新羅國之間的戰爭。不管當時與百濟國聯合的到底是不是日本,在大唐政府的政治考慮中,都是註定被打敗的存在。

說回白江口之戰。公元663年,日軍(當時稱「倭軍」)約4萬多人,而我軍只有1萬多人,雙方在白江口展開了激烈的海戰。我軍主帥劉仁軌毫不畏懼人數上的差異,十分鎮定。他指揮船隊左右將日軍船隊團團包圍,以火攻之術,將日軍船隊盡數燒毀,大部分日軍被燒死,其餘的,不是被我軍士兵斬殺便是墮入水中溺亡。

這一戰,不僅奠定了大唐在亞洲的地位;而且,還幫助新羅國打擊了百濟和高句麗,為新羅日後統一朝鮮半島奠定了基礎,也確定了大唐在朝鮮半島的政治地位;更重要的是,這一戰,刺激了日本政府,這也成為促使後來日本長達兩個半世紀派遣遣唐使來唐的原因之一。

朋友們,今天我們關於白江口之戰的事跡已經說完了,如果各位對這件事還有什麼其他見解的話,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中日史上第一場戰爭「白村江之戰」,唐朝軍隊為何能以少勝多?
    自隋唐以來日本更是不斷派遣留學生踏入中原大地,學習中國先進的文化知識。是什麼讓日本規規矩矩的跟著中國混了久?那麼就不得不提中日史上第一場戰爭"白村江之戰"了。這場戰爭發生在唐朝,當時唐軍以少勝多,通過聯軍新羅,打敗了高句麗和百濟及其背後的靠山日本。公元前七世紀的這場戰爭足足震懾了日本千餘年之久。
  • 白江口之戰——中日首次大規模海上交鋒
    經過白江口之戰,日本認識到與唐朝的差距並非「量」的堆積所能彌補,而是「質」的差距。中日兩國,一衣帶水,自古以來關係極其複雜。漢有賜印加封,唐有學道傳佛,明有萬曆之徵。近代以來,甲午,庚子,九一八,充斥國讎家恨,但又難以割捨。
  • 白江口戰役:中日兩國史上第一次交鋒作戰,唐軍痛擊倭軍
    文/小熊貓歷史上中日之間發生過多次戰爭,中日之間的第一次交鋒作戰可以回溯到公元663年的白江口戰役。白江口戰役是發生在如今的朝鮮半島,唐軍聯合新羅抵抗百濟與倭寇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此戰役對未來幾百年中日關係的和睦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 唐朝將領劉仁軌,如何以少勝多,大敗日本贏得白江口之戰
    唐朝時期,不管是繁盛時期還是衰落時期,都經歷過多場戰爭,而這白江口之戰就是其中的一場著名戰役。白江口之戰發生在唐高宗統治時期,是唐朝與新羅聯軍和倭寇百濟聯軍之間在白江口發生的一場水戰。公元663年,倭軍方面約三萬人,唐朝方面兩萬人在白江口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爭,雖不具備地利與人數優勢,但唐朝軍隊在將領的帶領下爆發了巨大的戰鬥力,將人數眾多的敵軍打敗,取得了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這場戰爭具有極其重要的國際影響,是中國和日本第一次作為實體國家的一次交戰,也是歷史記載中東北亞地區的第一次具有國際性質的戰役。
  • 遊戲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鏡頭!中日對抗賽,國人玩家以一打十?
    在網遊發展歷史上,不知道多少操作犀利的玩家憑藉自己優秀的臨場反應和完美的戰術策略實現了一次次驚天逆轉,留下了遊戲史上一個個以少勝多的經典場面。18年初冬,《絕地求生》官方舉辦了名為"極限之地PUBG"的中日對抗賽。HX戰隊的desire與隊友在野外遭遇到了日本十二位選手的合圍。
  • 白江口之戰,唐軍以少勝多大敗倭國,日本就此臣服近千年
    白江口之戰,也成白村江之戰,是唐高宗龍朔三年(663年)8月唐朝、新羅聯軍和倭國、百濟聯軍在白江口發生的一次水戰。彼時,倭國(即日本)經歷乙巳之變和大化改新之後,國力蒸蒸日上,天智天皇一直致力於恢復倭國在朝鮮半島南部的支配地位,然而此戰使得倭國看清了雙方的差距,此後倭國開始積極向唐朝學習,就此奠定了此後一千餘年間東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格局。
  • 中國史上經典的以少勝多戰役之陰晉之戰(戰國秦魏)
    但是,陰晉之戰,吳起以少數精兵擊敗了十倍於己的秦軍,保衛了河西戰略要地,有效地遏制了秦軍東進的勢頭,使這場戰役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4.影響  此戰,在名將吳起的指揮下,雖面對強大的秦軍,但吳起通過激勵方法極大地提高了魏軍計程車氣,顯著地增強了戰鬥力,以少數精兵擊敗了十倍於己的秦軍,保衛了河西戰略要地,有效地遏制了秦軍東進的勢頭,是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5.
  • 中日第一次戰爭發生在什麼時候?
    但是,其實日本跟中國之間的戰爭遠不止這一次,可能很多人會想到發生在明朝著名的「戚繼光抗倭」,對,這個可以算是中間之間的軍事鬥爭,但是還遠沒有上升到國家戰爭的高度。根據小編統計,中日之間發生較大規模的正面戰爭一共有五次,分別是即白江口之戰、元日戰爭、萬曆朝鮮戰爭(2次)、甲午戰爭以及最著名的抗日戰爭。
  • 中日兩國史上首次交鋒,唐朝暴打日本,唐高宗:給臉不要臉是吧?
    朝鮮半島位於東北亞,與中國接壤,同時又臨近日本,隔著朝鮮海峽和對馬海峽與日本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尤其是對於中日兩國。它既能成為中國進攻日本的跳板,也能成為日本侵略中國的橋梁。在歷史上,中日兩國的交戰多與朝鮮有關,如唐朝的白江口戰役,元朝的徵日戰爭,明朝的萬曆朝鮮戰爭,甚至是近代的甲午中日戰爭都與朝鮮半島有關。在唐朝的時候,中國與日本間發生了一場足以改變日本國運的戰役,白江口戰役。這場戰爭的起因源於對百濟控制權的爭奪。
  • 永遠銘記918,盤點中日足球交戰史上的那些失利時刻
    當今國際的大趨勢是和平發展,我們或許不必懷著仇恨生活,但是正如央視軍事頻道說的那樣「因為渴望和平所以回首戰爭」,我們需要的是不忘歷史、銘記在心,百年前的恥辱是我們奮發圖強的動力。在中日足球交戰史上,我們同樣曾吞下過無數苦果,近年來差距越來越大。因為渴望進步,所以我們也回首中日足球交戰史的失利。
  • 盤點中國歷史上五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巨鹿之戰項羽威震四方
    文/王國棟在中國歷史上,由於不斷的發生政權更替,戰亂頻繁,因此著名的大戰役數不勝數。然而如果非要列舉幾場以少勝多的大戰役的話,我認為以下幾場戰役值得歷史好愛者閱讀與研究。項羽殺了主將宋義後,直接指揮的軍隊有5萬人,另外各諸侯國還有十餘萬援軍在巨鹿周圍,但是不敢與秦軍交戰。項羽渡過黃河以後,破釜沉舟,親率9000江東子弟兵與秦軍前鋒王離的10萬人交戰,9戰9捷,以人類戰爭史上最令人難以置信的勇氣擊敗了數十倍的敵人,贏得了滅秦戰爭的最關鍵的一場勝利。
  • 白江口之戰讓日本臣服了九百年嗎?其實並沒有
    唐龍朔三年八月的白江口之戰,是中日歷史上的第一次正面交鋒。這一戰不僅改變了朝鮮半島的戰略態勢,對整個東亞格局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大約從公元前一世紀起,朝鮮半島上便陸續興起了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個國家。這三個國家自建立以來相互攻伐,混戰不斷。唐朝建立後,新羅與唐朝交好,百濟與高句麗一起倒向日本,與唐朝和新羅對抗。
  • 難能可貴,在抗日戰爭時期,我軍以少勝多,痛擊日寇的著名戰例
    一,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鬥、平型關伏擊戰),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平型關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平型關首戰大捷,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仗,也是在抗日戰場上中國軍隊第一次主動向日軍發動攻擊並取得全勝的戰鬥
  • 唐朝,中日第一次交鋒,日本戰敗,其「媚強凌弱」心態表露無遺
    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倭國」,一開始對中國卻有傲慢的態度。史料記載「從隋朝到唐朝(618年—907年)初期,日本對華遣使多為政治目的,而且帶著一種驕傲態度,甚至是傲慢」,日本遞交的國書中甚至稱「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言辭甚是傲慢。但是,第一次中日戰爭,徹底粉碎了日本的這種無知和傲慢,這就是公元663年發生在朝鮮的白村江之戰。
  • 中日千年前的第一戰——白江口之戰
    日本派遣二路大軍中日之間第一次大規模戰爭爆發。不過,對於劉仁軌來說,七千人足夠了,劉仁軌一開始便認識白江口的戰略地位,一旦被封鎖,周留城將很難防守、支援和補給。日軍將領對名不見經傳的劉仁軌並未多加提防,簡單試探後,便仗著人數優勢,攻擊白江口,妄圖一舉拿下白江口。面對數倍於自己的日軍,劉仁軌早已有了應對策略,集中優勢兵力和大型戰船封鎖河口中央,集中機動兵力和快速戰船,分別置於河口兩側和主力戰船兩翼。
  • 以少勝多的戰爭典範,坎尼圍殲戰——戰神漢尼拔的傳奇人生
    第二次布匿戰爭——坎尼圍殲戰,發生於公元前216年,迦太基軍隊主帥漢尼拔運籌帷幄,首次成功使用鉗形包抄戰術,以少勝多,擊潰了由羅馬執政官保盧斯與瓦羅二人所統領的
  • 歷史上十大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哪些?天時地利人和就能勝利!看看吧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戰役,其中以少勝多的戰役更是常常談及。你知道國內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哪些嗎?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歷史上十大以少勝多的戰役
  • 一代抗倭名將,白江口一戰,使日本千年未敢來犯!
    武德初年,河南道大使、管國公任瑰起草奏疏議論國事,劉仁軌看到那份草稿,替他修改了幾句話。雙方合戰。唐軍四戰皆捷,水陸連勝。雖然唐軍軍船在數量上佔絕對劣勢,但隋唐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還是非常高超,船壁高而堅,設計精良,日本的兵船與之相較,自然簡陋寒酸。當時,日本還未從中國偷師學藝,技術方面落後得很,兵將甲冑質量又不好,唐軍箭雨之下,倭兵倭將往往被射得透心涼。
  • 白江口之戰讓日本臣服了九百多年嗎?為何?
    663年,唐高宗派軍援助新羅,與百濟、倭國聯軍大戰白江口,最終唐新聯軍取得了這次白江口之戰的勝利。
  • 以少勝多的戰役,你知道多少?這一戰你肯定不知道
    相信對古代軍事歷史有了解的朋友們,都應該知道有不少以少勝多的戰役。就拿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官渡之戰來說,袁紹組織了一支10萬人的部隊南下,而此時曹操"兵不滿萬",雙方在官渡大戰,曹操以千兵擊潰萬兵,這也成為了戰鬥史上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