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五十載相守,萬裡馳援。經黨中央批准,根據國家總體部署和要求,由湖南省組派的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結束在辛巴威的任務後,又奔赴赤道幾內亞,開始新的抗疫之路。今年是中國與赤道幾內亞建交50周年,兩國守望相助,攜手應對疫情,更好地詮釋了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內涵。紅網時刻特別推出《轉戰赤道幾內亞》系列報導,記錄援赤道幾內亞醫療專家的真實故事。
紅網時刻記者 田萌 整理報導
記錄人:湖南省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 孫爽
時間:2020年6月4日
天氣:晴
今天的天氣不錯,晨起微涼,打開窗戶通風換氣的時候,窗簾輕輕飄搖起來,雨季裡的一切都那麼粘膩纏綿,這是許久未見的輕盈。鏡子裡越來越自由的頭髮提醒著我,距離在辛巴威被鄧老師理髮又已經有一段日子了,不知道他們現在在那裡怎麼樣。
我們在赤道幾內亞駐地門前的赤道幾內亞國旗,在風裡用力搖擺,生怕我混淆了時空。Unidad(團結)、Paz(和平)、Justicia(正義)。我從赤道幾內亞國徽上首先學會了「Paz」這個詞,所以看見「La paz」的時候像剛認字的孩子一樣興奮。馬拉博和平醫院,今天要走訪的地方。(該院在內陸巴塔地區還有兩家分院)
早在前幾日的中資企業、華人華僑培訓座談上就聽說了這所醫院,島上幾乎所有華僑遇上疑難雜症都會到馬拉博和平醫院來就診,也是業內救治實力很強的綜合醫院。進到醫院大門,你怎麼也想不到這居然是一所醫院。面朝大海,綠植花葉隨處可見,分流後稀少的人流,像極了一所高級酒店。在院長向我們介紹醫院基本情況時,一句英文提問打破了語言屏障,瞬間,沒有了西班牙語的隔閡,大家話匣子打開了,氣氛也熱烈起來。院長來自辛巴威,來自我們之前所在的辛巴威首都哈拉雷市。「他鄉遇故知」可能不太精切,但是這種疫情串聯起來神奇的緣分讓人感覺神奇和莫名的窩心。
在尼加拉瓜籍副院長、委內瑞拉籍內科兼重症科負責醫生的陪同下,院長帶著我們按照新冠肺炎病人進院就診的流程和路線,參觀了門診、新冠肺炎疑似分診處、疑似病例隔離觀察處、新冠肺炎ICU病房以及在伊波拉爆發時建造的P3實驗室。另外還有醫務人員出現疑似症狀後單獨的隔離診室和居住宿舍。聽完專家組的建議後,院長說,其實在新冠肺炎來襲之時,這裡的所有人、硬體條件都沒有做好準備,但是作為定點醫院「Sampak」(專家組之前已經走訪)的協助(私立)醫療機構,這裡盡了最大的努力,利用優秀的醫療專家團隊資源,來為接受新冠肺炎疑難、危重症病例提供強大的軟實力支撐,雖然目前只有3張新冠肺炎隔離病床和3張新冠肺炎ICU病床。他很抱歉暫時不能提供更多的床位,他也希望很快這裡對新冠肺炎醫療資源的需求會越來越低。他悄悄問我:「你們這幾天還會來嗎?」得知我們下周要動身回國的消息,他竟然耷拉下了眉眼,告訴大家說:「六七月的時候,你站在這裡,就是這裡(醫院大門口),可以看見成群的鯨魚。鯨魚都來了,你們要回來嗎?」
遠遠望去,高出地平線許多、飄在你臉前的海平線用視覺獨特的記憶在訴說著這裡的美。火山灰層上的海,不管晴雨,永遠有著深沉的灰綠色。Unidad(團結),我們因疫情團結在一起,也許現在還不行,但是相信總有機會我們會回來再見「故知」,偶遇鯨群,再聊當年這時的我們的戰「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