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家風有三個環節是缺一不可的,而且它們環環相扣。這三個我們其實都很熟悉。第一個就是修身;第二個是齊家;第三個是傳承。
無論是誰修身都非常重要。什麼是「修身」呢?「修」就是修正,我們多少也有一些對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所以要修一修,讓它更正。《大學》中有句話很多人會背「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無論是天子還是平民百姓,都必須要以修身為根本。
這就告訴我們齊家、治國、平天下不是本,如果本做不好的話,後面的都是空談。修身做好,齊家才有可能做好,然後才有本事治國,最後才能平天下。這當中只要有一個環節沒做好,後面就沒戲唱了。
修身是根本,自古以來沒有人否認過。那麼怎麼修身呢?
有四個是專門講修身的,分別是格物、知至、誠意、正心。由此可知,修身是從格物開始的。「格物」是要我們減少多物質的欲望。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欲望越來越多。因此《大學》把格物排在最前面。
小孩子儘量不要讓他想要什麼就馬上給他什麼。這樣做對他是不利的。在《易經》中有個需卦。告訴我們:任何需要都必須要等待。現在的小孩就沒有等待的習慣了,想要就要。這樣那他以後的日子怎麼過?
「格物」是要從小孩小的時候就開始的。一個人如果有什麼需要,太容易滿足他,那就是害他。
「格物」告訴我們要節制我們的欲望,一個欲望滿足了高興五分鐘,而後面的痛苦是無限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從小就告訴小孩「要吃飯可以,但是媽媽煮飯需要時間,等等再吃」。
人要有等待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