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非洲是古人類和古文明的發源地,但非洲是不是農業的發源地,學術界還一直有爭議。
非洲(中)和北美洲(左)、亞洲(右)的面積比較。圖片來源:wikipedia
究其原因,儘管非洲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當地原住民也馴化了一些物種,但傳播到世界其他地區的實在是太少了,跟南美洲完全沒法比。比如說,除了西瓜,你還能想起什麼起源於非洲的水果嗎?
這種水果也來自非洲,有人認識嗎?(不是枸杞哦)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想不起來的話,現在就幫你補上一種。
神秘果(Synsepalum dulcificum),山欖科常綠灌木,結手指肚大小的紅色漿果,原產西非熱帶地區。
神秘果繪圖,下方為神秘果的花。圖片來源:www.wix.com
山欖科出產很多熱帶水果,比如人心果(Manilkara zapota)、星蘋果(Chrysophyllum cainito)等等,都是甘甜多汁的美味。
山欖科的星蘋果(Chrysophyllum cainito)。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神秘果在水果裡是個異類,它自身幾乎沒有任何味道。然而,吃了神秘果之後,再吃任何酸的東西,不論是醋、檸檬還是山楂,酸味都會變成甜味。造成這種神奇效果的是一種糖蛋白,因為提取自神秘果而被命名為神秘果素(神秘果蛋白)。
從神秘果中提取而來的神秘果素的立體結構圖。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2011年,科學家揭示了神秘果變酸為甜的機制。當我們吃下神秘果的時候,神秘果素和味蕾上的味覺受體結合。
這是你吃神秘果之前吃檸檬的樣子,酸死寶寶了!圖片來源:www.huffingtonpost.co.uk
在中性環境下,神秘果素抑制味覺受體的活性;一旦吃下酸味食物,口腔裡就變成了弱酸性環境,神秘果素立即激活甜味受體,讓人感到甜味。這種效果能持續半小時左右,直到唾液把味蕾上的神秘果素衝刷乾淨。
人們經常用酸酸的檸檬來檢驗神秘果的神奇功效。圖片來源:www.thinkgeek.com
顯然,神秘果素是一種優良的代糖甜味劑。它不含任何熱量,也不會直接導致血糖變化,符合「健康飲食」的需求。神秘果素這麼好,為什麼市場上很難見到用它製作的食品呢?這就要說到上世紀70年代的一場商業陰謀。
1968年,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日裔科學家慄原堅三分離提純了神秘果素。隨即,一個名叫鮑勃·哈維的美國人改良了批量提取的方法,並成立企業開發商品化的神秘果素。
到了70年代初,哈維的公司在牙買加和波多黎各都建立了神秘果種植園,還在西非收購野生神秘果。哈維認為,神秘果素是絕大多數甜味劑的首選替代品,尤其適合糖尿病人食用,擁有極好的商業前景。含有神秘果素的食品隨即在美國流行起來。好景不長,就在神秘果素大規模上市前夕,聯邦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發來一紙禁令,禁止任何形式的神秘果產品上市銷售。
神秘果的果實和種子。圖片來源:www.sweetensour.com
原因在於,FDA裁定神秘果蛋白不是一種食品,而是食品添加劑,不適用食品的GRAS「一般認為安全」標準,必須經過長期的安全性評估才能上市。儘管公司早就做了一系列的研究,證明食用神秘果蛋白是安全的,但還是在兒童食用測試上栽了跟頭。
有毒物學家擔憂,在神秘果蛋白的影響下,兒童可能會把腐蝕性的強酸當成甜食,從而受到傷害。禁令和隨之而來的訴訟,讓公司失去了盈利前景,哈維不得不申請破產。五年以後,哈維得知,是製糖企業感到了神秘果蛋白的威脅,從而採取了一系列見不得光的手段,促使FDA出臺了禁令。
神秘果素在一些地方被認定為無害的食品添加劑,市面上能見到不少含有神秘果素的產品。圖片來源:sunnyny.buy.xuijs.com
時至今日,神秘果蛋白在美國仍然是違禁品,但新鮮的神秘果卻處在灰色地帶,因為分管新鮮水果的美國農業部並沒有相關法規。神秘果種植者在網上出售成熟果實,一粒能賣到1.8美元。
苗圃中盆栽的神秘果。圖片來源:www.noahpeng.com
中國一些南方的省份引種了神秘果,但沒有成規模的栽培,市場上也沒得賣。如果你參觀廣東、海南、雲南的一些植物園,應該能看到神秘果,也許還有機會體驗它變酸為甜的奇效。
題圖來源:《海賊王》截圖
編輯:慄子先生
ID:guokr_junior
果殼為中學生量身打造的知識產品
還不快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