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弄清楚「未央」的本義,得先把「未」字和「央」字分開來解釋:「未」字指「尚未、尚沒有」、「央」字指「中央、中間」。則兩字連在一起,指的就是「尚未到一半」。
這個詞最早出自於《詩經·小雅·庭燎》。
詩寫得很有意思,是以周王早晨視朝前與報時官對話的形式展開的。
周王連續問了報時官三次:現在是什麼光景了?
報時官第一次回答為「夜未央」、第二次回答是「夜未艾」、第三次回答是「夜鄉晨」,意思分別是「長夜尚未到一半」、「長夜尚未到盡頭」、「長夜已經接近早晨」。
不過,後人常常把「未央」、「未艾」兩詞連在一起來,理解成「沒有盡頭」。
比如《楚辭》裡面有「時亦猶其未央」,指的就是「沒有盡頭、沒有止境」。
同樣,《老子》中的「荒兮其未央哉」,說的也是「沒有盡頭、沒有止境『無邊無際」。
西漢初年建有宮殿,名為「未央宮」,其含義指的就是「漢朝的國運沒有盡頭」。
這裡特別想說一下,在我國的史料中,貝加爾湖以東的濱海地區生活的人,是公元前11世紀臣服於周朝的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