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未央》中有一對親姐妹,即李長樂和李未央,她們的名字取得就是「長樂未央」的意思,意即平安喜樂、長壽順遂,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實際上,「未央」這個詞在文獻和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那麼,它具體又是什麼意思呢?
「未」這個字比較好理解,就是「沒有、不」的意思,而「央」這個字的意思相對來說比較複雜,有「中心,正中;盡,完結;請求;久遠」的意思,由此,「未央」就出現了多種意思,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意思。「未央」這個詞最早出現於先秦時期,而在漢朝時期使用最為廣泛,後世也常會出現。
《詩經》中有這樣的句子:「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根據後世之人的推測,這首詩很可能是出自周宣王之手,其中的這個「夜未央」成為一個著名的詞語,即便到了現在,「夜未央」也在很多文學作品中出現,其意境是非常美的,光是讀來都很美。在這裡,未央的意思就是未盡、未過半。不僅《詩經》中有這個詞的出現,先秦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出現,《楚辭》中也有。
比如《楚辭·離騷》中的「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這裡就是未盡的意思。再有《老子》中的「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這裡同樣是無邊無際的意思,《楚辭·九哥》中的「未央」也有這個意思。再就是《素問》中的「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這裡則是不久、不遠的意思,等等。
當然,這還僅僅是先秦時期的詩歌作品。秦漢之後,這個詞語在詩歌中出現的次數也是很多的,但基本就是這麼幾個意思:未過半、未盡、無邊無際、不久,而在具體的語境中又是一個吉祥詞。
真正使「未央」這個詞火起來的還是漢朝時期,比如著名的未央宮。漢朝時期有著名的漢代三宮,即未央宮、長樂宮和建章宮,而未央宮則是漢宮的代名詞。公元前201年,長樂宮建成,而公元前200年,蕭何著手營建未央宮,「宮闕壯甚」,劉邦見了非常不高興,還責備了蕭何,在劉邦看來,戰事不斷,成敗未決,不應該建造奢華的宮殿。
而蕭何則有相反的觀點,他認為正是因為天下未定,才將宮殿修建的富麗堂皇,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天子的威嚴,而且也不能讓後世宮殿的規格超過它。這樣的解釋取悅了劉邦,於是工匠們按部就班地建造未央宮。
等到了公元前199年,未央宮終於建成了,劉邦在未央宮前殿宴請諸侯群臣,在宴會上,劉邦還埋汰了劉太公一把,他說:「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劉太公尷尬不已,劉邦倒是心情不錯。
長樂宮和未央宮取得就是「長樂未央」的意思,即平安喜樂、益壽延年,於大漢王朝而言就是國祚綿長的意思,而在其他的各個方面,取的就是平安喜樂、益壽延年的美好寓意,是一個吉祥詞。
所以漢朝時期這個詞語相當火,很多出土的漢代文獻中,經常會出現「未央」這個詞,還有一些瓦當圖案及銅鏡銘文中,也經常出現「未央」這個詞,很多時候就是以「長樂未央」四個字的形式出現的,當然還有不少和別的詞結合在一起。
不僅如此,正如《錦繡未央》中有個李未央,「未央」還經常作為一個人的名字,這個名字在漢朝時期很常見,無論是貴族,還是普通百姓,甚至奴僕,都可能會用「未央」作為他們的名字,取得就是平安喜樂、長壽順遂的意思,有這樣美好的意境,也難怪這個詞在史籍和文學作品中會如此常見了。
漢朝之後,「未央」這個詞的熱度稍微降了一些,但文學作品中還是會經常看見,比如蘇軾的「盎盎春欲動,瀲瀲夜未央。」讀來怎一個「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