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恭喜新年好,我是藤校媽。
大年初一,祝大家Happy 牛 year,牛年快樂,牛轉乾坤,錢往你犇。
今天藤校媽不休息,來跟大家分享過年期間絕對需要"吃得好、吃得巧,還吃得不長胖"的飲食原則。
正文開始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下,遠在地球另一邊非洲大陸最南端的我們,昨天是怎麼過除夕夜滴。
話說昨天小晞跟我下午回到家,就看到她舅媽跟舅舅已經候客模式on,準備迎接晚上來家裡一起吃年夜飯的好朋友們▼
小晞簡直不要太興奮,衝上樓要趕快洗澡,換下校服,打扮美美的見客啦▼
每天看著她不覺得,只是昨天才剛翻出去年過年她的照片▼
對比今年▼
她真的長大了耶!從大寶寶變成小女孩了 好快啊!
平常總是愛叨念著,希望她趕快長大,懂事聽話,不用我操心;
可這一瞬間,突然有點心酸酸的,也許,還是長慢點好了,麻麻還沒有準備好,你突然就長大了。
走著走著,逐漸你就要離開麻麻的身邊,走向自己未知但美好的未來
當家長最難的一課,就是要學會怎樣慢慢地鬆手,看著孩子逐漸遠離你的世界,帶著擔心、不忍、祝福跟愛
好啦,太煽情,搞得老母親我大年初一就要淚潸潸了。
還是回到今天的主題,"六招讓你過年聚餐不長胖"。
看到這裡,一定很多人要大叫了,"藤校媽,正確順序應該是湯→菜→肉→飯吧!"所以說【藤校媽闖鑽石國】這個公眾號,你非星號關注不可,否則真的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被沒有那麼嚴謹的一般說法給蒙過去。
很多人以為,想控制熱量的吃飯正確順序是湯→菜→肉→飯,其實只對了一半。這種說法的原理是想要用水份先佔了一部份胃的容量,接下來就不會吃那麼多。BUT!湯並不只有水,還含有大量的油脂,甚至有的羹湯,弄了勾芡,熱量並不低。尤其過年期間天天大魚大肉,每頓飯、每道菜都很美味的情況下,
真的很在意體重體態的讀者們,湯,就別喝了,先喝杯水就好。這邊我就又要幫大家做個小小的觀念導正,
湯,其實真的沒有你想像中的營養!錯!大骨湯裡面的鈣含量其實非常低,約在1.0-1.2mg/100ml,相比之下,牛奶的鈣含量為125mg/100ml,是大骨湯的一百多倍!
想幫孩子補鈣,與其大費周章地熬大骨湯,(很可能還會有重金屬溶出),不如直接給孩子喝杯牛奶,效果更好,更便宜、方便又健康。
錯!很多人都以為魚湯很營養,其實不管是魚肉、雞肉、豬肉...食材久經熬煮,的確會有一部份的營養進入湯裡面,但是,不超過5%!其他的95%還是在食材本身裡面,意思就是說,不管你怎麼煮,
湯裡面還是水,蛋白質還是在肉裡面!更悲慘的是,不管是魚湯、肉湯,那看起來營養美味的
白湯,其實最主要的成分是脂肪,也就是說,喝進去的每一口濃湯,不是水,就是油!
除了油以外,還有嘌呤跟鹽,湯要鮮美,基本上加的鹽不會少。所以抱歉啦,大年初一戳破"湯"的神話,湯真沒大家想得這麼營養,想要攝取營養,還是把湯裡面的料吃掉,比較實在。說到這,藤校媽再提一個也常被廣告商過分誇大的過年過節送禮熱門商品,
雞精。其實一罐並不便宜的雞精,營養價值還沒有一顆雞蛋高。雞精的優點在於經過處理後,分子比較小,對於消化能力出現問題或是需要迅速恢復體力的人來說,才有實質的功效。也就是說,比起喝雞精,一般人(就算是老年人)吃雞蛋、雞肉,還能攝取更多元化的胺基酸,也能得到維生素 B 群、鐵質等更多營養成分,營養價值更高而且完整。所以如果想要確保過年時期體重得到最好的控制,飲食的順序就不是湯→菜→肉→飯,而是纖維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我特別用纖維質取代菜,用碳水化合物取代飯,是想要建立大家另一個正確的概念,
"不是所有的蔬菜都是蔬菜"!像山藥、土豆、蓮藕、玉米、紅薯、芋頭、菱角...他們都不是蔬菜,是根莖類,基本也屬於主食,是算在碳水化合物裡面哦。
所以從今天起,建立正確的概念,
不是湯→菜→肉→飯,而是纖維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如果在過年期間,想要同時吃美食,又能控制體重,甚至繼續減脂、減肥,還是得採取健康飲食法。當然了,畢竟在過年,要求大家嚴格執行營養餐盤有點不盡人情,所以
碳水化合物就稍稍提高到最高不要超過40%。但一定要記得,除了米飯、麵食,包括年糕、甜點都算碳水化合物;同時水果裡的糖分,再加上含糖飲料,這些"糖"也全部都算在碳水化合物裡。▼昨天朋友手作的松糕,是我家年夜飯的碳水化合物擔當說到這,我不禁又想再提一下之前我給大家建議過的
健康餐盤▼50%蔬果,蔬菜>水果,25%蛋白質,25%碳水化合物,主食,這樣的"健康比例",不是我信口開河,
是2005年由哈佛醫學院提出,2008年美國政府農業部食物管理局公告全國各洲推廣,最後又被世界其他各國研究確認後,一致認為是最合理,最健康的營養攝取比例。重點哦,是比例!所以請不要太擔心,孩子吃太多肉會消化不良,這邊說的是比例!不是份量。(什麼東西吃太多都會消化不良的呀!就水喝太多,還會水中毒呢)
想知道更細節關於怎麼安排比例的問題,可以參考我寫過的這篇文章哈▼過年聚餐不論去哪,都是滿滿一桌的好料,大家一邊聊天,一邊一吃,很容易就超量了。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在碗盤裡夾好菜,每道菜可能就一倆口的量,這樣等你吃完差不多兩個飯碗的分量時,心中警鐘就要響了,不能再吃囉。這時候,可以開始喝點不加糖的茶,或黑咖啡,不然就是白開水,然後繼續跟大家天南地北聊,但就別再動筷子了哈。很多時候我們會想,晚上要跟親友聚會吃大餐,那午餐就別吃了,這樣熱量才不會超標。
可是這樣做的結果往往就導致,到了聚餐的時候已經餓過頭,又看到一桌的美食,整個理智斷線;加上覺得自己餓了一整天都沒吃,補償心態下瘋狂放開大吃,結果總攝取熱量爆表,體重機上的數字就跟著往上跑。比較可行的做法是,假設知道晚上要吃大餐,中午吃少一點,可能吃平常的一半,如果下午餓了,就喝一大杯無糖的茶或黑咖啡。
把熱量留給美味的佳餚就好,甜點、零嘴、含糖飲料這種額外的熱量,永遠地拒絕它。
現在市面上很多無糖的綠茶,不但能幫助消化,還能延緩體脂肪堆積,非常適合吃大餐時,作為搭配的飲料。記得,不管是碳酸飲料、含糖茶飲、果味含乳飲料、果汁,全都是含糖飲料,還有酒類,熱量也是高得驚人。
酒精的熱量跟油是一樣的,喝了一杯300ml酒精含量5%的啤酒,就等於喝了15ml大豆油、菜油,熱量是差不多滴。吃了大餐後,可以either出去散散步,或是散散步再回家(這不是一樣的咩)但是要記得,千萬不要走得太快,走太快就不是散步了,就變成運動了,這會讓大量血液從腸胃道又跑到四肢,結果反而造成消化不良。
好啦,跟大家分享完"怎樣在過年春節期間親友聚餐疲勞轟炸下,還是能守住身材"的六大招後,最後給大家一個貼心提醒,聚餐時,儘量選擇用蒸或水煮方式烹調的菜餚,類似口水雞、清蒸魚、燙大蝦,清蒸鮮貝等這類食物;油炸類食物,譬如炸排骨、炸鮮魷等,能少吃就少吃,最好是不要吃。
糖醋類的菜餚,通常都要先炸過,再裹粉,又沾了很多醬料,是熱量超高的菜餚類,也儘量少吃。至於過多加工或醃漬類食物像蠟腸、火腿、鹹魚、酸菜等這類食物就直接敬而遠之。
Okay,那今天的分享就到這兒囉,在每日資源時間前,穿插個藤校媽的經典文章回顧:然後就是大家最期待的資源時間1集不同樂器的英文單字教學視頻+"灰姑娘"跟"國王的新衣"的英文動畫視頻▼新年快樂
筆芯 撒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