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風鈴心
如果日本沉沒了,全球60%的車企會倒閉,如果全球只剩一家車企,那一定會是本田。
今天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日本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是全世界最大的摩託車生產商, 汽車產量也名列世界前茅,是全球唯一一個能夠獨立研發、獨立生產發動機和變速箱,可以生產摩託車,飛機,汽車,除了輪胎外,所有零件全部自主研發製造的企業。
日本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創始人是傳奇人物本田宗一郎。本田於1948年以生產自行車助力發動機起步,尊重人、重視每一個人個性和觀念,使本田形成了推崇員工自身創造性、自由豁達的企業文化。
目前,本田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從小型通用發動機、踏板摩託車乃至跑車,飛機等各個領域都擁有獨創技術,並不斷研發、生產新產品的企業。
01本田宗一郎
荷利獎,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所設的,專門用於獎勵那些在機械工程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人物的獎項。迄今為止,該獎項一共頒發過兩次--1936年獎勵了有「汽車大王」之美稱的美國人亨利·福特;1980年獎勵了日本人本田宗一郎。
本田宗一郎是一位出身貧寒,懷揣夢想的技術宅。
1906年11月17日出生在日本靜岡縣的一個窮苦家庭,他自幼便對機械錶現出無限的喜愛。11歲時,一場飛行表演在他的幼小心裡埋下了造飛機的種子,在此之後的歲月裡,他沒有到處高喊自己要造飛機,但造飛機的夢想卻深深地埋在這位少年的心裡,直至人生的最後。細心的讀者一定會發現,象徵飛翔的翅膀元素始終伴隨著本田技研的LOGO。
02本田-摩託車
16歲的他不顧父親堅決反對,毅然來到東京一家汽車修理廠當學徒。6年學徒生涯結束後,他回到家鄉在濱松市開設了一家汽車修理廠。
1934年,本田宗一郎創建了「東海精機株式會社」,本田雖然初入江湖,但在他的艱辛經營下,企業生存了下來。「二戰」戰敗後,日本經濟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本田的企業處境十分艱難,加之在此之前豐田已持「東海精機株式會社」較多股分,個性十分強烈的本田宗一郎不願受制於人,於是,他在1945年將自己擁有的股分轉讓給豐田,並徹底撤出了「東海精機株式會社」。
1946年10月,本田宗一郎在濱松設立了「本田技術研究所」,主要生產紡織機械,這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二戰剛剛結束,各種物品十分匱乏,各種交通手段,剛剛復甦,人滿為患。陸軍在戰爭期間留下的許多無線電通訊機,它們正好可以安裝到自行車上去,提供動力機,做成了當初極為熱銷的「汽油機自行車」。
本田宗一郎並不滿足於此,1947年,當舊通訊機用耗盡後,本田宗一郎又親自研製了50毫升雙缸「A型自行車馬達」,這就是最早的「本田摩託發動機」也是本田A型摩託批量化生產的開始。他明白只有使發動機動力十足、廉價耐用,才能使摩託銷量增加。本田宗一郎繼而不斷親自主持研製研發發動機等核心技術。
本田宗一郎作為一個技術宅出身的實業家,不僅有著極其旺盛的創造熱情和能力,還有一種與眾不同的超凡的預見能力及勇於冒險的精神。
上個世界50年代,為了避免市場紊亂,日本摩託車的批量生產門檻很高,本田只能另闢蹊徑。
曼島TT,是世界上最壯觀、最危險的摩託車賽事。當時被禁止批量生產摩託車的本田,決定帶著自己的車子和車手,用優異成績博得日本政府的青睞。結果,第一次參賽時,4輛摩託車均未能完賽,還有一名車手遭遇不幸。一時間,本田成了業內的笑柄。
頂著巨大壓力,本年在1958年的TT賽上獲得了第6名,在1961年的賽事上獲得了冠軍,在1966年更是創造了奇蹟,壟斷了4個組別的世界優勝獎,包攬了賽程的前5名。
此後,拿到政府生產許可證的本田摩託一發不可收拾,在東南亞地區,本田一度成為摩託車的代名詞,在歐洲,它從傳統摩託車強國義大利、德國人手中奪取市場,奠定了盛名和地位。
日本的摩託車生產廠家在上個世紀50年代後期只剩下了50餘家,1960年剩下30家,1965年剩下8家,而到1970年則僅剩下了4家-本田、山葉、鈴木、川崎。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本田靠著其優秀品質,始終保持著贏家的本色。
03本田-汽車
本田宗一郎知道企業必須走多元化產品戰略,才能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在摩託車經營獲得成功以後,本田於1962年開始涉足汽車生產。利用在摩託車開發、經營中獲得的豐富技術經驗及大量資金為資本,不屈不撓地投入汽車開發之中,結果獲得極大的成功:先後推出過「T360」型卡車、「S500」型轎車、「N360」型轎車等汽車產品,其中「N360」型轎車成為當時的全球暢銷車;設計開發的CVCC發動機以及安裝此種發動機的汽車,因其控制排汙效果好而於1975年在世界汽車界引起極大轟動,為公司贏得了不可計數的利潤及崇高商業聲譽。
歷史驚人的相似,本田宗一郎又瞄準賽車領域的大賽,屢次衝擊均告失敗的本田宗一郎,終於在1986年9月21日實現了逆襲。本田公司製造的賽車在賽車運動的最高領域--汽車速度賽一級方程式大賽 (F1)上擊敗所有對手,讓世人再次對本田刮目相看。上世紀80年代,本田公司已成為日本第三大汽車製造商,而到80年代末,它已成為世界上的第三大汽車製造商。
本田宗一郎先生說:人生就像開飛機一樣,把飛機開起來並不難,難的是如何降落。
1973年,本田宗一郎功成身退,把位子留給了年輕人。令世人感到震驚的是,這個年輕人不是他的任何親戚,只是一個技術專家。
但本田並沒有止步於此。
1989年在豐田的夾擊下,可變氣門正時和升程電子控制系統研發成功。該系統縮寫為VTEC,在此之後才有寶馬的Valvetronic和豐田的VVT-i等可變氣門正時和升程電子控制系統。簡單來說,VTEC是世界上第一個能同時控制氣門開閉時間及升程等兩種不同情況的氣門控制系統,使消費者在發動機轉速較低時,有較低的油耗;動機轉速較高時,有較好的馬力;滿足了性能和錢包,雙重要求,讓魚和熊掌兼得。這是本田在技術研發上不遺餘力的結果。
本田汽車目前在全世界30個國家擁有120個以上的生產基地,產品涵蓋摩託車、汽車和通用產品,小型飛機。每年惠顧的客戶達1700萬以上。
04本田-飛機
本田宗一郎先生從小就有一個夢想,製作飛機。
1970年,本田宗一郎成立了本田航空,1986年,已經退休的他找來一群年輕有為的技術骨幹,組成了飛機研究中心。大家要知道,連波音這的飛機行業巨頭,其引擎和機身都是只選其一去研發的,而本田,卻破天荒的將兩者同時進行。
1986年同年,由藤原道格帶領的5人技術小隊遠渡太平洋,與密西西比州立大學展開合作,當時剛剛加入本田三年的藤原道格,在此之前甚至從未親手觸摸過飛機。
1993年,本田第一架自製飛機試飛成功,可惜宗一郎先生已經於兩年前去世,而且,當時日本泡沫經濟嚴重,本田只好暫時終止飛機研發工作。
1997年,藤原道格再次訪問美國,並帶回一沓設計圖,請求高層重新開啟飛機研發項目。皇天不負苦心人,2014年,本田新工廠誕生了第一架飛機HA420。
2015年,在順利拿到全部的生產許可證,認證手續後,本田正式開啟了製造並銷售飛機的時代。在發布會上,藤原道格泣不成聲,他沒有愧對本田宗一郎先生的教導,終於為一代本田科研人員的共同夢想,展翅翱翔。
最後我們以一句本田的廣告語作為結尾:
多數情況下,夢想不會成真。可是,這又如何?連吃飯和睡覺的時間都不放過,來吧,超越昨天為止的自己,超越昨天的本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