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子看來,秦皇島,是靠近他詩和夢最近的地方

2021-01-09 文旅視界

海子:神童與神性的共融

———在秦皇島海子國際詩歌節上的發言

文:趙福治(原創)

海子作為一個時代的詩性符號,影響著許多喜歡詩歌的人們。在我看來,海子的一生可以「神童」和「神性」兩個詞來概括。

所謂「神童」,是指1964年出生在安徽懷寧農村查灣村的海子,四歲時就在當地公社參加了「毛澤東語錄背誦比賽」,這是常人所不能想像的;接著,他1969年讀小學,1979年,年僅15歲時就考上了令人矚目的北京大學,他在常人眼中可謂才賦優異,稱得上是一位極為標準的「神童」。

(海子在北大未名湖邊)

所指「神性」,是說他的詩歌創作姿態和詩歌精神。海子,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80年代屬於改革開放初期,那時的人們充滿理想主義,富有激情,詩歌在人們眼中是文學皇冠上的明珠,尤其80年代前期,詩歌普遍被人們所關注,這一時期是詩歌的繁榮期。海子的創作年代是屬於詩歌的年代,就這點而言,他是幸運的。

當時的詩歌創作,有兩大主要群體來承擔,一是「復出詩人群體」,一是「青年詩人群體」,這一時期,也是詩歌創作新舊交替的轉型期,詩歌結束了從單方面的歌頌和控訴,轉向了對歷史的反思和對現實生活的體驗感悟與思考,也是詩歌重新登上正軌的再次起步,全國性的青年詩歌運動也由此拉開,被譽為「北大三詩人」的海子,駱一禾和西川也投身於此。

(海子與同學們的合影)

這一時期的詩人,個人烏託邦與社會意識形態不可避免的產生對抗與衝突,既有新詩與古典詩歌之間的、也有時代歷史性差異的對抗與衝突,而作為這一時期的青年詩人群體力求在寫作中表達最理想化的詩歌本質意義,所追求的詩歌的內容是精神的最高表現和具備照耀和啟示性的作品文本。作為這一時期的詩人海子也是一樣,他正是以這種姿態進入詩歌。

讀過海子詩篇和研究過他作品的人都知道,海子的語言與思想高度融合,是一位具有浪漫主義精神的抒情詩人,他的抒情詩充滿了神啟式的靈悟意味,筆下的事物放射著不同凡響的靈性之光,比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五月的麥地》、《春天,十個海子》等他的很多作品裡,都有屬於他自己的神性世界。從認知方式上,他又是一個充滿神性體驗色彩的理想主義者;在藝術觀上,他又具有西方凡高、荷爾德林那種為藝術瘋狂獻身的獨有氣質。他的詩歌創作,可以說是出於內心本能或生命的召喚,我個人,從這方面把的寫作他定位為:以生命入詩的神性寫作。

海子的作品裡更多地表現出的是詩人對生活的遐想、熱愛和痛惜,對於美好事物的眷戀,對崇高生命藝術的激動和關懷,以及用生命寫作的不改初衷。在我看來,海子「傾心涅槃」是他對藝術和生命的一種終極式的哲學理解,也使得作品煥發出神性與不朽。

「海子寫詩,也經歷詩,海子的最後行程,完成了他生命獻祭的最後一首詩。」海子最終帶著對詩歌精神的信念走入永恆,使得他成為中國上世紀70年代一位全力衝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

(詩人海子)

海子選擇秦皇島作為生命詩意完結的終點,可以說在他的眼裡,秦皇島是靠近他詩和夢最近的地方。

在秦皇島這塊熱土上,海子在生命的最後行程中完成了他最後和最純粹的偉大詩篇——詩歌不朽的歌謠,生命詩意的絕唱。海子以生命的終極,在這塊熱土上完成了他走向生命詩學的大美!

相關焦點

  • 以夢為馬!海子最美的10首詩|海子紀念特輯
    我要做遠方的忠誠的兒子和物質的短暫情人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萬人都要將火熄滅,我一人獨將此火高高舉起此火為大,開花落英於神聖的祖國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我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 《海子的詩》:功成名就的海子,他的墓地依舊荒涼
    《海子的詩》:功成名就的海子,他的墓地依舊荒涼有些名字,一提起來,就有很多人知道,但匆忙的腳步中,卻無人關注他的樣子,海子,就是這樣一位詩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誰都知道的詩句,就出自他的手筆,但至今,他的墓地,茅草叢生,無人光顧。
  • 嘴上不饒人的高曉松,卻盛讚海子的這首詩,稱它喚醒了一代文青!
    嘴上不饒人的高曉松,曾經表示,席慕蓉的詩如果加上了標點,那就不叫詩,因為它們完全沒有詩性!如此桀驁不馴的高曉松卻喜歡海子的詩,並對他的作品讚不絕口。可以說,海子是最早的具有當下被定義為「文藝青年」的所有特質:氣質浪漫,個性憂鬱,性格敏感,喜歡獨處,總是離群索居,嚮往著詩和遠方,過著十分自我的生活。這位寫過很多知名詩篇的海子,當時是非常轟動的,他寫了很多充滿浪漫情懷的詩歌,比如《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週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今天是海子的生日,後天是海子的祭日,我們只能擁有明天
    就如他詩中寫到:「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更遠的地方,更加孤獨遠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雖然他最後選擇了最完美的方式保證自己的靈魂不被玷汙,但他的隕落,依舊把這種悲傷遺留給了俗世。我想,閱讀海子,不僅是為了懷念,也是因為他寫盡了我們的青春、夢想、愛情和生活,也是為了證明我們並未在浮華的物質生活中老去,更是為了證明我們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 《遇見海子》:餘秀華,海子太年輕,我寫的比他好一點點
    《遇見海子》:餘秀華,海子太年輕,我寫的比他好一點點相隔幾十年,餘秀華和海子面都沒見過,但最近這兩個人的名字卻常常被人放在一起。這主要是因為餘秀華的一番囂張言論。在參加一次採訪活動時,主持人讓餘秀華評價哪位詩人對她影響比較大,餘秀華當著眾多學生詩迷的面說起了海子。
  • 重溫經典詩歌|海子:祖國(或以夢為馬)
    大家一定都讀過海子的詩,那麼你了解他是怎樣的人嗎?他純潔,簡單,偏執,倔強,敏感,愛乾淨,有時帶點傷感,有時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他為世人描繪了世間最幸福精彩的圖畫,教會世人怎麼奮不顧身去擁抱光明,嚮往快樂和自由。然而,那樣純潔的詩人,卻選擇在最絢爛的時刻像煙火般猝然長逝。 今天帶來的這首海子的《祖國(或以夢為馬)》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詩,體現了海子對光明的追求與信仰,幾乎涵蓋了海子詩歌中所有重要的思想。海子生活在物慾高漲,正在淹沒的時代裡。
  • 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海子這首詩沒有想像力的根本讀不懂
    海子是當代的有名詩人,他的詩歌精神充滿了浪漫氣息,同時他的詩歌世界也是極為複雜的。讀著他的詩歌,仿佛就像是在眺望著遠方,他的天空和大海在我們的身邊徐徐展開,但海子自己又說道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呈現紅色,都是用血浸泡過的。
  • 如果海子活到現在,他也會和北島一樣被罵嗎?
    那個時候,北京是眾多文藝青年嚮往的地方。在那兒,年輕人們談詩歌,聊文學,暢懷夢想...彼時,有一個叫査海生的安徽鄉鎮少年,在北京大學結識了青年詩人駱一禾,正式寫詩。那是一個人人心中如詩的美好年代,而海子他對寫詩的痴迷,極盡瘋狂。
  • 今天是海子的生日,後天是海子的紀念日,我們只能擁有明天
    是海子的生日,一首一首讀過海子的詩,我覺得莫名其妙,好像越是理解,越是痛苦。他在詩中寫道:「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更遠的地方,更加孤獨遠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雖然他最終選擇了最完美的方式來確保自己的靈魂不被玷汙,但他的倒下還是把這種悲傷留給了世人。
  • 9位知名詩人評論家論海子優缺點
    這個燃燒的,充滿幻想的時代,他甚至說了非常狂妄的一句話,「我的事業就是要成為太陽的一生」,今天看來這是瘋子的話,是不可思議的,不靠譜的,但你會發現那個高度,那代人在往那個高度走,可能他沒走到那個地方,但沒關係。海子的存在讓我們意識到,舊時代結束,新時代開始了,而新時代未必就是個好時代。
  • 海子和北島的詩都各有什麼特點
    讀著海子的詩,你會發現,海子對於事物的描寫給予了「寫真實」和「人文關懷,但同時又有了讚頌和歌唱。海子的詩歌意象具有獨特、成熟、貼 切、內涵豐富、外延廣泛等特點,值得我們學習。海子是一個抒情詩人。海子曾說過,抒情就是血。
  • 海子:以夢為馬的詩人,精神不死的一柱光芒
    我們的詩人海子,選擇的就是解脫自己。但他的詩歌在向我們訴說著一個把自己的夢想作為前進的動力和方向,用詩歌精神照亮前行路途的這麼一個詩人。同別人盲目沉醉於物質生活享受的幸福感比較起來,他更多地感到來自內心分裂矛盾的痛苦。這篇詩歌便是他人生痛苦體驗的結晶。海子短暫的一生,為愛情寫下過無數美好的篇章,而他所讚美的愛情又讓他多次受傷。他一生嚮往遠方,但遠方卻一無所有。海子在這樣的心境下寫就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自然而天成的。
  • 夢裡,夢到半睡半醒的海子。
    夢裡的海子,已經被爹娘丟棄,海子卻昏睡著。 爹娘丟棄海子,只是因為海子不夠乖,而且無力承擔海子的物慾。 兒時的海子,是鄰居眼裡的三好孩子,乖巧、懂事,學習好。 隨著時光的推移,與歲月的浸染,海子身上多了一些痞氣和叛逆。
  • 紀念專稿 | 失而復得的海子「軼文」/海子兩首鮮為人知的「軼詩...
    第二天,經過樊傑的安排,我和他的那位朋友加上微信,終於收到了他給我拍照的四張海子文章圖片,從而使我研究海子這篇「軼文」的心願最終如願以償,心想事成。 在收到圖片的時候,別提我有多麼開心了,簡直開心極了。
  • 海子的詩《夏天的太陽》賞析
    和海子的詩《活在珍貴的人間》一樣,同寫於1985年1月的《夏天的太陽》抒發了詩人熱愛生活的情感,徜徉在美好的初戀中,海子感到幸福。詩中海子以一個幸福的勸誡者的形象,勸誡世人用熱愛回饋生活;熱烈愛一回,不枉來人間一趟。
  • 餘秀華說海子寫詩不如自己,為海子寫下的這首詩,卻啪啪打臉自己
    餘秀華懟過的人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她的同行:海子。海子,原名查海生,代表作《亞洲銅》、《以夢為馬》、《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等,毫無疑問他是20世紀末中國詩壇為詩歌本身而獻祭的象徵。餘秀華成名於2015年,但她的詩齡要從2009年開始算起。
  • 比起《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的這首詩更值得一讀
    此外,喜歡海子詩歌的人,有的還會親自到海子的家鄉、他的墓地前去拜祭。面對這些形形色色的紀念活動,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一個早逝的詩人在他身後會贏得如此巨大的聲譽?海子和他的詩歌真的有這麼大的意義,真的有這麼重要嗎?關於海子和海子的詩歌,一直存在著兩種相互矛盾的聲音。
  • 海子語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 更遠的地方,更加孤獨, 遠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 -- 海子 《面朝大海》 ☆你來人間一趟 你要看看太陽 和你的心上人 一起走在街上 -- 海子 《夏天的太陽》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太陽強烈,水波溫柔。
  • 海子自殺前一個月,為他深愛過的4位女子寫的情詩,令人不忍卒讀
    或許正是因為內心承受著巨大的痛苦,所以他才會對春風的暖,海水的寬廣有著更深的感觸。也或許正是因為自己承受著無法抑制的悲傷,所以他才想用這樣一首詩溫暖別人。所以與其說這首詩是寫給他自己,不如說這是海子送給世人的禮物。除了這首詩外,很多朋友不愛讀他其它的作品,總覺得或過於憂傷、或過於癲狂。
  • 以夢為馬詩以為歌
    以夢為馬詩以為歌想給八十年代青春找一首「代表性」的詩,找來找去,找到海子的這首寫於1987年的代表作。八十年代後期已產生變奏音。後現代到來了。在氣質上海子是獨立不羈的,但在精神上他受到北島一代七十年代青春的深深影響,祖國命題,被他列為最高命題可為例證。這首詩開篇與北島的《回答》有異曲同工之妙:切入主題,一語中的,給八十年代作了提綱挈領式哲學綜述。這首詩不太長,但磅礴,氣勢,激情飽滿,令人讀後久久縈迴。詩中都說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