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目前還有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上百年的古樹到處都是,當地幾乎沒有開發能力,除了少量開採用來蓋房子,當柴火燒外,其它別無他法。今天在山上遊玩,碰到一位尼泊爾單身漢,一個老篾匠,靠製作竹簍子為生。住著破爛的牛棚,四處漏風,用斧頭砍伐倒下的原始樹木燒火取暖做飯。為了過冬儲備蛋白質,他用背包去山谷中抓了很多青蛙晾曬。純天然的石蛙。一起來看看吧。
這位老篾匠住著牛棚,這種牛棚是放牧人修建的,中間幾間有隔屋,用木板隔起來的,可以住人,門就用竹匾擋著,白天就把竹匾撐起來。晚上放下。
尼泊爾篾匠只會製作這種簡單的背簍,竹匾,之類的簡單活,經過和他溝通,這種竹簍可以賣300盧比(約18元)。製作一個這樣的竹簍需要花費兩天時間。
這是牛棚的另一頭,用石頭鑲嵌起來的,上面蓋的是木板。和竹匾。下大雨的話會有漏水的。
這是他取柴的地方,一根這樣的幹樹,足夠他燒一個冬天了。
這種大樹至少上百年樹齡了,被大風颳倒了,自然風乾了。
劈了半天,才劈了這麼兩小捆柴。
這是他的房間,廚房,臥室都在這裡,中間是一個燒火的坑,三面可以睡人,因為在山上冬天實在是太冷了,只能一直燒火取暖,四周睡人。深冬快到了,他們在山谷中抓了很多石蛙,把它們剖開,用小竹條串起來,晾乾,以備下雪天吃。
這種石蛙挺肥的。
他用背包去抓的,我問他為什麼不製作一下竹簍放石蛙呢,他笑了笑,不會,也許他根本沒見過中國的這種類似物件。
用尼泊爾軍刀剖石蛙,把肚子裡的髒東西拿出來就可以了。皮是不用剝的。
看看這些石蛙,2-3斤應該是有的。這可是他非常寶貴的過冬物質啊。尼泊爾窮人家沒錢買肉吃,只能吃這些野生的石蛙,魚,老鼠肉之類的。補充蛋白質了。
趁天氣好,多製作點竹簍子,拿到市場上賣了換些糧食回來。
這種竹簍在尼泊爾山區非常受歡迎,特別是那些牧民,搬家用,還有趕集背東西,都是挺不錯的。
這件衣服也是有點歷史了,爛的不成樣子了。
一個人孤獨地在山上編制著竹簍子,他說他聽說過中國,翻過喜馬拉雅山脈就可以來到中國,他知道中國很富有。
這是牛棚的另一頭,用樹枝做成的擋板,冬天屋裡不生火,那叫一個冷啊。
中午吃咖喱石蛙配大米飯,他知道中國人很喜歡吃大米飯的。令人驚訝的是,他居然使用勺子吃飯,我問他為什麼不用手抓飯,他說做工夫手經常竹條劃破,久而久之就喜歡上勺子吃飯了。
篾匠在中國已經很少了,但在尼泊爾山區農村還是挺多的。這裡的過著原始般生活,沒有現代化的東西,手工製作顯得尤為重要了。很多朋友會覺得他們懶啊,笨啊,什麼的,其實他們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很多東西他們根本沒見過,也就沒辦法學了。就比方說,他們寧願吃羊肉,豬肉,也不願意去吃石蛙,野生河魚。如果是在中國,我們的選擇可能跟他們恰恰相反吧。吃完飯,我送給他600盧比(約36元),感謝他的招待。
看完尼泊爾篾匠的生活,你有什麼想法,歡迎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