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劉昊然考編成功#的消息上了熱搜!
「你好,我是中國煤礦文工團的劉昊然」。昊然弟弟此話一出,驚呆了眾多網友。
看到這個新聞,我的第一反應是覺得有點搞笑,大明星竟然也在忙著考編上岸,難道也是為了有個「鐵飯碗」嗎?
後來才發現考事業編的明星不止他一個,看來我們對演員這個職業的誤解有點深。
明星都在考編,
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在大多數人眼中,演員、舞蹈、音樂等專業的畢業生是很難找工作的。
畢竟成為大明星的只是少數人,於是造成了一個印象就是學藝術類專業既耗錢,未來可以從事的職業除了當老師,似乎沒有什么正經的選擇。
如今昊然弟弟考編成功似乎也為演員和舞蹈等專業正了一次名,藝術類專業也有一些高大上的事業編可以考啊!
圖中劉源是昊然弟弟的本名
而昊然弟弟考入的中國煤礦文工團,是國家級藝術院團中歷史最長的,屬國家A級表演院團。除了老一輩的國家一級演員,還有我們熟悉的演員範偉、靳東、苗圃、羅晉等人,都是煤礦文工團的在編職工。
既是年輕明星,還有編制加持,這樣務實的昊然弟弟可以說是明星裡面的一股清流了,為此有網友留言說:
今年上半年拍了摩西,拍了我的家鄉,拍了一點,還去考了事業編,六月份畢業,九月份入編,10月份過23歲生日,收穫3億票房,實在讓人羨慕!
現在的年輕演員很少有這么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觀念了。
也有網友自我激勵說:作為明星都在努力考編,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在羨慕和誇獎之外,也有大量網友產生爭議和質疑:
有沒有利用名氣走後門?是不是為了北京戶口才去的?算不算是搶普通人的考編名額?平時不上班的話算是「吃空餉」了吧?
對此,有網友回覆說:
不要酸,表演也不容易,要經過初試、複試、和三試。而且它也屬於國家事業單位,招聘大多僅限應屆畢業生報考,競爭相對小一點,但這三輪專業考試的難度也不低。
像鄧超就曾因為報考北京人藝失敗,在街頭崩潰大哭過:「當時我就覺得我完了,我的大學時光完了……」
至於平時不上班是吃空餉的懷疑,這是因為演員這個職位的要求不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只需要完成特定的演出任務即可。
像章子怡、李冰冰、陳數等人,就都是國家話劇院的演員,他們在外接拍影視劇、綜藝節目,都要在第一時間先向劇院報備、協調工作時間,並且每年還要繳納一定的管理費。
至於懷疑昊然弟弟靠明星身份走後門的,一定不要忘了2015年,他可是以文化課、專業課雙科第一的成績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21歲主演《唐人街探案2》,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百花獎影帝提名者。
這樣的實力,還不配正大光明地成功上岸嗎?就算昊然弟弟不去考,這個職位普通人能考得過嗎?難道這樣優秀的演員還不配拿北京戶口嗎?
鐵疫情下的焦慮,
讓「鐵飯碗」成了最好的工作。
不過我也能理解,為何部分網友會對明星考編有這麼大的爭議。
最大的原因莫過於今年受疫情的影響,整體就業形式非常嚴峻,一些普通大學生一畢業就失業,壓力非常大。這個時候有錢有工作的明星也來走普通人唯一的出路時,多少會覺得是在和我們「搶鐵飯碗」的感覺。
比如,前段時間「國考」的報名階段,也曾上過幾次熱搜。
報名人數達157.6萬,總共招錄24128人,招錄比例為65:1,最熱門崗位競爭超兩千選一。更別說還有各地方的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考試,有的競爭強度可能比高考都還大。
尤其是對於應屆生而言,今年的疫情打亂了很多人的就業計劃,心態和職業選擇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據相關數據統計,往年通常只有四成左右的畢業生想要進入體制內,今年這個數據卻超過了六成。
還有一些工作了好幾年的往屆畢業生在裁員風波中,也試圖抓住「體制內鐵飯碗」的救命稻草,導致競爭也加大了不少。
種種對比下,一個有錢有名、不需要找工作的大明星還去「考編」,光看字面意思就很容易讓人憤怒了。
更別說人家實力那麼強,演戲和工作兩不誤,一次就考過,很容易讓焦慮的年輕人羨慕嫉妒恨了。
疫情焦慮下,
職業道路該如何選?
就像有個網友說:
因為疫情失業了,爸媽開始抱怨我為什麼不考公務員?
然而,在30歲之前,大部分年輕人是很難下定決心在一個地方,做一份工作到老的,也不知道鐵飯碗對後半輩子的穩定生活有多重要。
就像以前年輕人的朋友圈,都在喊著「跳出舒適圈」、「逃離體制內」、「做個自由的創業者」,而今年都在默默祈禱:
早日上岸、旱澇保收、朝九晚五、光榮退休、好好做個打工人……
其實,無論是跳出舒適圈,還是擠進體制內,大多都是因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焦慮導致的跟風抉擇,而不是內心真正有目標的前行。
就像圍城裡的一句話:「有的人等在城外,想早點衝進來,有的人想衝破圍城離開。」
不管是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還是因為目前現狀的迫不得已選擇一份職業,都不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會讓人陷於找工作和離職的惡性循環。
想要真正解決問題,最關鍵的是明確自己真的適合做什麼,有了明確的職業方向,無論在什麼環境下都不會迷茫。
就像昊然弟弟不管是繼續拍戲賺錢,還是考入文工團,他的職業都是表演,只不過一個是演員,一個是話劇演員,形式不同而已。
一個新生代的明亮新星,有名有利有作品,每一分鐘都可以換成錢去計算,卻還願意花精力考「鐵飯碗」,說明他沒有被短期的利益衝昏頭腦,不想被流量明星標籤化,還想踏踏實實地成為一個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畢竟,像「國家一級演員」這種職稱,會更適用於有單位編制的演員,比如宋丹丹、陳道明和六小齡童等。
在流量和賺快錢的面前,劉昊然選擇考編,其實是在走一條更精進於演技的漫長道路。
以前,很多人覺得有編制就是「鐵飯碗」和「混日子」,卻不知道轉企改制的事情什麼時候會從天而降?
上一輩的父母認為孩子學音樂美術體育,以及舞蹈、表演等藝術專業將來不好找工作,如今,美育和體育即將納入中高考。
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有些人不是輸在能力,而是輸在固化的觀念下。
不管是考編,還是合同就業,關鍵是職位適合自己,而且還要有動力堅持學習和變化。只有從多個方向努力打磨自己的職業技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才能增添抵抗風險的能力,在未來面臨變動時有主動選擇的底氣。
希望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能明白這個道理,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