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春運雪災十年後,面對極端天氣災害,中國人已經沒有那麼容易...

2021-01-20 網易

  

  這幾天,春節前夕的各地天氣預報差不多都出爐了,翻譯過來就是:春運期間,我國南方大範圍雨雪天氣可能性小,階段性雨雪冰凍機率大。

  這多少讓人鬆了口氣。

  畢竟,從今年1月22日起,我國南方就迎來入冬以來影響範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低溫雨雪天氣,南方多省份氣溫一降再降開啟「冰凍」模式,湖北、安徽、江蘇等部分地區出現大雪甚至暴雪天氣,甚至造成災情——

  

  南方!低溫!雨雪!冰凍!大面積!……

  這幾個關鍵詞,不由讓人想起十年前幾乎同期發生、載入了中國氣象史冊的那場南方雪災。

  不管對於親歷者還是旁觀者來說,那年的大雪至今讓人記憶猶新。

  2008年1月3日起,中國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20個省(區、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

  129人因災死亡,農作物絕收2536萬畝,200萬間房屋倒塌或損壞,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516億元以上!

  

  四場大雪幾乎是頭尾相接地依次降臨,從當年的1月10日下到2月2日,直接導致中國南方陸空交通中斷癱瘓,又正值春節(2008年2月7日是大年初一)回家過年期間,上億人滯留車站或路上。

  比這些數字更直觀的,是當年留下的一張張震撼人心的「在路上」老照片……

  

  由於雪災列車無法正常行駛,大量旅客滯留在廣州火車站內外,武警不得不駐起人牆維護秩序與疏導旅客……

  

  廣州火車站廣場天橋下,河南信陽旅客宋士祥一家哭倒在人群中,家鄉老人去世,卻趕不上見最後一面……

  

  不能上路的人心急如焚,被困在路上的人陷入的是更深的絕望……這是深圳打工仔劉忠平身披毛毯,手提熱水瓶,在京珠高速上走了20公裡,尋找被困半路的嶽父嶽母和兒子……

  

  我要回家!

  安全回家!

  成了當年多少人的最大心願與艱難歷險……

  而有一部分人,卻連「回家」的念頭都是奢望,因為他們的工作,就是為了讓更多想回家的人順利踏上歸程……他們是人民子弟兵、公安幹警、醫護人員、電力工人、志願者……

  有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2008年南方雨雪冰凍災害中,在受災最嚴重的湖南,一萬多名電力工人奮戰在全力搶險第一線上,其中五人殉職,一百零四人受傷。

  那一年的1月26日,電力工人羅海文、羅長明、周景華在為高壓線塔架除冰時,鐵塔因不堪覆冰重負轟然坍塌,三人不幸以身殉職。

  1月28日下午,郴州嘉禾縣供電公司工人肖建華在搶修供電線路時,因電桿意外斷裂,獻出年僅37歲的生命。

  43歲的曹響林則是連續抗冰搶險十六天後,於當年1月29日下午,因勞累過度引發心肌梗塞,倒在二十一米高的鐵塔上。

  電網的老師傅們回憶起當年,說他們抗冰救災時感覺是籤了軍令狀的,那時他們就是人民子弟兵,扛著接地線、扳手、鉗子等工器具、帶著各路人馬就上前線了。連續幹了幾個星期才把受損的電網恢復。一雙手被凍得稀爛,鞋子都穿壞了幾雙……

  電力工人,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樸素勞動者,今時今日,電力於我們已如同空氣一般,不到失去的時候,根本不會意識到有多重要——在現代社會,電力是社會和經濟運行的總開關,沒有了電,一切便迅速陷入全面癱瘓。正如2008年雪災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顯示的:大雪壓斷電纜,導致電網中斷,電氣化列車因此無法開行,南方的電廠急需的煤炭便無法運抵。同時,人員、物資流通受阻,城市的正常生活秩序陷入混亂——不到這種時候,我們也不會想到,電力工人從事的,是多麼關乎國計民生的偉大事業。

  

  2008年雪災帶來的慘重代價,猶如一把重錘,敲打著在經濟疾馳列車上的中國人:原來我們迅速鋪開發展的基礎建設,一旦面臨重大自然災害,是多麼地脆弱;原來我們引以為傲的科技成就文明成果,其實還需要最底層的人民與勞動者用血肉之軀去守護……

  幸運的是,2018年這次雨雪冰凍天氣,儘管與2008年雪災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從強度和範圍來說,並沒有到那麼嚴重的地步。但這十年來,我們並不是僅憑幸運二字度過每一次偶發災害的考驗的!

  比如,在氣象預報方面,2008年時的氣象技術還無法預測10天後的天氣情況,在那之後,氣象局加大了對中長期天氣預報的研究,如今,正如本文開頭提及,我們可以在1月底時,就作出2月5日—6日南方氣溫緩慢回升的預報,這種「超前」預報在今天司空見慣,但在2008年是無法完成的。

  再比如,這是2008年雪災有五名電力工人殉職的湖南,於今年1月31日在央視播出的一次電力工人巡視除冰之旅——

  

  楊立和姚智輝是第一批進駐大山的電力工人。當天,他們巡視的線路是220千伏北用線,這條線路全長37公裡,是一條主供京廣高鐵的重要輸電線路,全線大部分地處高寒山區。工人們先是駕車行駛上旁邊就是懸崖峭壁的盤山公路,又套上冰爪步行了半小時走到觀冰點,然後就是敲冰、觀察、稱重、換算……

  

  此時畫面是楊立的畫外音:「1550克,差不多是三斤,這個導線覆冰已經嚴重超出我們設計覆冰厚度,有30毫米……我這是220千伏北用線68號塔,現在導線上覆冰已達到了20毫米以上,請求立即進行融冰。好的,我們在現場等候。」

  隨後,220千伏北用線被送上了融冰電流。50分鐘後,整條線路上的冰層完全脫落!這是啥黑科技?

  沒錯,2008年初雪災那種大範圍耗時費力、危險係數高的人工電網除冰場景已成為「過去時」,目前,電力線路融冰主要通過大電流融冰法實現,這種方法利用電流熱效應,對輸電線路進行融冰,已成為目前最為廣泛採用的除冰方式。

  十年建設,中國的電網構建起融冰方式、融冰裝置、融冰措施齊備的堅強抗冰體系,在新的冰雪災害來臨時得以從容應對。

  

  

  過去十年,也是中國在電力基礎設施投入巨資、大力興建、飛速發展的十年,2018年剛開始還沒有啥數據出來,看2017年的: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24263千伏安;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迴路長度41459千米——相當於繞地球赤道一圈!

  我們的電力工程,不僅在數量上,在質量上、科技研發上也走到了世界前列!

  2016年10月1日,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大國工匠》系列節目開篇報導,講述的就是一群中國電力工人的故事——2016年1月11日,準東-皖南(新疆昌吉—安徽宣城)±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建設。這是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特高壓輸電工程。

  我們都知道,電壓越高,輸送容量與距離就能越遠,而我國地理遼闊,±1100千伏特高壓輸電顯然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然而電壓為36伏以上且電流大於6毫安以上就能電死人,1000千伏的特高壓感應形成的電弧,足以將幾米外一個毫無防護的人化作灰燼!

  

  以這期節目的主角——國家電網山東檢修公司帶電作業組組長王進為首的電力工人,要檢修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就要徒手爬上從地面到塔頂近60層樓的高度!他們的工具,是886顆攀爬腳釘!

  「500千伏最高也就70來米左右。現在直接最高到了138米,對工作人員的體力來說,是一個極限的挑戰。」王進說。

  抵達檢修點已經是令人瞠目結舌的高難度工作,更匪夷所思的,是王進們要在1000千伏的電網上帶電檢修。為了不讓強電流擊中,他們發明了一種從鐵塔上乘坐兜籃,像蕩鞦韆一樣蕩到帶電導線上的「鞦韆法」,原理是通過不斷蕩高的過程中,用電位轉移棒讓自己逐步帶上高壓電……

  節目的最後,和團隊一起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王進說起了自己的兒子——許多電力工人都是一代代子承父業,並自嘲「我為電力獻青春,獻完青春獻子孫」——他說:「孩子心目中,他不會覺得你危險,而是覺得你很了不起,是個英雄。我不會覺得我是英雄,我只是個帶電作業工人,讓所有老百姓,每時每刻都可以用到電,這就是我們最終的一個責任吧。」

  像王進這樣的「大國工匠」,也認為自己「不是英雄,只是個帶電作業工人」,何況我們生活中千千萬萬普通的電力工人呢?可是小編要說,他們都是我們社會的平凡英雄!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萬家燈火以及安全春運路!

  

  你知道嗎

  大家的用電安全,也有華泰保險的一分守護哦!

  自2002年起,華泰保險便開始參與承保國華電力,在承包過程中,華泰保險首席承保11家電廠,非首席6家電廠,總年保費規模達1500萬元!

  幾個小時春運路的順暢

  要用幕後十年苦心經營來換

  我們心安理得享受的一切

  背後是多少人在崗位上的兢兢業業

  今年你的歸家之旅

  華泰保險如約守護

   內容來源:中國之聲、人民網、央視網、電力工人的家、搜狐網、百度百科、中國天氣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歐亞極端寒冷事件分析及災害應對措施
    日本總務省決定向遭受雪災的22個道府縣追加發放101億日元道路除雪費,將應對雪災提升至與地震災害重建和提高消費稅率同等重要的級別。  中國:中國受這次極寒天氣影響的地區是內蒙古東部。這次內蒙古東部雖然遭受較長時間極端寒冷天氣影響,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偏低4-6℃(圖3),但是乾冷,沒有出現特大的降雪天氣。
  • 我經歷的春運:2008年雪災成全我們的愛情
    2008年南方雪災,隔斷了他回家團圓的路,卻成全了他的愛情。兩年來,他們有過誤會,有過賭氣,經歷了很多曲折,但心裡的愛不變,有情的人終於重新走到一起。  力森剛剛下火車,他是回家鄉過春節的,路過武漢。小夥子很帥,只是有些靦腆。他說,要給我講一個與春運有關的愛情故事,希望刊登他故事的那張《楚天都市報》成為他的結婚紀念物。
  • 回顧2008:雪災、地震、奧運,十年了,我們始終沒有忘記
    2008年對於中國來說是個意義非凡的年份,這一年南方雪災、汶川地震,給國人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痛。這一年中國同時舉辦了奧運會和帕運會,神舟七號首次出艙成功,向全世界證明中國的實力!十年了,我們始終沒有忘記那一年的中國。
  • 今年是最冷冬天,會重現2008年凝凍災害極端天氣?氣象專家這麼說→
    因為冷空氣的頻繁降臨,有網友傳言今年將會是60年來最冷的一個冬天,甚至「預言」將會出現2008年的凝凍災害極端天氣。對此,氣象臺專家表示這是謠言,今年不會出現像2008年時那樣嚴重且持續的極端天氣,也不會是60年來最冷的冬天,但是畢竟在冬天,肯定會有階段性的低溫雨雪天氣,這樣的天氣一般會出現在12月上旬、12月下旬和1月中旬,專家提醒,這些時間段市民出行需要注意防寒保暖。
  • 歷史上的今天2008年1月10日雪災在南方爆發
    歷史上的今天2008年1月10日雪災在南方爆發 2013-08-15 13:34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餘勇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 面對極端天氣 我們怎麼辦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指出,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未來十年全球最大風險截至7月10日,連續39天——6月2日至7月10日,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
  • 60年來最冷氣候,提前帶我們進入「冰河世紀」?
    最近,河北氣溫低至零下32℃,煙臺狂風暴雪,上學的路上像是在勇闖北極圈,有人說今年是60年來最冷的冬天,還有傳言說我們會進入「冰河時代」,其實產生這些異常寒冷天氣的原因就是拉尼娜現象,它是如何產生又是怎樣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的?
  • 面對極端天氣,各國城市準備好了嗎?
    極端的天氣確實令人害怕,就像這次暴雪,連紐約這樣的大城市著實令人措手不及。北京也有同樣的經歷。10年前的12月的一個下午,在近5個小時的時間內北京的地面就留下了幾釐米厚的積雪。因受暴雪的影響,致使數千名乘客滯留在環形路上長達數小時。四年前的一個夏天,一場傾盆大雨再次使北京交通陷於癱瘓狀態。
  • 極端天氣時代_極端天氣時代是什麼意思-天氣網氣候百科
    極端天氣 人們一直在關注和討論極端天氣。在2009年的冬季,歐洲、亞洲和北美洲被極端寒冷大範圍籠罩著,美國多個地方不斷出現最低氣溫紀錄;歐洲的暴雪中斷了空中和陸路交通。2011年年初,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天氣研究計劃負責人卡西姆·阿斯拉爾接受記者採訪,在歸納極端氣候時說,不可能預測到2011年會有什麼極端氣候出現。 極端天氣 但這一年的一半還沒過去,人們就發現,極端天氣已經多次出現在全球各地。
  • 2008年春節南方的那場雪災,還有多少人記得?那年你在哪兒
    我很早就遠離家鄉求學、工作,也無數次成為過返鄉大軍的一員,這些年裡,唯獨對2008年春節難以忘記,因為當年那場超級大雪,實在讓人難以忘記,如今又到了快回家的時候,今天我們就來回憶一下2008年春節南方的那場大雪。在2008年1月3日,一場遍及20個省的超大範圍低溫、冰凍驟然而至,持續不斷的大雪,使得鐵路、公路、民航交通中斷,恰逢春運,各地的火車站都擠滿了回家的人。
  • 2008年抗雪災啟示錄 那麼驚心動魄,那麼溫暖美好
    2008年大雪,蕭山機場工作人員在除雪。(資料圖片)  浙江在線01月21日訊(錢江晚報記者孫燕)有些事,因為沒有經歷過,所以心懷恐懼。面對極寒這種天災,同樣如此。  對於杭州經歷的冰雪天,很多人最近的一次記憶是在2008年。
  • 獨家採訪|牧人應對雪災的絕招,聆聽85年特大雪災70歲老牧人的回憶.
    雪災是影響青海省牧業生產最主要的災害。不幸的是,近幾年的數據和氣候預測模型都顯示青藏高原的年平均降水量在逐年增加,增加的降水最有可能在冬季以極端天氣的形式出現。遭遇這次雪災的哈秀鄉帕卓巴社區的環保牧人,在協會的指導下有365天記錄環境日記的習慣。根據他們的記錄,今天入冬以來當地共降雪28次,其中最嚴重的持續降雪就發生在春節前後。
  • 一起重溫,那些年紹興下過的大雪!
    (1977年紹興環山路雪景)根據《中國氣象災害大典》記載,1977年1月28日至2月4日,紹興地區大暴雪,雪深10釐米以上。諸暨更是出現了歷史最低氣溫-13.4℃,農作物損失嚴重,江河封凍,內河停航,公路中斷,成為歷史上少見的連雪天氣。
  • 【防災減災日】中國主要災害性天氣氣候
    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區域分布明顯,東部季風區,冬半年為寒潮、大風和低溫霜凍以及乾旱災害,夏半年則多遇暴雨洪澇、高溫伏旱和颱風災害。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發生十分頻繁,災害種類甚多,造成損失十分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我國北方旱災、雪災、寒潮和沙塵暴災害頻發,東南部地區颱風高溫和暴雨洪澇災害影響嚴重。
  • 氣候變暖導致極端天氣頻現,弱國承受最重災難
    氣候變化,導致災難頻發在已經過去的2019年,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引起災難無數。比如在我國,因為國土遼闊,每年各種自然災害相累加,使得全國「極端天氣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總量」僅次於美國。不過「災難無情人有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得益於我們國家高效的國家組織力量,我國進行災害自救和災後重建的行動十分迅速,這極大降低了自然災害對我國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 郴州:以「極端負責」精神積極迎戰「極端天氣」
    12月18日下午,郴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志仁主持召開郴州市應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緊急視頻會議。(攝影/戴晶)會上,郴州市氣象局首先通報了近期郴州天氣的情況,對後期氣候趨勢進行了預測和研判。(攝影/戴晶)紅網時刻12月18日訊(記者 張瓊)12月18日下午,郴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志仁主持召開郴州市應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緊急視頻會議。會上,郴州市氣象局通報了近期郴州天氣的情況,對後期氣候趨勢進行了預測和研判。郴州市應急管理局對有關工作進行了部署。
  • 瞭望專訪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極端天氣頻發,我們...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未來十年全球最大風險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面對極端天氣 我們怎麼辦截至7月11日,連續40天——6月2日至7月11日,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
  • 【春運】世界那麼大,春節要回家!天水開啟春運模式,迎接打拼遊子.....
    2016年春運已做好各項準備  今年春運自1月24日開始,3月3日結束,節前15天,節後25天,共計40天。為保障春運工作順利進行,我市鐵路、公路、民航方面已經做好春運各項準備工作。  2016年春運已做好各項準備  鐵路:多措施方便旅客出行  春運期間天水火車站預計發送旅客41.6萬人,日均發送旅客近萬人,較去年同期增長0.5%。每年春運,鐵路運輸是重中之重,由於時間密集,人員密集,一些熱門方向的列車依然會出現一票難求的現象。
  • 2020年春運天氣指南出爐,跨越千裡教你如何穿衣
    【環球網文旅綜合報導】1月7日,據中國天氣網消息,預計今年春運期間(1月10日至2月18日),全國大部地區氣溫偏高,華北至江南等地降水偏多,南方發生大範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可能性小。2020春運天氣:全國大部氣溫偏高 華北至江南降水偏多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預測,2020年春運期間,全國大部地區氣溫偏高,但冷暖波動較大;華北至江南等地降水偏多,南方發生大範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可能性小;另外,中東部地區霾日數偏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三角大氣汙染擴散條件偏差。
  • 2020年春運天氣出爐 跨越千裡如何穿衣?看它看它!
    一年一度全球最大的人類遷徙活動即將展開,預計今年春運期間(1月10日至2月18日),全國大部地區氣溫偏高,華北至江南等地降水偏多,南方發生大範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可能性小。2020年春運出行天氣指南新鮮出爐,快來看看你的回家路天氣如何?今年春節期間哪些地方是熱門旅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