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可以說樂隊、說唱和脫口秀對於大部分年輕人已不再陌生的領域。米未開發的辯論節目《奇葩說》帶來了一段時間的辯論熱,每期話題都能引起大眾的激烈討論;
李誕的笑果文化製作了《吐槽大會》,完美地將脫口秀和娛樂明星熱點結合,既製造了節目矛盾爆點,又給予了藝人一個回應話題的渠道;
韓國綜藝《Show me the money 》的中國兄弟《中國有嘻哈》將如GAI 、JONYJ、VAVA等一眾地下rapper領進大眾視野;
《樂隊的夏天》既讓人們回憶起痛仰樂隊、面孔樂隊的時代,也讓人們知道國內還有像盤尼西林、草東這樣的年輕樂隊。
除了線上的熱度,一場場線下的脫口秀巡演、各種瘋狂的音樂節、還有明星藝人和rapper的所謂跨界合作,可以說這些小眾文化走向大眾的破圈第一步真的讓他們達到了名利雙收的地步。
但你說這種破圈帶來的全都是好處嗎?因為嘗到了甜頭,越來越多的相關節目企劃層出不窮,今年光是說唱相關的節目就有三檔:芒果TV出品的《說唱聽我的》率先上線,選手們有的來自出名的廠牌,有的在抖音上小有名氣,還有的一開始默默無名,卻因為土味洗腦的組合名被大家認識。這檔節目更多地考慮到了選手的多樣性。但整體賽制和隔壁的《中國新說唱》沒什麼區別,新說唱今年一開始就請到了網紅「giao哥」和「藥水哥」打造噱頭,加上已經播出了多季的節目沉澱,在網絡上的討論度還是不錯的。但是到目前為止也沒看到特別出圈的選手舞臺。
而在B站播出的《說唱新世代》則是在賽制上力求創新,雖然不存在選擇上的淘汰,但是把一堆rapper放在一個被創造出的rap社會,沒有激烈的淘汰制度,卻有更殘忍的生存考驗。嚴敏導演在賽制上的改變十分吸睛,但是小破站的宣發能力偏弱,第一期一些矛盾的衝突以及選手優秀的舞臺都沒能及時的宣傳發酵,未來是否能通過口碑出圈也是未可知的事情了。
上半年就三檔說唱綜藝連著上線,可以說今天我在這個綜藝做選手,明天我可能就能出現在另一個綜藝做導師。而本身說唱rapper本身就更多是反映真實,不斷地參加選秀綜藝,不斷地消耗自己曾經的作品,他們是否還有時間去創作新鮮的優質作品?快速的走紅好像成功的捷徑天梯,還能讓他們真正地keep real保持自我嗎?
再說到樂隊,今年《樂隊的夏天》的整體宣發也不是很好,讓人覺得最出圈的「五條人樂隊」最近好像也陷入了撕逼風波。而從明日之子到明日之女再到如今的明日之子樂團季,龍丹妮的偶像樂團綜藝,出圈的方式好像也和樂團本身沒有太大關係。
而《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這兩個笑果文化出品的脫口秀綜藝,雖然還是受到了很多關注,引起了很多討論,但是沒人能否認就從脫口秀大會上就能看出,如今的脫口秀行業有才華而且能一直有才華的脫口秀演員已經被挖掘得差不多了。很多演員面臨著段子不好寫,寫了不好笑的問題。甚至節目上明顯的存在著抄襲網絡段子、相聲段子等問題。脫口秀本來也是更重於對一些生活現象的諷刺調侃,但這個演員已經因為其他瑣碎的事情,脫離了普通生活,也就更難與觀眾們產生共鳴。
小眾文化圈子的破圈其實對於圈子本身和圈子裡的人都是一件好事,但是過分的開發,不給這個圈子積累的時間,這個圈子就會像過度開採的礦山,表面上一切正常,實質上已經搖搖欲墜十分危險了。
文/【miko吃瓜】原創,轉載請註明:miko吃瓜,歡迎訂閱,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