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美食攻略*粿品

2021-02-07 汕頭吃喝玩樂


      潮汕粿品原料有米、豆、薯、馬鈴薯、芋頭等。從外形上分,做成各種形狀的有甜粿、酵粿、菜頭粿、筍粿、鼠曲粿、鱟粿等;須用碗盛裝的有粿條、炒糕粿等;甚至用仙人草和澱粉做成的涼粉也叫草粿。從結構上講,粿品有皮包餡的,如豆沙粿、韭菜粿、筍粿、鼠曲粿、鱟粿;有將主料和餡糅合在一起的,如菜頭粿、竽頭粿等。無論從原料之博採、做工之考究,比之北方的面點,潮汕粿品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菜頭粿即蘿蔔糕,菜頭系蘿蔔俗名,菜頭粿是潮汕地方漢族年糕的一種,每逢過年時節,各家各戶都有蒸製。其外酥內嫩,味道清香而不甜膩。

製作時先將蘿蔔刮去粗皮,刨成絲,下鼎鍋炒軟,加入臘腸粒、蝦米粒、香菇粒、芹菜粒,和入適量味精、精鹽、胡椒粉,同米漿、薯粉拌勻,然後入蒸籠內(先用布墊於籠底)蒸熟,以筷子插入不粘為熟。





樸子粿,是一種潮汕地區的特色糕點。在清明節前後,樸樹發生嫩芽的時候,採樸樹嫩葉和粳米粉搗成漿製作。其滋味清爽、香甜,是潮汕人喜愛的時令糕點之一。

民間採食樸子樹葉,傳說最早源於饑荒年,百姓採摘樹葉充飢,其它樹葉苦澀難以入口,唯獨樸子樹葉別有滋味,而且吃後,胃、腸感覺舒適。因此,每逢饑荒年,樸子樹葉均被一掃而光。

後來,每逢清明時節,正值樸子樹萌發新葉,民間採其嫩葉,和粳米舂製成粉末,加上發酵粉、白糖,和水拌成漿狀,舀入陶模,蒸熟成粿品,祭祀祖先。一直流傳下來。「


甜粿是潮汕人在重大節日中喜歡蒸製的一道食品潮汕民間流傳有「甜粿好食糕難舂」的俗語。甜粿是以糯米為原料,將糯米洗淨後用清水浸漂濾去水份陰乾,然後放進石臼用人工舂成米粉(俗稱糯米糕),舂米糕很費工夫,至少要過篩二三遍,粉末越微細越好。

      在清朝末年的潮汕地區,蒸甜粿這一事,在貧苦人眼裡,認為是件難辦的事,也是不得已的事,因為要蒸製一籠甜粿,至少需要10斤以上的糯米粉和數斤白糖,要用旺火蒸上十幾個小時不等,這對於三餐難飽的窮人來說,是很難辦到的。但為了出洋謀生,再窮也得將甜粿蒸製出來,所以才有「無可奈何蒸甜粿」這一俗話的出處,它表達了那時窮人出洋謀生的悲苦心情,是舊社會勞動人民窮困生活的寫照。現在潮汕城鄉年終節首仍有蒸甜粿的習俗,但意義已經大不一樣了。



      又名紅曲桃,取桃粿造型而得名。桃粿象徵長壽,故制桃粿反映祈福祈壽的願望,有些地方叫做粿桃,是潮汕美食的一種。餡料一般是糯米蒸成香飯或甜飯。皮餡包製成後,還須用雕刻花紋圖案的木質桃形印模印製,再入蒸籠蒸熟即成。每逢節日有一些老一輩潮汕家庭婦女都喜歡做紅桃粿來祭祖先。紅桃粿做的好不好看也是潮汕婦女心靈手巧的考量之一。




相傳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潮汕地區,兵荒馬亂,百姓流離失所,只能用野菜充飢。饑民無意中發現有一種野草「鼠殼草」,既能充飢,還有特殊的香味,又無毒,便把它採來食用。後發現這種野草可以摻人大米磨成漿做成粿,便稱為「鼠殼果」後來,為了方便使用,把摘來的青草曬乾,可以儲藏。逢年過節時,隨時都可以使用。

後來這棵品經民間逐步改進,把原使用大米制的粿皮改為使用糯米和番薯,這樣使粿皮比較柔軟,再把粿餡從原來用番薯和紅糖,改為用綠豆沙,有的是用紅豆沙,還有的是用花生仁炒熟後脫膜用白砂糖研碎作餡。這一改進便成粿皮柔軟不澀,餡甜香、軟滑、滋潤,也就成為名小吃。




    桌球粿是潮汕地區一款頗具特色的民間風味小食,在潮汕地區各地均可見到,但由於從歷史上來說,它源於揭陽縣城,且在揭陽桌球粿最為流行,最為人們喜愛,而且最具特色,故久而久之,揭陽桌球粿便成為一款聞名遐邇的地方小食。近年來更是增加了鹹味的桌球粿,種類多樣,既滿足了人們日益多樣化的要求,又豐富並發展了桌球粿這一傳統文化。

      相傳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兵荒馬亂,饑寒交迫,人民只得啃草根,吃野菜度日。在吃野菜過程中,發現了一種叫「鼠殼草」的,不僅無毒好吃,同時還有香味。後來,日子太平了,有人便用「鼠殼草」混合糯米去碾成粉,然後以粉為粿胚加佐料做成粿,蒸熟後呈暗褐色,吃起來別有風味。因為它是黑色的,所以揭陽人便稱之為「烏粿」。爾後,人們每逢喜慶之事,都要做「烏粿」,但因「烏」字不大好聽,人們遂用粿胚的原料——「鼠殼草」來為它的名稱,改稱為「鼠殼粿」了。

  後來,人們又改用「檳醅麩」作「鼠殼粿」的餡子。「檳醅」,就是把糯粟裝在密封的鐵罐內,爆炒熟,過篩去殼,碾碎。做粿時,每斤檳醅麩加熟白糖一斤,芝麻二兩、花生三兩,橙糕五錢。每斤鼠殼粉做30個粿胚,大小如半粒檳榔那麼大。大了,胚太厚,小了易破裂。





      粿,按辭書解釋,是一種米食。無米之粿,又是什麼樣子呢?  潮汕自古人多地少,是個嚴重的缺糧區。為填飽肚子,潮汕人想盡辦法。心靈手巧的潮汕婦女更是花樣迭出。「無米粿」便是婆娘們變幻出來的無米之炊。無米粿俗稱水晶包,是廣東省潮州地區漢族傳統名小吃。無米粿的餡多用蔬菜雜糧來做。鹹的是馬鈴薯、芋頭或竹筍切成小粒,加沙茶或咖喱及鹽、味精少量炒熟。或大豆炊熟,加精鹽、胡椒粉少量研細。

      現在街巷流動小食攤販賣的無米粿,餡料純用韭菜,不加冬菇等細料,但一樣非常美味,深得當地老少喜愛。吃時蘸以辣椒醬,皮脆無比,味道甘香。




      鱟粿是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棉城、海門特有的潮汕傳統小吃,是潮陽「歷史悠久」的小吃之一。一般而言,鱟粿用大米和薯粉混合做成漿,再加入豬肉末、香菇、鵪鶉蛋和蝦作為餡料一同炊制而成,用油燜烹製後即可食用。由於使用了特製的陶瓷磨具,鱟粿的形狀呈桃形。鱟粿口感柔滑軟潤,色澤潔白或呈褐色,受到廣大食客的喜愛。
  鱟粿吃起來的特點是外皮酥脆,內裡熱透嫩滑,並具鮮、辣、香、鹹。




      鹹水粿又名水粿,也成豬朥粿(澄海部分地區稱呼),是廣東省潮州市一種地方性傳統的粿食小吃。其歷史悠久,味道可口,價錢便宜,廣受當地老百姓喜愛。鹹水粿」外觀是一個由米漿做成的如同小碟子的粿皮,中間是盛放著熱的菜脯幹,色澤嫩白,口感潤滑。粿皮無味但有嚼勁,配上菜脯幹的香甜和芳鹹,成為一道具有潮汕特色的民間小吃。有的也可以加上辣椒醬或者甜漿,使得鹹水粿味道更重,更美味。




       潮汕姿娘的必學粿品。民俗年糕。發酵類米制糕粿品。又稱發粿。潮汕民間所以稱作發粿,還有寄寓著發財、發家的祝願。

      多在冬至、春節等大節日中製作。糖料多用紅糖,也有用白糖的。蒸熟後在面上蓋上福壽字樣紅色印紋或寫上吉利字句。蒸製用的盛器是用竹篾與制蒸籠的薄木板編成,像一個平底盆。

古代即流傳過年吃發糕以求好兆頭。發糕諧音發財、高升,因為發粿寓意著發財、發家等意義,深受群眾喜歡。它的做法是將糯米或在來米泡水後磨成米漿,加入適量的糖和發粉攪拌後倒入碗中,放入蒸籠蒸熟之後即成。現代往往也摻入少量麵粉以改善成品外型。



      端午時節,潮汕千家萬戶喜愛做梔粿美食的風俗世代相傳,加工製作精細,配製方法考究,美食風味獨特,且有助消化,增食慾之功。

      古代潮人世傳五月為「惡月」,此時陰氣萌生,毒瘴猖獗,時疫流行。端午時令氣候炎熱,蚊蠅孽生,病邪襲人,在缺醫少藥的歲月古人採取「時節做時粿」的既美食又防時疫的科學加工製作粿食方法,以達到「時令防時病」的目的,故稱得是時令的保健粿食。

       現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梔子,清熱瀉火,除煩解鬱,主治胃中熱氣,瀉三焦火,除時疾熱,去熱毒風等功效。




祭祀五穀主,要蒸製「五穀主偶像」和一些象徵農具、五穀的「尖擔」、「粟穗」等粿品。「尖擔」狀的粿品也是用米粉加開水揉搓成粿皮的,不過要將粿皮捏成圓餅形,且要包上適量的餡料,再將圓餅形的粿皮對摺成為半圓形,並在其邊緣抹上水,用手指將半圓的邊緣捏緊,使其粘貼後,才可在中間處捏下去,捏成像「尖擔」一樣的形狀。不過現在,人們祭祀五穀主,已很少做「五穀主偶像」的粿品了。




       潮州地區盛產竹筍,筍粿這味潮州民間小食便是以竹筍為主要原料製作而成的。也正是因為筍粿的主要原料是春筍,所以這味小食有比較強的季節性,一般五六月份的筍粿是最好吃的,那是因為春筍是在五六月份上市是。
  製作筍粿的關鍵是在於製作粿皮,粿皮的製法是將粳米磨成粉漿,放炊籠中炊熟,再加開水揉至柔軟,推成圓條形,捏成一小塊一小塊,用面棍推成圓形皮。在製成皮時,可適當加點油,使皮較柔軟。筍粿的餡是由切成細粒的竹筍、豬肉、香菇、蝦米構成,再調進鹽、味精、胡椒粉、蒜頭,然後將餡放在粿皮中間,包起來就可以了。 韭菜也是潮州盛產的蔬菜之一,潮州民間有「三六九韭菜」的說法,即每年農曆三月、六月、九月都出產韭菜,可見在潮州地區常年都基本可吃到韭菜。潮州人認為韭菜有溫中下氣、補腎益陽、調和臟腑的作用,因此都很喜歡吃韭菜,而以韭菜為餡的韭菜粿,則和筍粿一樣,都是人們喜愛的潮州小食。




      炒糕粿是一道廣東省潮州地區的漢族傳統民間小食,還是一種街頭巷尾十分暢銷的夜宵,又有獨到之處的製法。炒糕粿很注重火候,使糕粿達到外酥內嫩,鮮香微甜,色澤金黃鮮豔,香味飄溢,口感鹹、甜、香、辣兼備。

      糕粿是用優質白米漿逐層加工蒸熟,製作時先將糕粿切成均勻小塊,加入魚露,紅甜豉油調勻,以小火略炒至糕粿面色赤紅入味,然後下平底鍋(煎盤)用豬油以文武火候將糕粿面色煎赤,加入白糖炒勻,再和入鮮蝦、豬肝、瘦肉、鮮蠔等多種配料,淋上蛋液煎炒,加入沙茶辣椒醬、味精、魚露、雪粉水,上湯炒勻。新興街炒糕粿很注重火候,使糕粿達到外酥內嫩,鮮香微甜,色澤金黃鮮豔,香味飄溢,口感鹹、甜、香、辣兼備。




       草粿是潮汕地區一款頗具地方特色的大眾化小食。每當立夏之後,潮汕地區的大路旁、小巷口,便有賣草粿的小販,或推著小車,或擺著小攤檔,——手執瓷碗,一手拿鏟草粿的金屬片,不停地「叮叮咚咚」敲著,以招徠生意,那聲音十分清脆動聽。
  草粿具有清熱解毒、退腸火的功效,且價錢低廉,所以草粿這小食十分惹人喜愛,每當人們經過賣草粿的小攤時,都喜歡停下來,站在路旁吃一碗黑溜溜而爽滑清甘的草粿。  製作草粿需用一種稱為草粿草的植物,草粿草是梅縣一帶地區的特產。



有一首潮汕歌謠這麼唱:「潮汕人,相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面粿酵粿油炸粿,鱟粿軟粿牛肉粿,菜頭圓卡殼桃粿。」潮汕的「粿」系列有著龐大家族。潮汕的粿品也蘊含著很多民間故事和傳說,因此「粿」貫穿在潮汕人的整個生活圖景中,牽扯著他們心中的鄉情、親情,與他們的歡樂和悲苦緊密相連。



多位資深達人為你收羅各地好吃好玩的

| 即將成為最具公信力的吃喝玩樂平臺 |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潮汕之潮汕粿品
    食王國的版圖上,有一道亮麗斑斕的奇特風景線——粿品。通常,人們把她列入「小食」的行列,殊不知,她的高貴卻來自神壇。由於扮演著作為祭祀祖先的祭品角色,粿品在海外潮人的心目中更蒙上了一層思鄉的情愫。潮汕的粿,不僅是滿足口腹的精美食品,更凝結著一種本土文化,體現著潮汕的精神。
  • 潮汕甜粿(潮汕粿品之四)
    潮汕人家,每逢營老爺熱鬧的節日,都會自家蒸製一籠甜粿。甜粿蒸製精細,風味獨特,深受潮汕人的喜歡。說起蒸製甜粿的材料,一般是以糯米為原料,首先將糯米洗淨後,用清水浸漂濾去水份陰乾,然後放進石臼用人工舂成米粉(俗稱糯米糕),現在米粉很多都是用機器打了,舂米糕很費工夫,至少要過篩二三遍,粉末越微細越好。
  • 潮汕的粿品你認識多少?
    潮汕粿品是潮汕地區 ,極具有傳統文化底蘊的地方特色食品, 在潮汕的小吃中,有各種各樣的粿品 一起來細數潮汕的粿品吧 (了解更多潮汕信息關注官方威信:chaoshanjx)菜頭粿 菜頭粿即蘿蔔糕。潮汕人將蘿蔔稱之為菜頭,菜頭粿是潮汕地方漢族年糕的一種,每逢過年時節,各家各戶都有蒸製。
  • 探索潮汕美食中的粿品文化
    潮汕粿品,其淵源也長,其應時而生,奉與神靈共享,各帶鄉俗鄉味。
  • 六甲番人談美食文化|甜粿、紅桃粿、鼠殼粿,說說潮汕粿品的故事
    潮汕地區的粿品可說是天下一絕,在中國的米麵食文化中肯定有一席之地。
  • 潮汕粿品大盤點!你吃過哪幾種?
    潮汕粿品是潮汕地區極具有傳統文化底蘊的地方特色食品在潮汕的小吃中,有各種各樣的粿品一起來細數潮汕的粿品吧
  • 潮汕特產-粿品,你都認識嗎?
    從結構上講,粿品有皮包餡的,如豆沙粿、韭菜粿、筍粿、鼠曲粿、鱟粿;有將主料和餡糅合在一起的,如菜頭粿、竽頭粿等。無論從原料之博採、做工之考究,比之北方的面點,潮汕粿品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菜頭粿即蘿蔔糕,菜頭系蘿蔔俗名,菜頭粿是潮汕地方漢族年糕的一種,每逢過年時節,各家各戶都有蒸製。其外酥內嫩,味道清香而不甜膩。
  • 潮汕粿品——記憶中的「阿嫲味道」
    在潮汕,有一首這樣的民謠。潮汕的粿有幾種,可能是美食界的無解命題,連潮汕本地人也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在潮汕話裡,阿嫲就是奶奶的意思。潮汕的粿物是過節的必需品,是一種儀式感。在不同的節日裡,阿嫲會做不同的粿,寄託不同的美好願望。紅桃粿和鼠曲粿是粿品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紅桃粿紅桃粿也叫「飯粿」。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
  • 汕頭兩天一夜遊:品潮汕美食,南澳環島吃海鮮(遊記攻略版)
    汕頭的美食誘惑廣東三大菜系:粵菜、客家菜、潮汕菜。汕頭所處地區盛行其中之一潮汕菜,以烹飪海鮮著名,選料新鮮,醬料獨特。潮汕小吃則是長期以來點心師傅搜羅各地,再精心製作,逐漸形成潮汕地區特色的,豐富的美食,以品種多樣,用料講究,匠心獨特而馳名。
  • 一份正宗的潮汕粿品是怎麼樣的?
    去到潮汕覓食,除了牛肉火鍋、丸子、滷鵝,不得不吃以外,當地的粿品(以下簡稱「粿」)也要好好嘗嘗,花樣百出的粿讓人大開眼界。
  • 潮汕不能錯過的5種美食,吃貨福利!
    潮汕被蔡瀾稱為"美食的孤島",很多吃貨都慕名而來,不過琳琅滿目的美食,也為難了選擇困難症的朋友,如果到了潮汕,以下幾種美食小編建議一定要品嘗,不然就白來啦!
  • 潮汕特色美食「鼠曲粿」,濃濃的家鄉味,讓人念念不忘!
    在廣東潮汕,一提到粿品就讓人想起「鼠曲粿」,這大概是因為「鼠曲粿」在潮汕小吃中歷史最為悠久,最具潮汕風味,最為大眾化的原因吧。在潮汕人的記憶中,鼠曲粿顏色深綠,柔軟香甜,散發著鼠麴草和蕉葉的清香,有濃濃的家鄉味,讓人念念不忘!
  • 潮汕特色美食粿文化之樸籽粿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懶貓美食記」,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
  • 汕頭:整合各式美食打造潮汕美食文化
    原標題:整合各式美食打造潮汕美食文化 在《關於推廣美食文化,打造美食城市名片》的提案中就提到,要利用西堤水產批發市場優勢,借鑑珠海灣仔海鮮街模式形成前店後市的特色海鮮大排檔為主,牛肉火鍋、潮汕小食為輔的綜合美食街,與小公園景區形成聯動,形成美食帶動旅遊,旅遊宣傳美食的互動效應。
  • 舌尖上的美食之潮汕粿肉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懶貓美食記」,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
  • 潮汕美食之野草做成的鼠殼粿
    鼠殼粿,既是祭祀供品,又是潮汕特色小食,是人神共饗的美食。
  • 食在粿香,味在潮汕
    潮汕粿品作為潮汕文化的一個部分,它的特點的形成,同樣是離不開潮人賴以生存的地理自然環境、人文風俗、及悠久的傳統歷史文化。所以,潮汕的美食傳統,是與潮汕文化的傳統緊密相關的,是隨著經濟的繁榮而發展的。潮汕文化發軔於先秦,形成於唐宋,完成於明清、現代,完善於現代,美食文化自然也就與此同步了。
  • 好「彩頭」好「意頭」 廣東潮汕菜頭粿寄鄉情
    好「彩頭」好「意頭」 廣東潮汕菜頭粿寄鄉情 2021-01-03 11:54: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 【美食攻略】此生未吃遍潮汕,走盡廣東也枉然!
    這就是「暗黑料理」在榜美食之一啦,掰開血蚶,血紅一片,看上去很恐怖,但其實味道鮮美。把燙好的血蛤,加入辣椒醬油蒜末這些調味,這時一陣濃濃的香味撲鼻而來,一口咬進去,肉嫩潤滑,鮮美異常,流入喉嚨的汁香味濃鬱,別有風味。
  • 這些潮汕小吃,「粿」真好吃!
    在浩瀚的潮汕美食中,「粿」這個小可愛,是陪伴潮汕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