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當你兒子!「當孩子說出傷人的話,父母如何處理?

2021-01-19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無意中看到了肖戰的一段採訪視頻,他說他曾說過的最傷害媽媽的話,是:「我不要當你兒子。」

不知道你們聽完這句話,心裡是什麼感受?

反正,我感覺到平衡了,治癒了。

一個現在被國內外幾千萬人捧在手心裡喜歡的少年,曾經也與媽媽有過這樣激烈的對話。即使如此,也沒有影響他和媽媽繼續保持和諧的親子關係,沒有影響他成為一個如此優秀的演員。

所以,他的這段視頻,讓我淡定、釋然了很多。

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力量反駁我們,更不敢說出這種傷害我們、否定我們的話。

可是,隨著孩子年齡越來越大,我們就會發現,孩子的話語有的時候像刀子一樣鋒利,一不小心就把我們弄得遍體鱗傷。更悲催的是,有些話我們似曾相識,那就是我們之前常對孩子說出來的話,連語氣和態度都非常相似。

出來混,早晚要還的。

所以,我們要做的有兩點:

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緒,把握好說話的尺度,儘量不要給孩子用「我們的話」來傷害我們的機會。

其次,當孩子說出這些傷人的話之後,我們要知道如何解讀和面對,如何與孩子跳出這個模式,進入良性循環。

第一點(控制情緒好好說話)這裡不多說,這一篇主要說一說第二點。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幫助和啟發。

(一)冷處理,先讓自己平靜下來

當人處於負面情緒的時候,是無法理智思考的。

當我們發現我們情緒(將要)失控的時候,我們要懂得停下,冷處理。或閉嘴不說話,或者離開當下,做一些能幫助自己平靜下來的事情。

每個人平靜的方式不同,而我比較喜歡轉移注意力。比如和女兒聊聊天,或者自己看看書,看看喜歡的綜藝節目。

等心情平靜了,便開始思考。

孩子說的話有沒有道理?

比如孩子說我們太嘮叨,那麼我們要問問自己:我真的嘮叨嗎?

若是,我們的「委屈」就會消失,我們的「傷心」也會減半。

若不是,可以問問孩子:「你覺得媽媽哪些話是嘮叨?」聽一聽孩子的想法,同時也可以問問家裡人,比如伴侶、公婆等。

自己對自己下一個客觀的定義是非常難的,我們可以多參考一下別人的看法。

(二)分析原因

若是我們真的嘮叨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的嘮叨?

我們的嘮叨是長期行為,還是短期因為某件事引起來的?

是孩子太不聽話,需要我們反覆重複相同的話?還是我們的說話方式不太好,引起了孩子的牴觸情緒,越說孩子越不聽?

亦或是我們的工作生活不如意,無意中將我們的負面情緒轉移到了孩子身上?

……

只有將原因分析的越來越具體,我們接下來尋找的解決方法才會越來越對症。

還要想一想,為什麼孩子會用這些話攻擊我們?

是不是因為我們最近對他批評太多,否定太多,把孩子的能量杯都倒空了。裡面沒有了陽光和正能量,有的都是沮喪自卑等負能量?

手裡有玫瑰的人才能送出玫瑰。

心裡沒有正能量的孩子,如何說出讓我們開心的話?

(三)落腳於「解決問題」

正面管教中有句話:「每一個錯誤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

我非常認可這句話。

當遇到問題,我們有情緒是正常的,但是我們要想辦法平靜下來,理智思考,認真分析,勇敢地面對問題和錯誤,最後要落腳於「解決問題」。

只要沒有落腳於解決問題,那麼當再一次發生這類事情時,我們多半還會重複這樣的痛苦。

當我們分析出以上原因的時候,我們就要針對每一個原因去設定解決辦法。

這個過程可以自己去做,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讓孩子看到我們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態度和過程,在潛移默化中教給孩子這種能力。

不要擔心承認我們的錯誤,是沒面子的事情,會影響我們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孩子比我們想像中的懂事,也比我們想像中的學習能力要強。當我們勇於承認錯誤承擔責任的時候,孩子才會學著我們的行為,反思他的錯誤和責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是言語上灌輸的老師,而是身體力行的老師。比起聽我們怎麼說,孩子更關注我們是怎麼做的。

所以,放心大膽地和孩子探討我們之間產生的親子問題,進行頭腦風暴去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法,當孩子想到什麼的時候,要多去認可孩子。

當我們給孩子足夠多的支持和愛,孩子手裡收到了這樣的「玫瑰」,有朝一日才會捨得把「它」拿出來,與我們分享,看得到我們的努力,認可我們的付出。

愛,是雙向的。

認可和鼓勵也是如此。

讓我們在解決每一個問題的過程中,更加了解彼此的想法,一起改善自己的言行,修正我們的親子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

——END——

作者:皓月長歌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講師。家有兩隻神獸,挑戰不斷,成長不息。所寫文字皆出自個人學習實踐,或有局限性,請大家建設性參考。如果你喜歡,歡迎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擁有更好的親子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不妥,請及時聯繫,侵立刪,感謝。

相關焦點

  • 孩子偷錢,如何正確教育?你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一生
    在發現孩子偷錢的時候,有位爸爸是這麼處理的:他沒有"盤問"兒子,而是在兒子面前假裝找東西,嘴裡念叨著:"哎我那一百塊放哪了來著,我記得之前塞到沙發底下了呀!寶寶你能幫爸爸再找一找沙發嗎?我先去房間看看。"
  • 孩子語言傷人,父母反而誇獎,「童言」真的「無忌」?
    孩子的這些話,初聽著好玩,可是有些話細究又覺得可怕,孩子的話真的是「童言無忌」嗎?其實,在孩子童言無忌的話裡面,暴露的問題可不少。1有些孩子的話和行為,真的非常傷人。甚至不只是傷人,還有羞辱人的意味。結果孩子卻跟大姨這樣說話:「你是我家的保姆,拿工資的,我讓你幹嘛就要幹嘛,把筷子撿起來給我!」這些話、這些行為,如果父母不曾跟孩子說過,恐怕憑著孩子自己的想像力,很難做到這種地步。但是父母會怎麼說呢?
  • 人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說出一些傷人的話,被獨木舟的語錄道出!
    人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說出一些傷人的話,是什麼情況下呢?如果很多人在沒有讀到獨木舟的語錄情況下,也沒有往下讀,肯定都會這麼回答。比如說男人在喝醉酒的情況下,就很容易說出一些傷人的話。 男人為什麼在喝醉酒情況下,會說出一些傷人的話呢?
  • 傷人的話說出去就收不回來了——《我的莫格利男孩》
    結果,現在跟他作對的人是我……」對於凌宇的控訴,兒子說:「小宇,說傷人的話就回不來了」確實,一旦說出口,說了是真的就回不來了不知道自己的話會有多傷人凌宇不停訴說的那一瞬間,他也許只是想到他多年來的委屈他根本沒有想到,在過去的幾年裡,是誰把他教育成人的
  • 父母好心的囑咐,有時會成為孩子的詛咒,別小瞧你說出的話
    「下雨了,不要出去,你會感冒的!」 「不要一直看電視,否則會損傷你的眼睛的!」 「過馬路不要緊張,別亂跑,否則會被車撞的!」
  • 當孩子表達自己的思想時,父母要學會不漠視,更不要打斷他的話
    如果你不分青紅皂白打斷孩子說話,等待孩子的便是表達欠缺的未來小景的兒子宇宇今年十歲了,家人越來越發現他變得很沉默,在家庭聚會中從來聽不到兒子發言的聲音。對於這種情況,小景兩口子剛開始沒有意識到不正常,他們總認為是孩子性格所致。可是隨著時間推移,他們發現兒子表達能力欠缺,溝通能力也不好,很多時候讓他傳話都說不清楚。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時,父母學會這樣說,孩子將來會更有出息
    當孩子開始頂嘴時,父母要學會這2句話 1、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要不然等我們都冷靜下來了再一起討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而情緒一旦上來,這個時候別人說的再多,也根本聽不進去,不知是孩子,就連我們大人之間吵架也是如此,所以當孩子頂嘴時,我們不要立馬和孩子理論,而要這樣說讓孩子先冷靜下來,人的大腦只有再冷靜的時候才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
  • 「媽,我恨你」又一位孩子跳樓,父母牢記,這3種情況要停止批評
    據知情人透露,九歲男孩的父母平時對其要求非常嚴格,因為是獨生子,所以抱有很大的期望。但事與願違,自從兒子上小學以後,儘管學習非常努力,但依然沒能取得很好的成績。因為在這個時候,雙方都可能受到情緒的控制,在言語行為上出現過激情況,很容易就會說出一些特別傷人的話,或者出手對身體造成傷害打擊。再者,這個時候人們不論是受到身體還是心理上的傷害,都很容易出現大量負面情緒,導致做出更加追悔莫及的過激反應。
  • 「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父母的恐嚇,正在侵蝕孩子的安全感
    「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愛你了!」「你再不乖乖吃飯,我就不要你了。」「你再不好好上課,我就打電話讓警察把你抓走。」「你再……,我就…」你有說過類似恐嚇孩子的話嗎?很多家長把這些話當作讓孩子聽話的必殺技,並且屢試不爽。甚至會感嘆「小孩子就是好騙」,但就是這樣不經意的話,可能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
  • 不要等孩子手機成癮後才想到戒斷!父母如何處理孩子網絡問題
    當你有事情要聯繫對方,即便對象近在呎尺,你也不願意挪動身體去找他當面談,而是發了信息出去,過不久手機響起叮一聲,你們就此展開從屏幕對話的過程。在給孩子手機前,父母應該先問問孩子為什麼需要手機?長子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問過我:『媽媽,我什麼時候可以有自己的手機?』
  • 家有二胎,父母不要輕易地說出3句話,否則孩子容易受傷害
    原本想著有了女兒以後,兒子會更加懂事,但孩子前後發生的改變,卻讓亮亮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亮亮只顧指責兒子不聽話,並沒有認識到是自己說過的話讓孩子受到了傷害,從而在行為上發生較大的變化。 那麼,哪些話容易傷害到孩子呢?
  • 你聽過最傷人的話是什麼?「我只是開個玩笑而已,你至於嗎?」
    尤其是那些披著玩笑話外衣的「惡語」,有時候真的很傷人。、1.海明威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們用兩年學說話,但要用一生的時間學會如何閉嘴。很多時候,這世上傷人最深的,就是是看似「漫不經心」的話語。甚至,生活中那些最深的傷害——就是來自於,教會我們說話的父母。我不知道你們是否經歷過這樣的場景:過年的時候,你穿著自己喜歡的衣服,和父母去走親戚。但是媽媽卻當著所有親戚的面,說你的衣服是自己買的,一點審美都沒有,醜死了,從頭到腳也就一雙鞋子還看得過去——鞋子是她給你買的。
  • 心理學:親人之間,關係也不要太好,因為愛也會傷人
    但是看過太多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以及各種成長案例之後,我發現無論親人之間的關係再怎麼樣美好,它都是一種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關係,它就會遵循關係的內在規律,所以這才有了今天的主題,親人之間,關係也不要太好,因為愛也會傷人。
  • 《不隨便說傷人的話》關於言語傷害,不怕被嘲笑也不言語傷害他人
    你可能聽過一句諺語:「棍棒和石頭會打斷我的骨頭,但言語永遠不會傷害我。」但事實上,不管說話的人有意還是無意,言語也會傷人。雖然孩子們往往待人友善,但他們仍然需要大人的指引、教導和示範,才能明白自己的言語舉止可能造成負面影響。
  • 「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逼孩子學聽話,是做父母最大的失敗
    逼迫孩子學聽話,是做父母最大的失敗昨天,我看到四歲的兒子正在吃一些膨化食品,由於我不在他的身邊,便通過視頻告訴他,不要再吃這些東西了。因為他臉上已經過敏了,前天醫生也叮囑不讓他再吃這些膨化食品,但無論我怎麼給他說,他還是繼續吃。於是我便告訴他奶奶,讓她把那些零食給他要下來,不讓他再吃了,而他奶奶卻說,不讓他吃,他會哭的。
  • 袁詠儀自爆兒子曾想「換個媽媽」: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
    我曾經在微博上刷到過一段袁詠儀的專訪。她坦言,兒子曾經很討厭我,一度不願意和我說話。萬般無奈之下,她只好帶兒子去看心理醫生。但心理醫生的話讓她很震驚,醫生告訴她,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她這個做媽媽的存在問題。
  • 林依輪迴應小兒子戀情,父母希望孩子幸福,不隨便就好
    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很多家長在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之後就會囑咐孩子不要太早地談戀愛。不僅是家長,學校也很重視學生的感情問題,老師會一遍一遍地教育學生現在是學習的時間,就要抓緊時間學習,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用的事情上面,特別是早戀。初高中的孩子心智還不成熟,還不知道如何去對待戀愛。
  • 「孩子不聽話,我不要了」:你還在用「拋棄式育兒」來教育孩子嗎?
    雖然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但是依然沒有動搖媽媽的決定,她只是冷冷地看著孩子,並沒有任何妥協的意思。孩子邊哭邊偷偷的看著媽媽,旁邊的圍觀者有人心疼孩子,讓媽媽安慰一下孩子,可是沒想到這反而讓媽媽的情緒瞬間失控:這麼不聽話的孩子,我不要了,說完轉身就走。
  • 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媽寶男的父母,也不容易啊——為何家會傷人
    你如何看待萬事萬物,這是你最深的存在。回到母子關係中,若一位媽媽想讓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在他嬰幼兒時,多和他互動,帶著喜悅看著他,是至關重要的。但是,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武志紅在他的《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寫到「你要成為你自己」。
  • 17歲兒子殺害陪讀母親:不要和孩子鬥,父母永遠鬥不贏孩子
    2018年12月2日,12歲少年因為不服母親的嚴格管教,以「仇殺」的方式殺死自己的母親,並說出了那句駭人聽聞的話「我殺的是我媽媽,又沒有殺別人」。到底是怎樣激烈的衝突,才會讓這些孩子痛下狠手,如此狠心將親生母親殺害?單看事件本身,衝突都不算太激烈。但壓垮駱駝的,又何嘗不是一根輕飄飄的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