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語言傷人,父母反而誇獎,「童言」真的「無忌」?

2020-12-23 福林媽咪

文|福林媽咪

童言無忌,是說孩子說的話不必忌諱,即使說了難聽、不吉利的話,也無妨礙。

孩子的話,是天然的、純真的,更是完全發自內心的話,所以當孩子說了可愛的話,會讓人覺得格外可愛。

有些話讓人哭笑不得:

女兒要媽媽陪自己到100歲。媽媽說:「到那時候我就死了」;女兒:「媽媽不會死的,我100歲,媽媽1000歲」;媽媽:「不可能,媽媽活不到1000歲,活到1000歲,那成那啥了……」女兒:「能,我是小王八,媽媽是大王八,外公是老王八,我們都長命百歲!」

還有些話,也讓人害怕:

搬新家,24樓,入住前打掃,孩子突然跟爸爸說:「爸爸,那個房間有個叔叔吊在繩子上。」

爸爸嚇得頭皮發麻,差點退房子。

後來才知道「掉在繩子上的叔叔」是一個外面裝空調的大哥。

孩子的這些話,初聽著好玩,可是有些話細究又覺得可怕,孩子的話真的是「童言無忌」嗎?

其實,在孩子童言無忌的話裡面,暴露的問題可不少。

1

有些孩子的話和行為,真的非常傷人。甚至不只是傷人,還有羞辱人的意味。

從孩子的行為裡面,恰恰能看出孩子的家教,能看出父母的素質。

海灘邊,一個小男孩拿著礦泉水瓶子問一個老人:「你在撿礦泉水瓶子?你要這個礦泉水瓶子嗎?」

老人說:「要」。

結果這小男孩竟然掄圓了胳膊把礦泉水瓶子朝海裡一扔說:「去撿啊。」

媽媽的反應卻是誇獎孩子:「你扔的真遠!」

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恰恰暴露出家庭中的教育問題,暴露出孩子的家教。

孩子雖然破壞力驚人,可但凡家裡曾經教過孩子尊重別人,這種「羞辱人」的事情是想不出來的。

當孩子做了過分的事情,說了過分的話,年紀就成了孩子的「保護傘」,也成了父母掩蓋自己惡劣行為的藉口。

一個堂哥剛闖出名堂,在上海買了房,倆孩子也在上海上學,夫妻雙方忙,顧不上孩子,就想到了在家沒事做的大姨,用了極低的工資「僱傭」了大姨。

結果孩子卻跟大姨這樣說話:

「你是我家的保姆,拿工資的,我讓你幹嘛就要幹嘛,把筷子撿起來給我!」

這些話、這些行為,如果父母不曾跟孩子說過,恐怕憑著孩子自己的想像力,很難做到這種地步。

但是父母會怎麼說呢?

「小孩子嘛,不懂事,你這麼大年紀了,還跟孩子計較什麼?」

跟孩子計較什麼?其實不是跟孩子計較,是跟父母計較,計較孩子的父母對人的不尊重,計較孩子的父母對別人的侮辱。

孩子的不尊重人,孩子侮辱、欺負別人,跟家裡的教育是離不開的。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通過孩子,能照出父母的模樣來。

孩子的「童言無忌」、糟糕行為,父母是要承擔責任的。

2

這話有些人會說「童言無忌」,有人會認為是這孩子「壞透了」,其實呢,更多時候是因為孩子不懂。

因為孩子不知道那些詞是罵人,也不知道佛像對某些人的意義。當孩子說「我恨我媽」的時候,並不是真的「恨」,而是不懂得「恨」這個詞對父母和對自己的意義。

因為沒有經歷過,所以不懂得別人所作所為背後的不得已和付出。

這「沒經歷過」,既是孩子的「純真」,也是孩子的「無知」。

對於這種無知,有些東西是需要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慢慢體會才能懂得,就像父母為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卻喜歡說「你不懂,別管我」、「明明姥姥做的飯很難吃,媽媽為什麼喜歡吃?」

可有些東西卻需要父母引導和教育的,比如說孩子對人說「你做的飯真難吃」、「你長得真醜」、「奶奶胖的像個球」。

遇到孩子的「無知」,如果父母尷尬的一笑,對人說「童言無忌,別介意」,最終傷害的,還是自己的孩子。

孩子是成長中的人,成長中的大大小小的經歷,都是塑造孩子的一部分,父母發現孩子的問題,不要想著敷衍應付,抓緊時間教育才是好的方式。

3

在之前《意林》雜誌上有這麼一個故事:

小女孩一個人上下學,有一天跟爸爸說:「我看見了鬼,黑色的,看不清楚,看一眼就消失了。」

爸爸專門請假提前下班,在女兒後面默默跟著,結果在第三天的時候,看到一個帶黑色包子的中年男人在跟蹤女兒,這位爸爸趕忙報了警,把這個跟蹤狂抓了。

有時候孩子的話,並不像父母以為的那樣,只是「童言無忌」,想像力豐富。

孩子的話,有可能是他遇到了麻煩,在向你求助。

在《奇葩說》中討論「生二胎該不該經過老大的同意」的時候,傅首爾講過這樣一件事情:

當傅首爾跟孩子商量給他生個妹妹的時候,孩子的反應卻是「萬一(妹妹)跟我一樣不爭氣怎麼辦?」

孩子話裡的意識是「是不是我不夠優秀,所以你才想再要一個孩子」。

孩子的一些俏皮話、讓父母覺得可愛、很萌的話,常常藏有很深的意思,他用其他方式在引起父母的注意,讓父母注意到這個小可愛遇到麻煩了。

父母聽到孩子的話,如果只看表面意思,去給孩子的話下一個定義:「真可怕」、「好可愛」、「沒教養」、「太成熟」,卻不去想孩子更深層次的表達,也不去跟孩子好好溝通,有時候錯過的就是孩子成長中的問題。

父母常常想:「我的孩子怎樣才能快樂成長」、「我的孩子怎樣才能不被同學欺負」、「我的孩子怎樣才能避免遇到壞人」……

如果不去了解孩子的「語出驚人」,遇到問題又偷懶,那麼父母的問題問道最後,就變成了「我的孩子怎麼變成了這樣的人」、「我的孩子為什麼跟我親近不起來」……

對於孩子的「童言無忌」,父母要給出孩子反饋,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對他的在意。

4

當孩子說出不合適的話的時候,父母該如何去看到孩子話裡面更深層次的意思呢,如何去讓孩子改正呢?

首先,當孩子說了不恰當的話,父母要有所作為

前一段時間逛超市,3歲左右的小男孩不斷的用難聽的話罵自己的姐姐,媽媽在旁邊不理睬,然後姐姐也弱弱的用髒話回懟小男孩。

孩子在一起,學會身邊人的說話方式太容易了,所以當孩子說了不恰當的話,父母要及時制止,不要不作為。

這是對孩子的負責人。

其次,父母要儘量冷靜下來,解決問題是最主要的

大家可能在網上發現過一個問題,就是孩子犯了不大的錯誤,我們就看不慣、要罵。

比如現在有一群自稱「黑化家族」的孩子,認為父母不理解、學校在壓迫、朋友背叛自己,所以要「黑化」。

很多人就在罵這群孩子「不知所謂」,但是在我們青春期的時候,不也流行過「非主流」嗎?

這是這一代孩子,對抗世界的一種方式,儘管在我們看來不那麼對。

父母在了解孩子的心理過程之後,不該是絕對的「打」、「罵」、「制止」,而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存在於世界上的意義,讓孩子找到自身的價值,孩子才會在生活中找到自我,而不是用「黑化」來武裝自己青春期的迷茫。

父母對孩子的情緒是敏感的,當父母察覺出孩子的不妥,跟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情況,也可以用自己的經歷讓孩子安心,並且用自己的經歷給孩子引導,這樣都是可以的。

「童言無忌,大吉大利」,孩子的話不在意,會讓氛圍不那麼尷尬,會更加和諧。

但是孩子說的話,如果父母回應,可能會獲得一份感動,可能會獲得一個教育孩子的機會,也可能會獲得一個接收到孩子求助的機會。

孩子的話沒那麼重要,可是,對父母來說,孩子的話不重要,還有什麼算重要呢?

相關焦點

  • 孩子受到誇獎後,成績不升反而下降,誇獎沒有錯而是沒用對方法
    一味誇獎對孩子真的好嗎?家長如何誇獎孩子,才是正確的誇獎?今天我們來討論這個問題。一、經常誇獎孩子會有哪些好處1、增強自信心當孩子受到誇獎時,是怎樣的心理狀態呢?2、增強對父母的信任感孩子自出生就與父母建立了天然的親密關係,對父母的依賴感很強,當父母對孩子的優秀表現給予誇獎,孩子感受到來自最親近的家人的肯定,這種力量是其他人無法取代的,父母的誇獎會增加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與父母更親近,關係更融洽。
  • 讓孩子「好好說話」,比成績更重要!
    童言有時最為致命,童言真的不是無忌。「童言無忌」是年紀尚小孩子的一個顯著特徵,正是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至真至純。小時候,孩子不管說錯什麼,頂多算是」童言無忌「,並不需要大驚小怪。突然間爆出的金句,也讓很多父母都為之虎軀一震。事實上,孩子說話沒分寸並沒有那麼簡單。
  • 寶媽經常誇獎孩子,反而開始患得患失,說好的自信呢?
    ▲時不時地誇獎孩子會增加其壓力按常理來說,多誇獎孩子應該是好事,可偏偏為什麼會事與願違呢?經過調查研究,對於同樣參加競賽的兩個孩子,假如在第一輪比賽中,兩個孩子旗鼓相當,如果這時,你去誇獎一個,對於另一個,不去評價。而在第二輪比賽中,取得勝利的往往是第二個孩子。為什麼?
  • 女孩被老師誇獎開心到飛起,走出辦公室後,傾情上演一秒「變臉」
    語言的力量是極其強大的,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有時候,僅僅是一句極短的誇讚,卻能給孩子帶來語無倫次的愉悅和自信。近期,一段視頻爆紅,視頻中,一位女孩得到了機構老師的誇獎,開心不已。在出了辦公室之後,她立馬上演了一秒「變臉」的一幕。
  • 別人誇獎你家孩子時,情商低的父母謙虛應答,高情商的父母這樣答
    當別人誇獎你家孩子時,情商低的父母就跟亮亮媽媽一樣虛偽的謙虛,內心裡得意開心,表面上卻故作謙虛「哪裡哪裡,一般一般」,但天真稚嫩的孩子並不懂得父母這一套,他們只是單純的覺得父母不認可、不滿意,從而挫敗孩子的積極性和進取心。
  • 唐龍:最好的教育是,培養出會好好說話的孩子
    最好的教育是,培養出會好好說話的孩子,無教養之家,培養出「童言無忌」的孩子有一天,在和朋友聊天,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時,她告訴了我一件事:我丈夫去年三月結婚,那天我正在酒店的化妝室準備,老公的一個5歲的小侄女跑過來,首先就是誇獎我:「嬸嬸好漂亮」,我正準備笑她,她又接著說:「嬸嬸什麼時候離婚
  • 誇獎孩子,別說「你真棒」,聰明的家長常說4句話,孩子更自信
    每當看到孩子學習了新的技能,媽媽們總是喜在眉梢,忍不住由衷的誇讚道:「寶寶,你真棒!」但這樣的誇讚真的對孩子有利嗎?誠然,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誇讚與鼓勵!正確的誇讚,會讓孩子更加聰明與自信;但不正確的誇讚,可能會起到「反效果」,讓孩子養成怕輸怕困難、膽怯、不自信的性格。
  • 父母的語言暴力,對孩子有多大的傷害?最傷人的往往不是拳頭,而是舌頭
    令人震驚的是,在一萬多條回答裡,最高贊的幾個答案竟然都是跟父母的語言暴力有關。 這個數據令人心驚,語言暴力不僅如此廣泛地存在著,還存在於大多數父母對待孩子身上。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曾發布過這樣一則海報。
  • 當孩子害怕時,父母的語言暴力是自卑的「催化劑」
    爸爸媽媽不僅沒有安慰她,反而卻大聲罵她膽小、沒用。被爸爸媽媽一罵,這位網友就覺得自己真的很笨,不可能學會騎自行車,然後就放棄了。直到成年,她都沒有敢去學習騎自行車,因為她小的時候就被父母灌輸自己不行的理念,內心自卑,覺得自己不可能學會騎自行車。父母的語言暴力到底有多可怕?也許很多父母都覺得,口頭上的呵斥對孩子不會有什麼影響,頂多就是讓他們心裡難受而已。
  •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表揚,父母需要誇獎孩子,也需要注意話語與方式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表揚,父母需要誇獎孩子,也需要注意話語與方式一個微笑,一句稱讚,一個擁抱,都會讓孩子感覺到被愛,覺得很開心,所以,在獲得家長的肯定後,孩子就可以順利地成長。關愛的的力量是神奇的。每個孩子,都是由一粒種子長成的小樹,小樹還要長成大樹,但是,並不是每一棵小樹都能健康茁壯,成為棟梁之材。是家長的賞識與激勵、抱怨與斥責的態度決定了他們是天才抑或蠢材、成功抑或失敗、偉大抑或平庸。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表揚,父母需要誇獎孩子,也需要注意話語與方式。一、表揚孩子的努力,不是表揚孩子聰明很多父母會誇孩子:「哎呀,你真棒!」「這孩子真聰明!」
  • 孩子調皮愛頂嘴怎麼辦?李玫瑾:父母學會說3句話,勝過打罵責罰
    孩子總是調皮喜歡頂嘴,對於家長的說教壓根不聽,甚至還有頂撞的意思。像以上這種場景,其實是父母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將自己降到了和孩子同樣的層次。孩子不成熟,家長也不成熟嗎?孩子需要教育,家長卻沒有正確的進行關鍵,反而是讓孩子學會了頂嘴。家長們不應該反思嗎?孩子為什麼喜歡「頂嘴」呢?
  • 「你真棒」,還用這三個字誇孩子,看完這3種方式變花樣誇獎他
    想得到一句誇獎真的很難。以前的父母不誇獎自己的孩子,聽到別人誇獎自己的孩子,還不好意思地說沒有,或者還要「貶低」下孩子。 身為父母的我們,沒有上一輩的「誇獎」示範,也不具備擅長「正確誇獎別人」的能力,只能用「你真棒」這三個字來誇獎孩子。
  • 孩子最大的底氣,來自於父母的鼓勵,請家長別吝嗇
    但是,對於現在的孩子而言,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思想已經越來越不可取了。你的打罵,甚至會出現很多的反作用呢!家長要知道,孩子最大的底氣來自於父母的鼓勵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接納孩子,是睜開雙眼去關注孩子的優點,用心看見孩子發現孩子,在再糟糕的情況下都可以發現孩子的優點,並且用來鼓勵孩子。
  • 鼓勵孩子不代表隨意誇獎,這樣與坑孩子沒區別,家長還是要注意!
    大家經常都會說多鼓勵孩子,會讓他們的自信心有所增加。其實這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只是父母在誇獎方式裡面有沒有真正的懂得如何去誇獎你的孩子呢?有的父母對誇獎孩子的理解有所誤解。他們認為什麼都給孩子來一個誇獎,這樣孩子就會做什麼事情都特別的起勁。
  • 春節串門親戚誇獎孩子,家長的回覆基本都錯了,來看看正確做法
    春節快要來臨啦,父母一般都會帶著自己的孩子走親戚串門啊之類的,通常串門的時候,都會有人誇獎自己家的孩子,大多數的父母回答都挺謙虛的,甚至會有種自謙過頭的感覺,這樣真的對嗎,來看看正確的回覆應該是怎樣的吧!
  • 語境思維——父母的語言,直接塑造著孩子的大腦
    本文將向大家介紹一種有效幫助父母建立與孩子之間語言環境「語境思維」,並未大家詳細論證,父母的語言,為何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013歲定80的真相是什麼?事實上,我們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貧困地區的孩子,多半是留守兒童,陪伴他們成長的是爺爺奶奶,而他們所掌握的語言水平和詞彙量,普遍少於正常水平。這個實驗從一個側面有利的證明:聰慧的孩子源自於他們善於溝通的父母,而父母的語言,是塑造孩子大腦最好的工具。
  • Jovi童言加油站上線,有她陪你大朋友也很快樂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對於孩子來說應該說是最快樂的了,可以放假在家,可以收到禮物。反正對於他們來說,開心就對了。那麼,兒童節是兒童專屬嗎?當然不是,對於成年人來說,給小孩買玩具,一起玩,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所以兒童節孩子要過六一,大人也要過六一。
  • 想培養「語言小天才」,父母要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錯過就晚了
    寶寶會開口說話了之後,父母就又在想孩子什麼時候可以流利的跟自己交流呀,什麼時候會表達他自己的想法呀……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早點開口說話,覺得早點開口說話就是孩子聰明的一種表現。所以當自己家孩子的表達能力比同齡人弱的時候,有些父母就會很著急,生怕自己的孩子是有什麼問題,父母因為孩子開口說話晚而帶孩子去看醫生的事例也不在少數。但其實只要孩子生理檢查方面沒有出現什麼問題,家長就不用擔心孩子是有語言方面的障礙。
  • 「你真棒」已成過去,誇獎孩子的精髓全在這8句話裡,家長學起來
    大家都知道誇獎孩子有多重要,所以總是不吝將「你真棒」、「你真聰明」這樣的讚美之詞掛在嘴邊。然而時間長了,有些家長就會發現孩子似乎對這些讚美已經沒有什麼反應了,家長誇得多了,反而還會引起他們的反感。曾有研究表明,家長總是說「你真棒」、「你真聰明」,並不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
  • 我們常跟孩子說的這句話,其實很傷人
    她在加州大學等學校和機構創辦了廣受歡迎的父母教育研討班。艾麗爾在書中說:「優質父母會避免毒舌傷人。」前面那些不經思索說出來的話,往往很刻薄或很苛責,會導致親子關係很糟糕。她教我們,要儘量用愛的語言和行為來與孩子交流,就算有時候,我們並不認同孩子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