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好心的囑咐,有時會成為孩子的詛咒,別小瞧你說出的話

2020-12-16 騰訊網

「下雨了,不要出去,你會感冒的!」

「不要一直看電視,否則會損傷你的眼睛的!」

「過馬路不要緊張,別亂跑,否則會被車撞的!」

「考試的時候不要馬虎,否則你會考砸的」--------

上面的這些話是不是特別的熟悉?

很多人日常都會如此好心的去囑咐孩子,生怕孩子出點什麼問題,卻不知道恰恰是我們的這些囑咐,讓孩子陷入了問題和麻煩之中!

1、越是囑咐孩子的父母,孩子出問題的機率越高。

美國春天都有每年一度的春遊,為了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這樣的活動是不允許父母參加,而要孩子給自己準備午餐,在外面單獨玩一整天的。

通常父母對孩子的囑咐通常分為兩種:

小心囑咐型:「你過馬路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要記得靠右邊走,否則會被車撞到的。你爬山的時候,也要靠近右邊走,否則會從山上掉下來的!---------」

大膽祝願型:「這次一定要好好玩,不用擔心家裡,玩的開心點。」

科學家想知道這兩種囑咐對孩子會有什麼不同,因此他們調查了很多家庭,結果發現小心囑咐型父母的孩子春遊出意外的概率在31%,而大膽祝願型父母的孩子春遊出意外的概率只有15%。也就是說越是被細心囑咐的孩子,越容易出危險。

2、當我們頻頻對孩子說「不要」的時候,他聽到的是「要」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反差呢?不應該是被細心囑咐的孩子不出意外嗎?怎麼調查結果正好相反?

這我們就要說說大腦對語言的解碼規則了。

經腦科學家研究發現:當父母對孩子說「你不要-------」的時候,孩子實際上聽到的只是不要後面的結果。

想日常生活中,我們對孩子說「你不要站在椅子上,你不要欺負妹妹」,孩子聽到的實際上是「站上椅子和欺負妹妹」。所以我們老覺得自己說他了,他卻什麼都沒聽,其實不是孩子什麼都不聽,而是他斷章取義的聽了,然後出現了我們不想看到的結果。

所以當日常中我們囑咐孩子「要靠右別走,否則會被車撞」「下雨了,不要出去,會感冒的」,孩子就像故意跟我們作對似的,不遵守交通規則,故意去淋雨,然後惹了麻煩回來!

3、父母的謹小慎微可能會提高孩子焦慮症的發病率

艾德蒙.伯恩博士在他的《焦慮症與恐懼症手冊》中重點提到父母的養育方式對造成孩子焦慮症的影響。

當父母對世界是過分謹慎的態度,過於關注孩子身邊潛在的危險時,他們就會一遍又一遍的囑咐「不要玩火,不要搗亂,不要------」等,他們越是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害怕,過分謹慎的態度,他們的孩子就會把世界看做是危險的地方。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就會變得退縮,不敢去探索世界,並且長期處於過於擔心和過分關注安全的問題。

一個孩子天天擔心外面會有東西傷害自己,沒有安全感,怎麼能不焦慮呢?

尤其是在一些孩子的考試焦慮中,父母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很多父母會覺得我沒有強迫他,我沒有要求他,結果話裡話外,不是明示就是暗示,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孩子又怎麼會不焦慮自己的成績呢?

說話是一門藝術!能跟孩子說話是一門技術。

想要學好這門技術,父母首先要直面自己的內心,看自己是否是一個容易焦慮的人,自己是否經常出現焦慮,緊張的情緒,然後反思自己的語言風格,看自己是否經常說出那些消極的話,然後進行自我改變,多用積極肯定的語言,少用消極否定的語言,最終就能帶動孩子改變。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父母好心的囑咐,有時會成為孩子的詛咒,別小瞧你的話
    「下雨了,不要出去,你會感冒的!」「不要一直看電視,否則會損傷你的眼睛的!」「過馬路不要緊張,別亂跑,否則會被車撞的!」「考試的時候不要馬虎,否則你會考砸的」--------上面的這些話是不是特別的熟悉?很多人日常都會如此好心地去囑咐孩子,生怕孩子出點什麼問題,卻不知道恰恰是我們的這些囑咐,讓孩子陷入了問題和麻煩之中!
  • ,孩子進入詛咒敏感期,父母的處理方式很重要
    相信很多父母在與孩子相處時候會聽到孩子脫口而出的髒話,如果平時一直重視自己言行的父母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會感到很困惑,為什麼孩子在這麼小的年紀就會說髒話,究竟是誰教她們這麼說的?其實是孩子進入了詛咒敏感期!
  • 孩子到了「詛咒敏感期」愛罵人,父母掌握四個方法,順利解決問題
    不少父母會發現,當孩子成長到一定的階段,突然由原來乖巧懂事的樣子變成滿口髒話、盡說一些詛咒性的語言,而且對孩子此行為,父母是屢禁不止,這讓父母感到困惑不已。其實孩子「出口成髒」是因為到了詛咒敏感期,3、4歲的孩子處於語言爆發期,感受到了語言的新奇與力量,而說髒話是孩子學習語言的一種方式。
  • 「我不要當你兒子!「當孩子說出傷人的話,父母如何處理?
    無意中看到了肖戰的一段採訪視頻,他說他曾說過的最傷害媽媽的話,是:「我不要當你兒子。」不知道你們聽完這句話,心裡是什麼感受?反正,我感覺到平衡了,治癒了。一個現在被國內外幾千萬人捧在手心裡喜歡的少年,曾經也與媽媽有過這樣激烈的對話。即使如此,也沒有影響他和媽媽繼續保持和諧的親子關係,沒有影響他成為一個如此優秀的演員。
  • 在戀愛的時候,女人嘴裡說出的話,可信度有時不夠
    在戀愛的時候,女人嘴裡說出的話,可信度有時不夠。在感情中。男人的嘴,騙人的美!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聽過!那么女人!難道就一定會說真話了嗎!我相信也不是!作為一個女生,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在戀愛的時候,女人說的這些話,男人千萬不能去隨便的相信,否則很有可能。會!來,女生的回隊。
  • 同事關係再鐵,也別輕易說這三種話,別好心沒好報
    都說禍從口出,職場上對於言語更是要忌畏,有時一句不經意的話可能就得罪同事,或是給自己惹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哪怕跟同事關係再鐵,這三種話別說,犯不著好心沒好報,給自己惹麻煩!1、過於掏心窩的話,別輕易講職場上總有一些熱心腸的人,總是一副熱心幫助別人的樣子,哪怕這個人跟自己關係不深,或是交往密切,都是暢所欲言,將自己心窩裡的話都說出來。
  • 父母對孩子出爾反爾,會影響孩子一生,別讓你的言而無信毀了孩子
    「你寫完作業,就可以自由活動!」「你考到年級前十名,爸爸就給你買樂高!」可孩子真正放暑假、寫完作業、考到前十名,父母的承諾卻遲遲不兌現,或變相減少兌現,使孩子感到大失所望。父母嚴格要求孩子,卻對自己格外寬容,父母總是不兌現承諾,會對孩子會產生不良影響。
  • 孩子出現消極情緒,父母別不當回事,你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有些粗心大意的家長,在孩子出現消極情緒的時候,仍舊不為所動,認為孩子只是矯情,或者直接認為這是暫時性的,只要家長給點糖果的話,孩子立馬能恢復"本性"。然而,不是每次都是這樣,有時候孩子出現消極情緒的時候,父母別不當回事,因為你的態度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那麼,家長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出現消極情緒。
  • 這3種類型的話,容易毀掉孩子的自信,父母一個字都別說!
    父母不給孩子留顏面,說出難堪的話,孩子小的時候,可能會逆來順受。可孩子大了,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讓他們當中受諷,只會進一步的激發他們的逆反心理,身心俱傷。對於父母的冷嘲熱諷,說的難堪的話:網友1:內心很掙扎,負能量爆棚,傷心,對人生失去希望,甚至有過自殺的念頭。
  • 「詛咒」為何有時會靈驗?「詛咒」存在嗎?看看科學家的解釋!
    古代的詛咒是真實存在的嗎?或與磁場有關,心理學家給出解釋!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電影,在其中,有人會對別人當下種下詛咒。詛咒之力非常的神奇,人們認為詛咒通常是一種讓別人發生不幸的預言或是願望等等。或許一直以來,人們都非常相信,詛咒是真的會靈驗的,要不這一方式也不會從古至今都會被人類所信奉,但是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人們開始逐漸地認識到,其實這是一種特別無知,迷信的行為。那麼為什麼有時候詛咒會靈驗呢?大家知不知道有一種心理學理論叫做家庭代際傳遞理論?
  • 作為父母,你會「說話」嗎?想教育好孩子,父母要避免說兩種話
    在電影《茉莉的最後一天》中,茉莉的母親經常在茉莉面前說:我好歹也是留美的碩士,要是沒有生你們,我現在也是個教授,言外之意,為了你們,我才沒有成為一個教授,我做出了這麼大的犧牲,你如果再不聽我的話,你對得起我嗎?
  • 3歲寶寶總說髒話,家長別急著打罵,孩子只是進入「詛咒敏感期」
    「臭爸爸」「豬頭媽媽」,你聽孩子這樣喊過你們嗎?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很多時期孩子都會存在許多的變化。比如突然說髒話,突然變得脾氣很大,突然會提意見和要求,希望自己做主等,孩子這些行為出現,家長別忽略。
  • 育兒視角解析《獅子王》:別小瞧「自我意識」發展,關乎孩子一生
    自我意識"的萌發有一定規律性,家長應該以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孩子成長,而非以高姿態紳視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形成。 別小瞧"自我意識"的發展,這關乎孩子的一生 實際上我們不難發現,辛巴"自我意識"發展的每一步都有其規律。
  • 為什麼你說了那麼多遍,孩子依舊不懂?多半是你陷入「知識的詛咒」
    本篇文章我們不談在這疫情期間人們在家閒得有多無聊,也不談孩子在家上網課的情況。讓我們來回想一下,想當初身為父母的你我在上學的階段,我們的家長會經常因為功課、作業而對我們大呼小叫各種吼罵嗎?這種情況相比於現在來說應該是少之又少的吧?
  • 家有二胎,父母不要輕易地說出3句話,否則孩子容易受傷害
    尤其是他有時會故意與自己對著幹,一批評他就會大哭大鬧,根本不聽自己的解釋。原本想著有了女兒以後,兒子會更加懂事,但孩子前後發生的改變,卻讓亮亮百思不得其解。 「大寶應該讓著二寶」 在很多父母的意識中,年齡大的孩子應該讓著年齡小的孩子,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慣性思維。
  • 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會有這5個表現,父母別疏忽大意,會害了孩子
    因此越來越多的父母想要自家的孩子情商更高,但卻並不懂得如何分辨自家孩子的情商是不是很低。實際上,一般來說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會有以下這5個表現,父母千萬別疏忽大意,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害了孩子。4、經常嘲諷他人在有些孩子眼中,別人總是不如自己的,就算別人有再多的優點他都視而不見,反而抓住別人的缺陷和錯誤一味的嘲諷他人,說出很難聽的話,這種孩子的情商往往不會太高,經常被別人厭惡而不自知。
  • 從來不與父母頂嘴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嗎?
    孩子看電影時,父母潛伏在停車場,跟蹤孩子的行蹤,回家後再訓斥孩子。父親呵斥道:「年輕人,不要用這樣的口氣和我說話!」母親說:「你別用那樣臉色和我說話!」「你為什麼一定要穿那兩件T恤衫呢?」「你不系上鞋帶,挽起袖子,就別出這個門!」「你說話的時候看著我!」「別那麼大聲嚼飯!」
  • 容易挫傷孩子積極性的「5句話」,請父母們嘴下留情
    「語言」的威力,特別是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育兒有方法#許多案例表明,家長隨口說出的一句話,對孩子究竟會產生多少的影響!父母應當多多鼓勵孩子,常對孩子說:「寶貝,如果你想好了,那就放手一搏,爸爸媽媽會在邊上看著你」,這樣做會讓孩子不用擔心內心的恐懼,能增加孩子的信心與安全感。
  • 家有男孩的父母要注意,就算是再生氣,這幾句到嘴邊的話也別講
    基於這樣的情況,很多家長就會產生一種錯誤的認知,那就是兒子性格比較大大咧咧,在教育的時候也不用太細緻,於是父母在被孩子惹急的時候,就很容易說出一些不理智的話。但其實,家裡有男孩子的父母需要注意,自己就算是再生氣,這幾句已經到嘴邊上的話也別講出來,因為這很容易傷到孩子的心。
  • 「壞媽媽,我要打死你!」 當孩子飆狠話,爸媽下一秒的回答很重要
    比如「你是個壞媽媽,我要打死你!」這種在家長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話語,也常能夠從一些孩子的嘴中聽到。看著自家孩子口出狂言而變成了「熊孩子」,很多家長往往非常心寒。面對孩子口出狂言,部分父母可能會第一時間就直接指責孩子,也有一些父母會對此漠不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