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視角解析《獅子王》:別小瞧「自我意識」發展,關乎孩子一生

2020-12-14 騰訊網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迪士尼電影《獅子王》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影片,小獅子辛巴、彭彭和丁滿更是無數人童年的回憶。小獅子辛巴在父親和朋友的幫助下,重新回到屬於自己的大草原,經歷最艱難的挑戰後登上山巔,成為森林之王。

這個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充滿溫情和感動,而這部動畫片還有著一個令人警醒的教育道理:"自我意識"的發展十分重要。如果小獅子的"自我意識"沒有發展,那麼他就不可能會回到森林,很可能一生就會被蒙在鼓裡不思進取。

接下來,我們從育兒的視角分析電影《獅子王》中,"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意義。

《獅子王》:"自我意識"發展分為三個過程

了解《獅子王》的觀眾大概能發現,《獅子王》故事的重點不在為父親復仇上,而在於小獅子辛巴對家園的責任心,以及一步步的自我成長。影片給出了辛巴"自我意識"發展最好的解析:年幼的辛巴被刀疤欺騙,出於強烈恐懼感和愧疚感而退縮、自我放逐,最終在朋友的幫助下意識到事件的真相,開始救贖之路。

從育兒的角度看,《獅子王》中辛巴"自我意識"的發展總共分為三個過程:本我、超我,以及自我本我超我三者的統一。

1.本我:小獅子辛巴天真無邪,在父親的呵護下快樂成長

身為國王的小王子,辛巴生活得無憂無慮,享受著童年的快樂。這時候,辛巴的"自我意識"出於最原始的本能的衝動——快樂無憂地玩耍,只為滿足心理中最基本的需求而尋找快樂。在這個階段,辛巴對自己的認識不足,又有強大父親的庇護,他就更加釋放天性,甚至認為自己無所不能。他不斷地上躥下跳,還不怕死活進入大象墓地,而父親一次又一次的營救使他逐漸明白處事的道理。

2.超我:刀疤的言辭傷害辛巴的自尊心

父親木法沙為保護辛巴而死,刀疤在辛巴的傷口上撒鹽,甚至批評他"不配做木法沙的兒子"。辛巴就此迷失,開始相信自己不值得森林之王的位置,一直為自己的過錯感到愧疚,離國而去。這個"超我"是外界賦予辛巴的標籤,刀疤的語言傷害了辛巴的內心,使辛巴對自己的自我定位感到懷疑。

3.本我和超我的統一:回歸國度,辛巴的"自我意識"發展

朋友的陪伴讓辛巴重新相信自己,老狒狒的那句"你就是我心中最滿意的國王"更是讓辛巴重燃希望,踏著父親以往的腳步,辛巴開始回歸自己的國度。自此,"自我"開始產生,辛巴的"自我意識"在突破"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後,開始發展。

家長需要了解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規律,並且能夠理解這是正常的成長階段。"自我意識"的萌發有一定規律性,家長應該以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孩子成長,而非以高姿態紳視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形成。

別小瞧"自我意識"的發展,這關乎孩子的一生

實際上我們不難發現,辛巴"自我意識"發展的每一步都有其規律。辛巴在"復仇救贖"過程中,不斷受外界影響,最終保持心理"三我"的平衡下形成了健康的人格,所以得以完成復國大任。

而對辛巴影響最直接的就是父母親,父母親的引導角色無疑是對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後使辛巴回歸的最大動力使父親木法沙對辛巴的愛。父親是孩子的榜樣,他對孩子的影響力可以持續一生,母親亦是如此。

木法沙對辛巴的教育方式十分值得我們借鑑——用愛和溫暖的方式建立良好的關係,把自己的信念教育給孩子。還有辛巴的好朋友彭彭、丁滿、拉菲奇,這些小夥伴都是辛巴能夠維持"自我意識"的火苗不滅的社會性支持元素。

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各種身心狀態的認識、體驗和願望。它包含目的性、能動性、主動性等心理特徵,對孩子人格的形成、自我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簡而言之,"自我意識"意味著孩子能夠肯定自身、認為自己有價值。

在積極心理的推動下,孩子會更加勇敢地面對生活,而"自我意識"發展不良的孩子,很可能會消極悲觀地面對生活,常常選擇逃避、退縮、鬱鬱寡歡。

只有孩子認同自己的時候,他才能發揮出自己的潛力。只有"自我意識"存在,孩子才能繼續保持積極奮發的狀態。如果我們的孩子,不能隨著年齡增長而完成"自我意識"的健康發展,那麼他一生都很快可能會覺得迷茫,甚至感到失去生活的意義。

從辛巴的自我意識發展,家長們可以受其啟發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對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是這個階段的核心問題,自我意識的確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都是孩子一生基礎的關鍵。"自我意識"的確認指的是在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中都知道"我是誰",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建立"自我意識",認識自己。

孩子"自我意識"發展,家長可以提供什麼幫助?

1.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用包容的心態看待孩子

有獨立的觀點是孩子"自我意識"形成的重要標誌,所以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說出自己想法,不要因為孩子過於單純懵懂而總是讓他"閉嘴"。孩子的成長需要愛去澆灌,更需要用包容的心態接納孩子的不足。

父母與子女之間需要良好溝通,而鼓勵孩子主動說出內心的想法,是幫助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一步。而且,隨著與"自我意識"相聯繫的情感慢慢萌芽,如果孩子不能說出自己的心裡話,那麼他的心靈極容易產生自卑等消極情緒。

2.培養孩子正確的觀念,教育他客觀地看待自身

有正確的行為規範,孩子才能在"自我意識"中接受良好的教育,培養正確的觀念必不可少。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什麼是正確的、社會接受的行為。用好的行為標準引導孩子,並多給予鼓勵,讓他能有一個客觀的想法。

在"自我意識"建立意識,孩子的個性得以張揚,思想得到了放飛,自主意識得到了加強的同時也需保持理性的態度和客觀的視角。

3.不應總把孩子與他人進行比較

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孩子都不喜歡刻板的比較,尤其是在大庭廣眾下聽到對自己的評價。

比較的語言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孩子不能樂觀地面對比較和批評,那麼孩子很可能會因此黯然神傷甚至是完全失去自信。

另外,對小孩子來說,鼓勵的作用大於批評,家長應該要學會多讚揚孩子、鼓勵孩子。當我們看到孩子的努力,孩子就會身體力行地繼續加油,在積極的暗示下,孩子的"自我意識"建立也會更加順暢。

我是奶果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解析《獅子王》:從辛巴的成長史,看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
    今天我就想從心理學、從育兒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回顧《獅子王》這部老少皆宜的影片。、 一、《獅子王》:從心理學角度解析辛巴的成長史 《獅子王》,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講述了榮耀王國裡的小獅子辛巴如何經歷重重困難,成為真正的獅子王的故事。
  • 《獅子王》:辛巴的角色解析及現實思考
    今天我將從角色的經歷、角色塑造以及結構作用這兩個方面對辛巴這一角色的進行解析,在第二部分我會談談這部影片帶給我的思考。01《獅子王》中辛巴的角色的解析:辛巴從王位繼承人、逃亡者到真正的獅子王,它在影片中有多個不同的角色性格特徵,這些性格特徵與劇情的轉折點相對應。
  • 從心理學角度解析《獅子王》:家庭與孩子成長的秘密,在這3點
    故事的最後,辛巴走上了國王懸崖,用怒吼聲告訴草原中的每一個子民,他就是真正的獅子王,繼承了他父親的位置。在一場滋潤著非洲大草原的大雨中,辛巴重新成為了榮耀國的獅子王。從心理學角度解析《獅子王》:家庭與孩子成長的秘密,在這3點1.
  • 為父母者如何正確育兒,別被所謂的早教規劃耽誤孩子的一生
    育兒是什麼?可能很多的父母都對這個詞理解的並不透徹,一些人覺得,育兒不就是孩子的一個早前教育,讓他學會懂事什麼什麼的,然後等到孩子還沒學會走路,就幫孩子早已經規劃好了跑步的計劃,所謂育兒,是要讓孩子在幼兒期間,從認知,情感,性格多方面發展,並只指單一的只局限於孩子的技能上面。
  • 走路是孩子邁出獨立的第1步,你的寵溺,會阻止孩子自我意識發展
    孩子的視野變得寬闊,孩子學會走路時會用自己的肢體和五官去探索這個世界,完善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認知能力,還能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發展,也是為孩子的探索能力奠定基礎。二、家長的過度保護,會影響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1、過度保護妨礙孩子獨立意識的發展自我意識的發展是通過孩子身體對外界刺激的接觸而進行的,走路時各個身體機能得到鍛鍊,使肢體與大腦保持協調,孩子能夠控制自己身體的平衡,繞過路上的障礙物
  • 初中生自我意識發展的考察形式
    初中生自我意識的發展這一板塊的知識點總共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的內容,分別為初中生自我意識發展中容易出現的偏差、初中自我意識培養的注意事項和初中生良好自我意識的培養,這三個方面的內容是事業單位聯考中案例分析題的常考考點,基本可以涵蓋案例分析題的所有題型,所以掌握案例中這些內容的考查形式,能夠幫助同學們更高效的從題目中分析出相關的知識點。
  • 孩子經常說不?「點紅實驗」:了解孩子的自我意識,走進孩子內心
    一、點紅實驗:孩子經常說不,是"自我意識"發展的體現著名的點紅實驗由科學家阿姆斯特丹舉行,他以動物學家蓋勒帕為了測試黑猩猩是否能夠感知到"自我"而舉行的點紅測驗為基礎,以88名三個月到兩歲大的嬰幼兒為實驗目標,進行了類似的點紅實驗,從而在有關嬰兒自我覺知這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以《獅子王》為例,從3個角度淺析「生命教育」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許多人說"二十五年前,父母陪著我看《獅子王》,二十五年後,由我陪著孩子看《獅子王》。"《獅子王》之所以能夠受到全世界各國家長的推崇,和它背後所包含的教育意義密不可分。這不僅僅是一部成功的動畫,更是一部具有重要意義的教育片。
  • 《獅子王》|從俄狄浦斯情結、陰陽哲學、心理療愈,闡釋自我成長
    引言二十多年前動畫版《獅子王》成為經典,留在人們的記憶深處。2019年7月,迪士尼出品了導演喬·法弗洛(Jon Favreau)執導的真人版《獅子王》,此片使用《奇幻森林》(The Jungle Book)的相同技術。
  • 自我調控系統VS自我意識
    其中,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自我調控中最主要的方面。自我意識是在個體同他人交往的社會實踐活動中產生的,是個體社會化的結果;其發展過程是個體不斷社會化的過程,也是個性特徵形成的過程。自我意識的成熟標誌著個性真正形成。(二)自我意識的發展階段個體自我意識的發展經歷了從生理自我到社會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過程。
  • 原生家庭最大傷害是自我意識缺失,讓自我意識復甦,做真正的自己
    比如每個家長在潛意識層面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但是現實跟理想的差距實在有點大,我們大部分人終將一生平凡碌碌無為地度過這一生。但是父母不可遏制的驅使孩子踏上一條不可能到達終點的道路。因為我們都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我們會不斷的孩子施加壓力,去實現那個自己曾經沒有實現的願望,去達成自己曾經沒有達成的目標,去彌補自己未曾被滿足的缺憾。
  • 孩子幾歲才會認識自己?有這些表現,說明孩子有自我意識了!
    其實寶貝在認識自己之後,就表示寶貝已經有自我意識了,在這個階段,寶貝們也會有一些不一樣的表現。如果寶媽發現了寶貝有這些表現,就千萬別閒著了,趕緊開始行動起來,去幫助寶貝開發他們的智慧吧。因為寶貝這個時候,已經開始有自我意識了,這個時候開始培養寶貝,是最好的時機。首先,當寶貝開始喜歡照鏡子,對鏡子裡的自己,感到非常好奇的時候,寶貝就已經有自我的意識了。
  • 孩子「在家是虎在外如鼠」,窩裡橫該怎麼治
    #育兒其實這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帶來的必然反映。最明顯的特徵是寶寶會說「你我他」,能分清你我的時候,就證明他開始有「自我意識」了。1-2歲是兒童自我意識形成時期,自我意識的發展導致孩子開始意識到自我,同時他也會傾向於佔有自己喜歡或者看到的一切東西,在他看來,這些東西都屬於自己,別人佔有當然不高興。
  • 睿智燈塔-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競爭意識,培養孩子競爭意識的方法
    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已經成為了當前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那麼,家長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競爭意識,培養孩子競爭意識的方法有哪些?競爭意識是人們對外界活動所做出的積極、奮發、不甘落後的心理反應,是產生競爭行動的前提。
  • 幼兒教師招聘考點:自我意識的發展
    所謂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己所作所為的看法和態度,包括對自己的存在以及與周圍人或物的關係的意識。你學會了嗎?2.5歲的紅紅還不會自己吃飯,可偏要自己吃飯;不會穿衣服,偏要自己穿。這反應幼兒( )的發展。
  • 乖寶寶變身「小土匪」,孩子搶玩具別急著訓,搶玩具源於自我發展
    這首歌恰恰反映了2-3歲孩子的物權意識,雖然很"強盜邏輯",但跟他們的自我意識發展息息相關。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看,3歲的小可正處於自我意識發展的巔峰時期。
  • 育兒角度解析《摔跤吧爸爸》:「內在動力」是孩子成功的關鍵
    他失望至極,但某一天他看見兩個被自己大女兒和二女兒揍得鼻青臉腫的男孩子們,看著完好無損美麗的女兒讓他瞬間就找到了孩子的"內在動力"! 女生也可以成為全世界的摔跤冠軍啊,父親立馬化身嚴父,發現了孩子的摔跤潛能立馬就付出艱苦的實踐。今天我們就從育兒的角度來解析《摔跤吧爸爸》,深入了解內在動力對於孩子的重要影響!
  • 經典電影《獅子王》解析:孩子的自卑感正確引導,可化為前進動力
    經典動畫電影《獅子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裡面動物世界的處事法則同樣適用於人類世界。這部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小獅子王辛巴經歷重重磨難之後,逐漸變得成熟強大,在自己眾多朋友的幫助之下成為森林之王的故事。這部電影激勵了很多已經為人父母,但是心中依然住著一個辛巴。不過除了欣賞電影中小獅子王辛巴的逆襲成長,其中反映出的教育問題同樣值得家長關注。
  • 「別攔著孩子高中談戀愛」,陳美玲談育兒經,家長:我們輸不起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可謂至關重要,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父母的育兒觀念從很大程度上也塑造了孩子的性格。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可謂是費盡了心思。比如說對於孩子早戀的問題,許多父母可能在孩子開始對男女關係產生幻想和接觸,所以許多父母都會通過各種途徑,及時發現和阻止自己的孩子的"早戀行為",用家長的話說就是儘可能把戀愛扼殺在搖籃裡。堅決不同意孩子早戀,因為他們覺得孩子過早戀愛會耽誤孩子的學業,影響孩子的一生。
  • 媽媽書單|10本豆瓣高分育兒書,推薦給育兒路上困惑求解的父母們
    並且,威廉·西爾斯博士本人是醫學博士,美國兒科學會會員,全美最知名的兒科醫生之一;妻子瑪莎·西爾斯註冊護士,也是育兒顧問和母乳餵養諮詢師。夫妻倆的醫學知識背景,使這本書具有科學指導性。二是從內容而言,作者提倡的親密養育理論,比如通過母乳餵養、與寶寶同睡、用背巾背著寶寶、及時回應寶寶需求等方式,使父母與幼兒及早建立親密關係,這些理論符合人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