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是富河文化的故鄉,契丹遼文化的發祥地。這裡曾是大遼國的皇都,有著二百餘年輝煌歷史的大遼國,留下了豐富的、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遺存。
林東城南有遼上京古城遺址,城內有石雕觀音像一軀,古城南北各有遼塔一座。僅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5個:上京遺址、祖州祖陵、真寂之寺石窟、遼韓匡嗣家族墓地、金界壕(巴林左旗段)。這些文化遺存構成了巴林左旗特色鮮明的文化景觀。清順治五年(1648年)建旗。民國時期屬熱河特別區。解放後屬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一些早期共產黨人深入巴林草原點燃革命火種。這裡曾是內蒙古自治運動的策源地之一,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熱北革命根據地指揮中心。1945年林東解放,1946年6月第一個人民政權——林東行政委員會在巴林左旗誕生。1946年5月到1956年,作為昭烏達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達10年之久。
巴林左旗人民政府所在地林東鎮上世紀八十年代鳥瞰圖。
巴林左旗地域遼闊,境內有河流十三條,史稱這裡「地沃易耕植,水草便畜牧」。巴林左旗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發現的礦藏近百處,有色金屬儲量多達4億噸,1978年建成的白音諾爾鉛鋅礦是中國長江以北發現的最大鉛鋅礦床,白音諾爾鉛鋅礦被列為中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之一,這裡還有世界一流亞洲最大的天然放牧型馬鹿養殖基地。
巴林左旗文化教育發達,1928年,由林東富商馬真吾等籌建、王藩擔任校長的林東啟文學校,標誌著巴林左旗現代教育的開端。當時的啟文學校在整個赤峰周邊地區,甚至在熱河省教育質量都是名列前茅的,培養了數以千計的優秀學子,其中有王逸倫、戈根夫、烏力更、潘哲等。
人傑地靈展新容,改革開放後巴林左旗煥發了勃勃生機。
風瞬公眾號搜集整理了上世紀80年代之前的巴林左旗黑白照片100餘張,讓我們一起回望一下巴林左旗百年滄桑巨變。
01
民國時期
遼上京皇城東門遺址(引自鳥居龍藏所著《從考古學上看遼的文化》)。
日本學者1908年拍攝的後召廟。
日本畫家玉井莊雲上世紀二十年代畫遼上京遺址(當時俗稱高麗城)。
啟文學校東排教室照,林東啟文學校是1928年初夏由當時林東富商馬真吾等籌建,王藩任校長。
王藩校長和學生恭送童旺老師到鄉村學校任校長紀念照(照片空白處為王藩校長,文革時被撕掉)。
巴林左旗王府喇嘛廟,拍攝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前後,該地現屬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蘇木。
哈巴沁廟僧舍,1933年拍攝,照片上的遺址現位於阿魯召嘎查南側的蓮花石。
拍攝於1939年以前的遼上京遺址皇城南部的石刻觀音像。
1939年的林東西門及遼上京城牆。
1940年前後,鳥居龍藏在北塔前合影。
巴林左旗林東鎮的日本居留民。1941年12月30日合影,這些人中的大部分在1945年戰敗撤退回國時喪生。
1943年左右南塔的照片。
喇嘛蘇廟活佛丹比札拉倉,照片約拍攝於1944年。
1964年拍攝,遼上京城北門。
02
早期時政
中共熱北地委機關址,1946年5月,熱北黨政軍領導機關進駐林東,1946年6月,中共熱北地委改稱中共熱河省昭烏達盟地委。
林東行政委員會院落裡的房子,林東行政委員會是1946年6月中共熱北地委進駐林東時建立的,1947年林東行政委員會與巴林左翼旗政府合併,組成新的巴林左旗政府。
林東縣大隊,1946年6月成立。
1946年成立的內蒙古自衛軍騎兵第四師(俗稱「蒙騎四師」)。
1946年10月10日,林東召開昭烏達盟自衛戰爭緊急動員大會,蒙漢青年報名參軍,圖為在報名處等待登記的應徵者。
1947年2月1日,烏蘭夫去王爺廟(烏蘭浩特),路經大板、林東,當年他就住在中共熱北地委機關後院這所青磚小瓦房內。
昭盟牧農報社全體人員在林東合影。1948年1月10日,中共昭烏達盟委機關報《牧農報》在林東創刊,後改為《昭烏達報》、《赤峰日報》。
圖為1949年1月11日《牧農報》第一版。
03
解放初期
1946年的巴林左翼旗政府。
1948年巴林左旗勞動模範在旗政府方塊房子門前合影。
巴林左旗歡送蘇政委。蘇雷同志隨熱北地委從林西來林東,擔任林東行政委員會主席,人們又稱他蘇縣長。1949年第一任旗委書記劉寶華調走,蘇雷擔任旗委書記。
1950年1月,巴林左旗牧業生產競賽動員會。
1951年9月25日昭盟公安處工作人員紀念合影
1951年11月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委員。
1953年的昭烏達盟百貨公司
1953年11月21日至26日,青年團昭盟工作委員會在林東一座禮堂召開全盟首屆少年兒童工作會議。
1956年2月,慶祝巴林左旗林東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大會主席臺。
1956年2月,林東鎮城郊成立了勝利農業生產合作社,在南廣場(位於今上京路東原旗醫院處)向旗黨政領導報喜慶祝。
泰和堂參加公私合營,1956年2月在泰和堂藥房門前舞獅秧歌隊的慶祝場面。
1956年12月一個先進小組獲得獎旗,於1957年3月10日合影留念。
1957年林東直屬機關職工和城鎮居民在南廣場慶祝五一勞動節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十周年大會。
04
上世紀農牧業
巴林左旗良種場。
農田小景。
龍騰虎躍慶豐年。
烏蘭達壩鹿場。
家家戶戶秋收忙。
機械剪毛。
改良綿羊群。
機械割草。
草原上的馬群。
05
上世紀工商業
林東集市。
烏蘭哈達供銷社。
林東物資商店。
林東三利商場。
林東聯營商場。
林東旅社。
巴林左旗糧食局第一糧店。
林東小商品一條街。
上京中心市場一角。
地方國營巴林左旗林東酒廠。
地方國營巴林左旗澱粉廠。
地方國營巴林左旗印刷廠。
林東磚瓦廠。
巴林左旗肉聯廠。
巴林左旗乳品廠。
巴林左旗鉛鋅礦。
林東服裝廠。
06
社會事業
烏蘭牧騎第一批老隊員。
巴林左旗烏蘭牧騎。
蒙古族民間歌手。
巴林左旗文化館
文化館的前身是林東民眾教育館,由昭烏達盟臨時行政委員會創辦於1946年7月。1947年,民眾教育館改稱文化館。
巴林左旗文化館。
巴林左旗文物館。
林東電影院。
林東劇場,曾先後闢為林東影劇院、同濟商城,1997年拆除,形成今天臨潢路上的新華廣場。
1969年黨的九大期間林東鎮幹部慶祝遊行場面。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1975年在白音烏拉蘇木舉辦的那達慕大會。
1977年8月林東鎮街頭慶祝黨的十一屆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巴林左旗結核病防治院。
旗醫院住院部大樓。
著名蒙醫——達木林。
巴林左旗新華書店。
林東北塔公園。
革命烈士陵園。
07
教育事業
五十年代林東一中的學生,林東第一中學的前身是內蒙古自治學院昭烏達盟分院,1949年2月改稱熱河省昭盟省立中學。1954年改稱內蒙古林東中學,1955年8月改稱林東第一中學。
白音溝公社的民辦中學師生合影。
直屬機關幼兒園。
民族小學。
林東小學。
1978年在林東一中舉辦的林東中小學田徑運動會開幕式。
林東蒙古族中學。
林東一中。
林東師範學校。
林東蒙古族師範專科學校。
林東師範教師給學生上課。
08
基礎設施
林東鎮臨潢路大街。
林東鎮上京路大街。
中國共產黨巴林左旗委員會、中國共產黨巴林左旗紀律檢查委員會。
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巴林左旗人大常委會、政協巴林左旗委員會
巴林左旗人民武裝部。
巴林左旗人民檢察院。
巴林左旗公安局。
巴林左旗人民法院。
巴林左旗基建局。
蜘蛛山大橋。
林東長途客運站。
09
領導關懷
與毛主席合影的人高鳳岐、張金玉和阿拉坦格日樂(阿拉坦格日樂因圖片過長未上版)。
高鳳岐:1960年參加全國民兵代表會議,與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合影,1947年參軍,中共黨員。(上圖,從後數第2排右10人)
張金玉:女,蒙古族,1949年入黨,一直擔任嘎查、蘇木幹部,1956年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參觀團,在北京受到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領導的接見。(下圖,後排右起8人)
布赫主席在白音諾爾鉛鋅礦。
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顧問委員會主任王鐸視察林東實驗小學。
曾在巴林左旗工作過的自治區部分領導同志。
前排左起:李謹勵、王逸倫、石汝麟、徐子幹
後排左起:蘇雷、王旭、馬立瀛、烏力吉那仁
文字:王傑
參考資料:《巴林左旗志》《巴林左旗文史資料》《林東老照片》等
感謝王未想、唐彩蘭對本文支持
本文為原創,未經允許嚴禁轉載,一經發現,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