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攻破漢城後,在李奇微睡衣中發現一封信:向中國軍隊致敬

2020-12-15 田君良

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極不對稱的戰爭。彼時的美國和剛剛解放的中國,在物質水平上相差巨大。從表面看,韓戰是聯合國發動的,從根本看,這是地緣政治的必然結果。朝鮮半島當時的位置十分特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徹底支配了日本,但日本並不是東亞大陸的跳板。一條朝鮮海峽,就是東亞和日本的天然屏障。

同時,作為戰勝國的蘇聯,也對朝鮮覬覦已久。一九四五年戰爭結束後,當時大量進入中國與日軍作戰的蘇聯軍隊,在戰後並沒有立即撤離。相反,史達林還在遠東部署了大量空軍和少量海軍部隊。杜魯門和史達林心知肚明,朝鮮是東北亞唯一的橋頭堡。這裡地緣政治尚不穩定,一切皆有可能。如果被美國搶佔先機,後果不堪設想。這一點,中國自然明白。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日,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開始了保家衛國之戰。

志願軍進入朝鮮後,從十月二十日到十二月三十日的兩次戰役期間,打敗了美軍和南朝鮮軍,初步鞏固了戰果。十二月三十一日,第三次戰役打響。這一次,李奇微決定打陣地戰,意圖通過強大的物質力量拖垮志願軍。為此,他建立了號稱東方馬奇諾防線的巨大戰線,部署了大量軍力和火炮,希望將志願軍擋在臨津江以北。結果,志願軍僅僅用了三天,就突破了臨津江,佔領了漢城。這不得不說是軍事史上的奇蹟。可以說,第三次戰役的開局太過於順利,甚至彭德懷都覺得有些過了。

一月四日,三十九軍三四八團副團長周問樵,率先代表志願軍部隊和三十九軍,進駐漢城。當時由於處在戰爭時期,漢城李承晚治理下的百姓,大多數都逃離了漢城。試圖追隨南朝鮮軍和美軍南下,因此漢城空空如也。在周問樵的日記中,他回憶了當時進駐漢城的往事。

我們是在四日傍晚進城的。從打仗第一天起,我就沒有好好洗過一個熱水澡,心想這次進城,一定要如願以償。我布置好了警戒任務,又派人回報三十九軍,告訴他們城內安全,可以進城,然後就去尋覓李承晚和李奇微的指揮部。在平壤的時候,我們三十九軍也是第一個進城的。當時美軍的司令部設在市政廳,但司令住在市長的宅子裡。我對司令部沒有興趣,就問了一些俘虜,李承晚住在哪裡,其中一個美軍,好像是個翻譯,說可以帶我去。

李承晚的住處比我想像得還要奢華,難怪南朝鮮的仗打成這個樣子。兩層樓,一個院子。院子有個大草坪,中間一顆垂柳,四周是些花花草草。進入房子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到處都有書櫃,走廊兩邊,樓梯上下,客廳臥室,書籍很多,甚至還有一個二十四室書櫃。我走上二樓,想趕快洗澡。李承晚的浴缸很好,很漂亮,放在房子中間,四周還有地毯。進入朝鮮後的第一次泡澡,舒服極了。

洗完澡後,周問樵穿好衣服,來到李承晚臥室。在臥室的床頭柜上,他發現了一封信。周問樵猶豫了一下,還是沒有忍住好奇,打開來看。信上寫著一句英文。晚上找來翻譯後,周問樵問上面寫的什麼,翻譯的戰士說:

第八集團軍司令官謹向中國軍隊總司令官致意!

短短一句話,道出了當時美軍指揮界的普遍心聲。第八集團軍司令官,正是李奇微。指揮戰鬥期間,他就住在李承晚的家裡。

這份遲到的敬意,是志願軍全體將士和司令官彭德懷應得的。進入朝鮮之處,志願軍缺乏糧食、缺乏禦寒衣物。在第二次戰役期間,東線第四十二軍和宋時輪第九兵團數萬將士,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冰天雪地裡,吃一口雪,一口炒麵,硬是靠著堅強不屈的戰鬥意志和犧牲精神,和美軍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戰鬥。

第二次戰役結束後統計,僅僅在東線雪山中,就凍死了足足一千餘名志願軍英雄戰士,他們有的整連整連地凍死在冰山之上,沒有後退一步。

李奇微接棒麥克阿瑟之後,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力挽狂瀾,扭轉戰局。為此,他曾經專門開了一次動員大會,在大會上,他發表了演講:

戰士們!你們面對的是戰鬥,不是野餐。你們對面是強大的對手,不是蛋糕和麵包。如果你們再抱著這種野餐的心態和對手戰鬥,再不懂得正視對手,尊重對手,你們將在聖誕節見到敦刻爾克,而不是家人!

為了堅定美軍的戰鬥意志,李奇微命令全軍都將吉普車和卡車上的布質鬥篷拆下來,他告訴戰士們,如果中國軍隊可以吃雪、可以光著腳行軍,你們也可以。如果他們可以在沒有飛機和火炮的掩護下前進,你們也可以。

然而,自以為比麥克阿瑟高明的李奇微,不但沒有抵擋住志願軍的進攻,反而在上任僅僅不到一個星期內,就被志願軍趕出了漢城。李奇微向志願軍致敬了,至少,他是一個輸得起的人。

相關焦點

  • 韓戰:李奇微守漢城4天後敗逃,曾說:要打破志願軍不敗神話
    不過在甲午海戰發生57年後,中國志願軍終於在在漢城為華夏雪恥,這一次擊敗的是比當時日本還要強的美國。志願軍戰士入朝後,在彭德懷元帥的指揮下,連戰連捷。沒幾個月,志願軍戰士便將聯軍打退到臨津江附近。當時美國上下震驚,尤其是聯軍的總司令麥克阿瑟,他兩個錯誤的判斷讓聯軍陷入困境。
  • 光復漢城,中朝兩國舉國歡慶,可彭德懷卻高興不起來,他為啥擔心
    摸進地堡後卻發現地堡裡空無一人,偵察連於隨即展開搜索,發現整個漢城外圍陣地上同樣空無一人,敵人已經全部逃跑了。陳子蘭立刻向師裡匯報,師部同意了偵察連進入漢城的請求,全連百十號人全部肩扛鋼槍,精神抖擻,邁著整齊的步伐開進漢城。進城後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敵人從1月3日下午就開始了有組織地撤退,城內沒有留下任何掩護部隊。
  • 扭轉朝鮮戰局的李奇微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在這種局面下,李奇微只得下令放棄漢城。李承晚質問李奇微:「難道閣下指揮的軍隊只會撤退?」李奇微叫人給李承晚回話,讓他親耳聽聽中國軍隊刺耳的軍號聲,親眼看看蜂擁而來的衝鋒隊伍,再看看他的韓國軍隊是怎樣「像羊群一樣地潰逃」。
  • 李奇微剛到朝鮮,志願軍就給他當頭一棒,他發現了志願軍的弱點
    李奇微到達朝鮮戰場的時候,對美第八集團軍的第一感受是,這是一支被打怕了的、失魂落魄的軍隊,已經完全喪失了鬥志、沒有了信心的軍隊。原因很簡單,第一次和第二次戰役中,美軍第一次和志願軍交手,對志願軍的打法感到非常驚訝,毫無心理準備。
  • 跨越三八線,衝鋒號聲中攻克漢城!
    這是一份由聯合國13個亞洲國家聯合倡議的備忘錄,由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向中國外交部轉交。 備忘錄中,13國建議,朝鮮戰場交戰雙方首先在三八線停火,然後通過談判和平解決朝鮮問題。
  • 韓戰第3次戰役志願軍佔領漢城:1951年1月5日50軍渡過漢江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1951年1月4日:在韓戰第三次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佔領韓國首都漢城,1月5日50軍渡過漢江韓戰中,志願軍真正勝利的就是前三次戰役。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戰役的模式相同,都是誘敵深入以後,全面穿插包抄,切斷美韓軍退路,將他們分割包圍。
  • 志願軍平推到漢城,彭德懷卻下令停止追擊,他在害怕什麼
    1950年12月31日,志願軍發起第三次戰役,三天內全線突破敵防禦縱深達20公裡,戰至1951年1月4日,志願軍已經平推到漢城,兵臨三七線。這個巨大勝利無疑鼓舞了中朝軍民,中朝軍民發起了熱烈的慶祝儀式,並鬥志昂揚,呼籲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繼續往南前進,把聯合國軍趕下海,1月5日,人民日報第一版頭條為《朝中軍隊發起新攻勢,光復漢城向南急進》,同時,國內湧現各種捐款捐物,踴躍參軍,甚至在功德林改造的國民黨高官們也為志願軍做炒麵。
  • 韓戰美軍統帥:韓軍隊把中國志願軍看成天兵天將
    戰爭,是人類在浩瀚文明中最具有兩面性的發現,它固然有著自己的目的與好處,但它殘酷兇狠的一面也時時刻刻擺在所有人面前,人類在他的面前,顯得是如此的渺小與無力。在抗美援朝戰爭裡,中國人民志願軍奮勇作戰,多次完成了以少打多的戰役,就連當時的美軍統帥李奇微都說:「南朝鮮軍隊在中國軍隊打擊下損失慘重,往往對中共士兵懷有非常畏懼的心理,幾乎把這些人看成天兵天將。」
  • 對中國俘虜的審訊,美國人發現了志願軍最大的弱點,讓人不寒而慄
    對中國俘虜的審訊,美國人發現了志願軍最大的弱點,讓人不寒而慄 對中國俘虜的審訊,美國人發現了志願軍最大的弱點,讓人不寒而慄 在朝鮮戰場上我們的志願軍先輩們曾經手拿低劣的裝備奮勇殺敵,他們在沒有空軍支援的情況下頑強拼殺、不畏艱難、一鼓作氣,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 攻下漢城後彭總下令休整,金日成不滿,毛澤東:朝鮮軍可自行追擊
    因為北朝鮮人民軍隊中編有一個裝甲旅和一個裝甲獨立團,合計有一百五十輛T-34坦克,這些T-34坦克都是蘇聯援助的,就連坦克手也是身經百戰、參加過對德作戰的朝裔蘇聯人,就是這些坦克在韓戰初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朝鮮人民軍在T-34坦克的開路下,一路高歌凱旋,僅用了三天時間就攻佔了韓國的首都漢城。
  • 第四次戰役即將打響,面對敵軍有預謀的反撲,志願軍如何應對?
    第三次戰役志願軍斃傷俘虜1.9萬人,成功突破「三八」線並且解放漢城,這一消息令美國決策層矛盾不斷,有人認為應把美國第八集團軍撤回日本,放棄南朝鮮,但李奇微覺得反攻的機會來了……在第三次戰役中,李奇微下令撤出漢城,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引誘志願軍繼續追擊,然後再上演一次仁川登陸,但他沒想到彭德懷卻下令中國志願軍停戰休整,放棄追擊。
  • 韓戰:志願軍嘹亮的軍號聲,是對美軍的一種「死亡的召喚」!
    有一次,中國人甚至將重傷員用擔架放在公路上,爾後撤走,在我方醫護人員乘卡車到那裡接運傷員時,他們沒有向我們射擊。我們後來體會到,中國人是堅強而兇狠的鬥士,他們常常不顧傷亡地發起攻擊。但是,我們發現,較之朝鮮人他們是更加文明的敵人。有很多次,他們同俘虜分享僅有的一點食物,對俘虜採取友善的態度。
  • 志願軍為何停止追擊?彭德懷:推進兩百裡殲敵僅兩萬,肯定是陷阱
    1950年12月31日下午4點40分,猛烈的炮火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志願軍發動的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開始了。然而志願軍這邊並不知道,他們的對手已經換上的李奇微。中國人民志願軍發起第二次戰役後,將聯合國軍趕到了三八線,剛撤退到三八線的聯合國軍仍然驚魂未定。
  • 美軍王牌連遭志願軍重創,麥克阿瑟被打蒙了!
    沃克陣亡不過三天,美軍統帥部便匆匆選派這樣一位「中國通」到朝鮮,無疑是想挽救戰場頹勢。 李奇微原本也想著立即轉入進攻以爭取戰場主動,然而,當他視察了自己的部隊後才發現,連遭中國軍隊重創的「聯合國軍」,已經蒙上了厚厚的心理陰影。
  • 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七集:攻克漢城
    這是一份由聯合國13個亞洲國家聯合倡議的備忘錄,由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向中國外交部轉交。備忘錄中,13國建議,朝鮮戰場交戰雙方首先在三八線停火,然後通過談判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對於停火談判的建議,毛澤東有著自己的判斷:志願軍入朝參戰後,連續取得兩次戰役的勝利,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已有潰敗之勢。
  • 美國陸軍上將李奇微:「中國軍隊來了,我們的災難也降臨了!」
    美國陸軍上將李奇微在打完韓戰後,發出了一番感慨:「中國軍隊來了,我們的災難也降臨了。」1950年10月25日,中國志願軍出發朝鮮,開始與美國對抗,在歷時2年9個月後,我們最終獲取了勝利,但損失也頗為慘重。當時美國在朝鮮戰場上,投入了他們陸軍的三分之一,空軍的五分之一,一半的海軍兵力,使用了所有的現代化武器,除了原子彈以外。
  • 被志願軍打降職的張狂軍長,遇到志願軍就跑,升職一天就降職
    南朝鮮軍隊也有很著名的部隊,像首都師就是。不過,該師出名不是因為打了勝仗,而是被志願軍給端了一個團部,繳獲了一麵團旗。後來,這場戰鬥被改編成樣板戲「奇襲白虎團」,從而在中國家喻戶曉。這個首都師的師長白善燁,便是給日本人當過偽軍的舊軍人。他讀過偽滿洲國的軍官軍校,是日軍重點培養的朝鮮籍。
  • 漢城9個月4次易主,韓軍師長再度進城,淚流滿面
    1951年2月21日的「屠夫行動」,美第9軍和第10軍聯手進攻,一周後,志願軍撤往漢江以北。3月7日,李奇微再次發起「撕裂者行動」,聯軍一周後終於看到了一點點效果:由於志願軍主動放棄漢城,李奇微和李承晚的軍隊兵不血刃,佔領了首都。
  • 跨過鴨綠江:李奇微發起第四次戰役,彭德懷司令險中求勝
    在近期熱播的抗美援朝電視劇《跨過鴨綠江》中,李奇微臨危受命美陸軍司令後,劇情開始了更加精彩的故事。 在李奇微之前,志願軍幾乎沒有遇到真正難對付的對手。 而李奇微出場後,劇情開始李奇微和彭德懷司令難分伯仲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