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者都應了解的訓練要素(上篇)

2021-01-19 DB健身SHARE

你是否遇到了這樣的情況?訓練一段時間發現力量不長或者緯度不長或者訓練狀態飄忽不定。這個時候有的人急於換計劃或者換動作,而我個人認為你更應該關注到最基礎的訓練要素。

首先你應該知道,學健身,其實「動作」是最淺顯的,也是最好教的。而你想要取得進步,你需要關注的更多。

要素一:肌肉收縮方式向心收縮:肌肉收縮產生力量,例如把重物從地上拉起來。

離心收縮:肌肉拉長產生力量,例如把重物「有控制的」放回地面。

等長收縮:肌肉收縮產生力量但長度不變,例如平板支撐這種靜態的動作。

有研究發現,離心收縮單純和向心收縮比較,從肌肉增大和肌肉力量增長的效果來看,離心收縮要比向心收縮好。那應該怎麼應用呢?

增加離心阻力(建議新手不要嘗試)

向心收縮時讓同伴輔助完成,離心收縮自己主動完成。做離心收縮時,肌肉的產生力量相對大。離心收縮應注意「控制」,但並不是要非常慢,某些人有意做很慢很慢的離心,其實只是自己一廂情願,這種方法並沒有科研支持,所以我們做的時候適當提高離心速度。

要素二:負重「增肌就要大重量!增肌就要大重量!增肌就要大重量!」重要的話說三遍。

關於重量選擇的錯誤觀點

有的人會告訴你肩,小腿是慢肌,所以需要用小重量訓練。

身上的肌肉都是快肌和慢肌共同構成,並不存在全是慢肌的肌肉,比如小腿的腓腸肌快肌纖維比例大,比目魚肌慢肌纖維比例大。目前也沒有可靠證據說明輕重量訓練慢肌就更好。主流的觀點是無論快肌慢肌都應該使用大重量訓練。再說得細一點,使用輕重量時只能募集較少且「門檻較低」的運動單位,而重量越大募集的運動單位越多。

那我們究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重量呢,常用的RM,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了。今天給大家講的是RPE,可以理解成訓練中的疲勞等級。這個的數值是1-10。比方說你今天深蹲,第一組用70kg,你蹲了5個,感覺還能再完成兩個,那麼就是rpe8。如果你感覺蹲了5個非常勉強,不能再加一個,那麼就是rpe10。個人建議正式組的第一組在rpe6較好,這是你可以完全控制住當下的速度,重量,節奏。

rpe的好處

1.可以記錄下你訓練的感受,再針對數值調整你的重量。

2.通過rpe看到自己的進步,不一定要挑戰極限重量才知道自己是否進步,如果今天你蹲70kg是rpe8,一個月後再蹲70kg是rpe4,那很明顯你進步了。

3.便於和你的教練進行溝通,rpe相比「這個太重」;「這個我好像舉不動了」更為精確的表達。

這裡是科學健身,求真務實,腳踏實地的DB健身SHARE,只說真話不講廢話,歡迎大家評論互動。#百裡挑一#

相關焦點

  • 了解抗阻訓練,奧運冠軍的體能教練來告訴你科學訓練三要素
    那什麼是抗阻訓練,你對抗組訓練有什麼了解呢,對於抗阻訓練你又有什麼疑惑呢?這次小編邀請到了業界大腕《抗阻訓練從入門到精通 全彩圖解 第4版》的譯者任滿迎教練來為大家答疑解惑。任:抗阻訓練,簡單說就是通過對抗阻力的方式實現提高力量的訓練,這個阻力可以是自身體重,也可以是器械阻力。Q:抗阻訓練、力量訓練與無氧訓練的關係與區別?任:相比抗阻訓練來說,力量訓練的範疇更寬泛,雖然二者都以改善練習者力量、耐力和肌肉形態為目的,但力量訓練不僅可以採用抗阻的方式來實現,也可以藉助現代先進的儀器,但無疑抗阻訓練是力量訓練的主要形式和方法。
  • 引體向上訓練的 「三要素、七法」
    作為新《大綱》必考的基礎體能科目,引體向上新的考核標準要求身體擺動幅度不超過15度,這讓不少平時採取擺槓借力方法訓練的戰友叫苦不迭。如何提高引體向上訓練成效?值班員作為多年來「硬拉派」的踐行者,根據訓練實踐經驗,總結了引體向上訓練的「三要素、七法」。
  • 長跑訓練的4個基本要素
  • 間歇訓練比持續訓練更有效? 跑者應嘗試多種方法
    ,間歇訓練是知名度比較高的一種訓練方法。比如以50%的努力程度進行30分鐘的持續訓練,那麼與此對等的間歇訓練就是,先以65%的努力程度進行5分鐘跑步,然後以20%的努力進行2分半鐘的恢復,這個過程重複四次。這樣比較的話,兩種訓練方式都維持了30分鐘,平均努力都是50%。結果顯示,間歇訓練能夠刺激更多的線粒體生長。如果把身體想像成一輛汽車,那麼葡萄糖相當於汽油,線粒體相當於發動機。但是,這個益處的獲得並不是免費的。
  • 訓練後要酸痛肌肉才會增肌?增肌的三大要素?你了解嗎
    【「健身食課」第194篇文章】導讀:很多新手剛開始訓練時都一定會有這個疑問:『我第一次訓練時好酸,可是怎麼訓練幾天後就感覺沒這麼酸了,那我是不是沒有練到?』剛開始我也會有這樣的疑惑,每次訓練過後都會希望隔天可以讓我很酸痛,還故意不做伸展按摩,但是之後了解到該如何讓肌肉成長,才開始注重訓練的品質、注重每一下的張力收縮才是最重要的!訓練後要酸痛肌肉才會成長?
  • 提升配速關鍵一步,跑者頂級訓練方式——間歇跑
    戴劍松和鄭家軒一書《無傷跑法》中認為進行間歇跑時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間歇跑不適合初級跑者,建議有4~6周的訓練基礎後再開始間歇跑。 每次的訓練時間一般在2~5分鐘之間。跑步能力較強的跑者(配速能夠輕鬆進入6分鐘以內),每一組的訓練時間在3~5分鐘。初級階段的跑者(配速6分鐘比較累的)可以按照400米一組進行訓練。 訓練時間和間歇時間比為1∶1。
  • 動物訓練入門之四 訓練者的學習
    訓練者在開始訓練時,一定要記住,一定要對你發出的每一指令都要作出反應,只要它做對了,你就要按下響片/吹出哨音,發出橋接信號,只有對它的行為作出肯定,那麼它才可能與你建立起有效的關係,如何給予它的"獎勵"(強化),你就要根據你訓練的行為來作決定了,新行為每次都是食物強化,已成熟行為你就要根據它已知的次級方式及食物來交叉變化了。
  • 力量訓練與肌肉合成的三大要素
    用力量訓練來"破壞"肌肉「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肌肉如果想獲得增長,也要接受磨練,要對它進行破壞,但這個破壞,不是把要給他幹報廢了,而是一種歷練,這種破壞也叫作生理性的損傷,沒有任何不利的影響,這也是肌肉增長第1步要做的事。
  • 大眾跑者應正確認識有氧訓練中「慢跑與快跑」的意義
    但是基於對大眾馬拉松跑者運動潛力和訓練環境的了解和認識。>(年輕、有運動天賦的跑者)冬訓期間:500~600公裡/月夏訓期間:400~500公裡/月春秋賽季:300~400公裡/月備註:75%有氧耐力訓練+15%無氧訓練+5%速度訓練+5%核心訓練。
  • 茂名公安訓練月曆周曆串起訓練全要素
    茂名網訊  為推動全警實戰大練兵活動深入開展,茂名市公安局黨委創新工作思路,推出「訓練月曆周曆」,清單式梳理出周、月、年必做訓練「功課」,並以「訓練月曆周曆」為軸,把它作為訓練「提詞器」、「體檢表」,縱深推進警務實戰訓練全要素:教官、教材、教學設施、考核管理均衡發展。
  • 三種流行的速度訓練方法 跑者都了解嗎?
    、節奏跑和法特萊克跑,是三種速度訓練方法,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間歇訓練跑間歇訓練屬於短時間、高強度的訓練,恢復時間等於或略長於訓練時間。間歇訓練有很多種形式,以跑步而言,熱身之後先進行2分鐘高強度跑步,接著是2-3分鐘的慢跑或者走路用於調整呼吸。如此重複進行。間歇訓練的強度比較大,用一種幾乎不能正常呼吸,需要讀秒堅持到停下來的速度進行跑步,但是又在可控制範圍內,恢復時的跑步要做到真正的輕鬆。間歇訓練的秘訣在於,恢復階段能夠讓身體恢復到承受下一次高強度的快跑並且完成整個訓練時身體感到疲倦而不是徹底崩潰。
  • 美育,不應是單純的專業訓練
    但是,縱觀現實,坐而論道者多,致力美育實施者少。而其實,美育藍圖要勾畫,美學理論要研究,但美育實踐更要重視。談美育不能僅停留於理論探討或滿足於發表成果,還一定要讓眼睛向下看、向外看,才可能看清美育實踐第一線,看到教學領域面向的所謂「美感教育」現狀如何。實際地講,我們當前的美育實踐還遠遠不夠,美育師資整體偏弱,還遠未將美育融入青少年學生群體的實際之中。
  • 為什麼健美訓練不適合運動員或是力量舉訓練者
    我在健身房遇到過的最大問題是有些人他們目前的訓練方式。幾乎我看過的大部分人都像健美運動員一樣進行訓練。我不知道這是大趨勢造成的還是信息泛濫造成的,還是因為訓練者根本沒有自己的正確目標造成的。不管怎麼樣,這都必須要進行更正。我有一個健身房的朋友,他最開始的目標就是希望通過訓練來使自己在籃球場上有對抗性,但是訓練了一年多的時間發現,他的對抗是有了,但是協調性以及靈活性大不如前。
  • 成為完美跑者的三大要素
    想要成為一位出色的跑者,光是每天日復一日的跑相同的課表示不夠的。身為一個跑者你的訓練必須兼具耐力、力量與速度三種要素,才算是一個完整的訓練模式。 為自己設定固定的訓練量,是大多數跑友會採取的練跑模式,例如每天跑10公裡或一個月跑100公裡,而這種訓練模式主要加強的是跑步耐力的部分,如果你只是想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或者你參加路跑賽事只求完賽即可,對於成績或個人紀錄並不要求的跑者,繼續保持這樣的訓練習慣也無妨。
  • 為什麼健美訓練不適合運動員或是力量舉訓練者
    我在健身房遇到過的最大問題是有些人他們目前的訓練方式。幾乎我看過的大部分人都像健美運動員一樣進行訓練。我不知道這是大趨勢造成的還是信息泛濫造成的,還是因為訓練者根本沒有自己的正確目標造成的。不管怎麼樣,這都必須要進行更正。
  • LSD這樣訓練才有效,95%的跑者都不知道
    這3點都是為身體的有氧系統打下了良好基礎,訓練時速度一定不要過於太快,以慢跑為主,才會充分達到上述的好處。建議跑者們以心率為主,將心率維持在最大心率的65%~78%。比如你的每周跑量不足60公裡,那麼建議LSD訓練時的距離應當控制在周跑量的30%左右;如果你的周跑量高於60公裡,那麼LSD的距離應控制在周跑量的25%。避免LSD的弊端:衝刺跑LSD的訓練的確提升了有氧能力,但一定要避免LSD對速度的負面影響。
  • LSD這樣訓練才有效,95%的跑者都不知道
    這3點都是為身體的有氧系統打下了良好基礎,訓練時速度一定不要過於太快,以慢跑為主,才會充分達到上述的好處。 LSD的訓練核強度常用兩個指標:配速和心率 建議跑者們以心率為主,將心率維持在最大心率的65%~78%。
  • 足球訓練:速度訓練方法詳解
    運動員往往進行衝刺跑,在高速運動中佯傳、佯跑一雖然不是直線運動,但每次都是全速。在控球或射門時,他們還要不斷地變速。這些高速運動動作都與力量和協調密切相關。03速度訓練計劃速度訓練應在年度訓練計劃的整體框架下進行,此外還必須以相同的方式進行相關的技術訓練,從而確保速度訓練對所有與速度相關的要素產生積極性影響
  • 【感覺統合訓練】自閉症兒童的感覺統合訓練
    訓練活動的準備自閉症兒童的心理、行為特點要求訓練活動的準備工作儘可能全面、細緻,為可能實施的訓練創造條件。(1)充分了解兒童基本信息和特徵性反應。訓練初期,訓練人員應充分了解兒童基本信息,如兒童基本情況、診斷評估信息、康復訓練史、兒童特點等。
  • 跑者基本素質訓練之一,耐力訓練的4大原則
    在耐力訓練過程中,跑者必須遵循有效的刺激,合理的訓練才能有效提高耐力。訓練時,肌肉承受的負荷必須達到能承受的最大負荷的70%,否則,訓練就沒有效果。因此,跑者在進行耐力訓練時必須要堅持以下4大原則。遞增式增加負荷原則跑者應根據接收負荷的能力和身體恢復所需的時間合理地增加負荷,這樣肌肉就能進行相應的調整並得以生長。我們將這一原則稱為遞增式施加負荷原則,也可以叫超量負荷原則。利用這一原則時,跑者必須精確控制負荷,並在特定時段內增加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