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跑者應正確認識有氧訓練中「慢跑與快跑」的意義

2020-12-23 馬拉松跑步

俗話說:「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在專業中長跑運動隊,教練員和運動員對冬訓十分重視。畢竟冬訓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賽季準備期,也是進行大負荷訓練、強化專項能力及培養技戰術素養的最佳時機。

通常,「冬訓」期間,專業中長跑教練訓練的主要任務是圍繞著提高運動員有氧耐力水平做文章。對大眾馬拉松跑者來說,「冬訓」期間也是強化有氧耐力訓練的最好時機。

有氧耐力(aerobic capacity)——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有氧工作(糖、脂肪等氧化供能)的能力。通常,有氧耐力是建立在運動所需要的氧、機體攝取氧的能力以及機體運動後的恢復能力的動態平衡之中。

有氧耐力訓練的運動跑量和運動強度是有氧耐力訓練的條件。

有氧耐力訓練更多的是建立在不同訓練方法(主要體現在「量」和「強度」之間的變化)對機體產生不同的生理效應的基礎之上。科學合理地組合(量和強度)進行訓練,是提高有氧耐力訓練的重要的手段。

接下來和大家聊一聊有氧耐力訓練的運動負荷以及有氧耐力訓練中「慢跑和快跑」的意義。

有氧耐力訓練跑量

有氧耐力能力是中長跑運動員最根本、最核心的運動能力。

基於有氧耐力訓練在中長跑訓練中的重要性,有氧耐力訓練內容在專業中長跑運動員日常訓練中佔的比例也是最大的。

以多次奪得男子5000米、10000米全國冠軍戚振飛領銜的山東中長跑隊、女子馬拉松全國冠軍何引麗領銜的內蒙古體育職業學院中長跑隊為例。

戚振飛恩師鄭凱指導、何引麗恩師殷長喜指導在制定全年訓練計劃安排中,有氧耐力訓練內容佔了70%以上。

冬訓期間,何引麗的有氧耐力訓練內容甚至超過80%。戚振飛、何引麗冬訓期間的有氧耐力訓練量經常超過200公裡/周。

大眾馬拉松跑者由於運動能力不等,很難直接給出一個科學、合理的有氧耐力月跑量數據。但是基於對大眾馬拉松跑者運動潛力和訓練環境的了解和認識。

如果是備戰全程馬拉松(半馬的話,在此跑量基礎上減量20%)在保持科學、系統的基礎上,儘可能避免受傷,又可以達到比賽目標,建議有氧耐力訓練跑量/月如下:

01

追求競技成績,半職業訓練模式

(年輕、有運動天賦的跑者)

冬訓期間:500~600公裡/月

夏訓期間:400~500公裡/月

春秋賽季:300~400公裡/月

備註:75%有氧耐力訓練+15%無氧訓練+5%速度訓練+5%核心訓練。

02

健康為前提,力爭個人好成績

(具備一定運動能力和訓練、比賽經驗的跑者)

冬訓期間:250~300公裡/月

夏訓期間:200~250公裡/月

春秋賽季:150~200公裡/月

備註:85%有氧耐力訓練+10%無氧訓練+5%核心訓練。

03

健康為前提,順利完賽為目的

(馬拉松小白跑者)

冬訓期間:200~250公裡/月

夏訓期間:150~200公裡/月

春秋賽季:100~150公裡/月

備註:90%有氧耐力訓練+10%核心訓練。

有氧耐力訓練強度

有氧耐力訓練強度制定標準主要是基於課程要求,也就是這堂有氧耐力訓練課的目的是什麼。

通常,有氧耐力訓練強度分為:低配速有氧耐力配速和正常強度有氧耐力配速兩種訓練模式。

超低配速有氧耐力配速(最大心率:55-60%)。低強度有氧耐力訓練有非常多的好處,不僅可以改善心肺功能,也能更深層促進睡眠質量、減少壓力及焦慮。

而且從運動訓練的角度出發,低強度有氧耐力訓練主要是起到身體恢復的作用。特別是賽後、大強度課後以及受傷、生病恢復訓練初期,低強度有氧耐力訓練都是最佳訓練手段。

正常強度有氧耐力配速(最大心率:70-75%)。實踐證明,最大心率70~75%的有氧耐力訓練強度是最能夠提升運動員有氧耐力水平的強度要求。

對於大眾馬拉松跑者而言,如果不是處於賽後、大強度課後以及受傷、生病恢復期間。70~75%左右的最大心率強度,就是日常有氧耐力訓練的最佳強度要求,也是大家在日常有氧耐力訓練中堅持最多的強度要求。

戚振飛——

2019冬訓期間(2/6)單周訓練計劃

總之,有氧耐力能力在中長跑訓練中的地位和核心價值是不可代替的。無論是大眾馬拉松跑者,還是專業馬拉松運動員,如果沒有有氧訓練基礎做支撐,無氧能力很難得到提高。

所以,大眾馬拉松跑者不僅應重視有氧耐力訓練,還要在有氧耐力訓練中合理處理好有氧耐力訓練中「量與強度」之間的關係,最大程度地保證有氧耐力訓練的高效性。

(來源:98跑)

相關焦點

  • 有氧運動的強度應如何把控?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氧訓練
    跑步是人們開始體育鍛鍊的第一選擇,也是有減脂需求的健身者的首選。眾所周知,想要快速減脂,大量的有氧運動才是王道。經常性進行有氧運動的健身者常遇到的問題要麼是受傷,要麼是效果不佳。一般來說導致受傷可能是因為運動強度過大或者在有氧運動過程中沒有注意到自己的運動姿勢。
  • 大眾跑者的間歇跑該如何跑
    一提到間歇跑,很多大眾跑者會覺得這是專業跑者的事,我們只是健康跑,這麼「高逼格訓練」不屬於我們,不過,如果你想成為一名成熟的跑者,間歇跑是必須邁過去的一道坎。間歇跑該怎麼跑?網上有很多訓練方法,通常是採用400米或800米一組的方式。
  • 慢跑該如何跑?適合不同水平跑者強化基礎耐力的兩類6種練法
    大眾跑者只要打好基礎耐力,照樣可以大幅度提升耐力。,大眾跑者,特別是初級跑者所理解的慢跑也許多數情況下屬於中低強度有氧運動,其實,中高強度有氧運動也屬於廣義的慢跑範疇,成熟跑者或者高水平跑者常常運用。耐力既是長時間運動的維持能力,也是高強度運動的保持能力,那麼適當進行中高強度慢跑,只要不引起不可承受的乳酸堆積,這樣的跑法同樣也是廣義的慢跑範疇,中高強度慢跑適合成熟跑者或者高級跑者。
  • 如何才算輕鬆跑?慢跑並非是用速度來衡量,不妨來了解一下
    在冬季訓練的剛開始階段,不管你是經過專業訓練的精英運動員還是普通的大眾跑者,最需要鍛鍊的就是我們的基礎耐力,而要發展基礎耐力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慢跑或者說輕鬆跑。那麼怎樣通過輕鬆跑來發展我們的基礎耐力呢?輕鬆跑配速應該掌握在多少才合適呢?用絕對速度來衡量,其實是對慢跑的最大誤解什麼樣的配速才叫慢跑?700、600?
  • 大眾馬拉松跑者需要強化哪些訓練內容?
    對於大眾馬拉松跑者來說,抓好有氧耐力訓練、混氧耐力訓練和核心力量訓練是取得好成績的根本。 當然,對於年輕、有天賦、訓練環境有保障的跑者也可以適當增加無氧訓練,至於「距離更短、強度更大」的短距離速度訓練儘可能不要全力去衝,避免受傷。
  • 大眾跑者,每月多少「跑量」合適?
    特別是不以競技為方向的大眾跑者,在「大強度」訓練模式並不是首選的前提下,「運動量」的合理安排,則顯得有至關重要。或許跑友會問:每月多少「跑量」合適?或者說每月多少「跑量」既不影響身體健康,又能取得相對好的成績。
  • 跑速老是提不上?是時候換一種訓練方法了!
    所以將高強度訓練進行到底就是:高強度間歇循環跑。有研究證明,高強度間歇訓練法是目前負荷有氧與無氧混合代謝的主要訓練方法和手段,通過訓練提高跑者的糖酵解供能系統、非乳酸運動能力、有氧能力等。適合大眾跑者的高強度快速跑:✔200m快跑+200m慢跑,重複8~12次。✔200m快跑+200m慢跑,重複2次;400m快跑+400m慢跑,重複2次;200m快跑+200m慢跑,重複2次。
  • 顛覆你對耐力訓練的認知:真正適合大眾跑者的訓練是這樣的
    跑者對跑步有更高的追求這當然是好事,但是有些現象卻不太正常,比如跑友之間過度比拼跑量、比拼配速、跑10公裡不跑個50分鐘以內都不好意思發朋友圈、平時跑步訓練以自己跑得飛快沾沾自喜等等,跑友間相互攀比是表面現象,從本質上說,對於耐力訓練,對於如何提升耐力缺乏足夠科學認識和正確認知是造成這些現象的深層次原因。
  • 如何利用耐力和爆發力,改變跑者訓練中的劣勢?
    耐力好應多做速度訓練對於有更多慢肌纖維的耐力跑者,只要多做速度訓練,就可以跑得又快又遠。因為速度訓練比較節省時間,這類跑者可以更容易利用空餘時間。以補充的方式訓練,增加跑者的速度,心臟會跳得更有力,肌肉也會變得更強。
  • 如何做到訓練慢跑,比賽快跑?
    不過,有一項對業餘選手的調查顯示,如果讓他們自己的訓練強度,他們會說自己每周跑了3次輕鬆跑,一次中等強度跑,一次高強度跑步。但當通過心率監測他們的訓練後,會發現,其實他們輕鬆跑的距離只有不到一半,而大部分都是中等強度跑,高強度跑的距離佔了9%。
  • 大眾跑者如何練好「三氧」?
    混氧訓練的訓練強度高於有氧,低於無氧,訓練量則低於有氧,高於無氧。對於大眾馬拉松跑友,混氧訓練可以起到階段性提高訓練強度,變換訓練節奏,強化機體刺激的促進作用。,強調比賽能力培養;「三氧」中,有氧訓練對機體的刺激較輕,但是提升基礎耐力效果明顯,無氧訓練對機體的刺激更大,但是提升耐乳酸能力效果明顯。
  • 晚間悅讀 | 慢跑的好處,跑了才知道!
    而在跑步中認識自己,享受跑步帶來的快樂,要比數據、成績來得重要得多。跑得慢,真的沒事兒,慢跑才是跑步的精髓。慢跑能讓你擁有更強健的身體,增加新陳代謝,增加骨密度,強韌關節,減少癌症發生的機率,甚至能治癒很多慢性疾病。通過慢跑可以擺脫失眠,釋放負面情緒;通過慢跑可以瘦身,讓你的身體指標更加接近健康值。慢跑的好處:1. 在有氧區間進行跑步,能最高效地燃燒碳水化合物和脂肪。2.
  • 減肥的人,應該選擇變速跑,還是慢跑?哪種減脂效果最佳?
    跑步是比較適合大眾的運動方式,越來越多人為了強身健體,降低體重而開始跑步訓練。如果你的身材偏胖,想要通過運動瘦下來,那麼跑步一定是你的優先選擇。跑步可以根據速度分為慢跑、快跑跟變速跑,那麼減肥的人,選擇哪種跑步方式,燃脂效果更好呢?
  • 大眾跑者哪有什麼垃圾跑量?多跑一點就有益
    於是就有人嘲笑這些跑者所積累的跑量就是「垃圾跑量」;或者也有人把垃圾跑量等同於速度比較慢的慢跑,意思是總是進行慢速跑步沒意義,得把速度加快,,大眾跑者並不存在垃圾跑量。大眾跑者由於都有自己的工作,訓練時間有限,跑量不足、訓練不足與跑者迫切希望提升自己之間的衝突才是跑者主要矛盾。
  • 減脂跑和慢跑的區別有哪些?
    減脂跑和慢跑的區別有哪些?脂肪減量跑與慢跑的最大區別在於目標明確性,因為目標的不同延伸到跑步中,對於距離,跑步時間,跑步配速,心率控制,狀態控制要求都有不同。錯在哪裡許多人都知道跑步對於減脂是非常有效的有氧運動,也經常看到跑步後30分鐘就開始消耗大量脂肪,這也讓很多人對跑步的認識停留在一定要30分鐘以上才會起作用,其實這種認識是有誤區的。
  • 怎樣才能越跑越快?原來還需要這個訓練!終於知道了!
    01、慢跑、快跑、衝刺跑的三大系統大多數人都會認為,跑步就是一種有氧運動。其實不完全正確,有氧是因為我們跑步,跑得慢,運動強度較低,所以我們可以跑得慢,還能跑得遠。但是我們有時也會快跑,加速跑,或者100米衝刺跑,這時跑步就變成是無氧運動。我們沒辦法用最快的速度,一直跑下去,基本上跑一會,就開始氣喘籲籲了。
  • 4分配速算慢跑?5分配速是快跑?究竟什麼樣的速度才是慢跑呢?
    而慢跑,被大部分人忽視了,畢竟跟別人說我跑8分配速,會遭到很多人的恥笑。但是,比起跑得快,慢跑才是跑步的主流跑法。跑得快固然拉風,但是對膝蓋腳踝的壓力很大,很容易把自己傷了。慢跑雖然很悠哉,但是它卻能很好的鍛鍊到自己的有氧基礎耐力,可以讓你在比賽中跑得更快更久。那麼,什麼樣的速度才算是慢跑呢?
  • 認識節奏跑Tempo Run
    Tempo代表一種有強度但又可以較長時間持續的跑步狀態,相比於枯燥的LSD,要有趣得多。   什麼是節奏跑 傳統節奏跑包括輕鬆熱身慢跑10-15分鐘,然後,以你10k左右的配速,跑5-10公裡。至少,確保這些訓練你跑得很賣力,如果在Tempo的時候,你還可以輕鬆得跟身旁的人交談,說明你跑得還不夠快。
  • 跑步訓練中的典型錯誤,大部分跑者都改不了
    「欲速不達」用來形容跑步訓練,特別是以馬拉松、超馬為目標的長距離耐力跑步訓練,真是再貼切不過了。很多跑者只關注配速,一開表就猛衝,其實對提高跑步成績並無益處。錯誤一:盲目追求訓練強度訓練強度過高,如小白跑者每天快跑5公裡訓練時拼盡全力,一味的追求提高配速
  • 跑步對身體有益,快跑和慢跑,有什麼區別?
    ,有的人喜歡長跑,有點人喜歡慢跑,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不明白,長跑和慢跑之間有什麼區別,而它們分別又能夠帶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這是因為慢跑是一項有氧運動,因此,在減肥期間選擇慢跑比長跑更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