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九三八年秋末冬初,抗日戰爭正趨高潮,時值國共合 作,廣西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當局,為了標榜廣西「抗日」,撈取政治資本,一面提出「焦土抗戰」 的口號,表示堅決抗日;一面組織廣西學生軍,在廣西農村開展抗日救亡宣傳工作。共錄取了學生軍三、四千名,編為 三個團,集中在桂林受訓兩個月。
這些青年學生中,有大學 生、高中生、也有初中生,還有些社會知識青年。受訓後分 赴廣西各地農村搞抗日救亡工作。那時候,李宗仁、白宗禧、黃旭初要爭取這些青年,我們黨也要爭取這些青年。因此,我們黨有計劃、有目的地派出不少黨員秘密參加這個組織,同時,一些託派分子也鑽到這個組織裡面來。
抗日戰爭時期在蒙山活動的片段回憶—韋章平
從一九三八年秋末冬初到一九四一年六七月兩年多的時間裡,特別是日寇第一次入侵南寧,廣西變成了前線的時 候,這個組織變化很大。有的因經不起艱苦環境的考驗,有的為其他原因離開這個組織;託派經過一場大辯論後站不住腳溜走。剩下的都是我們的黨員和抗日救亡思想較堅定的同學,總共還有一千多人,這樣由原來的三個團縮編一個團。那時候,許多進步書籍還可以看,因此,黨決定利用這個時機在青年學生中加強活動,擴大影響。在一九四○年下半年和一九四一年上半年,黨的組織普遍建立,每個中隊都有我們的黨支部,這就嚇壞了廣西李、白、黃當局,南事變後,廣西學生軍就被迫解散了。
學生軍解散後,廣西當局為了籠絡人心,對這些青年不得不作些安排:把小部分轉到第四集團軍幹校,大部分安排在廣西合作訓練所學習,學習三個月後就分配到各縣做合作指導員。在合作訓練所學習期間,當時政治形勢已有逆轉的徵兆,為了壯大我黨的組織,增強黨的戰鬥力,我們仍繼續發展了一批黨員。合作訓練所的地下黨組織將分配到各縣的 黨員重新編為支部或小組,並把組織關係轉到地方黨組織。
一九四一年十月,分配到蒙山縣合作室任指導員的有十位同學,這些同學是:韋振威(即韋章平)、陳惠賢、羅星光、陳剛博、譚炎輝、覃寶熙、朱信林(其餘記不清了)等。其中共產黨員有韋振威、陳惠賢、羅星光、朱信林四人,組成一個黨支部,我任支部書記。
在蒙山半年之久,我們始終未與地方黨組織取得聯繫。但是我們並不悲觀失望,堅信必然會找到組織的,因而我們仍像在學生軍裡一樣,四人堅持過組織生活。四個黨員當 中,年齡最大的只有二十一歲,最小的才十七、八歲,儘管 有滿腔的革命熱情,但受黨的教育畢竟還少,處在當時特殊的環境下,組織關係未接上,沒有上級黨的指示,究竟如何工作,思想上確實感到茫然。在黨支部的領導下,提出兩個任務:一個是通過合作指導員這個合法社會職業作掩護, 了解偽縣府的情況,作些社會調查;另個是團結好學生軍其他同學,而通過我們這些同學去團結幾位老的指導員。
由於我們處於新的環境,人地兩生,到來的時間又短 所以第一項任務未取得多大成效。但使我們感受很深的有幾 件事:是我們剛到蒙山不久,就遇到偽縣長區嶽生親自下 令和殺所謂「組織瑤民暴動」的兩位瑤族同胞。他們臨死之前,堅貞不屈,回頭對兇手說:「我犯什麼罪,為什麼要槍殺我呀」等等。這兩位瑤族同胞都是當時屬蒙山縣管的嶺祖鄉人。當時大瑤山數萬瑤族同胞對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殘酷統治和剝削,已忍無可忍,於是他們自己組織起來,攻打金秀設治局;另一件是偽縣長區嶽生到任時帶來科長、秘書大幫人馬,在蒙山為非作歹,離任時不但遭到蒙山人民的冷遇,而且還被群眾用石頭追打趕出縣城;再一件是合作社(包括生產、信用、供銷三種),名曰扶助貧苦人民發展生產,改善生活,實際上完全為少數地富豪紳所把持,為剝削階級服務,真正貧苦的農民得不到實惠。
對第二項任務,我們做了不少工作。如:號召同學們要保持學生軍的好學風和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不但十位同學之間要團結,而且還需把合作室內所有的指導員團結起來。學生軍在社會上的作用還應繼續發揮,在學生軍辦理結束的時候,我們的黨組織,向夏威(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兼學生軍團司令)建議,為了發揚學生軍的光榮傳統,應保留學生軍辦的曙光報》、以《曙光報》作為紐帶把分散在各地的同學都聯繫起來,促進大家的進步。
為此我們都為該報撰稿,這對增進我們十位同學的團結和進步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在南寧辦《曙光報》的同學還發起在各縣的學生軍組織通訊站的除我們十位同學參加外,在縣銀行工作的王奇也在過學生軍,也參加通訊站。通訊站成立時,大家選我為通訊站總幹事。當時在站的門前還貼了一副對聯,上聯是:「想當年,露宿風餐,執筆揮戈摧敵陣」;下聯是:「願以後,互規共勉,精誠團結挽狂瀾。」這副對聯,是學生軍將要結束時的一位地下黨員(也是我們的指導員)寫的。
蒙山半年多,由於上級在黨組織沒有派人聯繫,以至一九四二年七月在桂林發的「七、九」事件我們都不知道。八月我們與在荔浦縣中工作的潘曉初同志取得橫的關係(潘在學生軍與我同一個黨小組,他是小組長),才知道不久前桂林發生這個事件,後來託他代我們找組織關係。
桂林「七、九」事件不久,黃嘉同志通過潘曉初把從桂林師專出的兩位女同志移到蒙山,要我們設法安排。她們是:覃舜恩和李林林。覃是學生軍的同學,於一九三九年春夏時和黃嘉同志一起在蒙山工作過一段時間,她在文圩還認了個契媽。當時覃和我商量,在未找到工作以前,她二人先到契媽暫住幾天,誰知她倆還未住上兩天,發現契媽同偽縣府有勾結,是偽縣府的情報員。覃、李二位來不及和我聯繫就在半夜溜走了,走到那裡也不知道。她們走後。黃嘉通過潘曉初通知我到荔浦接頭,要我匯報覃、李二人溜走的情況。黃決定把我撤離蒙山。
蒙山抗戰史跡
(一)自衛隊之萌芽 十三年五月,第四次長沙會戰失利,衡陽被國,廣西 近在咫尺,為之震動。本省當局應付當前急變,當即採取措 施,省級方面組織第四戰區民團總司令部,由本戰區司令長 官張向華兼任總司令,省政府主席黃旭初先生兼副總司令, 蔣荃先生任副總司令,在縣市方面,各縣組織民團司令部, 以縣長兼任司令,另設專任副司令,負責組織訓練、督導 指揮自衛隊,維持地方治安及配合國軍作戰。
富川毛文益氏在蒙山任縣長,對於自衛隊之組織稍緩,至七月始成立自衛隊第一中隊,人數不足百名,武器皆向民間徵借而來。
八月、衡陽棄守,暴敵既張兩翼,已阻我援,復率中軍 而趨桂境迂迴側擊,避實搗虛,全省皆動。敵寇一股由梧州 間道陷藤縣太平,直趨丹竹機場,並有(由蒙山北竄會師桂林)之企圖。本縣局勢危殆萬分。適中央參謀本部副總長白 健生先生、司令長官向華先生聯袂蒞縣(九月二十八日)指示,並準撥給武器整編團隊。茲分述於次。
縣自衛隊之組織發動於三十三年五月間,但縣府及民團司令部未能積極推動、認真組織,已於上述。迨奉準由綏署撥給武器後始能於八月底組織兩中隊,並編為縣自衛第一大隊,委陸伯秋任大隊長,黎子彬任第一中隊長,黃洪(即黃盛坤)任第二中隊長,周國雄任第三中隊長。但當時該中隊 尚在召集入伍中。
十月,毛氏離職,周伯宗繼蒙山縣長,仍增編第二大隊於後方組訓中,委姚靜清任大隊長,鄧坤任第四中隊長,黃 兆錫任第五中隊長,賢任第六中隊長,十六日敵陷太平後,即進犯思排(均藤縣屬)。其時,陸伯秋先生奉令調升第四戰區荔浦修仁蒙山三縣民團指揮官(副指揮官為韓軒、羅家瓚、參謀長為呂俊陽)所遺第一大隊長職以黎子彬升充,遽遺第一中隊長職以劉琨接充,其時適藤北吃緊,第三中隊亦已編成第一大隊,即全部開赴思排警戒。
民團司令部又將原有之縣警察隊員、縣府及國民兵團部之警衛負責,惜乎縣城淪陷時已無形解散。總當桂林外圍戰爭激烈之時,桂樂師管區令王瓚斌亦奉令 率所部及新兵三團暨兩直屬隊官兵約四千餘人,由興安移駐本縣,以中良為根據地,旋奉白副總長核准,在本縣招募新 兵一營,任黃麗棠為營長。自太平戰役後,師區奉令向金秀轉進,黃麗棠營乃撥歸修荔蒙民團指揮部指揮。編入戰鬥序列。
總結
迨蒙藤聯防委員會成立(三十三年十月)以後,即負責聯絡蒙南藤北兩地之自衛隊,並鼓勵當地壯丁參加自衛戰爭。十月二十四日太平一役,予敵重創,俘獲敵探四名之果,蒙藤聯防委員會與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