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仲夏苦夜短」的炎熱中、在「流響出疏銅」的蟬鳴中,暑假到來了。暑假裡爸爸、媽媽帶我去蒙山大佛遊玩。
蒙山大佛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寺底村西北的蒙山,又名晉陽西山大佛,始鑿於我國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1年),經5個皇帝,歷時25年之久,到北齊後主高緯時鑿成,是一尊歷史悠久,具有極高價值的摩崖石刻佛像。論年代,蒙山大佛比樂山大佛早;論高度,蒙山大佛比巴米揚大佛高。因此,在寥若辰星的世界摩崖石刻佛像中,蒙山大佛無疑地位顯赫。
駕車來到蒙山腳下,只見前方一片濃綠,就像森林般自然,遠處隱約露出佛頭,那一定就是蒙山大佛。走進蒙山,參天大樹鬱鬱蔥蔥,密密麻麻的樹葉擋住了火辣的陽光,投下一片綠蔭。走在綠蔭下,輕脆的鳥鳴和潺潺的流水聲環繞在耳畔,原本嘈雜的人群安靜了下來,享受這難得的自然寧靜。向前走去,只見身旁清澈見底的小溪漸漸變深,忽然,我看到前方有幾位遊客竟憑空站在水面上,難道這就是江湖失傳已久的輕功「水上漂」?我跑去一看,哦,原來在變深的水下有一排粗粗的木樁,遊客踩著木樁過河,從遠處看,就像憑空站在水上一樣。我跟著大家過河,「輕功」的感覺可真是有趣極了。走著走著,腳下的路從土地變成了水泥地,面前出現了一排極高極陡的臺階,上面用鮮花擺成「佛」字,臺階上方便是歷盡滄桑的佛像了。
仰望大佛,只見他面目嚴肅,嘴角卻微微上揚,雙眼微睜,俯視著世間的萬物,充滿了對世人的憐愛,交疊的雙手端放在盤坐的腿上,身上隱約可看出風沙侵蝕的痕跡。佛前的香爐裡還插著未燃盡的香,一些遊客跪在香爐前,滿臉虔誠地上香敬佛。受到遊人們的感染,我也雙手合十,默默許下了自己的心願。
告別大佛,我們從另一個方向下山,山下的美景盡收眼底,沿途上我看到了許多古色古香的建築,感受到了佛樂的莊重,加上周圍蔥鬱樹木的環繞,讓我情不自禁地喜歡上了這個地方。到家後回想一天的旅程,那巧奪天工的建築,那秀麗優美的風景,真讓我感嘆不已!
作者:初一二班張翔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