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中國就在研究雷射武器,還搞出亞洲第一巨炮和最大雷達?

2021-02-23 軍武次位面

黑科技扎堆的神秘工程

如果你開車從北京市區出發,離開北環,行駛大約160公裡左右,就到達了河北宣化。

這裡東臨京津,西接晉蒙,離中蘇邊界僅2000公裡,地處北京西北大門,自古便為京城鎖鑰。宣化城內鎮朔樓,有清乾隆皇帝御書「神京屏翰」一匾,言稱宣化是首都北京的屏障,軍事地位十分重要。

事實上,宣化不僅是北京的屏障,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裡可以說是整個中國的一道屏障——宣化的黃羊山上,曾經有中國第一代超遠程陸基戰略預警雷達:7010大型相控陣雷達,同時也是當時「亞洲最大的相控陣雷達基地」。

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宣化人就能看到遠處的黃羊山在開山,並可隱約聽見隆隆的爆破聲。

不久,黃羊山主峰西北側的上部便被削去,露出白色的石壁,他們聽說部隊在巖壁上鑿出了巨大的平臺,安裝了一面奇怪的「牆」,重型卡車滿載各種設備、儀器、人員忙碌地往返,周圍也開始戒備森嚴。

這面奇怪的「牆」就是7010相控陣預警雷達,雷達正面寬40米,高20米,說是一面高牆一點也不過分。

這面雷達的造型充滿了巨大的機械與科技美感,所以很多人認為它是科幻小說《三體》中,紅岸基地裡那面巨大雷達的原型,儘管它並不能轉動。

雷達峰是一個神秘的地方,那座陡峭的奇峰本沒有名字,只是因為它的峰頂有一面巨大的拋物面天線才得此名。其實,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那不是雷達天線,雖然它的方向每天都會變化,但從未連續轉動過

當然,這座相控陣預警雷達顯然不是為了好看,才修建在這裡的。

1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的衝突開始加劇,「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相互揮舞著核大棒,整個世界籠罩在「核訛詐」的陰影下。

中蘇關係惡化之後,中國的危機感更加緊迫。

從1964年10月15日至1969年3月15日,蘇聯挑起邊境事件4189起之多。1969年中蘇發生珍寶島衝突,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科公開叫囂對華進行所謂「外科手術式核打擊」,中國開始全民進入準戰爭狀態。

除了加緊對原子彈和氫彈的研究之外,對於來自敵人的遠程攻擊也必須要能夠防禦。

7010相控陣雷達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要監控來自敵人的飛彈攻擊。要實現這個目的,監控整個中國的遼闊天空,普通的雷達顯然力不從心。

傳統的雷達是通過自身的旋轉,來進行掃描,尋找敵人的蹤跡,很多電影中為了營造緊張的氣氛,一般都會展現這樣不斷旋轉的雷達。

但是相控陣雷達的能力,要大大超過傳統的雷達。

首先,因為省去了整個天線的機械驅動系統,所以它的可靠性非常高,平均無故障時間遠遠高於傳統雷達。

而相控陣雷達是否強大,跟構成雷達的「陣元」(輻射單元)是否先進和陣元數量的多少有很大的關係。雷達就如同很多昆蟲的複眼,輻射單元少則有幾百,多則數千,甚至上萬。

由於陣元很多,在面對敵方飛彈的飽和攻擊時,可以把所有陣元分成若干組,每一組分別跟蹤和對付一個目標,實現同時跟蹤多個目標的效果。

因為雷達是固定的,所以相控陣雷達調整掃描方向的辦法也跟傳統雷達不同。

它是通過控制每個陣元產生電磁波的相位與幅度,以此強化電磁波在指定方向上的強度,並壓抑其他方向的強度,從而實現讓電磁波束的方向發生改變。

▲相控陣雷達掃描不同方向動畫示意圖

雖然現在已經有很多軍艦、預警機乃至戰鬥機裝載了相控陣雷達,但是直到上世紀50年代末,美蘇才開始研製並在裝備相控陣雷達,屬於實實在在的「黑科技」。

負責7010項目的「雷達院士」張光義,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情景:「那是1969年的12月27日,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遵照上級指示,要求我們用半個月時間提交一份當時在國際上都堪稱『絕活』的雷達研製方案。

而參與項目研發的賁德院士,同樣對當年的艱難起步記憶猶新:「上級讓我搞世界上最新的相控陣雷達,也就是防禦彈道飛彈突然襲擊的雷達。之所以要搞這種雷達,目的就是,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保衛首都北京!可是,相控陣雷達是60年代初世界上才出現的,一般的書本上不可能了解到。我在大學讀書的時候,還沒有這種雷達。

但是條件艱苦、技術落後不是退縮的理由,沒有資料就自己從頭搞起。

研究人員從雷達的基本原理開始研究,找到關鍵技術之後馬上進行攻關,全體人員三班倒,日夜不停。

除了技術上的難題,他們還要克服艱苦的生活和研究環境。夏天山洞中潮溼悶熱,冬天又變得寒冷刺骨;磚頭壘砌的簡陋宿舍裡,連洗澡都成了奢望;更重要的是,還要忍受和家人的長期分離,直到女兒出生前六天,張光義才從基地經過兩天多舟車勞頓趕回南京家中,兩周後又匆匆返回。

1976年,雷達進行全面陣天線的安裝、調試,並投入運轉,1977年正式投入使用。

雷達的電掃描天線陣面規格為20×40米,饋電單元8976個,探測距離3000公裡,可連續跟蹤10批以上目標,在方位120度和仰角2-80度空域內進行邊搜索邊跟蹤,配備了大中小型計算機對全站實時控制,處理和計算。

也許是唯一一張彩色照片

中國成了美蘇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相控陣雷達技術的國家。

7010成果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5年獲電子部科技成果特等獎。

1979年,7010雷達觀測到了美國「天空實驗室」再入大氣層的軌跡,並準確計算出了彈道和墜落時間,與美國公布的數據對比,時間僅差4分鐘,地點僅差經度2.9°和緯度1.3°。

1980年4月,國際第二次雷達會議在美國召開,這次觀測結果讓美國人吃驚不小——他們原本以為,中國的雷達技術很落後。

可以說,7010相控陣雷達,讓中國的國防有了一雙銳利無比的眼睛。

2

事實上,7010相控陣預警雷達,只是當時中國秘密反導工程的一小部分。

早在1957年10月,毛澤東應邀參加蘇聯十月革命40周年慶典。在觀看蘇聯研製原子彈、氫彈等尖端武器的紀錄片時,毛澤東對坐在身旁的彭德懷說:「我看,矛和盾總是同時產生的,有矛就會有盾。」

彭德懷馬上心領神會:「是的,一種新武器的出現,總會有對付它的新的辦法。」

1963年12月16日晚,毛澤東在聽取聶榮臻匯報十年科學技術規劃時,第一次提出研製反飛彈武器的想法。1964年1月7日毛澤東看到羅瑞卿送來的《新聞天地》上刊載的《「反飛彈」時代到來!》一文時,又批示「是否送聶榮臻同志一閱」。

基本理念就是,我們不僅要有反擊敵人的矛,還要有保護自己的盾:「要組織一批人,讓他們不幹別的,專搞這個事。搞不成不要緊,搞成了用不上也不要緊,秦始皇的萬裡長城,也沒有什麼用處嘛。」

 2010年1月11日,我國對外宣布成功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

由於毛澤東的這些指示大都是1964年年初集中提出來的,所以被稱為「640指示」。而隨後開始的我國反導系統研究,也被稱為「640工程」。

而640工程,又分成了五個子系統,這幾個子系統不僅有相控陣雷達,還包括了反導飛彈、超級大炮、雷射武器等,個個都充滿了」黑科技「的味道:

1.640-1,反飛彈飛彈系統,也稱反擊系統。 

2.640-2,超級大炮反飛彈項目。  

3.640-3,雷射武器。  

4.640-4,預警雷達系統。(7010雷達屬於此系統)  

5.640-5,飛彈再入物理現象研究。

3

攔截飛彈,最直接的思路就是同樣利用飛彈進行攔截。

反彈道飛彈工程系統包括低空攔截和高空攔截反導系統。其中低空攔截系統包括了「反擊一號」和「反擊二號」飛彈系統的總體方案的論證及單項預研工作;而高空攔截系統,主要圍繞著「反擊三號」飛彈系統展開。

在1979年8月至9月,「反擊一號」在昆明基地成功地進行了兩發模型遙測彈的飛行試驗。「反擊二號」攔截彈的開發進度後來居上,它在1971年10月到1972年初進行了6次縮微模型飛行試驗,其中5次取得成功,但因作戰範圍與「反擊一號」重疊,在1973年終止發展。


「反擊三號」則是一種能在上百公裡的高度的外層空間和大氣層內攔截敵方來襲彈頭的反導攔截系統。

除了反擊系列飛彈,利用火炮攔截敵方火箭,而研製出來的先鋒大炮,更加充滿了機械與暴力美學。

中國的火炮反導項目被命名為640-2工程,由錢學森領銜,七機部二院201所主研。201所給出的方案為「炮射次口徑攔截彈」,1966-1968年,在140炮毫米口徑的滑膛炮上進行了11次48發試驗,發射18公斤重的彈頭初速達到了1600米/秒,射高達到了74公裡,射程130公裡,達到了當時國際水平。

科研人員確定的最終方案,口徑為420mm,長26米,重達155噸的「先鋒」號超級大炮,它能將160千克的次口徑火箭彈以900 m/s的初速發射出去。

此外,210所還對回收彈丸做了大量的成功研究,包括:140毫米口徑炮射高過載開傘回收彈試驗;從3000到15000個G的高過載環境裡開傘回收試驗;彈丸速度達到3-4倍音速時開傘的試驗等,直接推動了我國空間飛行器再入開傘回收技術的進展。

但是,利用超級大炮來反導效率不高,中國的經濟和工業也承受不了建造眾多超級大炮,所以,640-2工程於1980年下馬。

與先鋒號超級大炮的粗獷畫風不同,640-3工程研究的雷射武器,從誕生起就帶著一絲科幻色彩。

前蘇聯地面高能雷射炮設計效果圖

1964年上海光機所接獲雷射武器研發任務後以高功率固體雷射器為研發目標,啟動釹玻璃雷射系統研製。

到1970年代中期640-3工程的雷射遠距離打靶和雷射反響尾蛇飛彈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獲國防科委重大科研成果獎。

上海光機所研製的大口徑(120毫米)振蕩—放大型雷射系統,最大輸出能量達32萬焦耳;改善光束質量後達3萬焦耳,成功地進行了打靶實驗,室內10米處擊穿80毫米鋁靶,室外2公裡距離擊穿0.2毫米鋁靶。

但是雷射反導的思路在當時實在太超前了,最終因為技術限制下馬,不過雷射武器的研製並沒有中斷,於1980年代初期重新啟動,最終納入863計劃。

波音ABL(機載戰術雷射系統)雷射發生器

而640-5飛彈再入物理現象研究,也同樣取得了重要成果。

640工程「高、大、精、尖」,研究技術難度大,我國當時的技術水平、生產條件和經濟都很落後,全面展開這樣龐大複雜、工程浩大的研製工作,面臨的困難相當大。

1972年美國和蘇聯籤訂了限制反彈道飛彈飛彈條約,1976年,美國宣布關閉「衛兵」飛彈防禦系統,640工程的研發也不再緊迫。

1980年3月19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下令,取消了整個「640工程」的研發。1982年,國家航天部又召開會議,正式作出了「640工程」下馬的決定。除保留下雷射破壞原理和核電磁脈衝技術兩項課題外,其餘有關「640工程」的研究全部停止進行。

但是前輩們付出的心血並沒有白費。

640工程為中國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以及眾多技術積累,比如當時為反擊系列飛彈建造的0.5米高超音速常規風洞以及相關設施,後來就用於東風飛彈的研製。

之後,我國「863計劃」中的反導項目研究得以重新啟動,並對後來我國航空航天技術和反導、反衛星武器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2010年1月11日,我國成功進行了第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2013年1月27日,我國再次成功地進行了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2014年7月23日,我國成功進行了第三次陸基反導技術試驗;2018年2月5日,我國又成功進行了第四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

歷經幾十年鑄造的反導系統,終於成為保護中國的大國之盾。

當然,640工程之所以特殊,除了為國防科技留下諸多寶貴遺產外,還因為640工程的畫風實在太過獨特。

無論是反導飛彈、超級大炮,還是雷射武器,都屬於相當激進的方案,而激進在很多時候不一定是思路不對,而是太過超前。


現在網上很多人都在調侃中國的武器裝備造型「土氣」,完全沒有美國裝備看起來高端大氣,但是640工程的這些項目,就算放到現在看,也依然充滿了科幻氣息。

原解放軍4003廠出品 

戰備壓縮餅乾 還是團購價!

相關焦點

  • 50多年前中國就搞出最大雷達,還在研製亞洲第一巨炮和雷射武器?
    當「雷射女神」侯靜在超連續譜光源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後,國人也為此感到雀躍不已,但鮮有人知的是,早在50多年前,中國就已經在研究雷射武器,還搞出了亞洲第一巨炮和最大雷達。 中國之所以會在五十多年前就搞出這些大動靜,主要就是為了應對中蘇關係破裂對我國造成的威脅,尤其是在珍寶島事件爆發後。 這個最大雷達就是位於我國北京宣化黃羊山上的7010相控陣預警雷達,相關資料顯示,這面雷達長為40米,寬度達20米,創下了亞洲最大雷達的記錄。
  • 50年前就在研究雷射武器,還搞出亞洲第一巨炮和最大雷達?
    事實上,宣化不僅是北京的屏障,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裡可以說是整個中國的一道屏障——宣化的黃羊山上,曾經有中國第一代超遠程陸基戰略預警雷達:7010大型相控陣雷達,同時也是當時「亞洲最大的相控陣雷達基地」。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宣化人就能看到遠處的黃羊山在開山,並可隱約聽見隆隆的爆破聲。
  • 「亞洲第一巨炮」殘垣警示珍惜和平
    新華社哈爾濱9月2日電  題:「亞洲第一巨炮」殘垣警示珍惜和平  新華社記者鄒大鵬、李建平、強勇  在中俄邊境密林深處的二戰時期亞洲最大巨炮遺址,斷壁殘垣,野草叢生,一顆鏽跡斑斑的巨型炮彈靜靜躺在積水的深坑裡。
  • 亞洲第一巨炮」原來是只「紙老虎」
    可這門被吹噓的神乎其神的巨炮,其實,只是「繡花的枕頭-中看不中用」的東西! 1.虎頭要塞「亞洲第一巨炮」。為防禦蘇聯進攻,侵華日軍曾在中國東北修築了總長度約1700公裡的要塞群,其中,構築的三大永備工事最出名,即,東寧要塞、虎頭要塞、東吳要塞。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自動駕駛|雷射雷達|luminar|...
    今年上市的雷射雷達企業有Velodyne、Luminar,快要上市的Aeva,雷射雷達市場由於巨大的潛力,成為資本的寵兒,2020年也是雷射雷達興起的元年。今天我們談談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行業顛覆者---Luminar(LAZR.US),我們不是指雷射雷達行業,而是專指自動駕駛的雷射雷達行業,這個是雷射雷達行業最大的市場,可以養出雷射雷達市場最大的魚。
  • 俄羅斯新型雷射武器意外曝光?一看性能,和中國比還遠著呢!
    是各個國家都想擁有的一款前沿武器。12月14日,「防務博客」網站報導稱,俄羅斯新型雷射武器意外被曝光。據悉,曝光的原因是因為一張俄羅斯高能雷射武器的照片意外被傳到了網上,這張照片立刻引起了各國網友的廣泛關注,他們擁有雷射武器的事情也不再是秘密。
  • 亞洲最大相控陣雷達基地,零件堆500節火車皮,守護中國20年
    上世紀60年代,中國在美蘇雙重核訛詐的威脅下,不僅研製出了原子彈,而且還研製了自己的反核飛彈系統。
  • 巨炮崇拜:韓國海軍部署亞洲最強艦炮
    原標題:大棒民族的巨炮崇拜症:韓國海軍部署亞洲最強艦炮【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306期】二十年來,韓國在國防工業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尤其是海軍武器更令世人矚目,八年前服役的亞洲排水量最大的「世宗大王」號萬噸級宙斯盾驅逐艦,標誌著韓國海軍正式進入了「大洋海軍時代」。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
    今年上市的雷射雷達企業有Velodyne、Luminar,快要上市的Aeva,雷射雷達市場由於巨大的潛力,成為資本的寵兒,2020年也是雷射雷達興起的元年。今天我們談談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行業顛覆者---Luminar(LAZR.US),我們不是指雷射雷達行業,而是專指自動駕駛的雷射雷達行業,這個是雷射雷達行業最大的市場,可以養出雷射雷達市場最大的魚。
  • 馬斯克PK中國新造車勢力:雷射雷達到底是啥?
    一直以來,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都堅持認為雷射雷達「昂貴且沒有必要」,而雷射雷達高昂的價格一直是限制其量產上車的一大因素。蔚來、理想和小鵬三家造車新勢力在自動駕駛領域投入不少,但也都沒有將雷射雷達納入自動駕駛的傳感器體系中。小鵬汽車是第一家。
  • 2020年汽車用雷射雷達行業研究報告
    與雷達工作原理類似,雷射雷達通過測量雷射信號的時間差和相位差來確定距離,但 其最大優勢在於能夠利用多譜勒成像技術,創建出目標清晰的 3D 圖像。固態雷射雷達的優勢在 於,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了例如電機、軸承等可動機械結構帶來磨損,同時也消除了光電 器件因為機械旋轉可能造成故障,其與生俱來的特性使得雷達內部的結構布局更加合理, 使整體散熱及穩定性相比於機械式雷射雷達有質的飛躍。
  • Ouster 的獨特思路:數字雷射雷達如何打破傳統雷射雷達的桎梏?
    近日,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對話 Ouster 亞太區負責人 Clement Kong,了解 Ouster 雷射雷達在技術路線方面有何創新,Ouster 未來又將如何應對中國市場激烈的競爭和挑戰。這種創新性的思路巧妙地結合了機械旋轉式雷射雷達和固態雷射雷達的優勢,一方面降低了成本,一方面提升了性能。隨著 Ouster 第一代雷射雷達產品 OS1 的誕生,Angus Pacala 和 Mark Frichtl 的願景初步實現。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LAZR.US)
    今天我們談談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行業顛覆者---Luminar(LAZR.US),我們不是指雷射雷達行業,而是專指自動駕駛的雷射雷達行業,這個是雷射雷達行業最大的市場,可以養出雷射雷達市場最大的魚。雷射雷達解決什麼問題,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天氣、視線不好、視覺算力不足、視覺Corner情況(各種邊界)的時候,雷射雷達還可以繼續支持自動駕駛,可以構造出三維立體圖像,把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從99%提升到99.99%。1、 雷射雷達在惡劣天氣的時候有優勢,很多人第一直觀的感覺是雷射雷達不適合差天氣?這個是傳統雷射的認識,需要再學習汽車雷射雷達知識。
  • 禾賽科技衝刺科創板IPO,有望成為國內雷射雷達「第一股」
    禾賽科技衝刺科創板IPO,有望成為國內雷射雷達「第一股」 James 發表於 2021-01-14 08:52:39 雷射雷達是一種通過發射雷射來測量物體與傳感器之間精確距離的裝置,廣泛用於無人駕駛汽車和機器人領域
  • 雷射炮還是未來武器?近程雷射層出不窮,遠距離雷射出路在哪兒
    一家以色列公司開發了光刃,這是一種防空武器,用來探測和擊落小型飛行物體。另一家以色列公司已經開發出了SupervisIR,這是一種雷達,可以探測到移動緩慢的低空小型目標,並將這些數據傳遞給武器系統。與光刃結合後,90%以上的可用目標都能被光刃可變焦距雷射器探測、跟蹤和摧毀。
  • 中國已實際裝備雷射武器,軟硬殺傷兼備,撐起一片密不透風的防空網
    早在1998年之前,中國就已經成功進行過雷射攔截洲際飛彈彈頭,以及常規火炮炮彈的試驗。其中,雷射攔截洲際飛彈彈頭,最能體現中國雷射武器的實力。 洲際飛彈彈頭再入大氣層之後的速度非常高,速度達到每秒7-8公裡,在彈頭處能夠產生2000-3000度的高溫,必須要具備相當的隔熱技術才能保證彈頭不被燒毀。
  • 火力對決2.0裝備大全 無人機、雷射飛彈及單兵雷達全武器詳解
    和平精英遊戲中火力對決2.0是很多玩家關注的重點,本次就為大家帶來了和平精英火力對決2.0武器裝備大全,也是無人機、雷射飛彈及單兵雷達詳解,非常全面的內容,像了解的朋友可以參考,希望能幫到大家
  • 車載雷射雷達,黎明前的黑夜,抑或洗牌前的泡沫?
    隨著自動駕駛行業發展路線日趨統一,在車規量產和高性能需求下,雷射雷達量產商都在著手開發性能更好、體積更小、集成化程度更高,並且成本更低的雷射雷達,由混合固態過渡到純固態雷射雷達是必然的技術發展路線。在技術上領先的企業,其車規級固態雷射雷達產品,已經跨越了高級開發和研究,標準化,客戶需求開發等階段,正在展開車規級產線開發和各類測試驗證。
  • 來自港媒最新報導,中國建世界最強雷射武器,超現有國際水平10倍
    在武器發展到今天,除了槍林彈雨中轟隆作響的熱武器,我們在其他武器方面也取得長足的發展,這其中便包括了雷射武器。我國同樣在雷射武器的研究上投入了很大的資源,如今還要挑戰一項世界之最。據港媒最新報導,中國已經開始建造世界上最強大的雷射雷達,預計將會在4年內建成。
  • 華為雷射雷達 上車!
    「華為有信心成為全球第一個真正車規的高線束雷射雷達的供應商」。這是華為在車載雷射雷達領域立下的目標。雖是豪言,但似乎所言非虛。12月22日,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T10 ICV CTO峰會上,華為首次面向行業正式發布車規級高性能雷射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