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4日,在兒童教育專家洪蘭,親子教育專家付小平等名師的真摯祝福和強力助攻下,荷小魚一周年狂歡直播會圓滿召開。直播會上,荷小魚重磅宣布大語文6-8歲以讀促寫課程全新升級,同時首發拼音專題課,吸引了眾多家長和學員用戶的關注。
同時,本次直播會還特別邀請了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育碩士雷琛老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知識,雷老師在孩子的心理健康與教育板塊具有13年的研究經驗,同時也是一位7歲孩子的媽媽。
雷老師從多個維度解析了兒童使用電子產品與專注力之間的問題——是否應該直接強硬禁止孩子玩任何電子產品?電子產品應如何正確使用使用呢?有何操作技巧?整個分享的過程中雷琛老師可謂是妙語連助,深入淺出,幹活不斷!下面我們一起來回顧下雷琛老師的分享吧!
一、電子產品和兒童專注力之間的「相愛相殺」
在我們的普遍認知當中,孩子高頻率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電子遊戲的高頻變化的畫面,刺激的聲音,確實會對專注力、視力等方面是有著負面的影響的。為什麼大家會對專注力的集中程度,投注了如此之多的關注呢?
因為,從最直觀的結果看到,專注力不集中,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完成作業的效率會被直接影響到。比如,上課開小差,東張西王,摳東摳西;考試的時候都要交卷了,才從白日夢裡醒來知道要趕緊答題目等等,都會讓老師、家長感到頭痛。那麼,什麼因素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呢?我們所說的使用電子產品,真的會拉低了孩子專注力的集中程度嗎?
孩子高頻率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電子遊戲的高頻變化的畫面,刺激的聲音,確實會對視力、專注力等方面是有著負面的影響的。這裡我們強調的關鍵詞是:高頻率、長時間、無節制。給予大腦過強的刺激,直接對孩子的專注力、思考力、自控力造成負面的影響。但是,我們說好的專注力不是一天就能養成的,而專注力的渙散,也並非單一原因造成的。更不會是只看了一次手機、IPAD就會造成專注力的渙散。
專注力集中與否,與孩子的大腦發育、營養攝入、家長生活環境、家長的教育方式是緊密相關的。而電子產品用與不用,只是其中的一個作用因素,而且不一定是孩子專注力渙散的決定因素。專注力的培養是要打組合拳的。我們先來看一下,我們這麼關心的專注力是什麼。
專注力是什麼?心理活動對特定事物的高度集中。所以專注力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專注的程度越高,注意的範圍越小。而要讓孩子專注在一件事情或一個事物上,必須要有條件地先引起他的注意。這些條件是要有意義的、有趣的或者是強刺激的。大家可以比較一下一張黑白的圖片和一幅彩色的油畫,那一個更容易引起我們的注意,並且願意投入精力去關注、去研究?顯然是彩色的油畫。
所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啟動對學習內容的專注力,需要有適當的刺激,電子學習材料可以是其中一種有效刺激,可以啟動孩子的注意力,從而吸引他們投入精力去關注學習的內容。
電子產品長時間使用之所以會影響專注力,是因為很多電子遊戲類的內容只會不斷地啟動注意力,而沒有接下去讓孩子去操作,放慢速度去專注。
另外一個趨勢是線上電子媒介和紙質的實物媒介已經融合在一起,產生了融媒體的學習方式。就連語文課本都有電子書了,能在手機上、IPAD上翻閱,還能有語音朗讀的功能。這就造成了一個新的學習趨勢:我們的學習材料越來越多豐富,可以選擇的途徑和形式越來越多元化。電子化產品的使用是避無可避。
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越是阻止,就越會激發擁有的欲望,面對00後、10後「 網絡原住民」,家長更應該做的是:建立孩子和電子產品「良好關係」,不藏,不堵,不濫用。這是幫助孩子培養注意力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對於寶寶的視力保護也非常重要。電子產品和專注力的養成,應該成為「盟友」,而非仍然站在對立面。
二、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地使用電子產品?
現在家長朋友們都是談「電子產品」色變,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不知道應該怎樣正確的引導孩子,那我們應該怎樣安排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呢?
第一個關鍵因素:把電子產品的用途從泛娛樂變成能幫助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工具!讓孩子正確地使用電子產品進行學習。2016年10月,美國兒科學會在舊金山召開了全國性的研討會,大約有1萬名兒科醫生參會,會議討論制定了2017年兒童健康指南。該指南重點關注了兒童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社交媒體和網絡暴力對兒童的影響。之前美國兒科協會(AAP)對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限定是,兩歲以上的孩子觀看電視的時間不得超過兩小時。但如今,人們對電子設備的使用,基本上是「全天候」模式了,孩子們究竟在屏幕前待了多久已經難以計算。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2-5歲的幼兒每天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不要超過一小時;對於6歲以上的兒童,父母可以依據具體情況,對孩子接觸電子屏幕的種類和時長進行管控。嬰兒很容易受到屏幕的傷害,因此不建議18個月及以下的嬰兒接觸任何電子設備。此外,明確定義為使用數碼產品進行娛樂活動的時間,在線作業等不包含在這個時間之內。
三、如何準確控制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和頻率?
家長朋友們可以從閱讀開始,引導孩子正確地使用電子產品。為什麼從閱讀開始呢?首先閱讀對於孩子大腦的成長以及對於專注力培養能起到的正面作用,不用我多說大家都能體會到。從這個腦成像的圖片可以看到,在積極閱讀的時候孩子的大腦皮層是被大面積激活,並且有效聯動的。
積極閱讀,使大腦活動更靈敏、活躍,使兩個腦半球的信息交換更多、更快、更有效。愛閱讀、會閱讀、懂閱讀的孩子更聰明!所以說,選擇一個好的閱讀學習平臺,通過閱讀和遊戲互動的方式,既能滿足孩子對於電子設備的好奇心,也能通過豐富的閱讀材料鍛鍊孩子大腦的各個區域,幫助大腦全方位發展!
我們在開頭的時候有說到過,現在的閱讀材料,進入了融媒體閱讀時代。線上電子刊物和紙媒體發行物,再加上新媒體的內容,組成了一個融合型的立體式的閱讀空間。那麼我們在使和電子閱讀促進孩子專注力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好好地利用這樣的一個多通道的閱讀體驗。合理地分配不同閱讀方式的使用時間:電子閱讀材料+紙質閱讀材料,時間合理分配:20分鐘電子閱讀+30分鐘紙質閱讀。
荷小魚的課程就是這樣的配置的,有著非常優秀的閱讀內容,同時配合著線上的閱讀內容為孩子提供紙質的書本。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在培養孩子兩大習慣:第一,閱讀習慣,通過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感興趣的、不感興趣的、有趣的、不一定有趣的……同時提供多種的閱讀途徑:聽的、看的、玩的……,注重孩子字、詞、句子的積累,第二,聽-記-複述-模仿-創造的聽說習慣。這兩個習慣是孩子上小學之後所有學科的底層習慣,將來可能跟學習成績緊密相關,是孩子們求學階段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
四、電子產品也能有效提高孩子專注力,如何實操?
只要孩子在使用電子產品上遵循一定的原則,其實電子產品也能有效的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那在操作方法上,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我們在引導孩子使用電子閱讀的方式來培養閱讀習慣和專注力的時候,不一定是讓孩子全程用看的。傾聽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特別是孩子識字量比較少的時候。我兒子就是聽故事長大的,他是屬於聽覺型學習為主的孩子。很多古詩詞、甚至是聖經故事他可以做到過耳不忘。給他念叨幾次就能給你複述、背誦出來。從他的身上,我發現了「傾聽閱讀」,這種閱讀的啟蒙方法。
我們可以給孩子準備豐富的音頻故事、詩歌、兒歌等等材料,讓孩子可以隨時隨地地聽,聽到他能複述大部份內容之後,結合內容一致的文字材料,可以做到邊聽、邊看。這一下既學會了發音,又能把字音和字義對上。識字的速度也是事半功倍。那麼和孩子一起開展傾聽式閱讀的人可以是爸爸媽媽,和孩子聚在一起,大人講孩子聽,是很好的親子互動的時光,也是培養閱讀幸福感的好方法。第二種可以藉助平臺的工具,讓孩子去聽。
第二:鼓勵孩子開口閱讀。模仿跟讀能夠啟動孩子的專注力,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互動的方式和成就感。同時,也為在接下來的小學學習過程中鍛鍊朗讀的能力。有時候孩子會因為自己的發音而不自信,不願意開口說話,通過開口讀的練習、自由表達的練習,錄下來,可以讓孩子聽到自己的聲音,使閱讀更有動力,也更專注。
第三:讓孩子的閱讀動起來,讓閱讀有交互。結合閱讀材料本身,準備一些可以動手操作、實踐用的材料,讓孩子讀完之可以把自己吸收的知識的運用出來,動腦又動手。
結束語
如果,在育兒的道路上,作為父母的你費勁心思給孩子買了很多的繪本,希望通過閱讀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但孩子注意力分散無法專注,那該怎麼辦呢?請為孩子在家裡安置閱讀角,讓孩子在這裡只做一件事:在閱讀世界裡翱翔。同時利用荷小魚課程予以孩子閱讀和遊戲互動的方式,既滿足了孩子對於電子設備的好奇心,同時通過沉浸式閱讀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為後續的長遠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