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出生開始,專注力的集中程度是基本一致的,有的孩子會出現專注力不好的問題,大多是後期家庭教養和生活環境所致,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01家庭環境與教養方式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隔代撫養,因為很多家長都忙於工作,撫養孩子的任務就要落到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身上,隔代撫養和自己撫養自然也會出現不同的方式,這會讓處於構建認知階段的孩子不能適應。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孩子在專心地玩一個玩具時,突然奶奶就喊一句「你要不要吃飯吶?」、「要不要喝點水啊?」,就這樣,孩子的專注力就一次一次地被打斷,孩子又怎麼能認真專注於一件事呢?
此外,家庭環境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家裡若有兒童房,家長可能會布置得非常的精緻,有各類玩具、繪本等,孩子看完書、玩玩完具,房間可能就變得亂七八糟的,則會讓孩子心情煩悶,難以專心做一件事,因此家裡的乾淨整潔也非常重要。
02讓孩子過早地攝入甜食、碳酸飲料等
世界衛生組織2015年發布了有關成人和兒童糖攝入的指南。強烈推薦人們限制游離糖的攝入,無論成人還是兒童,都建議把游離糖的攝入量控制在每天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最好能進一步限制在5%以下。
游離糖,指的是單糖(如葡萄糖、果糖)和雙糖(如蔗糖)以及天然存在於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糖。不包括新鮮的完整水果中天然存在的糖、奶類中的乳糖,也不包括薯類和薯類中的澱粉。
對於孩子來說,10%和5%分別代表多少糖呢?
1-2歲的孩子來說,10%大約是20-30克,5%大約是10-15克;
4-6歲的孩子來說,10%大約是30-40克,5%大約是15-20克。
家長最好把控好這個量,孩子若過早、過多地攝入糖類,不僅容易讓孩子長齲齒,高糖飲食會導致胰島素抵抗,會破壞促進學習和記憶形成的腦細胞間的通信,不利於孩子專注力得集中。
03過度使用電子產品
電子產品很容易吸引到小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看電視或者手機,他們能專注地玩一整天,這對孩子的視力影響是一回事,電子產品的閃屏對孩子專注力的破壞是不可逆的。現在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不哭鬧或者哄孩子,讓孩子玩手機、pad或者看電視,自己就有時間安心做自己的事情。
本人不是不贊同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曾經也有研究表示,在自然中長大的孩子和在電子產品中學習長大的孩子,反而是後者發展得比較聰明。在面對電子產品,家長要把握好時間,事先和孩子商量好在幾點前要把手機還給媽媽或者把電視關掉,讓孩子對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有個概念,不僅保護好視力,也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不過能少用電子產品就少用,畢竟能減少對專注力的破壞。
04自身身體發展不協調,即感統失調
現在由於生產方式或者家庭教養的問題,很多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問題,導致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出現這類問題需要到專業的機構中進行感統訓練。
在生活中我們不可能事事做到全面,養育孩子也一樣,對孩子的專注力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是可以得到鍛鍊的。首先我們需要辨別孩子的專注力是哪個方面的問題?若是視覺上的,就要對孩子進行視覺上的訓練,做一些有利於專注力的遊戲,例如打羽毛球是個不錯的選擇,家長拋球孩子接球等,方式有很多。若是聽覺上的問題,家長需要對孩子的聽力進行訓練,可以給孩子讀故事,聽錄音,然後讓孩子簡單複述,這樣的一個過程對孩子也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