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農業、農民的未來何去何從?專家:空心是陣痛,谷賤更傷農

2020-12-23 專注三農大小事

農村、農業、農民的未來何去何從?專家:空心是陣痛,谷賤更傷農

近幾年來,農村空心、土地荒蕪成了很多人關心的話題,確實在當下的一些農村出現了衰敗、農業經濟的倒退現象。但是平原地區、城郊、交通發達的地區的土地荒蕪現象就很少,土地也金貴,自然沒有土地空心化的現象,所以土地的荒蕪,村莊的空心化和交通與村莊所處的地理位置還是有密切關係的。

筆者居住在一個10來萬人口的山區小縣城,空心村多數是大山區的偏遠自然村,且這個村平均的土地很少、交通極不方便;荒蕪了的土地全都是零散的、只能靠人工耕種的小量田地而已,現在村莊依靠現代農業機械開拓出大量荒地,所以這些耕種不便、產出不高的土地自然就荒蕪了。

當下農村目前有兩個令人擔憂的現象:1、從事農業生產的年青人幾乎沒有了;2、土地利用率越來越低了。正是這兩種情況的出現,反而促進了土地集中流轉、械化農業的大力發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由於我國特殊的地理環境,盲目把機械化大規模地在廣大鄉村推廣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應該因地制宜,農業的發展必須雙管齊下:即大型的機械化、智能化的集團農業;微型機械化、智能化的家庭農場式的小型農業。

現在很多的農村地區的農業依然是靠大量低效益人工勞作的生產模式,這已嚴重阻礙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勞動力密集型越強,經濟效益越低,農業經濟愈發發展不起來,依靠土地為生的老百姓的日子愈發不好過。這也導致了近年來農村留守人員老齡化、土地利用率越來越低,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也越來越低。

因而,農村人口往城市分流,農村愈發冷清似乎是一種發展的必多趨勢和結果。是我國城市化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結果。其實發達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的農業經濟也是這麼走過來的,但是我們要走的不是歐洲人的老路,我們需要的是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

當下的農村,唯有把「機械化、農村化、智能化」的農業搞起來;把「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成為農村農業發展基本的共識,我國的農業經濟才能得充分的發展,農民生活才會更加富足。那時的農村肯定會越來越興旺和熱鬧。只不過在農村生活的人並不一定是農民,更多的而是旅遊觀光、康養的城裡人。

同時我國的的糧食價格也應該適當的調整,合理的浮動,逼近自改革開放以來物價已經是之前的100倍,而糧價只有之前的10倍多,空心化是陣痛,谷賤更傷農。所以適當的調整糧食價格也有利於進一步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防止穀賤傷農。

所以,當下我們需要關注農村的空心化問題,但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的振興問題。農村經濟搞活了,很多的農村問題自然可以迎刃而解。農村也會更加的有吸引力,更多有文化有知識的年青人也會自發的回鄉共建新農村;社會資金也會逐步的流入到農村農業中來。如此這般,農村空心化、經濟衰敗的問題自然不復存在,農村、農業、農民的發展將會有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

相關焦點

  • 農民種地賠錢?近百萬村莊消失,溫鐵軍:農村空心化就是個偽命題
    在古代社會,一直是農業的大國的我國對於農民以及農業的發展十分重視,不僅僅將農民排在商人的前面,彰顯出農民的社會地位,而且還經常勸課農桑,當時的農田規模可以想像得到的一望無際,而淳樸的村莊也有類似於桃花源一般的存在,但是現在社會,我們依舊以農業立國,是否真的意味著農村的消失造成農民的失業呢?近百萬的村莊將要從我國的土地消失,這並不意味著我國對於農業的漠視。
  • 臺北菜賤傷農 背後是蔡當局理政不當的「人禍」
    臺北菜賤傷農 背後是蔡當局理政不當的「人禍」 2018-03-08 16:16:16來源:中國臺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為農業插上數字翅膀!仲愷農村科技特派員助力扶農致富
    今年以來,主流媒體和各類電商、視頻直播平臺紛紛攜手搭臺網絡「直播帶貨」,成為引領優質農特產品「戰疫突圍」的新潮流。農民網絡線上培訓也將農業營銷、種養殖技術、科學加工等內容及時呈現,農民在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就能隨時隨地學習和互動交流。
  • 臺北農市春節頻休致菜賤傷農 輿論痛批當局嚴重「失能」
    農民損失慘重,痛斥當局農業主管部門管理嚴重缺失,臺北農產運銷公司無視農民血汗,是「罔顧民生的人禍」。  臺北農產運銷公司5日起以元宵節後休息為由,再次休市3天,這是臺北果菜市場春節以來的第三次休市。該市場2月16日春節休市5天,2月24日起又因行業習俗等原因連休3天。  臺北果菜市場是臺灣主要的農產品集散拍賣市場,其農產品價格在島內具有指標性。
  • 讓農民富起來: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共同探索數字農業創新...
    來源:金融界網站12月18日,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在雲南昆明舉行,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數字團隊共同探索未來數字農業的創新思路和創新方法,金融界直擊數農創新前沿動態。「數字農業已經成為引領創新和驅動農業轉型升級的先導力量,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制高點。」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陳勇在致辭中表示,我國將大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各領域、各環節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生產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 瞭望|未來如何培養強農興農的新農科人才?——專訪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建設新農科,需要圍繞農業系統價值鏈、農業產業生態鏈、農業產品健康鏈,用現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改造和提升傳統農科,為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建設提供全域支撐華中農大目前已有生物學、園藝學和作物學學科群、畜牧學、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5個學科(群)入選國家
  • 農民出身的專家王福重:只有農民徹底放棄土地,國家才能更強大
    歷史悠久,資源豐富,但從古至今農業永遠是各行各業中最重要的一環。而農民,無論哪個國家,農民永遠是國家的基礎。這群致力於農業發展的人是整個社會的根基,他們撐起了整個社會的發展。「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農民以自己的辛勤勞作從地裡收穫糧食,這一神聖的職業解決了所有百姓吃飯的問題。
  • AI贏了種草莓比賽,未來農業還需要農民嗎?| 中國青年說
    農業已經不再是一件「土味兒」十足的事情,隨著科技的加持,農村這片藍海正在變得活色生香。近些年,走在科技前沿的很多網際網路公司都開始在農業領域發展副業。過去的傳統農業正在逐步升級,轉型為智慧農業,越來越多的新農人回到農村發展農業,這個行業正在潮起來。本期《中國青年說》我們邀請全國勞動模範、傳統農人紀榮喜,建智科技首席專家、新農人程飈,一起聊聊年輕人和未來農業。
  • 農業農村部推介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推介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黨中央
  •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中國農民豐收節農耕文化...
    ,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充分發揮農事節慶教育價值,為青少年農耕文化教育提供實踐課堂,農業農村部、教育部決定開展中國農民豐收節農耕文化教育主題活動,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農業農村部門要將主題活動納入當地豐收節重點活動予以支持。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將適時推出一批農耕文化實踐教育品牌活動。 (二)充分保障主題教育條件。
  • 臺灣香蕉滯銷「果賤傷農」,這家企業採購10噸發給員工
    臺灣各地香蕉豐收,因受情影響,外銷訂單驟減,市場供過於求,價格直落「果賤傷農」。臺塑六輕響應雲林縣政府號召,認購10500公斤香蕉,發放給30000名員工及包商,盼拋磚引玉之舉能協助農民度過難關。臺塑企業多次配合認購過剩農產,協助緩解產銷失衡現象,除此次購買過剩香蕉,轉贈員工及包商享用外,企業轄下相關事業協助亦拓展有機通路,盼能讓地方優質農產擴大銷售,改善長期產銷失衡問題,避免「果賤傷農」。
  • 中國農業企業家峰會在京舉行 與會專家共議雙循環背景下農企發展新...
    峰會以「國內國際雙循環與農業企業新機遇」為主題,來自北大荒農墾、中糧集團、中國融通、中華聯合保險、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伊利、阿里巴巴、水發農業集團、山東紐瀾地等企業負責人,與有關專家共同探討農業企業如何在新發展格局下抓住新契機,農業企業如何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作用。
  • 興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2018 帶動更多農民科學種核桃
    眼下正值備耕時節,陽泉市興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白玉梅又開始忙活起來。她認真籌劃,精心準備課件,四處奔波,為我市的核桃種植戶授課,幫助他們在春季科學管護核桃樹,為今年有個好收成打基礎。「一年之計在於春。如果抓住這個關鍵期,科學種植和管理核桃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白玉梅說。
  • 成都市青白江區2020豐收節「拍了拍」你:稻田打穀、捕魚、購農特產...
    封面新聞記者 劉皓洋美麗鄉村健康跑、稻田打穀、稻田捕魚、欣賞小朋友自創稻草服裝走秀、搶購純天然優質農特產品,期間還有豐厚獎品拿不停。迎金秋、慶豐收,一年一度的「中國農民豐收節」即將到來。在稻田分會場,將有上百名現場市民參與打穀活動,打穀結束後,參與市民還將一起吃「豐收酒」,並獲得主辦方精心準備的禮品一份。在稻田捕魚分會場,上百名現場市民將在統一時間內下田捕魚,參與市民所捕的魚都可以自行帶走。豐富的活動安排讓市民們不僅可以近距離體驗豐收節的熱鬧氛圍,還能親自體驗傳承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農耕文化。
  • 農業興 農村美 農民富!《規劃建議》繪就「三農」未來發展新藍圖
    作為農業大州,文山州發展的基礎在農村、發展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文山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要。指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推動以產業、生態、文化、人才、組織等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振興發展,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文山州將編制實施「十四五」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專項規劃,接續推動脫貧地區鄉村全面振興,讓脫貧群眾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在防止返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持續加大脫貧群眾就業產業扶持力度進一步發力,更好支撐穩定脫貧。
  • 農業更強 農民更富 農村更美 桐鄉:美麗鄉村 踏歌而行
    與上海6所優質醫院開展戰略合作,成功接入省全民健康信息平臺,與16家省級三甲醫院實現信息交互;7家定點醫療機構納入長三角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推進項目式「校校」結對建設,並積極與滬上名校展開空中課堂共享……從醫療到教育,從交通到惠及民生的方方面面,近年來,桐鄉以列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為契機,更高層次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打造高質量的鄉村振興示範地,並相繼拿下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先進縣
  • 「科技興農·公益助農」北京精農公益基金會新型生態農業環保專項...
    新科技、新農業、新未來!北京時間2020年7月26日,「科技興農·公益助農」全國公益活動啟動儀式德州站舉行,全國數百名重要嘉賓、專家、企業家、農戶代表和媒體代表蒞臨出席。
  • 關心農業、關愛農民、關注農村 第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振興鄉村影視...
    10月10日上午,作為第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主題活動之一,關心農業、關愛農民、關注農村振興鄉村影視文化產業論壇暨農村題材劇本創作研討會,在河南省駐馬店市舉行,論壇邀請業界專家學者和影視文化工作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農村題材電影在新時代的升級發展之路。
  • 58農服與農業專家鄧建平教授正式達成戰略合作
    雙方將以湖南省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為契機,基於鄧建平教授豐富的農技知識與農業研究經驗,立足58農服技術服務與流量優勢,通過短視頻、線上直播等形式,向廣大農民、益農信息員分享專業種植技術和案例,凝聚億萬農人力量,協同發展農業產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 人口空心化、居民參與意願與農村公共品供給——來自山東省758位...
    二、外出務工居民參與農村公共品意願的統計分析(一)數據說明與參照系選擇為獲取人口空心化影響農村公共品供給的相關數據,選取400位外出務工農民(簡稱務工組,下同)和400位留守務農居民(簡稱務農組,下同)展開問卷調查,分別回收有效問卷372份、38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