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贏了種草莓比賽,未來農業還需要農民嗎?| 中國青年說

2020-12-23 中國青年報

昨天,一場農業領域的人機大戰揭曉了比賽結果,

以人工智慧為加持的新農人戰勝了傳統農人。

在這場種草莓比賽中,

AI贏了。


農業已經不再是一件「土味兒」十足的事情,

隨著科技的加持,

農村這片藍海正在變得活色生香。


近些年,走在科技前沿的很多網際網路公司都開始在農業領域發展副業。

過去的傳統農業正在逐步升級,

轉型為智慧農業,

越來越多的新農人回到農村發展農業,

這個行業正在潮起來。


本期《中國青年說》

我們邀請全國勞動模範、傳統農人紀榮喜,

建智科技首席專家、新農人程飈,

一起聊聊年輕人和未來農業。

 

看點一:機器人已經學會種地了,家鄉的農民要下崗?

今年,

拼多多在雲南昆明組了個局,

請傳統農人隊和人工智慧隊一起PK種草莓。

紀榮喜是傳統農人隊的隊長。

在他看來,

AI尚有不足,

它需要結合傳統農人的經驗才能做得更好。

紀榮喜坦言,傳統農人和人工智慧不是對立的關係,

而是互為補充,

只有取長補短才能進步。

與人工智慧打了很多年交道的程飈直言,

AI隊是離不開傳統農人隊。

他把AI比作一個孩子,

認為它還有個學習的過程,

需要結合農人的實踐經驗和專家的理論知識不斷完善

看點二:年輕人正在離開農業?AI能成為解決問題的「良方」

     紀榮喜:目前從事農業的年輕人比較少,我們那邊的現在的年輕人都到城裡去了。

·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在北京啟動。直播中,袁隆平向豐收節送上祝福,並號召更多年輕人投身農業。

    程 飈:這個是一個大問題,它不可否認的是,現在農村報酬低,勞動強度大,這樣的工作年輕人既無意願,他也沒能力去從事這個農業工作。通過AI可以創造一些新的崗位,辦公室在城裡面,有幾個月在田裡面跑,這樣年輕人才有意願從事農業,有了意願可能才會有能力。另外,通過AI的幫助可以從事農業的勞動強度降下來,把勞動收入提上去,這樣才能吸引年輕人。

看點三:從事農業已經不是回家種地那麼簡單

    紀榮喜:隨著AI技術慢慢地深入到生產一線,應該會有更多的年輕人會參與進來,那時候,他所要做的不是拿著農具去幹農活,而是操縱一些計算機系統,或者分析一些數據來解決種地上的一些事情。

· 他叫黃金,30歲那年,黃金離開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遊戲研發團隊,放棄百萬年薪,回鄉種地。圖為,黃金把網際網路的「玩法」帶進田間地頭。

    程 飈:而且這些農產品的流通環節,其實挺需要年輕人的,年輕人第一個他比較開放,他是在網際網路條件下成長起來的,他接受的信息量可能比父輩這邊要多得多,第二個他願意去嘗試新鮮的東西。不管去做電商銷售,或者做數據的分析和對接,這個是年輕人樂於做,而且也善於做的事情。

本期互動:

如果有一架時光機可以帶你穿越到2035年的田間地頭,你會好奇那時候的鄉村是什麼樣子嗎?

 

出品人:張 坤

總監製:毛 浩

監 制:閔 捷

總策劃:王俊秀

製片人:李 京

導 演:李 想

編 導:溫維娜

攝 像:許 譯 李 想 溫維娜

後 期:許 譯

執行製片:王長宇

文 案:溫維娜

鳴謝:北京市順義區趙全營鎮人民政府

北京興農天力農業園

 

相關焦點

  • 看了AI種草莓,我想回去當農民
    如同起初網友關注的那樣:AI種的草莓,沒有靈魂。但當真如此嗎?首屆種草莓人機大戰結果在這次比賽中,四支AI隊伍利用數字設備、AI遠程種植草莓。與此對陣的,是四支傳統農人隊,他們則親臨比賽現場——雲南富民,依靠已有的種植經驗,與AI隊伍在草莓的產量、品質、投入產出比等指標上展開比拼。
  • AI種草莓,比最強人類多兩倍:首次農業人機大戰結束了
    在拼多多平臺中,有這樣經歷的農產品數不勝數,不過這家公司並不滿足於讓農民的貨賣得更好,還希望變革生產的源頭——今年 7 月,一場大棚裡的「人機大戰」在雲南拉開了帷幕,參賽的人類和 AI 圍繞如何種好草莓展開了比拼。種草莓的人機大戰,AI 還是更勝一籌。
  • 這屆農民,已經和AI叫板種草莓了
    7月22日,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技術指導下,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新電商拼多多共同發起的「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草莓種植大賽正式開賽。「種草莓比下圍棋複雜得多,三分靠技術、七分靠管理。」聖野漿果富民隊帶頭人、遼寧省人大代表馬廷東表示。
  • 草莓「人機大戰」 讓未來農業成為贏家
    在為期120天的草莓「人機大戰」中,經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領銜的大賽評委會評選,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獲得AI組冠軍;由雲南農業科研、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領域專家組成的「智多莓」隊,荷蘭瓦赫寧根大學、荷蘭屯特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碩士、博士
  • 農業版「人機大戰」來了!從「一顆草莓」看中國智慧農業的未來
    但是,由於投資大、回報周期長、產業鏈長、經驗門檻高、人力投入多、形式規模多樣和受地域氣候影響大等原因,相較於其他行業,農業的數字科技注入程度還遠遠不足;而且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數字農業還處於初級階段,從事農業生產的高科技人才也非常缺乏。
  • AI種草莓VS頂尖農人,誰會贏?
    歷經120天的激烈競爭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結果揭曉12月1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比利時根特大學青年科學家組成據趙春江院士透露,目前中國的農業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5778億元,預計到2025年能夠達到1.26萬億元,發展速度非常快,所以「抓住數位技術機遇,快速發展農業的數字經濟,對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此次參賽的各支隊伍,在享受探索人工智慧在農業應用的喜悅之時,也開始嘗試將比賽成果轉化為可行性的數字農業解決方案,並已在田間地頭應用實踐。
  • AI對陣頂尖農人 誰能種出更多草莓?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獲得AI組冠軍。以後誰來種地農村勞動力基本以60後和70後為主「AI能夠將種植專家和農民解放出來。」
  • 「AI+勞模」探索數字農業新路徑
    「這次比賽的初衷,在於探索將國際最前沿的數字農業科技做本地化應用,形成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與經驗,並在中國各大農業產區落地。」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龔元石說,數字農業、智慧農業是農業發展的必然之路,希望參賽選手能夠為小農戶對接新科技、走向大市場,探索出一條新道路。
  • AI草莓劃出助農新賽道,產量近乎傳統種植3倍
    種了半輩子草莓的頂尖農人最終僅僅在甜度上略勝了一群由青年學者組團的新農人,而在成本和產量上則輸掉不少。這一「戰」之後,「科技賦農」這一概念,想必讓參與大賽的傳統農人們印象深刻。正如拼多多副總裁陳秋在頒獎儀式上所說,「中國工程院院士、眾多高校的專業人士以及傳統農人共同參與本次AI草莓種植大賽當中,都是希望AI技術和算法能夠儘快幫助中國農業生產開啟技術革命。」
  • AI草莓大賽劃出助農新賽道:產量碾壓傳統種植,味道只淡了一點點
    種了半輩子草莓的頂尖農人最終僅僅在甜度上略勝了一群由青年學者組團的新農人,而在成本和產量上則輸掉不少。這一「戰」之後,「科技賦農」這一概念,想必讓參與大賽的傳統農人們印象深刻。作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拼多多通過分布式AI匹配商品供需,不但能幫農民實現「賣得好」,舉辦AI草莓種植大賽也希望藉助AI技術讓農民「種得好」。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指導下,由拼多多聯合中國農業大學舉辦的「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就是探索用人工智慧、算法策略與傳統農業種植結合,創造出更多附加產值的一次嘗試。
  • 頂尖農人種植草莓完敗人工智慧 長豐將引入AI技術種草莓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經驗豐富的草莓種植高手與人工智慧PK種草莓,究竟誰種出的草莓品質更好?國內首屆「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的數字農業種植競賽於12月16日揭曉結果:從產量、投入產出比和甜度等三項指標的對戰結果來看,AI隊多項指標超越頂尖農人隊。
  • 首屆草莓AI種植大賽數字農業初露鋒芒
    北京商報訊(記者 趙述評 趙馳)12月16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在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獲得AI組冠軍。
  • 網際網路帶農產品出村,AI讓農民「回家」
    「多年來,世界各國的農業從業人員佔比持續下降,中國也是一樣」,再加上農民老齡化發展,以及年輕一代務農熱情不高,導致農業生產效率並不穩定,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李道亮認為,「機器換人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必然方向」。
  • 這屆年輕人有多野:空姐回村,海歸「農二代」,AI種草莓
    我收購的石榴來自周邊十裡八鄉,價格我可以給得比市場高一些,但品質不好的不能過關,「就算是我姨我舅我爸種的石榴,我都會跟他說清楚,能要的拿走,不能要的也別硬塞給我,選品必須按我的標準來,我要怎麼挑就怎麼挑」,親友們最初有些怨言,後來慢慢也理解了。今年9月,我參加了中國農民豐收節,被很多媒體報導,閨蜜看到後說我火了。但其實,我最有成就感的是一件小事。
  • 鼓勵全球五大洲青年新銳投身數字農業
    來自西班牙的初創企業Vertical Green,目標是為開箱即用的方式找到新的解決方案,並以此方式針對未來幾年將對食品生產和食品物流構成挑戰的多重問題。Vertical Green創始人Carlos Repiso介紹說,他們正在為西班牙主要的草莓產區提供基於模塊化和可擴展性的新農業解決方案。
  • 人工智慧的浪潮,終於席捲到了草莓
    這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隊,直接研發了一套基於知識圖譜和機器視覺的草莓智慧管控系統,訓練AI進行自動控制。
  • 相距近30歲,60後搭配90後組頂尖農人隊,草莓第一大縣出徵戰AI
    人工智慧能取代人工嗎?四年前,人工智慧機器人阿爾法狗以4∶1的大比分戰勝了韓國圍棋九段棋手李世石,一時間人工智慧將戰勝人類的討論不絕於耳。人工智慧下圍棋可以,但如果換成是種草莓,來自「中國草莓第一縣」的遼寧東港「聖野漿果富民隊」並不認同。
  • 美國農業地位第一?中國農業已邁出關鍵一步,或將實現彎道超車
    很多人都認為,美國農業強大,要領先中國30年。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眾所周知,美國農業搞的是機械化、規模化生產,往往1個農民開著農機能耕種幾十上百畝土地。而且這邊農場才剛下種子,那邊就有公司上門找農場主籤約採購,可以說壓根不愁賣。
  • 產量高、效益好,國內首屆草莓AI種植比賽,人工智慧更勝一籌
    歷經120天的激烈競爭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結果揭曉12月16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據趙春江院士透露,目前中國的農業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5778億元,預計到2025年能夠達到1.26萬億元,發展速度非常快,所以「抓住數位技術機遇,快速發展農業的數字經濟,對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此次參賽的各支隊伍,在享受探索人工智慧在農業應用的喜悅之時,也開始嘗試將比賽成果轉化為可行性的數字農業解決方案,並已在田間地頭應用實踐。
  • 荷蘭以色列農業有多強,種地不用鋤頭用電腦,中國也邁出關鍵一步
    此外,荷蘭農民還大量使用衛星識別、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80%的農民已在使用GPS系統,由荷蘭政府提供衛星支持、捕捉農田信息。通過衛星以及無人機等方式搜集的信息,經過科學數據分析後能更精準、更有效的指導農民進行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