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人機大戰」 讓未來農業成為贏家

2020-12-23 中國青年網

傳統農人隊隊員在種植草莓。穆公/攝

AI和農人,誰種的草莓好?12月16日,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結果揭曉:AI隊多項指標領先頂尖農人隊,人工智慧更勝一籌。

在為期120天的草莓「人機大戰」中,經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領銜的大賽評委會評選,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獲得AI組冠軍;由雲南農業科研、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領域專家組成的「智多莓」隊,荷蘭瓦赫寧根大學、荷蘭屯特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碩士、博士、博士後組成的AiCU隊分別獲得亞軍和季軍。

「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是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下,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的國內首屆「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數字農業種植競賽。進入決賽的8支隊伍,4支AI隊由國內外跨學科青年科學家組成,4支頂尖農人隊由國內草莓種植大戶組成。8支隊伍從7月22日以來,在昆明市富民縣國家高原雲果產業園內,用「農人經驗」和「人工智慧」對高原草莓進行「人機」種植競賽。

儘管AI隊多項指標領先,但大賽並不是為了讓AI打贏農人。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田見暉說:「這次比賽能讓產業界、社會公眾感受到人工智慧與數位技術給未來人類生活可能帶來的改變。」

經驗和科學缺一不可

9月第一個產季,AI隊和頂尖農人隊在草莓產出上已經出現了差異。

大賽中,4支AI隊分別在阿姆斯特丹、北京、南京和昆明,遠程控制富民縣的智能化溫室,利用尖端數字設備和人工智慧,遠程種植草莓。

對此,來自安徽的頂尖農人隊「豔九天」的隊員孫鬱晴「十分羨慕」。「豔九天」隊4名隊員分成兩組,孫鬱晴和隊員王琪是剛剛畢業的90後大學生,負責現場管理,領隊沈海燕和技術總監王麗娜在安徽負責後方支持,根據她們每天發送的數據和照片進行技術分析和指導。

在7月下旬大賽開始的3個月裡,孫鬱晴和王琪一直待在昆明市富民縣的比賽現場,所有的工作都是手動完成,如打洞、定植;早上給大棚開棚,打開風機除溼;上午或下午給肥一次;中午測溫,溫度超過32攝氏度要拉開遮陽網;記錄終端液體的EC和pH值;傍晚關棚;設置硫磺燻蒸器使用時間等。

兩名年輕人早晨6時起床去大棚,11月天氣轉冷,「騎著電動車在風裡瑟瑟發抖的時候,我想如果我是科技組的就好了,不要什麼全自動,能早晚自動開關棚就滿足了。」孫鬱晴說,8月,看著AI隊的苗又大又壯綠油油的,而他們的苗又小又弱的時候,她看到了AI不可代替的好處。

已經種了30多年草莓的全國勞動模範、江蘇鎮江草莓協會會長紀榮喜對此深有同感,作為紀榮喜勞模工作隊的領隊,開賽之初,他就把添加了油渣的底肥帶到了富民縣的比賽基地。「AI隊的核心軟體我非常嚮往。」他說,他們對採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可以根據各種生長時期去調節什麼時候給氮肥、磷肥、鉀肥,這是農人隊做不到的。

儘管AI隊和農人隊都認為,「AI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的效率,增加了精準度」,但雙方也同時認為,「AI不可能完全替代人」。

評審會根據產量、投入產出比、甜度3項指標測定的數據顯示:AI組的草莓產量平均值高於傳統農人組平均值196.32%;AI組投入產出比平均值高出傳統農人組平均值75.51%;傳統農人組的果實甜度整體均值高出AI組5.24%以上。

「智多莓」隊隊長、建智科技首席專家程飈分析說,雖然AI組的產量大於傳統組,但是AI組的實際投資較高。AI隊其實不能獨立完成整個種植過程,需要有人在現場管理。所以大賽安排了雲南省農科院一個團隊為AI組做統一的現場管理。在這個賽制的設計下,農人隊最擅長的現場管理被掩蓋掉了,AI隊最不擅長的現場管理被補上了,使得產量差異較大。

程飈指出,AI永遠有個學習的過程,它在模擬專家的微觀視野方面能力較強,但它沒有專家的宏觀視野。比如,紀榮喜走進大棚就能根據葉子的顏色等看出是缺水還是缺肥,看出棚作物的管理、生長、營養水平,但目前AI還沒有這個能力。

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隊長、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林森博士也表示,雖然機器人可以替代人完成巡檢、打藥、採摘等工作,但智慧農業完全智能還達不到,經驗和科學缺一不可,人工智慧需要人和機器人協同作業,才能達到賦能的作用。

比賽成果能否走出溫室,在田間落地

事實上,儘管本次比賽AI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許多人都有一個疑問,AI隊的比賽成果是在高投資的前提下取得的,這些成果能否走出高端溫室,在田間落地?

作為一支雲南本土的混編強隊,「智多莓」隊11位隊員分別是農業、信息化等領域的專家。組團以來,他們進行了大量的討論、爭執,最終認為,參賽要解決兩個問題:當前農村尤其是山區勞動力和技能的不足。為此,他們在雲南怒江的獨龍江鄉和昆明滇池邊的農村進行了探索。

位於滇池西岸的昆明西山區碧雞街道辦事處古蓮村,2015年以前主要種植大蔥,因滇池環保治理的要求,從2015年開始種植草莓。程飈等科研人員在這裡看到,由於是小農戶種植模式,農戶的灌溉設施水平較低,主要是從滇池裡抽水直接灌溉到地裡;同時濫用化肥、農藥的問題突出,人工費等相關費用較高。

「智多莓」隊決定在這裡進行第一個社區種植支持計劃,希望利用已有的泵房與灌溉主管網,讓種植戶把噴灌換成滴灌。為此他們選了15個大棚,約4畝地,讓3個種植戶參與,投資建設了一個數位化灌溉設施進行試點。

「10月31日,第一個數字種植站開始投入提供服務,截至目前已經有了明顯的效率。」程飈舉例說,過去,15個大棚,每次灌溉需要4個人幹1天,現在1個半小時就灌溉完畢,且只用16公斤肥料;過去,相同的肥料,農戶每次要用40多公斤。省工、省水、省肥的明顯作用,讓很多種植戶要求加入,科技公司按照每株草莓每年0.3元的服務費,一畝地大約收取1500—1800元,降低了農戶的種植成本。

程飈認為,「AI賦能除了經濟效益的改善之外,還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他們希望在古蓮村的示範,能用3—5年的時間,降低水資源的消耗,同時把活性磷、氮的排放降低50%左右。

在紀榮喜看來,這是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科學精細的管理,可以對施肥、施水量進行調整。而憑感覺肯定會浪費水和肥料,土壤裡的肥料施多後,會流失,浪費掉,也汙染了環境。」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大賽後,紀榮喜勞模工作隊、「豔九天」隊已與「智多莓」等AI團隊達成共識,將在明年共同合作;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決定將比賽成果進行商業轉化,著手建立一個標準化的草莓知識庫,向全國草莓種植戶開放,使小農戶也可以獲得頂尖專家的種植經驗。

「賽事期間,新農人和青年科學家紮根田間地頭,從人工智慧算法、生產模型、種植實踐等角度進行了前瞻性的創新與嘗試,創造了一批具有實用性的數字農業解決方案。」拼多多副總裁陳秋說,全國頂尖農人和世界人工智慧專家之間的切磋與較量,充分激發了青年科學家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最終將探索出一批能夠適用於小農生產模式下的低成本的、可複製的AI農業運用。「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高科技的人才來投身農業,共同推動農業生產的數字革命。」

AI可以讓年輕人回到農業

「這次比賽讓我收穫非常多,給了我很多啟發。」在昆明富民縣種了近4個月草莓後,12月14日,孫鬱晴前往美國東北大學,開始了研究生的學習生活。「豔九天」隊在本次比賽中獲得了頂尖農人組卓越獎。

孫鬱晴本科學的是植物保護和農業經濟學,她的媽媽沈海燕被譽為安徽草莓「育苗皇后」,是「豔九天」隊的領隊。孫鬱晴大學畢業準備到美國讀書的這段時間,加入了4名都是女性的「豔九天」巾幗隊,這次比賽讓「以前不知道農業經濟學可以做什麼」的她明確了未來的職業規劃。

「比賽讓我發現了女性力量在農業的崛起。」孫鬱晴說,在她媽媽擔任總經理的合肥市豔九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裡,都是女性員工,這些女性都是從事基本農事操作,以體力勞動為主。「草莓比較嬌嫩,需要手巧一點、軟一點,不能弄傷草莓。」「豔九天」團隊「讓大家很吃驚也很感興趣,說明現在從事技術類農業的女性太少」。孫鬱晴說,大家總會問她,女性從事農業有沒有什麼劣勢?大賽後,她決定專注於農業經濟學和性別經濟學的研究,「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女性力量在農業行業裡崛起」。

有趣的是,此次大賽,無論是頂尖農人隊還是AI隊裡的年輕人,都沒有做過農民。但他們的共同目標卻是:「讓年輕人回到農業。」

「年輕人不是不願進入農業,而是跟傳統的種植和傳授方式有代溝,很難進入農業。」孫鬱晴說,與傳統農人相比,有文化、有知識的「新農人」更願意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對待種植,注重產品的質量、環境保護以及對未來的影響,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並應用到農業上。

程飈也認為,年輕人不願意進入農業,除了農業的回報較低外,還有「現在的農業沒有提供給他們想要的平臺」。「一說起農業,大家想到的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拿著鋤頭挖地的場面。」程飈說,當有新的場景提供時,一部分年輕人是不會排斥的,他們是願意從事農業生產的。

在程飈看來,數位化農業並不是為了取代人。「嚴重依賴網際網路,其實是有風險的」,「數據一旦不準的話,會嚴重影響決策」。

程飈認為,AI、物聯網和人結合在一起,可以創造新的崗位。比如,採集數據的崗位,雖然每天去不同的大棚,常年在農村跑,但因為辦公室在城裡,年輕人有公司職員的歸屬感;數據分析崗位,面對的不是用鋤頭幹農活,而是操作計算機。同時,農業的流通環節電商銷售也很需要年輕人,這些都是年輕人樂於做善於做的事情。他們的辦公室在城裡,卻都是在為農業服務。通過AI的幫助,農村的勞動強度降低,勞動收入提升,也能讓年輕人看到希望。

「先讓年輕人具備意願,有了意願才會有能力。」程飈說,年輕人參與進來後才會發現農業的意義,才會有動力去做好其他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由7位在荷蘭留學的中國青年學者組成的AiCU隊在比賽中發現,對傳統種植中植物生長的單一項目進行控制有很好的推廣前景。他們表示,疫情結束之後將回國創業。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凌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0年12月17日 03 版)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農業版「人機大戰」來了!從「一顆草莓」看中國智慧農業的未來
    (來源:Pixabay)如今,智慧農業已成為當今世界現代農業發展的大趨勢,將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大數據(Big data)等技術與農業生產結合,可以因時、因地、因人地促進農業生產,更精細化地配置農業生產資源,填補農業勞動力的未來缺口。
  • AI種草莓,比最強人類多兩倍:首次農業人機大戰結束了
    網紅農產品背後是農業的創新力量。你也許不知道,最近一段時間裡最流行的「網紅水果」,很多都曾是默默無聞的小眾水果。比如雲南的人參果,一度無人問津,但隨著多次品種改良逐漸有了市場,並通過新電商打開了銷路;雪蓮果因為富含低聚果糖和酚酸成為白領的新歡。但此前,這種水果一度被放棄栽種。
  • AI贏了種草莓比賽,未來農業還需要農民嗎?| 中國青年說
    昨天,一場農業領域的人機大戰揭曉了比賽結果,以人工智慧為加持的新農人戰勝了傳統農人。在這場種草莓比賽中,AI贏了。過去的傳統農業正在逐步升級,轉型為智慧農業,越來越多的新農人回到農村發展農業,這個行業正在潮起來。本期《中國青年說》我們邀請全國勞動模範、傳統農人紀榮喜,建智科技首席專家、新農人程飈,一起聊聊年輕人和未來農業。
  • 人機大戰戳到了我們哪些「痛點」
    原標題:人機大戰戳到了我們哪些「痛點」   「阿爾法圍棋」完勝世界冠軍李世石的對弈,成了近日人們關注的焦點。據悉,第一盤棋就有超過一億人觀看了直播。而有關這場人機大戰的話題,一時間更是充斥著網上論壇和街頭巷尾。
  • 世界機器人大會:農業必將成為未來機器人產業落地的重要領域
    近年來隨著農業集聚化的快速發展,用於農業生產的各種機器人逐漸成為農業技術、裝備研發的重要內容。農業機器人的出現和應用不僅一定程度緩解農村勞動力短缺和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也改變傳統農業勞動方式、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 職業棋士王煜輝解讀人機大戰!
    那麼問題來了,那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圍‍‍棋的‍‍魅力‍‍會不會有所降低,還會有更多的家長願意讓孩子學習圍棋嗎?我想,對於以上問題的答案,我是有一點發言權的。我的看法是,這一次的人機大戰,無論結果如何,圍棋的教育產業,都會是最大的贏家之一。
  • 看了AI種草莓,我想回去當農民
    楊淨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果然,AI種的草莓,確實沒有人工的甜。今年7月,農業方面標籤最明顯的拼多多,發起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並打響第一屆草莓「人機大戰」。
  • 李世石「人機大戰」首盤落敗!附「人機大戰」觀棋指南
    在一場關乎競技、算法、AI發展乃至哲學的圍棋「人機大戰」中,代表人類出戰的韓國著名九段棋手李世石首戰不敵AlphaGo,人類智慧先丟一陣。對弈現場。這場圍棋人機大戰的熱度甚至早已超越了昔日IBM電腦「深藍」與卡斯帕羅夫1997年的那場對決。賽前,大多數圍棋界人士都看好李世石能夠拿下比賽,他們的擔心只是在於在短短數月中,AlphaGo的自我學習能力可以達到多麼恐怖的層次。
  • AI草莓種植大賽冠軍:讓「無人農場」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
    他們共同參與了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舉辦的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12月16日,他們組建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經過多輪激烈角逐之後,最終獲得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的AI組冠軍,成為數字農業領域的新星。
  • 「黑科技」如何種草莓
    專注於設施農業智慧管控的科學家們雖未親臨現場,但通過人工智慧,他們不斷尋找著草莓種植的最優策略,探索著溫室無人化管控技術,讓人眼界大開。 為什麼要用人工智慧種草莓? 10月29日,在富民縣國家高原雲果產業園的種植大棚中,有一個棚裡草莓苗長得正壯、花開得正好、果結得正香。
  • 人機大戰勝負手 黑白乾坤看柯潔
    近期傳聞不斷的人機大戰有了最終版本。谷歌公司昨天拍出巨額獎金,邀請柯潔等中國頂尖職業棋手在5月的「中國烏鎮·圍棋峰會」上對戰人工智慧圍棋程序AlphaGo。和一年前韓國名將李世石參與的人機大戰不同,本次對戰賽前輿論已倒向AlphaGo全勝。創新工場CEO李開複評價,此次對決人類勝率幾乎為零。對此柯潔表示,他會抱著必勝的信念全力爭勝。
  • 日本栃木縣農業大學開設草莓專業
    中新網1月17日電 據日媒報導,近日,日本栃木縣農業大學決定,於2021年4月開設一門全新的草莓專業,力求培養出種植草莓的高技術人才。據悉,草莓專業的開設在日本尚屬首次。資料圖:草莓。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據報導,栃木縣是日本草莓生產大縣,連續51年穩居日本第一。可是,近年來,草莓種植接班人的缺乏卻成為了該縣的一大課題。為此,位於栃木縣宇都宮市的栃木縣農業大學決定,於2021年4月開設以草莓種植為核心的「草莓專業」。
  • 人機大戰給軍隊改革帶來什麼啟示?
    ★南政兩會評論團人機大戰給軍隊改革帶來什麼啟示
  • 熱點人機大戰只結束了第一回合,勝負早已出來了!
    北京時間3月9日12:00整,一場舉世矚目的圍棋「人機世界大戰」在韓國首爾上演。
  • 【熱點】人機大戰只結束了第一回合,勝負早已出來了
    北京時間3月9日12:00整,一場舉世矚目的圍棋「人機世界大戰」在韓國首爾上演。
  • 徐宗本:「人機大戰」背後的冷思考
    「人機大戰」到底說明了什麼?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剛剛在天府腦科學論壇——腦信息科學發展研討會上做了「基於視覺認知模擬的數據建模」報告的西安交通大學徐宗本院士,3月14日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為我們「冷靜」揭秘「人機大戰」的神秘面紗。
  • 首屆草莓AI種植大賽數字農業初露鋒芒
    本次大賽讓數字農業這個在國內尚處於早期階段的新興領域走進人們的視野,同時也讓AI種植背後的商機顯露出來,成為新的創業藍海。據介紹,「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是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下、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的國內首屆「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的數字農業種植競賽。
  • 人機大戰,人類再一次輸了~
    導語:今天下午一場全球關注的人機大戰,谷歌人工智慧AlphaGo與韓國棋手李世石的第一場比賽結束
  • 人機大戰電腦完勝 計算機n離超級人類還有多遠?
    人機大戰電腦完勝 計算機n離超級人類還有多遠?時間:2016-03-10 18:12   來源:搜狐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機大戰電腦完勝 計算機n離超級人類還有多遠?文/楊劍勇(微信公眾號ID:chuanganwang) 人機世紀對決 人工智慧首輪戰勝人類 昨天我的一篇關於這次人機世紀大戰的文章,獲得了很大反響,其中某知名財經媒體以我的文章內容做成視頻新聞,在騰訊、搜狐、優酷等
  • 人機大戰比賽規則+交手記錄資料
    人機大戰比賽規則+交手記錄資料。人腦VS電腦,大戰在即,作為人類的你,必須知道以下幾件事。  曾經,「深藍」與卡斯帕羅夫的西洋棋人機大戰令全球關注,人類在西洋棋領域被AI擊敗。在東方,圍棋這個古老的智力遊戲始終沒有被AI攻破,直到谷歌研發的新計算機圍棋軟體「阿爾法圍棋(AlphaGo)」在去年擊敗歐洲冠軍樊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