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草莓AI種植大賽數字農業初露鋒芒

2020-12-22 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訊(記者 趙述評 趙馳)12月16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在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獲得AI組冠軍。本次大賽讓數字農業這個在國內尚處於早期階段的新興領域走進人們的視野,同時也讓AI種植背後的商機顯露出來,成為新的創業藍海。

據介紹,「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是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下、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的國內首屆「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的數字農業種植競賽。賽事吸引了全球超過17支AI隊伍參加,經過初選之後,共有4支AI隊伍入圍決賽,一同進入決賽的還有大賽主辦方特邀及報名的4支頂尖農人隊伍。本次大賽從今年7月開始,4支AI隊伍分別在阿姆斯特丹、北京、南京和昆明,遠程控制位於雲南富民縣國家高原雲果產業園內的智能化溫室,利用尖端數字設備和人工智慧,遠程種植草莓。4支頂尖農人隊伍則親臨比賽現場,依靠種植經驗,與AI隊伍在草莓的品質、產量、投入產出比等指標上展開比拼。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大賽舉辦過程中「機器能否在農業種植領域戰勝人?」這一話題一直備受關注。在賽事結果公布時,大賽評委會揭曉了產量、投入產出比和甜度等三項指標的對戰結果:AI組的草莓產量平均值高於傳統農人組平均值196.32%;AI組投入產出比平均值高出傳統農人組平均值75.51%;傳統農人組的果實甜度整體均值高出AI組5.24%以上。

據大賽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參賽的AI隊伍建構了各自的草莓AI種植管控系統,讓AI模仿人類專家,實現了草莓種植的自動化。草莓AI種植管控系統,相當於AI種植大腦,其包括生長模型、種植決策、生長狀態識別等模塊,涉及多個機器學習的算法。比賽過程中,每支隊伍的草莓AI種植管控系統,通過傳感器獲取外部環境、水肥等數據,再基於設定的草莓生長模型,向控制草莓生長的外部設備輸出決策。難點在於形成實時的、正確的決策。各支AI隊伍的最終比賽成績的排名,就在於AI決策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拼多多副總裁陳秋表示,舉辦此次大賽是希望能夠建立一個長期的、規模化的競技平臺,通過全國『頂尖農人』和世界『人工智慧』的切磋與較量,來充分激發青年學者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最終探索出一批適用於小農生產模式的、低成本、可複製的AI農業應用,並且通過將人工經驗數位化,來為農產區提供植物AI種植模型。

有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的農業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5778億元,預計到2025年能夠達到1.26萬億元,發展速度非常快,抓住數位技術機遇,快速發展農業的數字經濟,對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而此次大賽也讓參賽團隊看到了在國內發展數字農業的商機。據悉。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決定將比賽成果進行商業轉化,並著手建立一個標準化的草莓知識庫,將種植草莓的相關數據標準化成知識,向全國草莓種植戶開放,使小農戶也可以獲得種植經驗。AiCU隊則流露出在疫情結束之後,將回國創業的意願。

相關焦點

  • 國內首屆草莓AI種植大賽結果揭曉 AI隊多項指標超越頂尖農人隊
    來源:金融界網站歷經120天的激烈競爭,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結果揭曉。12月16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獲得AI組冠軍。
  • 中國首屆草莓人工智慧種植大賽結果揭曉
    近日,歷經120天的激烈競爭,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結果揭曉。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獲得人工智慧(AI)組冠軍。
  • 產量高、效益好,國內首屆草莓AI種植比賽,人工智慧更勝一籌
    歷經120天的激烈競爭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結果揭曉12月16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攝影:龍遇春)「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是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下、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的國內首屆「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的數字農業種植競賽。賽事吸引了全球超過17支AI隊伍參加,經過初選之後,共有4支AI隊伍入圍決賽,一同進入決賽的還有大賽主辦方特邀及報名的4支頂尖農人隊伍。
  • 大山裡的「硬科技」:雲南團隊獲得首屆AI草莓種植大賽亞軍
    12月16日,程飈和他的團隊「智多莓」 獲得了首屆「多多農研大賽」AI組亞軍,為雲南省捧回了全省首個農業種植「人機大戰」的獎盃。這場比賽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這是一場「人工智慧VS傳統農人」草莓種植競賽。
  • AI草莓大賽劃出助農新賽道:產量碾壓傳統種植,味道只淡了一點點
    隆冬時節,由中國農業大學與拼多多共同主辦,聯合國糧農組織技術指導的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暨「AI草莓種植大賽」在京落幕。這場於今年6月在雲南啟動的「人機農活兒」對抗賽歷時半年後結果出人意料。由頂尖農人種出的草莓靠著大賽組委會的檢測儀器在甜度上險勝,但產量卻是雲泥之別——AI隊的平均產量近乎頂尖農人隊的3倍。
  • 大山裡也有「硬科技」,雲南團隊獲得首屆AI草莓種植大賽亞軍--上觀
    12月16日,程飈和他的團隊「智多莓」 獲得了首屆「多多農研大賽」AI組亞軍,為雲南省捧回了全省首個農業種植「人機大戰」的獎盃。這場「人工智慧VS傳統農人」草莓種植競賽,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
  • 頂尖農人種植草莓完敗人工智慧 長豐將引入AI技術種草莓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經驗豐富的草莓種植高手與人工智慧PK種草莓,究竟誰種出的草莓品質更好?國內首屆「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的數字農業種植競賽於12月16日揭曉結果:從產量、投入產出比和甜度等三項指標的對戰結果來看,AI隊多項指標超越頂尖農人隊。
  • AI草莓劃出助農新賽道,產量近乎傳統種植3倍
    隆冬時節,由中國農業大學與拼多多共同主辦,聯合國糧農組織技術指導的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暨「AI草莓種植大賽」在京落幕。這場於今年6月在雲南啟動的「人機農活兒」對抗賽歷時半年後結果出人意料。由頂尖農人種出的草莓靠著大賽組委會的檢測儀器在甜度上險勝,但產量卻是雲泥之別——AI隊的平均產量近乎頂尖農人隊的3倍。
  • AI草莓種植大賽冠軍:讓「無人農場」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
    如今,草莓種植也引入了人工智慧技術。在雲南昆明的玻璃溫室內,AI就像一位「老師傅」,能夠精準控制水肥灌溉系統,照顧一排排的草莓苗。中國優秀的AI科學家正在將科幻小說中的「無人農場」搬到現實。林森是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作技術研究中心的博士生,鄭建峰是農業農村部設施農業工程重點實驗室的博士生。
  • 草莓AI種植競賽:人工智慧比拼頂尖農人
    新華社昆明12月20日電(記者姚兵 陳倩慈)人工智慧與頂尖農人比拼農業種植,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草莓AI種植競賽「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便搭建了這樣一個競賽平臺。歷經120天的激烈競爭,結果日前揭曉:AI隊在多項指標佔優,奪得決賽冠軍。
  • 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結果出爐 北京青年科學家聯隊獲得AI...
    歷經120天的激烈競爭,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結果揭曉。12月16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獲得AI組冠軍。
  • AI種草莓VS頂尖農人,誰會贏?
    歷經120天的激烈競爭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結果揭曉12月1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比利時根特大學青年科學家組成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獲得AI組冠軍「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是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下、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的國內首屆「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的數字農業種植競賽。
  • AI種草莓,比最強人類多兩倍:首次農業人機大戰結束了
    在本次大賽的決賽中,來自全球農業科研機構的青年學者組成了四支 AI 隊伍,與四支國內頂尖農人隊伍一同進行了草莓種植的挑戰,他們在四個月內利用各自 100 平米麵積的大棚,以最擅長的方式種植草莓。賽事由國內外超 15 位院士、專家擔任評委及科學顧問。
  • 「AI+勞模」探索數字農業新路徑
    7月22日,拼多多聯合中國農業大學舉辦的第一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在雲南昆明正式啟動,經過激烈角逐進入決賽的4支AI隊伍,和來自中國草莓種植強縣的4支頂尖農人隊伍齊聚,54位選手將開展為期120餘天的高原草莓「人機」種植競賽,將「勞模經驗」與「人工智慧」相結合,探索出更加本土化的數字農業解決方案。
  • 草莓「人機大戰」 讓未來農業成為贏家
    傳統農人隊隊員在種植草莓。穆公/攝AI和農人,誰種的草莓好?12月16日,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結果揭曉:AI隊多項指標領先頂尖農人隊,人工智慧更勝一籌。「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是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下,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的國內首屆「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數字農業種植競賽。進入決賽的8支隊伍,4支AI隊由國內外跨學科青年科學家組成,4支頂尖農人隊由國內草莓種植大戶組成。8支隊伍從7月22日以來,在昆明市富民縣國家高原雲果產業園內,用「農人經驗」和「人工智慧」對高原草莓進行「人機」種植競賽。
  • 安徽長豐縣草莓娘子軍,徵戰雲南120天,獲得智慧草莓種植大賽卓越獎
    在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的指導下,拼多多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啟動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在雲南昆明落地一個全自動化、智能化的AI農業種植平臺,邀約全球頂尖的4支AI隊伍和4支傳統種植能手隊伍參加高原草莓AI種植挑戰賽。孫鬱晴所在的豔九天隊是一支全部由女性組成的種植隊伍。12月16日,歷經120天的激烈角逐。豔九天隊名列傳統農人組的第一名,獲得「首屆多多農研大賽卓越獎」。
  • 看了AI種草莓,我想回去當農民
    楊淨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果然,AI種的草莓,確實沒有人工的甜。今年7月,農業方面標籤最明顯的拼多多,發起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並打響第一屆草莓「人機大戰」。
  • 建德:「農業大腦」推進草莓智慧種植
    1月9日,在建德市楊村橋草莓小鎮示範園區
  • 農業版「人機大戰」來了!從「一顆草莓」看中國智慧農業的未來
    一顆草莓的 「故事」閔錢希曦是一名土生土長的雲南人,目前為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的在讀博士生,她所在的團隊 AiCU 正在參加由拼多多和中國農業大學聯合發起、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的首屆 「多多農研科技大賽」,這是國內首個由網際網路公司推動的跨學科、跨行業的數字農業研究與應用大賽。
  • AI對陣頂尖農人 誰能種出更多草莓?
    「人機大戰」4支AI隊和4支頂尖農人隊進入決賽直到成片的草莓掛上枝頭,人工智慧組(以下稱AI)來自荷蘭的AiCU隊也從未到過雲南,從沒親眼見過自己照料的那片草莓種植基地。這場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指導、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的「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吸引了全球超過17支AI隊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