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趙述評 趙馳)12月16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在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獲得AI組冠軍。本次大賽讓數字農業這個在國內尚處於早期階段的新興領域走進人們的視野,同時也讓AI種植背後的商機顯露出來,成為新的創業藍海。
據介紹,「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是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下、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的國內首屆「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的數字農業種植競賽。賽事吸引了全球超過17支AI隊伍參加,經過初選之後,共有4支AI隊伍入圍決賽,一同進入決賽的還有大賽主辦方特邀及報名的4支頂尖農人隊伍。本次大賽從今年7月開始,4支AI隊伍分別在阿姆斯特丹、北京、南京和昆明,遠程控制位於雲南富民縣國家高原雲果產業園內的智能化溫室,利用尖端數字設備和人工智慧,遠程種植草莓。4支頂尖農人隊伍則親臨比賽現場,依靠種植經驗,與AI隊伍在草莓的品質、產量、投入產出比等指標上展開比拼。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大賽舉辦過程中「機器能否在農業種植領域戰勝人?」這一話題一直備受關注。在賽事結果公布時,大賽評委會揭曉了產量、投入產出比和甜度等三項指標的對戰結果:AI組的草莓產量平均值高於傳統農人組平均值196.32%;AI組投入產出比平均值高出傳統農人組平均值75.51%;傳統農人組的果實甜度整體均值高出AI組5.24%以上。
據大賽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參賽的AI隊伍建構了各自的草莓AI種植管控系統,讓AI模仿人類專家,實現了草莓種植的自動化。草莓AI種植管控系統,相當於AI種植大腦,其包括生長模型、種植決策、生長狀態識別等模塊,涉及多個機器學習的算法。比賽過程中,每支隊伍的草莓AI種植管控系統,通過傳感器獲取外部環境、水肥等數據,再基於設定的草莓生長模型,向控制草莓生長的外部設備輸出決策。難點在於形成實時的、正確的決策。各支AI隊伍的最終比賽成績的排名,就在於AI決策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拼多多副總裁陳秋表示,舉辦此次大賽是希望能夠建立一個長期的、規模化的競技平臺,通過全國『頂尖農人』和世界『人工智慧』的切磋與較量,來充分激發青年學者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最終探索出一批適用於小農生產模式的、低成本、可複製的AI農業應用,並且通過將人工經驗數位化,來為農產區提供植物AI種植模型。
有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的農業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5778億元,預計到2025年能夠達到1.26萬億元,發展速度非常快,抓住數位技術機遇,快速發展農業的數字經濟,對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而此次大賽也讓參賽團隊看到了在國內發展數字農業的商機。據悉。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決定將比賽成果進行商業轉化,並著手建立一個標準化的草莓知識庫,將種植草莓的相關數據標準化成知識,向全國草莓種植戶開放,使小農戶也可以獲得種植經驗。AiCU隊則流露出在疫情結束之後,將回國創業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