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長豐縣草莓娘子軍,徵戰雲南120天,獲得智慧草莓種植大賽卓越獎

2020-12-18 合肥網

多年以後,回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孫鬱晴還記得,天蒙蒙亮,凌晨五點就得起床,一個人走20分鐘夜路,到最近的公交站,坐一個小時車上學。獨自穿越黑暗的經歷無形中培養了她樂觀堅韌的性格。

再次和熹微晨光相伴的日子是在雲南。清晨六點起床,一路小跑到比賽基地,打開遮光棚,「叫醒」自己的草莓田。過去的120天,孫鬱晴和母親一起在雲南的土地上種下一片草莓田。

這是新電商平臺拼多多對未來農業科技的一次全新探索。在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的指導下,拼多多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啟動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在雲南昆明落地一個全自動化、智能化的AI農業種植平臺,邀約全球頂尖的4支AI隊伍和4支傳統種植能手隊伍參加高原草莓AI種植挑戰賽。

孫鬱晴所在的豔九天隊是一支全部由女性組成的種植隊伍。12月16日,歷經120天的激烈角逐。豔九天隊名列傳統農人組的第一名,獲得「首屆多多農研大賽卓越獎」。很少有人知道,身為「莓二代」的她對草莓植株過敏,比賽之前毫無草莓種植經驗,更在母親沈海燕「草莓皇后」的盛名之下倍感壓力。

▲12月16日,聯合國糧農組織項目官員董樂(右一)和中國農科院教授梅方權(右四)共同給豔九天隊頒獎,右三是隊長沈海燕。(攝影:龍遇春)

這個1996年出生的南方姑娘性格開朗,會忍不住邊用手比劃著回憶比賽中遇到的困難,邊習慣性地哈哈大笑,似乎這些困難並不值一提。她藏在圓圓的眼鏡片背後的眼睛笑得彎彎的,周圍的人不由得被這份樂觀所感染,在空氣裡傳遞明朗的氣息。

勝利來之不易,孫鬱晴終於證明了自己。更重要的是,通過比賽她看到了年輕人投身農業的另一種可能,尋找到了未來的職業方向。「不是只有扛著鋤頭種地才是做農業,我還可以學習農業科技,用AI種草莓。我也不是為了媽媽,現在是我自己想做。」她說。

和草莓第一次親密接觸

對草莓過敏能種草莓嗎?對「莓二代」孫鬱晴來說,這似乎是命運的悖論。

孫鬱晴的母親沈海燕是安徽長豐縣遠近聞名的「草莓皇后」,創辦的豔九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可培育300萬株脫毒草莓生產種苗。女兒繼承母親的事業,本是順理成章,但一遇到草莓植株就過敏的生理不適,讓母女二人都感到苦惱。

「來多多農研大賽試一試,要是真的不行,就徹底斷了念想。」這是母女二人參加比賽的初衷。在此之前,孫鬱晴沒有種過草莓。「我甚至連花都沒養過。」她笑稱,自己是一個懶人。

孫鬱晴沒想到,在接下來和草莓結緣的120天裡,她會變成團隊裡最勤快的人,也會一步步愛上親手種下的草莓田。

▲7月22日-11月30日,從沒有下過地的孫鬱晴,在雲南省富民縣的比賽基地裡埋頭苦幹了4個月。(攝影:穆功)

過敏確實成為最大的問題。一開始,孫鬱晴碰到草莓就渾身起疹子,洗澡的時候一碰熱水奇癢無比。「就忍著唄。」孫鬱晴一笑而過。

比賽中大部分的問題就這麼被消解了。1992年出生的團隊核心成員王琪回憶,最初由於對雲南的土壤和氣候條件不熟悉,團隊暫時落後,她很焦慮,經常蹲在大棚裡觀察植株情況,也邊犯愁。只有孫鬱晴看起來還是樂呵呵的,每天拍照向公司的技術能手請教補救措施,還不忘安慰王琪,「咱們保四爭一」。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孫鬱晴組查明了原因,雲南水質偏鹼性,按照傳統做法給水給肥後,草莓植株普遍缺鐵,葉片發黃,生長遲緩,因此需要加酸,才能維持草莓正常生長。

起初,孫鬱晴缺乏經驗,不敢一次施太多肥。只能少量多次,反覆測試,經常是一次施三分鐘,一天六七次,反覆折騰。後來,她厚著臉皮跑去隔壁大棚向勞模紀榮喜隊請教,結合傳統農人「大水大肥」的經驗,調節施肥器的流量,將水肥濃度從0.5調整到0.9,才找到合適的施肥方法。

如此精心呵護了一段時間,棚裡的草莓植株終於「活」了過來。看著恢復翠綠的葉片,孫鬱晴第一次覺得,點綴其間的白色草莓花有點美。

為什麼要分巾幗和鬚眉

在多多農研大賽中,豔九天隊是唯一一支全員都是女性的隊伍,外界叫她們「巾幗隊」。對此,孫鬱晴表示很不解:隔壁紀榮喜隊全部都是男性,為什麼沒有人叫他們「鬚眉隊」?

在她的成長的過程中,女性獨立不是一句口號。她猶記得,初一時,母親沈海燕毅然從印刷業轉行種草莓,自己兩眼一抹黑,周圍的人都很不理解,一個女人,放著好好的工廠不待,為什麼要去幹農活?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家裡的書桌旁都會出現母女倆伏案苦讀的身影,女兒寫作業,母親看草莓種植的入門書籍,一步步摸索如何種草莓。

如今,沈海燕的公司初具規模,其中九成員工都是女性。究其原因,草莓相對其他作物比較嬌嫩,也沒有重體力型的農活,女性手指靈活,幹活仔細,反倒逐漸在競爭中淘汰掉了男性。此外,公司吸納了諸多周邊因照顧家庭或年紀較大無法外出打工的農村婦女,從事基礎農事操作,並逐步培養更進階的技術研究。

▲「豔九天」隊的四名成員是清一色巾幗女將:王麗娜、王琪、孫鬱晴、沈海燕(自左到右)。(攝影:穆功)

公司的草莓全部採用高架栽培,除了品質考量,更多是沈海燕受同理心驅使。她回憶起早年幹農活的辛苦,「那時還算年輕,自己在地裡蹲著幹活,一天下來都手酸腿麻,更別提上了年紀的員工了,有了高架,大家站著幹活,就輕鬆多了」。

比賽中,另外一名隊員王麗娜是公司分管生產的副總經理,中途因孩子備戰高考,不得不臨時退出。沈海燕特批了一年的長假,並寬慰她,「不要為了事業捨棄人生的重要時刻,也不要為了人生的重要時刻捨棄事業,我們可以平衡著來。」

這份女性的同理心更多來自沈海燕的親身經歷。在孫鬱晴的成長過程中,陪伴的缺失雖然帶來了孩子的獨立,但也造成了母親的歉疚。

母親的言傳身教讓孫鬱晴對女性的身份有了更全面的認知。從小時候一個人上學,到大二開始隻身赴美交換,再到在雲南陌生的土地上,和隊友配合完成比賽,她可以獨自打怪升級,也可以團隊協作完成使命,這個過程和性別關係不大,和專業度緊密相連。

復盤比賽優勢,孫鬱晴覺得,「不是因為我們是女性,是因為我們更懂草莓。」

在多多農研看見另一種可能

一直以來,「莓二代」的稱號讓孫鬱晴誠惶誠恐。和同齡人不同,她的成長迷茫可以總結為,年輕人不喜歡種地。這正是中國農業勞動力短缺的原因。

但這意味著要放棄母親的事業嗎?她很迷茫。在多多農研大賽中,近距離觀摩AI在農業中的應用,孫鬱晴看到了新的可能,「搞農業不只是種地」。

▲孫鬱晴和媽媽沈海燕在一起查看比賽用苗。(攝影:穆功)

當她汗流浹背地掀起遮光簾的時候,不遠處,AI隊的帘子徐徐升起,大棚裡空無一人。這讓她年輕的心靈受到震動,「我也想這樣懶人式種地」。

在豔九天隊的草莓植株生長緩慢之際,AI隊的植株長勢喜人,鮮明的對比更讓孫鬱晴的心態從「一心想贏」慢慢變成想要「師夷長技」。「以前覺得數位化和科技是很虛的概念,不知道怎麼和農業結合,但在比賽中眼見為實,實際感受到AI種植對產量、產期和品質的提升。」她說。

在豔九天的安徽長豐縣園區裡,先進的水肥一體機已投入使用。不過,由於缺乏技術指導,只能使用基礎灌溉功能。從設施農業到智慧農業,技術人才是關鍵。通過多多農研比賽,孫鬱晴隊和AI隊的智多莓隊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由此萌發引進AI算法、模型,提升園區設備利用水平的想法,雙方一拍即合,進入密切商談。

目前,基礎的農事操作還是需要人工完成,因草莓的大小和植株的高度不同,形狀各異,比較嬌嫩,但用傳感器監測環境和草莓生長狀態,就可以準確把握水肥灌溉的劑量,有效控制時長,提高草莓的產量和品質。

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儘早找到未來的方向。「我已經種好了一次草莓了,之後還可以種更多,就算不種草莓,也能用自己的方式參與到農業變革裡,比如研究農業政策,學習農業科技。

我可以走自己的路,把媽媽的事業發揚光大。」孫鬱晴覺得,這是多多農研大賽帶給她最大的收穫。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鄭茹)


相關焦點

  • 合肥草莓娘子軍「徵戰」雲南獲大獎
    多年以後,回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孫鬱晴還記得,凌晨 5 點起床,天剛蒙蒙亮,一個人走 20 分鐘 " 夜路 " 到最近的公交站,坐 1 個小時的車上學。獨自穿越黑暗的經歷讓她在無形中有了樂觀堅韌的性格 …… 再次和熹微晨光相伴的日子是在雲南。清晨 6 點起床,一路小跑到比賽基地,打開遮光棚," 叫醒 " 自己的草莓田。
  • 頂尖農人種植草莓完敗人工智慧 長豐將引入AI技術種草莓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經驗豐富的草莓種植高手與人工智慧PK種草莓,究竟誰種出的草莓品質更好?國內首屆「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的數字農業種植競賽於12月16日揭曉結果:從產量、投入產出比和甜度等三項指標的對戰結果來看,AI隊多項指標超越頂尖農人隊。
  • 「莓二代」孫鬱晴:從對草莓過敏到愛上一片草莓田
    清晨六點起床,一路小跑到比賽基地,打開遮光棚,「叫醒」自己的草莓田。過去的120天,孫鬱晴和母親一起在雲南的土地上種下一片草莓田。這是新電商平臺拼多多對未來農業科技的一次全新探索。在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的指導下,拼多多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啟動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在雲南昆明落地一個全自動化、智能化的AI農業種植平臺,邀約全球頂尖的4支AI隊伍和4支傳統種植能手隊伍參加高原草莓AI種植挑戰賽。孫鬱晴所在的豔九天隊是一支全部由女性組成的種植隊伍。12月16日,歷經120天的激烈角逐。
  • 大山裡的「硬科技」:雲南團隊獲得首屆AI草莓種植大賽亞軍
    12月16日,程飈和他的團隊「智多莓」 獲得了首屆「多多農研大賽」AI組亞軍,為雲南省捧回了全省首個農業種植「人機大戰」的獎盃。這場比賽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這是一場「人工智慧VS傳統農人」草莓種植競賽。
  • 國內首屆草莓AI種植大賽結果揭曉 AI隊多項指標超越頂尖農人隊
    來源:金融界網站歷經120天的激烈競爭,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結果揭曉。12月16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獲得AI組冠軍。
  • 產量高、效益好,國內首屆草莓AI種植比賽,人工智慧更勝一籌
    歷經120天的激烈競爭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結果揭曉12月16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雲南的「智多莓」隊獲得亞軍。(攝影:龍遇春)「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是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下、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的國內首屆「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的數字農業種植競賽。
  • 大山裡也有「硬科技」,雲南團隊獲得首屆AI草莓種植大賽亞軍--上觀
    12月16日,程飈和他的團隊「智多莓」 獲得了首屆「多多農研大賽」AI組亞軍,為雲南省捧回了全省首個農業種植「人機大戰」的獎盃。這場「人工智慧VS傳統農人」草莓種植競賽,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
  • AI種草莓VS頂尖農人,誰會贏?
    歷經120天的激烈競爭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結果揭曉12月1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比利時根特大學青年科學家組成賽事吸引了全球超過17支AI隊伍參加,經過初選之後,共有4支AI隊伍入圍決賽,一同進入決賽的還有大賽主辦方特邀及報名的4支頂尖農人隊伍。7月22日開始,4支AI隊伍分別在阿姆斯特丹、北京、南京和昆明,遠程控制位於雲南富民縣國家高原雲果產業園內的智能化溫室,利用尖端數字設備和人工智慧,遠程種植草莓。
  • 草莓產業新模式:安徽長豐草莓小鎮即將「呱呱落地」
    央廣網合肥1月10日消息(記者 徐秋韻)日前,中國長豐草莓小鎮又傳來喜訊。在第19屆中國(句容)草莓文化旅遊節上,640多份草莓樣品同臺「PK」,最終長豐縣摘得78塊獎牌;其中,來自草莓小鎮的長豐縣秀芝家庭農場參賽的「粉玉」草莓獲得特等獎。記者還了解到,1月16日,中國長豐草莓小鎮將開園。
  • 草莓產業新模式:安徽長豐草莓小鎮即將「呱呱落地」~~
    央廣網合肥1月10日消息(記者 徐秋韻)日前,中國長豐草莓小鎮又傳來喜訊。在第19屆中國(句容)草莓文化旅遊節上,640多份草莓樣品同臺「PK」,最終長豐縣摘得78塊獎牌;其中,來自草莓小鎮的長豐縣秀芝家庭農場參賽的「粉玉」草莓獲得特等獎。記者還了解到,1月16日,中國長豐草莓小鎮將開園。為何打造草莓小鎮?草莓小鎮規劃包括哪些?目前進展情況如何?
  • 中國首屆草莓人工智慧種植大賽結果揭曉
    近日,歷經120天的激烈競爭,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結果揭曉。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獲得人工智慧(AI)組冠軍。
  • 人工智慧與頂尖農人交鋒 雲南草莓產季提前60天
    10月15日,經過近三個月的角逐,國內首屆草莓AI種植大賽的第一賽季結束。根據現場數據顯示,AI隊和頂尖農人隊的草莓含糖量等指標持平,但AI隊在產量上全面領先,平均超過頂尖農人隊175%以上。,4支來自全球的AI隊伍、4支來自中國草莓種植強縣的頂尖農人隊伍,展開為期120天的高原草莓種植挑戰賽。
  • 雲南姑娘在阿姆斯特丹遠程種植家鄉草莓,產量接近傳統種植的三倍
    過去4個月,他們組建的AiCU隊入圍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與國內另外3支人工智慧隊伍和4支頂尖農人隊伍比拼草莓種植。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是中國首次草莓AI種植比賽,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指導、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比賽的目的是通過「頂尖農人」和「人工智慧」的切磋與較量;來充分激發青年學者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最終探索出一批適用於小農生產模式的、低成本、可複製的AI農業應用。
  • 首屆草莓AI種植大賽數字農業初露鋒芒
    北京商報訊(記者 趙述評 趙馳)12月16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在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獲得AI組冠軍。
  • 草莓「人機大戰」 讓未來農業成為贏家
    在為期120天的草莓「人機大戰」中,經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領銜的大賽評委會評選,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獲得AI組冠軍;由雲南農業科研、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領域專家組成的「智多莓」隊,荷蘭瓦赫寧根大學、荷蘭屯特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碩士、博士
  • 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結果出爐 北京青年科學家聯隊獲得AI...
    歷經120天的激烈競爭,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結果揭曉。12月16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獲得AI組冠軍。
  • AI草莓大賽劃出助農新賽道:產量碾壓傳統種植,味道只淡了一點點
    ▲獲得AI組冠軍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隊員們遠程與大賽技術專家溝通調試環境、控制園藝設施。隆冬時節,由中國農業大學與拼多多共同主辦,聯合國糧農組織技術指導的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暨「AI草莓種植大賽」在京落幕。
  • AI草莓種植大賽冠軍:讓「無人農場」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
    如今,草莓種植也引入了人工智慧技術。在雲南昆明的玻璃溫室內,AI就像一位「老師傅」,能夠精準控制水肥灌溉系統,照顧一排排的草莓苗。中國優秀的AI科學家正在將科幻小說中的「無人農場」搬到現實。林森是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作技術研究中心的博士生,鄭建峰是農業農村部設施農業工程重點實驗室的博士生。
  • AI種草莓,比最強人類多兩倍:首次農業人機大戰結束了
    經過 120 餘天的對決,在雲南昆明開啟的「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在 12 月 16 日落下了帷幕。最終,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們組成的 CyberFarmer·HortiGraph 聯隊獲得了 AI 組冠軍,亞軍和季軍分別由來自雲南的「智多莓」隊和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的 AiCU 隊獲得。
  • AI草莓劃出助農新賽道,產量近乎傳統種植3倍
    隆冬時節,由中國農業大學與拼多多共同主辦,聯合國糧農組織技術指導的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暨「AI草莓種植大賽」在京落幕。這場於今年6月在雲南啟動的「人機農活兒」對抗賽歷時半年後結果出人意料。由頂尖農人種出的草莓靠著大賽組委會的檢測儀器在甜度上險勝,但產量卻是雲泥之別——AI隊的平均產量近乎頂尖農人隊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