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離合和CVT是兩款不同類型的自動變速箱,各有各的特點,就像茅臺和XO都是酒,很難去對比誰好誰壞,都有各自的市場,都有擅長的優點和結構上的缺點!
雙離合變速箱
(1)發展歷史。歷史悠久,技術成熟,一說到雙離合變速箱,我們第一個會想到大眾,的確,雙離合變速箱能有今天的成就,大眾功不可沒!不過對於雙離合變速箱到底是誰發明的?是存在爭議的,有的說是德國,有的認為是法國人發明的,早在1939年,法國人就已經有雙離合變速箱的概念,並在通用4AT變速箱的基礎上研發而來。1983年,保時捷首次將PDK雙離合變速器搭載在賽車上,並取得巨大成功。大眾抓住了這個機會,為了擺脫愛信AT變速箱的限制,便大力發展雙離合變速箱。時至今日,大眾似乎成為雙離合變速箱的最佳代言人!
(2)工作原理。雙離合變速箱,顧名思義,具有兩個離合器,相比AT變速箱,結構更加簡單。車輛在行駛中,當變速箱的一個離合器掛入擋位的同時,另一個離合器及對應的下一個擋位已經做好準備隨時待命。根據行車電腦判斷,只要當前擋位分離,下一組離合器及對應的檔位便會立即介入,由此反覆,兩組離合器便可實現自動換擋。這種雙離合變速箱的最大優點就是換擋迅速,甚至比手動變速箱還有快。
(3)優點:一是變速箱響應迅速,換擋動作快,動力傳遞直接;二是傳動效率高,動力損失小;三是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體積小重量輕,對降低油耗有一定作用。
(4)缺點:質量穩定性欠佳,特別是乾式雙離合變速箱,由於箱體內沒有油液浸泡,並採用風冷散熱,當檔位在1-2擋頻繁切換時,非常容易造成箱體過熱的現象,時間一久頓挫感會提升。
CVT變速箱
(1)發展歷史。CVT變速箱的雛形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不過真正的應用到量產車中,還是在1958年由荷蘭DAF公司H.Van Doome博士發明了雙V型CVT變速箱之後,不過與現在的CVT變速箱不同的是,該變速箱使用的不是鋼帶也不是鋼鏈,而是橡膠帶。由於質量穩定性差、能量損失大及技術不成熟,當時並沒有被大規模使用。而令CVT變速箱真正得以發揚光大的是日產,1997年日產公司研製出了一種高強度鋼帶和高液壓控制系統,使CVT變速箱所能承受的扭矩大大提升,之後便逐漸被各個車企所應用,特別是日系車,不過鋼帶打滑仍是當時普遍存在的問題。
(2)工作原理。CVT變速箱也叫無級變速箱,結構相對也比較簡單,就是兩組錐形輪(主動輪和從動輪)、一條鋼帶或鋼鏈,和液力變矩器這三個主要部件構成。通過油壓控制上下兩個錐形輪(主動輪與從動輪)之間的擠壓或放鬆,來改變V型槽與鋼帶的接觸面積(嚙合點),從而實現傳動比的改變,不得不說這種設計是很巧妙的!
(3)優點:一是沒有檔位,所以平順性最好;二是「換擋」過程中不存在動力中斷,動力輸出線性平穩;三是燃油經濟性好。
(4)缺點:一是受鋼帶或鋼鏈材料限制,承受不了大扭矩,其中鋼鏈承受扭矩較好,一般小排量家用車都是鋼帶;二是缺乏加速快感。
總結
關於雙離合變速箱與CVT變速箱孰強孰弱,沒有絕對答案!雙離合變速箱傳動效率高、換擋速度快、加速體驗好,但穩定性一般,特別是乾式雙離合,不過對於一般家用來講完全不是問題;CVT變速箱平順性好、更舒適平穩、節油效果不錯,但承受扭矩有限,缺乏加速感,不適合性能車。所以真的沒必要去糾結誰更好,能夠較好匹配發動機、適合消費者駕駛習慣就是最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