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修:「存在」的意義

2021-01-11 海豚灣修養頻道

文 | 海豚灣修養頻道 排版 | 宇宙之眼

原創文章,禁止搬運,違者必究

現代生活節奏很快,各種忙碌,所以把一些人生本性的問題勿略了,沒有對根本的問題進行認真的思考。在兒時,我們會考慮長大了要做什麼工作,人生要實現什麼樣的夢想,等等。這都是我們還沒有成為社會人的時候,經常思考的問題。但隨著對社會的接觸,對生命的意義、存在的意義的思考,逐漸就被淡忘,甚至會覺得活著就行,失去了對世界的好奇。但是存在的意義是生命的原動力,對這個問題的淡忘或者不假思索,其實是讓生命失去能量。所以,存在的意義是我們不可以去忘記的、淡忘的,而且要貫穿人生的始終。對人生存在的意義思考得越深刻,才會越感受到生命的溫暖,以及發現生命的多姿多彩。這樣,對生命才能保持足夠的好奇心,會有足夠的動力去成長。

存在的本質是什麼?

第一,「存」,就是通過積累成長。

對生命能量及經驗存儲和積蓄,通過積蓄來提升、完善自己。

第二,「在」就是完成自己的平衡的使命。

把自己的使命作為中心,以此來影響、協調、幫助接觸到的世界達到平衡。因為有「在」的地方,就會涉及到跟周邊環境、世界的互動。無論在哪,都要抱著一個積極主動的心態,幫助世界平衡,幫助自我平衡。

第三,存在要具有感知力。

當我們說一個人「行屍走肉」的時候,實際上就是說他已經對生活的變化麻木了,失去了感知力。要存在就要對生活的變化,要有足夠的感知力:知道世界如何去變化,知道自己是如何去變化的。

第四,存在以生存、發展、進化為核心的成長路徑。

雖然你也感覺到世界的變化,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而活,不知道感知那麼多信息的意義是什麼。其實,這種存在也等同於盲目。要通過感知去學習,不斷的完善自我,不斷的提升自我,才是存在的成長方向。

第五,存在就是要尋找到自我的自由。

自由並不是沒有約束,自由是要找到自己能夠立足之處、自己獨特的人生軌跡:人生發展的路徑具有不可被替代性,同時,與周圍環境是一種共贏的關係。

當我們生存越久,越覺得生活的競爭越激烈,或者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那麼還需要去奔著獨立自主的,不可被替代的方向發展,從而去達成自由。

第六,存在就是要活得舒服,要懂得融入環境。

可以仔細思考一下,當你感覺到不舒服的時候,是否因為跟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為什麼格格不入呢?因為環境沒有帶給你內心的寧靜能量,又或許你跟環境的整個頻率是不匹配的。很多時候,雖然獲得的物質越來越多,精神反而會越來越累。這就是我們沒有意識到,存在是要跟環境同頻、共融:同頻、共融帶來的就是舒服的感覺。所以,存在就是要找到符合自己頻率的人、事、物、相、境,讓自己越活越舒服。

第七,存在就是學習平衡的過程。

世界無時無刻都在變化,包括自身也在變化,在這種動態的世界中,就要不斷的去調整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這種關係,是共贏的關係。只有這樣,存在的自由、存在的舒服以及存在的意義才有可能性。所以,存在就是要不斷地學習平衡的手段和規律。

那麼,我們如何加強自我的存在感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通過不斷的學習、訓練、認知,來找到自己成長的方向。

每個人天生都會有自己的天賦,同樣也會伴隨著一些不足的地方。但這些不足是要自己去體驗的,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你發現自我不足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你去經歷,需要你去學習,需要你去觀察以及思考。當你找到自身不足的地方,才能發現你成長的方向。所以,當你還沒有意識到自身有不足的時候,就要靜下心來,去體驗,來感受一下有哪些地方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做得更好不意味著每件事情都有滿分。生命不存在滿分,滿分只存在試卷上的。做得更好意味著今天比昨天更進步,意味著離自身的平衡越來越靠近,意味著不斷地在平衡中發現進步,發現生命的樂趣。

同時,不足不代表是缺點。不足代表是有可以提升的空間。往往這些不足,意味著更先進的思想方法以及還沒接觸到的體驗。所以,不要簡單的把不足等同於缺點,不足其實是我們生命中看不見的機會。

第二,存在就是要追尋真相,遵循事物的本性,而不是幻覺。

目前世界充滿了謠言,還有虛假的信息,往往謠言和虛假的信息可能會帶給你短期刺激的快感。但是虛幻終究是虛幻,總有一天會被破滅。

存在就是要尋找永恆的真理、事物的本性,而不是一些海市盛樓的幻覺:幻覺對生命的傷害還是巨大的。因為基於幻覺的認知會導致各種決策的錯誤,更談不上去平衡人生了。所以,存在就是要不斷地去挖掘、發現事物的真相。

第三,存在就是在不斷地發現矛盾,解決矛盾;存在就是不斷的發現規律,運用規律。

當我們發現自身不足或者機遇的時候,我們需要運用規律去解決這個不足(問題,關鍵矛盾)。所以,存在並不只是觀察,而且涉及到對規律發現、思考、運用的過程。當生活沒有運用規律去解決問題,這種存在就會大打折扣。

第四,存在意味著要學會積累、總結、分享經驗。

當我們解決問題以後,我們生命質量得到了提升,而這種提升的經驗可以很好的被使用:

(1)融合到其他的規律,加強自身的認知系統。

(2)分享帶來共贏與快樂。

把更多的真相、更多的規律進行分享,可以帶來快樂。有更多身邊的小夥伴或團隊能夠掌握到規律、真理,那麼環境才會變得更加的輕鬆舒服。

(3)不斷地去教授智慧、傳承經驗,社會才能得到更快的發展。

(4)舍與得是一體的。當你往環境輸出有價值的信息、經驗,環境也會回饋給你需要的智慧與經驗。

所以存在就意味著我們要學會積累、總結、以及分享經驗。

第五,存在要時刻地審視生活是否處在一種平衡的狀態。

平衡的狀態一定是自身能夠感覺到自由,感覺到舒服。當你感覺到被束縛或者是感覺到充滿焦慮的時,就要審視一下自己的生活是否平衡,把它要調整到符平衡、共贏的狀態。

如何去調整?那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問題是不可以被逃避的,只有直面問題,才能最終讓生活回歸到平衡。

哪怕現在感覺生活已經是平衡了,但是基於世界的無常,這種平衡的調節,是要無時無刻都要留意的。寧願把思考放在如何去進步,也不要把思考放在怎麼停下來。其實,相信你也會發現,停頓下來不代表舒服,只有不斷的進步才能夠帶來更加自由,更加舒服的狀態。

讓我們為生命的存在喝彩,不要因為工作上的忙碌而忘記了存在的價值、存在的意義。

【關注】海豚灣修養頻道,你生命中的陽光。

相關焦點

  • 卿語|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追尋人生的意義
    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找尋人生的意義。可在這世上,到底什麼才是我們活下去的意義?01在判定什麼可以充當答案時,問題的本質很重要。我們甚至可以說,難就難在提出問題,而不在於尋找答案。「人生的意義」這五個字,從語義分析的角度來講,可以分成「人生」和「意義」來分別進行探討。
  • 人生的意義不僅於此,存在就是道理,因為我來過
    「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季羨林老先生曾經說過的話,讓我久久不能釋懷。或許人活到一定的年紀,人的知識豐富到一定的程度,人的名望積累的一定的階段,會有不一樣的想法,思考人生的方式不一樣的原因吧。
  • 高一數學必修一必修四周測試卷
    本套試卷是學校昨天的高一數學必修一必修四周測試卷,測試內容是必修一全部和必修四第一章,難度和計算量都較大,其中第11題涉及到方程有解問題,需要先進行轉化,再利用圖像來處理。
  • 蟬思社說這是一場人生必修的課
    實際上老山禪思想旗下的蟬思社正有不同的看法,因為專注於女性提升智慧分享的蟬思社認為,這當中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這是一場人生必修的課。   瘋產姐妹起初從一顆桃子的故事開始描繪閨蜜的日常生活,不化妝、不打扮、不花俏,對於觀眾而言就是真實。
  • 不要問人生的意義,因為人生本就沒有意義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在會吃會玩活出花樣灑脫的作家蔡瀾老先生來說,人生就是吃得好一點,睡得好一點,多玩玩,不羨慕別人,不聽管束,多儲蓄人生經驗,死而無憾,這就是最大的意義吧,一點也不複雜啊。嗨,真羨慕蔡瀾老先生這樣的灑脫。蔡瀾會吃,吃出了美食家的名聲,身材微胖卻不會大腹便便。
  • 《海上鋼琴師》:追尋人生自由和存在意義,是人類永恆的命題
    這是一部盪氣迴腸的詩意旅程電影,也是一部傳達精神自由和存在意義的高分影片,其藝術手法和隱喻內涵都值得我們去感受和思考。1900年,Virginian號豪華郵輪上,一個被遺棄的嬰兒被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00。他一直生活在船上,隨著他不斷長大,非凡鋼琴天賦逐漸顯現出來,每個聽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爵士樂鼻祖專門上船和他比賽,最後也自嘆不如。
  • 存在的理由:生命的意義
    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存在的理由是什麼?對所有的生命來說,這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問題。  如果在萬籟俱靜人不寐的深夜,你都沒有問過自己這個問題,呵呵,那你肯定就是還沒成長成熟的生命。  全世界各個民族都會對「存在的理由、生命的意義」作出自己的論述和回答。但我覺得日本這個民族最有意思。它凡事都會琢磨得非常細緻。日文中居然就專門有一個詞兒說這個事兒。
  • 思考 厭世 悲觀 人生意義
    進而發現人生毫無意義,人活著也毫無意義,於是便有了厭世的情緒,便否定一切,否定人生。這是普遍存在的,經常能聽到的。一、否定生活生活裡有人對生活和人生持否定態度,有哲思者,也對人生進行否定,並能得到廣泛認可。比如尼採,他對人生持悲觀的論調,擁躉很多。
  • 我們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其實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支撐你的人生
    每當被人問及「在做什麼」時,一般我都會下意識的回覆「思索人生」。是的,我喜歡動不動就思索人生,思索存在的意義。尤其是最近這一年的時間裡,突然間存在的意義於我而言,是必須要弄明白的,否則人生將沒有支撐。可是我找不到,看不清。於是恐慌在內心橫衝直撞,把人撞得七葷八素,不敢面對時間。
  • ——思考人生的意義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思考人生意義的問題只有在情緒低落或者命運多舛的時候才會產生。日常生活中,我們做的身邊事似乎充滿意義:上班忙著工作上的事情,周末忙著約朋友聚餐,忙著體驗難得的閒暇時光......似乎很樂意沉浸在當下的生活之中。
  • 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翻成大白話就是問:人活著有什麼價值和人存在於世間有什麼意義? 這裡面的「價值」和「意義」兩個關鍵詞,需要著重地拿出來說一說。什麼是價值?想把「價值」這個詞完全弄明白,你得讀許多哲學方面關於「價值」概念多種定義的文章才能弄懂一些,一般用文字解釋文字概念會很繞,不容易理解。
  • 少問點意義,人生也就有意義了
    每個人都在各自的軌道中行進著,我不知道他們對人生的意義怎麼看,也許有各種各樣的答案,也許根本就沒有考慮過這種問題。人生的意義其實是一個哲學層面的問題,很多哲學家如尼採、叔本華也在終其一生地思考著這個問題。但是它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為的意義。
  • 馬克思·韋伯:人生意義
    為什麼他在最絢麗的舞臺上華麗轉身,落到了人生的最谷底?劉擎老師把這一講命名為「現代思想的成年」,我覺得可以在此基礎上梳理一二。什麼是成年人?不僅僅是年滿十八歲,還要看他的思想有沒有成年,即他要能明白自己,對自己的過往有真正的理解;他要能反思自己,看透自己存在的問題。劉擎老師認為馬克思·韋伯從正反兩方面全面清晰地把握了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
  •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四個方法讓你收穫意義
    下面有四點方法能夠讓你的人生有意義: 一、建立聯繫。人是群居動物,也許你不愛社交,一下班就把自己關進家裡,但要知道人只有在發現或建立某種關係後,才能找到自己生活的意義。所以為什麼現在許多年輕人愛養貓養狗,這就是自我創造關係,找到人生意義的事情。
  • 人生的意義這個問題沒有意義?
    人生的意義就在於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己,不斷成長為更好的人,永無止境。簡單來說,人生的意義就在於不斷升華自己的靈魂。看到了很多人對人生意義的看法。每個人所說的都不盡相同。但是有一類人對人生的意義這個問題,或者說其不成為一個問題,或者說這個問題沒有什麼意義,或者說這個問題沒有什麼價值。這其實是很可笑的一種想法。意義這個詞是人發明出來的。那麼,意義這個詞,不管是內涵也好,還是外延也好,對人來說一定是有價值的。
  • 《徒手攀巖》:人生的意義在於承擔人生無意義的勇氣
    也許對於Alex來說,他一生唯一能做好並堅持下去的事就是攀巖,而正是因為這件事讓他的存在具有意義。Alex看起來似乎是孤獨的,但他至少擁有攀巖,他將自己的全部精力置於攀巖事業上,他的孤獨或許是大部分人所渴望的。人生的意義在於承擔人生無意義的勇氣《徒手攀巖》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話:每個徒手攀巖的人都死於攀巖。這是一項悲壯的運動,是具有勇士精神的運動。
  • 荒誕人生與精神存在
    加繆在《局外人》中塑造了一個典型性的對一切社會規範都顯得無動於衷、置身事外,同時又以一種冷峻目光靜觀世人的沉浸於其生活當下性之中的現代人形象,以我的觀感,我認為「荒誕人生」和「精神存在」兩個方面是加繆寫作這本小說的主題思想。 加繆是存在主義大師,談《局外人》,就不得不先說說存在主義哲學和文學。
  • 生命的「意義」從來就不存在,意義也是一個故事
    為自己的生命找出一個意義—一個有價值的意義,那是恐懼的表現,對於宇宙來講,「意義」從來就不存在,意義也是一個故事。對於那不斷的消失和最終的空,一切「有」都只是個幻,抓著一個終將消失的東西而不放,那就叫痴。
  • 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人生除了金錢,異性,真理,我們還可以追求以下三點。第一,個人的精神追求。就是當你達到人生一定境界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大老闆,那些稍微有點層次的人,都會信仰一些東西。所以作為我們個人來說,有時間可以去想一下我們的精神是什麼,我們拿什麼去傳承給別人,當你找到這個點之後,你的人生就會有另外一種視角,你的人生也會有更大的啟發。第二,個人的文化需求。人是文化屬性的產物,就像我們中華民族的兒女一樣,我們的吃穿住行,都是文化。
  • 人生沒有意義!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生命是沒有意義的,從來就是盲目的,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作甚麼告訴我 為甚麼忙忙碌碌卻不知道走到哪裡去,人生由「心」開始,到「心」終結。稻盛說:人就要要帶著一顆比降生時稍稍善良、稍稍美麗的心靈離開人世,這是宇宙賦予人生的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