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繆的小說《局外人》篇幅不長,通讀一遍花不了多少時間。如果只為慕名而看,採取囫圇吞棗般的閱讀方式,將無助於領悟書中博大精深之處,這是我看過這本小說一段時間後才悟到的。
現在,我把思緒再次拉回到《局外人》裡,與熱心於它的讀者談談我的讀後感。《局外人》是存在主義文學關於荒誕的代表作,梗概是:主人公默爾索的母親死了,但沒有讓他過度傷心,將母親埋葬後他便和女友瑪麗一起尋歡作樂,面對女友的求婚時,他的態度是滿不在乎,鄰居雷蒙請讓他幫助自己對付情人,他欣然答應,但在不自覺中捲入一場鬥毆,然後開槍打死了一個阿拉伯人。接著,他被判了死刑,但他似乎對這一切毫不在乎,並拒絕向神父做最後的懺悔。
加繆在《局外人》中塑造了一個典型性的對一切社會規範都顯得無動於衷、置身事外,同時又以一種冷峻目光靜觀世人的沉浸於其生活當下性之中的現代人形象,以我的觀感,我認為「荒誕人生」和「精神存在」兩個方面是加繆寫作這本小說的主題思想。
加繆是存在主義大師,談《局外人》,就不得不先說說存在主義哲學和文學。存在主義哲學的基本思想是「存在先於本質、世界和人的處境的荒誕性、自由選擇」等等。「世界是荒謬的」和「人生是荒誕的」是存在主義哲學的觀點。傳統小說故事結構都受到因果關係的支配,但存在主義小說卻強調偶然和荒誕是小說情節結構的基礎。在存在主義文學中,人物只是作家表達他們哲學概念的符號或工具,作家並不關心人物本身是否合情合理。
默爾索的種種行為被稱之為荒誕,那麼,什麼是荒誕呢?所謂荒誕,有不可名狀、不可理喻及難以用邏輯推理來說明等等含義。加繆認為,荒誕既取決於人,也取決於世界。加繆對荒誕的理解和認知是小說的創作之源。他意識到「荒誕人生」這一點,將默爾索的荒誕一生構思在小說中,即是創作的前提,也是加繆闡釋存在主義哲學思想深遠意義的表現,為尋求「精神存在」的主題思想打下伏筆。
默爾索常把「我怎麼都行」掛在嘴邊,他對一切都不在意的思想根源究竟是什麼?在此我又要簡單談一下另一位存在主義大師薩特的思想學說。薩特思想學說一貫的核心是存在主義「人學」和由此產生的存在主義價值觀。在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體系中,既無上帝的位置,也沒有人性論和其他各種形式的決定論的位置,簡而言之,人就是自由。
默爾索反對宿命,拒絕妥協與融入自然,主動脫離社會意義上的群體,在冷眼旁觀中全面解構了日常生活的慣性,反對強加於自己的荒誕,去抵達生活的本真,洋溢著對荒誕的蔑視、挑戰和反抗,體現出一種精神的存在,也即人的自由精神的存在。
《局外人》反映出的是默爾索個人的悲劇,也是世俗社會的悲劇,更重要的是人類自由精神缺失的悲劇。但是,透過悲劇性的一面,我們還應當看到它反世俗荒誕,尋求自由精神存在以及敦促人類積極向上進取的一面。
捧讀《局外人》這本充分體現出加繆深邃的目光與豐潤的筆力的經典文學作品,你會體悟到這不僅是一本文學作品,還是哲學、哲思之書,一本召喚之書,它昭示出人類「荒誕人生」的真相及追求「精神存在」的重要性和價值意義,從而讓我們感受到它在向我們召喚反思世俗荒誕及追求自由精神存在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