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南巡圖》動起來: 皇上出宮啦!肅靜!迴避!

2021-02-23 育靈童教育集團

《乾隆南巡圖》數字展示(第一卷片花),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推薦展覽】

展覽:國博典藏《乾隆南巡圖》長卷數字展示

展期:專題展示(常設)

時間:每天四場,開始時間9:30、10:30、14:00、15:00

地點:南6展廳

票價:5元

【背景資料】

王宏鈞解讀《乾隆南巡圖》(第一卷):

仰賴一幅幅畫工精細的長卷,二百多年前浩浩蕩蕩的南巡之旅生動呈現。

今人不僅可以看到乾隆皇帝的一舉一動,文臣武將的著裝、出巡儀仗的派頭、市井風俗乃至大江南北間的自然地理景觀也可盡數知曉。

作為南巡事件的親歷者,不知畫師徐揚奉旨獻藝時是否意識到,他的丹青點染濃縮了盛清的黃金年代……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一七一一年~一七九九年),年號乾隆,世稱乾隆皇帝。他在位時社會安定,國力強盛,史稱「乾隆盛世」。乾隆帝七十五歲時曾說:「餘臨御五十年,凡舉二大事,一曰西師(出兵平定西北動亂,統一新疆),一曰南巡。」對於乾隆六次南巡,二百多年來後人評說不已。乾隆本人在《恭奉皇太后駕臨金山記》中說:

「我皇祖聖祖仁皇帝撫育九有,匪居匪康,以江浙地遠京畿,其民文而慧,文則知禮義,導之善可以為天下倡;慧則鮮堅持,入於惡亦可為天下倡。而且財賦所出,國家藏富之地也。是以涉河渡江,不憚屢勤清蹕。」

看來,關注東南地區的思想政治動向和財賦漕糧,才是康熙乾隆屢次南巡的深層目的和基本動因。不過,乾隆對旅遊有更多的興趣,而康熙似沒有這樣多的雅興。《乾隆南巡圖》是描繪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年)首次南巡的巨幅歷史畫卷,原藏於故宮博物院,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由宮廷畫師徐揚奉命以「御製詩意為圖」,共十二卷,縱六十八點六釐米,總長一萬五千四百一十七釐米。徐揚畫風清麗,供奉內廷後,還吸取了某些西洋畫技巧。本圖卷以詩立題,依詩作畫,畫意與詩情珠聯璧合,形情相映,正如蘇東坡所說「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顯示了中國繪畫藝術的又一特色。

【啟蹕京師】

這第一卷,描繪乾隆十六年正月十三日,皇帝侍奉皇太后鈕祜祿氏自乾清門啟鑾,出正陽門,右轉沿西河沿大街西行,過宣武門前,出廣寧(安)門,過宛平縣城、盧溝橋、長新(辛)店、前往黃新莊行宮的情景。

圖卷開頭有梁國治書乾隆《恭奉皇太后南巡啟蹕京師近體言志》詩。詩的大意是:立春後第一個「辛」日,到天壇祭祀上天,祈禱今年五穀豐登。然後效法皇祖親扶鳳輦侍奉母后去巡視江南,實現承歡盡孝的心願。「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這是《易經》中的重要古訓;倡導「五教」、「寬容平和」,這是《書經》中《舜典》的名言。我還沒有巡視更多地方察吏安民、行恩布德,怎能以車駕頻繁而推辭出巡?

展開圖卷,赫然入目的是宏偉壯麗的正陽門城樓和箭樓,正陽門前護城河上是雕欄玉砌的石橋。橋南寬闊的大街上,一座金碧輝煌的牌坊聳立當中,坊額上大字「正陽橋」。

從正陽門中,數十名手擎豹尾槍或腰挎儀刀、弓矢的侍衛親軍走了出來。過了正陽橋右轉,跟隨前面的大隊向西行進。後邊兩面殿後的黃龍大纛旗,在領侍衛內大臣、司纛侍衛長和建纛親軍的護衛下走在正陽橋上。一道藍布圍幛攔街遮斷,官民人等在此迴避。

南巡人馬車輛沿大街西行直到宣武門前,經過的這一帶街道寬闊、樓舍整潔、店鋪林立、百貨紛陳,一片熙攘繁榮的喜慶氣象。大街兩邊,騎馬挎刀的侍衛親軍成對走來。在前引大臣導引下,一頂兩層穹蓋的明黃色肩輿由十六人抬著緩緩行進,這是皇太后的鳳輿。後邊三輛明黃色兩層穹蓋的二輪儀車各由一匹大馬拉著,隨鳳輿行進。

乾隆帝在眾多大臣、侍衛的前引後扈之中到達廣寧門外。他頭戴黑色行冠,身穿石青色行褂,黃色行裳,騎一匹白色駿馬,在九龍曲柄黃華蓋下面色平和地緩緩前進。從廣寧門開始,大路兩邊陳布著皇帝出行的大駕鹵簿。各式旗、幡、傘、扇、長戟、長殳、龐大的金輦、玉輦、導象、寶象,還有大銅角、金口角(嗩吶)、雲鑼、笛、管、笙、鼓等樂器,邊走邊吹奏,已到達盧溝橋上。往南長新(辛)店、塔窪的大路上,衙署、店鋪和民戶的門前,家家擺設香案,焚香燃燭,許多百姓扶老攜幼向北張望。前邊牌坊後,一片房舍儼然,這就是良鄉黃新莊行宮了。(本文原刊載於《紫禁城》2014年第4期,此處有刪節。作者王宏鈞曾任原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副館長,現任中國國家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專家組成員,主要從事明清史研究。)

文章來源:國家博物館

如有相關問題,歡迎點擊「閱讀原文」到國學圈發帖討論,或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育靈童國學,以及關注我們的新浪微博@育靈童國學,這裡有一群同樣熱愛傳統文化的人期待你的加入。

相關焦點

  • 乾隆南巡:一場影帝級表演
    今日分享劉勃老師的一篇文章,講講乾隆南巡背後的那些事兒。《乾隆南巡圖》局部。 所以乾隆南巡,是為了去認親生父母。這個傳說生猛有趣,但總有點顯得雍正智商不在線。如果雍正實在生不出兒子,那這麼做還情有可原。但當時雍正才三十出頭,身體健康,更何況他已經有一個八歲的兒子,就完全沒有了這麼做的動機。當時皇子們競爭激烈,他這麼幹要是被人知道了,會導致他直接出局,腦子要有多大坑才會這麼給自己挖坑?
  • 乾隆南巡,可謂一波三折,提拔和珅為左膀右臂:10乾隆王朝
    於是乎,和珅去懇求乾隆讓他陪著去南巡,方給他一個悔改的機會。孰料,乾隆不但要他隨扈南巡,而且還將南巡諸事都交由他去做打理。和珅聽到這般重任,緩緩地抬起頭,睜大的瞳孔裡全部都是感恩戴德的激悅,萬念俱灰而又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心情又有誰能懂呢?無人須知,和珅自己懂即可。和珅在受到乾隆的這般點撥後,和珅對乾隆更是死心塌地。而這種鍛鍊也足以見識到乾隆的用人之長,管理之才。
  • 乾隆自詡在位六十年從無失德之處,唯有南巡一事主動向天下人認錯
    這個縣令倒也頗有骨氣,他辯解說:「難道皇上從京師到丹徒,沿途一個彎都不拐?他又不是秦始皇,聽到江南有掘人墳墓的事,會不動心嗎?」其次是南巡途中戒備森嚴,有兵部官員帶人清查道路,捉拿嫌疑犯。隨駕的親軍更是兇如虎狼。有一次,乾隆南巡途徑揚州,一名女子恰好在城樓生火煮飯,御前侍衛見有煙火,以為是有人行兇,不問青紅皂白,將女子一箭射殺。
  • 皇帝也缺錢:乾隆南巡「拉贊助」,見面費達百萬兩
    他命令宦官在各個城門以及通往京城的官道路口以皇上的名義開設旅店,強行徵收「過路費」。戶部官員天天上摺子提意見,可是武宗根本不搭理他們,一意孤行,照收不誤。他駕崩之後,這種強拉贊助的制度也就被廢除了。武宗的繼任者嘉靖皇帝不喜歡玩樂,也不喜歡旅行,他鍾愛煉丹。皇帝煉丹就得請明星級別的道士協助,因此嘉靖皇帝的開銷也很大。
  • 謠言的歷史意義與潛在力量,細觀乾隆皇帝的南巡活動
    一七三七年她二十歲時入宮,封嫻妃,很快得到乾隆皇帝母親的賞識,一七四五年晉升嫻貴妃。當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在一七四八年第一次東巡山東路途上因瘧疾引起發燒不幸去世,乾隆皇帝的母親——孝聖憲皇后——選擇嫻貴妃主持宮中事務。然而,乾隆皇帝依然沉浸在失去富察氏的悲痛中,不願意立烏喇納拉氏為第二任皇后,但他也難違母親的意願,作為折中,他立烏喇納拉氏為皇貴妃。
  • 《延禧攻略》:乾隆給東西六宮賜宮訓圖的意義解讀
    《延禧攻略》劇情回顧:一天,富察皇后正在休息,突然收到乾隆皇帝所賜的一塊兒牌匾——《敬修內則》,還有一幅《太姒子誨圖》。按說收到皇上的「禮物」,她本該高興才是,可富察皇后卻一臉憂慮地秉退了左右兩旁的宮女,自己陷入深思。
  • 和康熙皇帝相比,乾隆皇帝的南巡到底有多荒唐?連自己都不好意思
    在長達六十年的執政生涯中,乾隆皇帝始終以《聖祖訓》進行自我約束;那句「朕自幼蒙聖祖康熙爺疼愛」,更是掛在其嘴邊長達六十多年。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援據聖祖南巡之例」,以實際行動開始了對康熙皇帝的效仿——南巡。
  • 乾隆南巡時對不和諧的聲音與場景,第一反應是……
    (1757年),準噶爾戰事大局已定,乾隆無須再宵衣旰食,處理軍情,便忙裡偷閒,帶上太后鈕祜祿氏一行人第二次南巡。不巧的是,河南地區上一年發生了水災,按理不應該在此時南下擾民才對,但乾隆不願放棄已經安排了大半年的南巡,加上河南巡撫圖勒炳阿上奏稱水災不算嚴重,乾隆便在下旨減免受災地區一半的賦稅後出發了。這次南巡的路線與上一次基本相同,乾隆一行幾千人穿過直隸、山東與河南南下。每到一地,除了當地官員熱情周密的奉駕外,當地有名望的鄉紳也前來迎駕,以顯示皇上關心民間疾苦、考察到位。
  • 乾隆南巡與「馬背上的朝廷」
    至於其他明朝皇帝如嘉靖、萬曆等,他們非但沒有出過北京城,甚至紫禁城都沒有出過。與漢人王朝有所不同的是,契丹遼朝、女真金國及蒙元政權則保留了鮮明的民族特色,巡幸或說巡遊對他們來說似乎司空見慣。以遼朝為例,當時遼帝仍按先人習慣四時轉徙,即所謂「春水秋山,冬夏捺缽」的「四時捺缽制」。在此習俗下,遼朝君臣車馬為家,轉徙隨時,作為皇都的上京、中京不過用以接見使節。
  • 潮汕精英人文 ‖ 隨扈 乾隆皇帝 南巡的章純儒
    隨扈乾隆皇帝南巡的章純儒 ■  陳偉家    清朝乾隆年間,澄海蓬州都岐山鄉東樓章氏出了個了不起的讀書人章純儒康、乾盛世各自六次南巡,共同的目的是為了加強清政府對運河以及江南地區的統治。每到一處即巡視河工(即水利工程),乾隆說,「南巡之事,莫大於河工」。而另一個重要目的是籠絡人心。康、乾開始南巡均為所經過的地方減免賦稅,乾隆還對接駕及辦差的官員大加賞賜,加官晉祿,將一些受過處分的官員恢復原職。
  • 乾隆南巡發生的趣事
    ,等於一個人的一生差不多就三萬天,而乾隆寫的詩卻是四萬多首,大家可以算一下,乾隆一天可以寫多少篇。今天不說乾隆寫詩的事情,我們說一下乾隆南巡的事情,在這次南巡時,就發生了一些趣事,當時乾隆南巡的路上就碰到了一個農夫,我們中國的老百姓自古以來都是喜歡看熱鬧的,因此這個農夫他聽到皇帝路過,那這個熱鬧他肯定要來看啊,所以當時這個農夫活也不幹了,直接就從田地裡跑來看了,乾隆的侍衛自然是要阻止的,怎麼能讓一個農夫靠近皇帝呢,萬一是刺客那不就麻煩了,因此侍衛就讓農夫趕緊離開,離遠一些,可是這個農夫就想看熱鬧
  • 慈禧太后:我準備效仿乾隆南巡,恭親王奕欣大呼:萬萬不可
    不是皇帝卻勝過皇帝,慈禧太后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南巡。慈禧太后並不是突然頭腦發熱,而是當時清朝的形勢決定了,恰逢清軍平定太平天國,清朝的面貌發生了一點變化。輿論認為,清軍平定太平天國的最大功勞應該歸功於慈禧太后。於是,慈禧太后決定到南方走一走。南巡並不是不走就走的意思。這需要一系列的準備工作。
  • 宮苑雜談|乾隆嬪妃中的民女們:入宮後的際遇
    (見圖1)乾隆皇帝命宮廷畫師繪下純惠皇貴妃青春正盛的朝服裝扮,一來紀念她位號的晉升,二者也顯示出他對純惠皇貴妃的認可。《心寫治平》是乾隆皇帝對於美滿家庭生活的展示,入選的嬪妃是皇帝鍾愛的對象,也代表她們符合皇帝心中良好的齊家典範。
  • 歷史上的魏瓔珞,為乾隆生下六子,每次坐月子,乾隆都會做什麼?
    並且令妃也沒有辜負皇上對她的寵愛,一共為皇上生下了六個孩子,那麼我們也是知道女人在生孩子之後坐月子也是十分重要的,那麼大家知道歷史上的魏瓔珞在為乾隆生下六個孩子之後,每一次坐月子,乾隆都是會做什麼呢?
  • 同樣是皇后,為什麼乾隆第二個皇后烏拉那拉氏,遭乾隆極度厭惡?
    這一大群后妃,分居東西12宮。東6宮是景仁、承乾、鍾粹、延禧、永和、景陽。西6宮是永壽、翊坤、儲秀、啟祥、長春、鹹福。乾隆一生后妃不下40位,數量之多,在清代帝王中僅次於康熙。他先後冊立過2位皇后,即富察氏與烏拉那拉氏。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令皇貴妃魏佳氏因其生子永琰立為太子,冊贈孝儀皇后。
  • 不一樣的:令妃為乾隆生下6子,仍沒當上皇后,每次坐月子乾隆都這樣對她!
    冰荖蔭癋鐬裿繹曜獧騷泑盃惺焈姲騌蟇戹翜食聡兺儋請攚釩澠拆髍嬊貧笸艆莒珳視姝翹哎髺逡錉挴妦諮錒鹷鈟鈦俆可是這就有一個問題,就是皇上為什麼沒有讓令妃娘娘做皇后呢,而且在歷史上,令妃娘娘給皇上生了六個孩子,難道是因為她做錯了什麼事情嗎
  • 國泰就地正法,和珅因禍得福,深受乾隆褒獎:9乾隆王朝
    於是和珅等人將山東的事情告知了乾隆,乾隆得知後龍顏大怒。此時的國泰已經被關押在牢房,但他以為和珅會暗中保他,所以對罪行供認不諱。五王爺弘晝擔心和珅會因此受到牽連,畢竟他插手太深,難免會沾腥,乾隆聽後輕笑,他說和珅是個聰明人,一定會想出辦法將自己摘乾淨。
  • 乾隆為何對皇后那拉氏如此絕情,將其葬入妃陵,做皇貴妃的陪葬?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乾隆的摯愛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去世,乾隆的中宮之位空缺,乾隆的母親崇慶太后見那拉氏端莊惠下,就勸乾隆立嫻貴妃那拉氏為皇后。但是由於乾隆與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感情深厚,不忍心在其大喪期內就冊立新後,但是乾隆又不想違背其母親的意思,就採取折中的辦法,先將嫻貴妃那拉氏晉封為皇貴妃,攝理六宮,代行皇后的權力。
  • 含香早就對皇上動心了,如果她留在宮裡,會是什麼結局?
    含香曾說過一句話:如果沒有蒙丹,我可能已經被皇上徵服了。其實她早就對皇上動心了。所以如果沒有小燕子紫薇的幫忙,含香最終不得已留在了皇宮之中,那她最後又是什麼結局呢?這是看《還珠》時候大家心裡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 為什麼乾隆重用,嘉慶卻殺了他?
    說起和珅,和大人,相信大家腦海裡就會浮出這樣的畫面:胖乎乎的身材,圓溜溜的腦袋,笑起來眯成一條縫的眼睛,手提著帽子,見到皇帝卑躬屈膝、阿諛奉承、點頭哈腰。著名演員王剛老師把和珅這副見錢眼開、陰險狡詐的貪官之相演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