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中文名字千萬別用日語念出來,笑死人

2021-01-14 騰訊網

學過日語的小夥伴都知道,日語表達中存在著大量的漢字。而也正是因為有這些漢字的使用,使我們在學習日語時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很多漢字詞,即便不懂得發音,只是看他的書寫,也可以了解其中的意思。然而在進行一個階段的學習後就會發現,有好多的漢字詞,他的意思與我們理解的並不一樣。例如

勉強 べんきょう(ben kyo u)

學習

切手 きって(ki tte)

郵票

走る はしる(ha shi ru)

床 ゆか(yu ka)

地板

那些千萬別用日語念出來的名字

除了上面這些詞彙外,日語中還有好多的姓氏,在中國人看來非常的有趣。就比如我在日本兼職的時候,最不喜歡叫其中的一位同事。相信我叫出來後,大家會瞬間懂我的心情。他姓馬場。那麼我在叫的時候就是

馬場さん(ばばさん ba ba san)

這個便宜佔的簡直不要太明顯。雖然他有著這樣一個佔盡人便宜的名字,人還是非常善良的。在工作上幫助過我很多,也是一位幽默又風趣的同事。

不過說到佔人便宜的姓氏,其實中國的有些姓氏,在日本人的眼裡看來也很崩潰。比如董、鄧、唐、湯等,日語發音為とう(to u),再按照日本人的習慣加さん(sa n)ちゃん(cha n)的稱呼方式,那就是とうさん、とうちゃん(爸爸)。

所以擁有這些姓氏的小夥伴,在和日本朋友交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你們聊天的話題內容。究竟是在談論對方的父親,還是在討論你,千萬不要理解錯哦。

至於我自己的姓氏,也在一次的烤肉自助中重新刷新了對它的認知。那天去的烤肉店人很多,需要排隊。而日本的排隊不像我們中國餐廳排隊這麼便捷,可以掃碼等待。

那邊的排隊需要在門口的小本本上,用平假名寫上自己姓氏的發音。那麼我就很自然的寫了一個おう(o u)上去,也就是王。

結果門口接待的小哥哥用異樣的眼光看了我好久。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直到聽到了他們是如何叫等待中客人的名字,我才恍然大悟。

原來他們會在客人的名字後面+様(さま sa ma)。那麼我的名字就是王様(o u sa ma),中文翻譯可以是王小姐。可是根據日本人發平板式的習慣,我的名字音調稍微一改也可以是國王陛下。估計當時接待的小哥哥以為我是故意佔他的便宜吧。

盤點日本那些奇葩的姓氏

說到姓氏就不得不提數量的問題。眾所周知中國眾多的人口擁有著近2萬多種姓氏。然而人口僅1億2千萬的日本卻擁有著10萬種姓氏。接下來老師將帶大家粗略的領略這些姓氏的魅力。

在講到奇葩的姓氏之前,老師先問大家知道日語中排名前三的大姓是什麼嘛?他們分別是

第一位

佐藤 (さとう sa to u)

第二位

鈴木 (すずき su zu ki)

第三位

高橋 (たかはし ta ka ha shi)

據調查統計日本約有188萬7千人姓佐藤,佔據了人口比例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當你去日本留學工作後,每認識十個人中就會有一個人姓佐藤,所以當你面臨眾多的佐藤朋友時,記住他們的名字也是很重要的哦~

既然有常見的姓氏,就一定會有很稀少的姓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日本中少見又奇怪的姓氏吧。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日本的鰻魚飯(うなぎ丼 u na gi do n)吧。烤的焦焦的鰻魚配上鹹鮮的醬汁蓋在飯上~簡直不要太誘人!而日本單文字姓氏中還真有鰻這個姓。這不禁讓人想像當他作為公司新人和同事一起去鰻魚店點餐時的場景。

私は鰻です。

究竟是在做自我介紹,還是在點餐。與鰻這個姓氏可以一較高下的還有

掛麵(素麵 そうめん so u me n)

菜花(菜花 なばな na ba na)

核桃(胡桃 くるみ ku ru mi)

「初次見面,請多多關照。

我是掛麵/菜花/核桃。」

也很有畫面感了。

除了與吃食相關的姓氏外,還有一種姓氏就充滿了仙氣。他們的姓氏裡都不約而同的有一個神字。例如:

樹神(こだま ko da ma)

龍神(りゅうじん ryu jin)

八神(やがみ ya ga mi)

風神(かぜかみ ka ze ka mi)

看到這樣的名字,有沒有感覺姓氏的品格不斷的攀升呢?

在文章的最後,老師再為大家分享一個霸氣滿滿,且介紹自己的時候,會改掉自己種族的姓氏,那就是

獅子王

(ししおう shi shi o u)

沒錯相信你的眼睛,你沒有看錯這就是日本的姓氏中的一個——獅子王。

其實中日兩國中,還有好多有趣的名字、讀音引發的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而這些樂趣將會在大家未來的日語學習中,一點點的接觸到。

哪怕是為了給自己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增添一絲樂趣,大家也要堅持日語學習的道路哦。

相關焦點

  • 這些中文名字千萬別用日語念出來!
    (指路→日本這些奇葩姓氏你知道多少?),大家表示太過有趣,笑到不行。我們中國奇葩的名兒也挺多,也有很多本身意境非常好的名字,只不過有的時候,有的中文名字用日語念出來,聽的總覺得有點奇怪,讓人吐槽不已。如果你擁有以下名字,請注意了,不要讓日本人念出來……變成大家的「爸爸」日本人為了表示對人尊敬,會在對方名字後面加上表示禮貌的「さん」,類似中文的「先生、女士」。
  • 【日語角】爆笑!千萬別讓日本人念你的名字
    如果你在降臨的那一刻不幸擁有了以下名字,請一定、務必、千萬別讓日本人念你的名字……1.我真的、真的、真的不是結巴一直覺得女孩子叫「珊珊」好好聽呀,又很好記,直到去了日本……王珊珊同學被日本人念成「おうさんさん-さん(ousansan-san)」。這是要把日本人都逼成結巴的節奏麼?註:日本人習慣在人名後加「さん(san)」表示尊稱,類似於中文的「先生、小姐」。2.
  • 中國人的名字用日語應該怎麼念?
    是不是經常糾結中文的人名怎麼讀?常
  • 怎樣用日語讀中國人的名字?
    人們在學外語時大多會起一個外語名字,通常是從該語言的常用名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或者用自己喜歡的明星、電視劇角色等的名字。比如,給自己取英文名的時候,既要考慮到好聽好記,又要考慮其意思,得煞費一番苦心呢。不過學日語的人是個例外,一般都是直接用自己的中文名字,只要把它讀成日語就可以了。
  • 抗戰時期,日本間諜不懂中文,給自己瞎取中國名字,取的名字讓人笑掉...
    基本上來華的外國人,為了方便工作生活,都會給自己取一個中文名字。而這些名字往往有固定的套路,一般是隨便加個中文姓氏,再配上自己本名的漢語音譯。畢竟現代日語就是在中文的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日本人取中文名並不會這麼隨意。下面,筆者就來帶大家看看抗戰時期的日軍是怎麼給自己取中文名的,由於他們不懂漢字意思,有些名字取出來實在讓人捧腹。
  • 你知道你的名字用日語怎麼說嗎?
    你自己的名字知道用日語怎麼說嗎?有些同學不會說還專門去查字典,但是查也不一定查得對。今天tokei醬就和大家來科普一下我們的中文名用日語怎麼來念。方法不止一種,名字只是一個稱呼,我們的目的關鍵是讓對方聽懂並記住。
  • 日本人不懂中文,給自己胡亂取的中國名字,讓人笑掉大牙
    基本上來華的外國人,為了方便工作生活,都會給自己取一個中文名字。而這些名字往往有固定的套路,一般是隨便加個中文姓氏,再配上自己本名的漢語音譯。畢竟現代日語就是在中文的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日本人取中文名並不會這麼隨意。下面,筆者就來帶大家看看抗戰時期的日軍是怎麼給自己取中文名的,由於他們不懂漢字意思,有些名字取出來實在讓人捧腹。
  • 這些笑死人的奇葩名字,不笑算我輸,最後一個笑噴了……
    孩子小的時候,這些奇葩難念的名字還無所謂,但入學後,就給老師和同學帶來了一絲尷尬。老師上課點名不帶字典,都不敢念,隨處可見的生僻字啊。舉例:每到新學期開學,一年級的班主任都會苦不堪言啊,拿到學生的點名冊,都會哭笑不得。
  • 這些日語漢字和中文意思不同,千萬別亂用!
    很多日語單詞看起來跟中文的某些詞語一樣,但是在含義上卻相差甚遠。
  • 當自己的網名被父母念出來,是怎樣的體驗?用刀劍神域來舉例
    現在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大家在網上衝浪的次數非常頻繁,為了方便自己的線上社交生活,很多人都會給自己取一個不錯的網名,這個網名往往也反映了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性格以及愛好,因為一般一個人給自己取名字的時候,會下意識的取讓自己覺得很親近的名字,比如二次元愛好者,他們取的網名往往就會跟動漫
  • 日語的「の」和中文的「的」有什麼區別?看完之後可千萬不要亂用
    在生活中,大家是不是經常會看到日本的「の」,比如說在逛街的時候,就會看到有很多品牌就會在中文中加一個日語「の」。這樣就給人一種很潮的感覺,比如在國內很有名的品牌優之良品就是這樣的。還有小編記得以前很多朋友取網名就喜歡用某某「の」某某,這樣的名字。
  • 這些日語漢字完全≠中文意思!
    (註:部分單詞只取部分意思)草(くさ)中文:草;cao日文:草;哈哈哈哈哈(笑的意思)寫作「草」, 發音為くさ,是普通的草的意思。同時是一個網絡用語,表示「笑」的意思。「草」由來於「w」,「w」取自「笑い warai」的首字母。連續的「wwwww」表示大笑的意思,就像是草長出來的樣子。
  • 這兩個日文詞彙可千萬別用錯了!
    我是日語教學交流諮詢平臺張老師。中文與日文的相近性是中國人學習日文的一大便利,但也因如此,容易望文生義導致誤解也是我們學習日文的攔路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下兩個日語中容易用錯的常用詞彙。① じゅぎょう【授業】學校などで、學問技芸などを教え授けること。中文翻譯:在學校等地方,教授學問或者技藝。教課,授課。
  • 這些天天掛在嘴邊的中文詞,竟然都來自日語?
    在中文裡,「燃」是指燒起火焰,引火點著的意思。但是在日語裡面則多了「能讓人亢奮」的含義。我們通常會說:「這首歌很燃!」或者「這比賽讓我燃起來了!」等等。比方說:1955年的特攝電影《哥斯拉的反擊》,日語名字叫做《ゴジラの逆襲》;1988年的高達系列動畫電影《逆襲的夏亞》,日語名字叫做《逆襲のシャア》。「逆襲」剛剛傳入中國的時候是網遊常用語,因為帶有「在困境中反擊成功」的勵志含義,所以逐漸在主流文化中流行起來。
  • 這些日語漢字你都讀對了嗎?
    但是其實這個翻譯沒有錯,日語中的漢字「浜」對應的中文漢字是「濱」,日本在20世紀20年代進行過一次漢字簡化運動,當時把「濱」簡化為「濱」,然後再簡化為了「浜」,意為「海岸」。而中文中的「浜」意思是小河溝,多用於地名,如著名的「沙家浜」。而日語中「浜」作為「小河溝」的意思來使用的情況已經不多了,如果想表達類似的意思,日語中多「クリーク」,源自於英語詞彙「creek」。
  • 日語念這堆「生僻字」
    的確,能念清楚的不多,不過有意思的是其中不乏中文念不清,日語倒不是太不難的,比如「咄嗟(とっさ)」「齟齬(そご)」。大家都明白中日語言的淵源,本來就同源嘛。古老一點的,漢語都已「生僻」,日語中倒還能看到一些。於是,順著歌詞查了一遍。像「水沝淼㵘」「火炎焱燚」這類只是字形好玩,這裡不多想,而「犄角旮旯」這樣的,又明顯存在方言性,查不到也是自然。
  • 不懂中文紋身鬧笑話!NBA球員奇葩的中文紋身:有人讓姚明笑出聲
    談到中國和NBA的聯繫,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姚明、易建聯、周琦等先後徵戰NBA賽場的中國球星,接著是火箭、奇才、勇士等球隊的中文隊名球衣,還有那些時不時在球場廣告牌上冒出的中文廣告。其實,大家可能都忽視了一些細小的「中國元素」,那就是球員們身上的漢字紋身。
  • 張本智和賽後採訪忘說日語,意外講成中文,自己都笑了
    賽後採訪環節,張本智和出現口誤,本來,他應該用日語回答問題,但不小心說出了中文。因此,張本智和自己一臉尷尬,並且笑了。張本智和此役贏得很輕鬆,除了第四局,張本智和4-11輸掉,其餘四局,張本智和壓制住了法爾克。明顯可以看出,張本智和雖然只有17歲,但更加成熟了,他在場上一點不慌張。
  • 中國人的名字用日語怎麼說?98%的人都錯了!
    學了這麼久的日語,大家是不是很好奇自己名字的翻譯呀。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中國人的名字應該根據日語的漢字,也就是音讀來譯的。但有時候又看到很多日文網站把咱中國明星的名字當成外來語來譯,根據普通話的讀音用片假名來翻譯。
  • 這樣的日語單詞意思,你可千萬別鬧笑話哦
    其實它的意思是中文裡的「打折」。比如「2割引」,就是打8折。這裡要注意哦,千萬別以為是打2折哦。測試日語天賦https://sourl.cn/QcAmX33、階段。不是指事情進行到某一個階段,而是指「樓梯」的意思。是不是累覺不愛?